这里的壁画告诉你“捶丸”是怎样打的

2023-05-30 15:16自由之心
旅游世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水神壁画

自由之心

捶丸图

在山西洪洞县东北方向17 公里的霍山脚下有一座广胜寺,它由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处寺院建筑组成,其中的飞虹琉璃塔、《赵城金藏》、元代壁画被称为广胜三绝。当人们来到广胜寺后,大多数人会被上寺五彩夺目、绚丽缤纷的琉璃宝塔所震惊,却忽略了山脚下水神庙明應王殿的《祈雨图》、《龙王降雨图》以及展示古代民俗风情的一系列元代壁画,准确记录了当时民间散乐酬神献戏、集市售鱼、官员对弈、捶丸以及宫庭尚食、尚宝等民俗风情,它们历经700 多年的时光依旧鲜艳如初,为研究中国戏曲、体育、煤炭应用、制冷技术提供了珍贵的历料资料,堪称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

古代体育运动的真实记录

五彩飞虹耀霍山

水神庙明应王殿

飞虹琉璃塔

水神庙中明应王殿的壁画总面积约216.88平方米,是广胜寺壁画中最精美的壁画,是由王彦达、赵国祥等人于元泰定元年(1324)绘成。殿中完整地保存着全部13幅壁画:东壁的《龙王行雨图》《庭园梳妆图》《渔民售鱼图》《古广胜上寺图》;西壁的《祈雨图》《敕建兴唐寺图》《下棋图》《捶丸图》;南壁的《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图》《霍泉玉渊亭图》《太宗千里行径图》;北壁的《后宫尚食图》和《后宫司宝图》。这些壁画的内容有祈雨、游戏、宫庭、田园、村舍、街市生活的切片,以传神之笔将元代社会浓缩于一壁之中,准确还原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太宗千里行径图

下棋图

《捶丸图》绘于明应王殿西壁北部的上层,高112厘米,宽175厘米,是寺庙壁画中极其罕见的体育题材内容的壁画。画面中在郊外山顶一块开阔的平地上,有两位身穿红色锦袍的官员在两位绿衣仆从的陪侍下进行打球娱乐。画面左边的一位官员正在弯腰仔细察看球的位置,画面右边一位红衣官员正准备挥杆打球。两位仆从,均手执兵器,全身心地注视着主人的打球比赛,其中左边的一位回头观看球势,后边一个紧盯着地上的球坑,形象逼真至极。不管是他们使用的球杆、球洞的形式、打球的场地以及击球动作都与现代高尔夫球极其相似,充分证明了至少在公元13世纪初,中国朝野就开始盛行捶丸游戏了,比西方高尔夫球早了几百年。这幅壁画对研究中国古代球类运动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资料,1998年此壁画被国家教委编入《中国历史》教科书。

《捶丸图》的下部是一幅《下棋图》。画面中描绘了两位对弈者,四位观棋者,棋局设在层峦叠嶂的荒郊野外。图中两位仙人正在对坐弈枰,棋盘席地而置,左边的棋客左腿盘曲,右腿垂前,正襟危坐,目光炯炯,右手手指夹着一枚棋子,举棋不定,若有所思。右方的棋客则右腿盘曲,左腿伸直,右手扶地,左手撑于膝盖,微倾前身,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棋局。后边站立的观棋者、侍者静默不语,环立一边。画面左侧棋客身后坐着两位看客,一人双手持宫扇、一人右手抱行李,注意力都高度集中于棋盘之上,仿佛也全身心投入到棋局之中。右侧弈客身的两个仆人一人抱壶、一个捧杯,由于棋局的激烈,主仆皆将饮酒之事抛却脑后。弈棋者聚精会神,气定神闲,观棋者神情备至,仿佛能感受到他们手中攥出的汗水,整个画面结构严谨,扣人心弦,展示了壁画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这盘激战于郊野搏杀,大自然的秀丽幽静,与对弈者紧张心情自然相呼应,一静一动,带给人一种绝妙的艺术享受。图中的棋盘上有“汉界楚河”之隔,初看好像是现代中国的象棋,仔细观看,画中所用的棋子、棋手执棋的方式却又有现代围棋的影子,为研究中国古代棋类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探讨的判实资料。

广胜寺下寺与水神庙并排而列

祈雨图

流失海外的药师佛附图

农耕文明水神崇拜的风情画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根脉,水在农业生产占据决定性的主导地位,因此人们对水的原始崇拜也成为历史上永恒的主题。祈降甘霖盼望丰年是中国水崇拜原始文化的重要内容,每遇干旱之时隆重盛大的祈雨,成为中国民间较为普遍的信仰。

《祈雨图》位于西侧墙壁正中位置,《龙王行雨图》位于东侧墙壁的正中位置,共同构成水神庙的主体壁画。《祈雨图》把水神奉为现实中的帝王之位,将虚幻中的神话与当时宫廷场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画面气势磅礴,宏伟壯观。画中的霍泉水神明应王头戴皇冠,身着龙袍,腰系玉带,双目炯炯,面目森严端坐于宝座正中。上方有西方三圣驾着祥云翩翩而至,准备超度众生。明应王身旁的文官持笏,武将荷枪,众嫔妃窃窃私语。一位手持长卷奏折的地方官吏跪于石阶之下,正在禀报民间旱情严酷,祈求水神施行恩德,布施甘露以解百姓之苦,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对美好向往的渴望。《龙王降雨图》与西壁的求雨图相互对应,画面上部在五彩祥云之下龙王带领天兵从天而降,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在天空云雾之中大显神通,瓢泼大雨从一个虎皮袋的器物里倾泻而下,洒落人间。画面的下部是水神端坐于正中认真聆听众神汇报行雨的情况,水神左右的文武官员面露喜色,一起分享着普降甘露的喜悦。这时明应王听到众神的汇报后,脸上流露出淡淡的欣喜,为自己的至高无上的神威而感惬意。

《祈雨图》和《龙王降雨图》将虚幻中的神话与当时封建王朝宫廷场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水神奉为当朝帝王之位,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好向往的渴望,画面气势磅礴,宏伟壮观。

元代社会风尚的历史画卷

卖鱼图

大殿东南侧墙壁绘制的是《元杂剧图》,壁画宽3.11 米,高4.11 米,绘制于元泰定元年(1324),当时正是元杂剧兴旺发达臻于巅峰的黄金时代。画面的背景是一块悬挂的幕布,幕布上的横幅写着“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台上男角7 名、女角4 名共有演员11 人粉墨登场,分列两排。“大行”是“大行院”或“大行首”之简称,“散乐”是元代流行的杂剧,“忠都秀”是领班演员文艺名,“作场”即开设剧场演戏。领班人忠都秀衣着红袍,头戴官帽,面部恬静,容颜娇巧,她女扮男装、男女同台演戏,说明当时女扮男装的反串艺术在元代中期已成风气。紧靠忠都秀右侧的丑角满脸胡须,手舞足蹈,似乎轮到他道白或唱念,引得台下观众哄堂大笑,也引得台上诸角色的注目。一个已经化装的女旦角在场边掀起幕条向外张望,让整幅壁画更添趣味。画面上的背景布上绘两幅画,左侧幕布上绘红黄衣力士舞剑图,右侧幕布上绘黑色飞舞蛟龙,表明戏剧演出已经悬挂精美的布景。画面下部绘方格地面,表明当时戏剧表演已登上了高于地平、方砖铺面的戏台。画面上演员手执宫扇、笏板、刀、鼓、笛、拍板等乐器道具,生旦净末丑一应俱全,是我国目前唯一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戏剧壁画,为研究中国古代戏剧和音乐发展史提供了照片式的实物例证,1998 年这幅壁画被国家教委编进了《中国历史》教科书。

《卖鱼图》绘制于东壁《龙王降雨图》的左下方,反映了元代社会商品交易的一个侧面,是当时社会留给人的极富有生活素材的佳品。在中国古代寺观壁画中也是极难见着此类内容的。四方桌上摆满酒缸、酒壶、糖罐、瓷盆、汤匙、杯盘等餐具,桌下木斗箱内盛满梨桃等水果。桌后一老一少,长者把盏,少者捧盘,盘内置酒盅一个;桌侧二人,后者左手攥一条带子,侧身跨前一步,前者手捧果食盘正欲放于桌面,二人听到前面争吵声音,不由自主地都回过头来,侧弓着身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盯着前面老渔夫卖鱼的情景: 一位头戴桂冠、脚蹬马靴的官员在前直接与渔翁交易,他右手提秤系,左手摆弄秤砣,两只眼睛紧紧瞅着秤星,秤钩上的三条鲜鱼似乎随着秤杆的浮动而浮动。一位瘦骨嶙峋、弯腰驼背、衣衫简陋渔翁右手提着两条鱼,左手伸出几个指头,可怜巴巴地含着笑容,给官吏们讲述捞鱼的艰辛或是同官员合议秤钩下吊着的几条鱼的重量与钱……他颤动着双颌,发出了凄凄的乞求声。画面以极其逼真的笔触,充分表现出当时做官与劳动群众之间的强烈反差情景,淋漓尽致表现了贫苦百姓的生活的艰难和官吏富豪的奸诈吝啬。

中国科技发展史的百科全书

明应王殿有三幅描绘明应王后宫日常生活壁画:《尚食图》、《尚宝图》和《园林梳妆图》。它们以当时社会现实为基础,描绘出理想中水神天宫内的日常生活场景情景,同时还记录了元代中国古代燃煤取暖、以冰降温保鲜食物等技术的广泛运用情况。《尚宝图》描绘七名身着华丽的服饰的侍女,她们体态雍容华贵,画面右侧二人似官眷模样,前方着红裙者一人双手拢袖,旁边一人左手捧玉盘,上放杯盏,回眸顾盼。其中五个人围在案台前准备食物,桌上放置着灵芝、宝瓶、玉盏、铜鼎、果品等。令人称奇的是在饭桌下面还有一件古代的冰箱:上面堆满了新鲜诱人的水果,木斗里边盛满了冰块为这些水果提供降温保鲜的作用。

《尚食图》表现了明应王后宫晒宝的情形。画面上部黄色团花帷幔系于两边,帷幔之后露出槅扇床屏,七个后宫侍女围于木桌四周准备陈设清供,或执酒壶,或执莲花,或持仙桃,或捧玉盏,她们身姿或正或侧,毫无雷同。在壁画的右下角有两个烧火炉的侍女,一个站立的侍女左手准备将陶罐提起来,右手护掩盖着头部,仿佛是为了遮挡热气或炭灰;另外一个侍女则蹲在地上,一边用蒲扇加风,一边向炉膛内添加炭块。早在《 汉书·地理志》中就有对煤炭的记载:“豫章出石,可燃为薪”。这幅元代壁画描绘的就是当时民间普通用煤生火的场景,充分证明了在元朝时期煤炭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这幅壁画也因提供了烧煤的证据而被载入了中国科技发展史。

猜你喜欢
水神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探讨《聊斋志异》中的水神信仰
壁画上的数学
我在敦煌修壁画
女水神奏鸣曲的演奏分析研究
帮壁画“治病”
关于水神天妃娘娘和湘夫人的神性比较
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水神”
女娲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