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中国纪录片字幕翻译研究

2023-05-30 19:13盛秋实
今古文创 2023年18期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字幕翻译翻译策略

盛秋实

【摘要】近年来,在经济文化全球化和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推出了众多面向国内外观众的纪录片,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中国热”和汉文化狂潮。字幕翻译作为国内纪录片外宣的重要一环,成了翻译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国内纪录片蕴含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在外宣过程中需要接受外国受众与文化的审视和品鉴。因此,在翻译生态环境错综复杂的背景下,译者可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入手,在适应生态环境的基础,斟酌选择合适的译文。《航拍中国》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制作优良,立体地展示了我国各地的人文景观、地理风貌和社会发展,其英语字幕的译制体现了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

【关键词】字幕翻译;纪录片;生态翻译学;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8-010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8.032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各国影视作品在国际舞台上争奇斗艳,我国也出了许多质量上乘的电影和电视剧。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不断引进海外优秀影视文娱作品的同时,我国亦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将国内许多优秀的作品推向世界,引发海内外的持续关注,充分体现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在这些推向世界的作品中,中国纪录片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中国纪录片种类多、数量多,从各个角度展现了我国的历史人文、地理风貌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和世界范围内中国文化知名度和学习热情的提高,中国纪录片的对外传播工作也备受重视。作为纪录片外宣中的重要一环,纪录片字幕翻译也成了翻译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纪录片字幕翻译的生态环境较为复杂,译者既要考虑字幕翻译固有的时间和空间两大限制因素,又要顾及纪录片语言的严谨性和客观性等因素。因此,如何做到对译文的适应性选择是每位从事纪录片字幕翻译的译者需要着重考量的问题。

《航拍中国》是中央电视台出品的大型航拍纪录片,纪录片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了中国历史人文景观、自然地理风情及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该系列纪录片覆盖了全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各地风土人情不可多得的佳作。《航拍中国》的字幕翻译具有代表性,深刻体现了生态翻译学理论在国内纪录片字幕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二、生态翻译学理论在纪录片字幕翻译中应用的

重要性

(一)字幕翻译本身的时空局限性

字幕翻译主要受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制约[1]。时间维度上,字幕翻译需要在和原语大致相同的时间内完成信息的传递。在此基础上,字幕还需停留足够时间以便观众反应和理解。空间维度上,为不影响观众观感和体验,字幕不宜过长,以简洁明了为优。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看,译者需要适应字幕翻译的生态环境,重视字幕翻譯的时空局限性,选择最为合适的翻译方法,例如原语表达较烦琐时采用缩译法,用较简洁的目的语词句翻译原语言话语,这样既可以省下空间不影响观众观感,又方便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原语想要表达的含义,优化观众整体体验。由于纪录片包含诸多外国人陌生的中国历史、文化及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译者在运用缩译法同时要注意不能疏漏关键的知识性信息。

(二)纪录片字幕翻译复杂的生态环境

中国纪录片字幕翻译有着较为复杂的生态环境。翻译生态环境是指“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2]。具体到中国纪录片字幕翻译上,其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文化差异显著。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中国纪录片在传播中国相关知识时,也会或多或少地向观众传递中国文化。因此,在进行纪录片字幕翻译时,译者需要考虑到这一生态环境要素,在有效传达知识性信息的同时,避免给观众带来文化冲击的困扰。

第二,原语、目的语差异较大。首先,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起源。其次,汉语是意合语言,英语是形合语言,汉语语法使用上不如英语严谨。比如“兴东机场到了。”这句话中,“到了”是动词,“兴东机场”是宾语,动宾颠倒且没有主语,但中国人依旧能理解句意。而在英语,句子结构更加严谨,主语更是必不可少的。最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及自然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汉语和英语的词汇、习语等有着很大的差异。意义完全对应的英汉词汇较少。汉语中有许多四字短语和成语,短小精炼,在英语中可能需要用更多文字来表达。同时,英汉习语深层内涵可能相同,但表达逻辑、意象使用上却大相径庭。在国内纪录片字幕翻译过程中,英汉语言的差异一定是译者需要重点考量的因素。

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中国纪录片字幕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翻译是译者适应和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 ,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策略就是要在遵循“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上,进行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国内纪录片字幕翻译的生态环境复杂多变,影响着译者做出相应的适应性选择。因此,以下将基于《航拍中国》的现实原语和译本,探究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三维”转换策略在中国纪录片字幕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一)语言维适应性转换策略

语言维适应性转换策略要求译者在字幕翻译过程中对原语语篇进行语言形式上的适应转换,要将原语语言层面的信息用译语表达出来[3],不受制于两种语言不同的语言形式之间。这要求译者不拘泥于原文的句法,通过修辞、语序、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巧妙转换得出精当的译文,既准确传达原语信息,又符合译语的语言风格。基于语言维适应性转换策略,以下是几种可以运用的翻译方法。

1.缩译

为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语言风格并考虑到时空因素的限制,字幕翻译往往会采用缩译法。一来译文提取主要信息,体现英文的语法结构的清晰明了;二来字幕不会过长,影响观众体验。缩译法要求作者以简短的目的语语句译出原语语篇的意思。当原语语篇过为烦琐时则需抓住句中关键信息,“在必要时可以在保证主干信息完整而不影响接受的情况下省略次要信息。”[4]

例1:开埠前,它被叫作吴淞江。来到上海的外国人发现,沿着这条河可以抵达苏州,于是给它取名苏州河。(《航拍中国》S1E6)

译文:Before Shanghai became an international port, the river was known as Wusong. It was renamed after foreign settlers in Shanghai realized that it led to the city of Suzhou.

原字幕中提到“给它取名苏州河”,而译文中却直接用“it was renamed”的省略。这是因为“苏州河”一词在前文和视频中皆已出现,英文中省去不会造成理解层面的影响,更加符合英文表达,且节约了一定的字幕空间。更值得一提的是译文对第二句话的处理。原文中,第二句话是一个以因果逻辑构造的顺承句,若要直译,译文就可能变为:Foreign settlers in Shanghai realized that it led to the city of Suzhou. Therefore, they renamed it Suzhou River.这样一来,译文便分为了两个句子,过于烦琐。而原译文则将中文中的因果逻辑转换成了时间逻辑,将“来到上海的外国人……抵达苏州”这两个分句巧妙地用一个时间状语从句翻译出来。这样一来,句子结构紧凑有力,符合英文表达又节省了空间,而且句意表达清晰,有效避免了知识性信息的漏译。

2.增译

汉语和英语有着较大的差异。比如,汉语中少用介词和连词,而英语则恰恰相反;汉语中量词多,而英文中量词概念较为模糊。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注意介词、连词及量词的增补,使英文句型结构严谨完整、符合逻辑。

例2:三年时间,行程5万公里,考察队仅仅发现了三根羽毛。(《航拍中国》S1E2)

译文:In the course of a 50,000km journey lasting three years, all the team found were three crested ibis feathers.

汉语里表达时间点和时间段时常常省略介词,不必说成“在三年时间里”“在5万公里的行程中”这样僵硬烦琐的表达。因此在翻译时间状语时,译者需注意增词。本句译文添加了“in the course of”介词结构表示时间段,并用分词结构“lasting three years”道明具体时间长度,简洁明了地表达了汉语中前两个分句的意思。

3.转换

常见的转换法有词类转换、句序调整及语态转换。这三种常见的转换法的运用都是为了使译文更贴合目的语的表达规范。从词类转换层面看,汉译英时常将汉语中的动词转换成英文中的名词,将汉语中表示时间、地点的形容词转换为英文中的介词结构。从句序调整层面看,汉语句子重心在后而英语重心在前;汉语先事实,后评论,英语先评论,后事实。英汉语言在句子构建上的差异证明了译者进行句序调整的必要性。从语态转换上看,中文少用被动语态,而英文中被动语态却十分常见。因此适当调整译文的语态能让译文表达更贴近目的语。

例3:夜晚的东方明珠变换不同的色彩。(《航拍中国》S1E6上海)

译文:In the evenings, the Oriental Pearl Tower changes colors.

本例译文将“夜晚的”这一形容词转换为英文中的介词短语以传达时间信息,符合英文逻辑。

例4:退潮后,加入螃蟹和鸭子的队伍,与它们一起重新发现海滩。(《航拍中国》S1E1海南)

译文:Here, at ebb tide, the shore is claimed by crabs and ducks.

原句汉语的核心意思是:螃蟹和鴨子会占据退潮后露出的海滩。译文抓住了原语语篇的核心信息,舍去了原句的互动性因素,并进行了句序和语态的转换,使本句翻译和严谨、客观的译文风格保持一致。

(二)文化维适应性转换策略

文化维适应性转换策略要求译者洞悉原语语篇的文化内涵,使用合适的翻译方法让观众充分理解原语文化。具体到纪录片字幕翻译,由于观众可以从影像、声音等维度获取部分关键信息,一定程度上弥合了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译者在翻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句时可以适当使用异化策略,保留更多的中国文化特色[5],增强文化输出能力。若纪录片的影像和声音难以配合异化策略下得出的译文,保证观众理解和体验,译者则需采用意译法,适当舍去原语文化外壳,直接译出语篇内在含义。

例5:统万城的修建更像匈奴的回光返照。建城后不到20年,匈奴人就消失在茫茫戈壁之中。(《航拍中国》S1E2陕西)

译文:But Tongwan city didnt last long. Less than 20 years after its completion, the Xiongnu vanished without a trace into the desert.

本例中,原语语篇用到了“回光返照”和“茫茫戈壁”。汉语中多用成语或四字短语,短小精炼、对仗工整,体现出汉语的独特美丽和文化底蕴。但英语中并无类似结构,因此,译者直接采用了意译的办法,将“回光返照”译为“didnt last long”,而“消失在茫茫戈壁之中”则译为“vanished without a trace into the dessert”。译者充分理解了原语的文化内涵和核心含义,舍去了较为复杂的文化外衣,利用地道的英文表达使目的语观众能够理解匈奴人荣光不复、消亡殆尽的处境。

例6:进入厅堂,戴上面具的傩班弟子扮演的是捉鬼的钟馗。(《航拍中国》S1E5江西)

译文:The masked dancers are playing the role of Zhongkui, the god who drives away the evil spirits.

本句讲的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丰傩舞的一个场景,傩舞用于寻鬼和驱鬼。“驱鬼”这一概念在英语国家也存在,因此,译者在前文中将“傩神庙”译为“Exorcising God Temple”,“傩舞”译为“Exorcising Dance”。而对于中国文化中为人熟知的“钟馗”译者则采用了异化策略,直接音译,并根据原语用同位语成分说明钟馗的含义。从本例中不难发现,译者在使用文化维适应性转换策略时不能一味意译或采取音译等异化手段,而是要综合考量原语和译语两种文化的异同,再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同时,因为影像中出现了傩班弟子在村里人家中跳舞的场景,译者并没有翻译“进入厅堂”这个短语,节省了字幕空间,综合运用了文化维和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

(三)交际维适应性转换策略

交际维适应性转换策略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实现双语交际意图而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交际维适应性转换策略要求译者考察原语的交际意图,通过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在译文中充分体现原语交际意图,贴合目的语的交际习惯。

例7:抵达景德镇,看千年窑火生生不息。(《航拍中国》S1E5江西)

译文:Well then fly to Jingdezhen, where well visit a kiln thats been active for a thousand years.

原文汉语句子并未出现主语,但中国观众都能知道这是旁白在提示大家,纪录片将进入下一个片段。译文中补充了主语“we”,既符合英语语言规则,又表达了原语的交际意图。此外,译者还选用了更加口语化的“well”,在节省空间的同时,使译文更加贴近英语口语的表达,亲切自然。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在引进国外优质纪录片的同时,也在将中国纪录片推向世界。站在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中国纪录片字幕翻译的生态环境虽然复杂,但在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并大力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背景下,以译者为中心的国內纪录片字幕翻译仍有着较为光明的前景。因此,广大翻译工作者需更加重视纪录片字幕的翻译,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细致分析具体纪录片的翻译生态环境,充分利用“三维”适应性转换策略,力求创作出有利于我国文化外宣的优质译文。

参考文献:

[1]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04):38-40.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32(02):5-9+95.

[3]李庆明,李佩琪.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纪录片字幕翻译——以CCTV-4《远方的家》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7,37(01):85-89.

[4]何欢.英语电影字幕的文化差异与语用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6,(6):601-602.

[5]刘冬梅.文化翻译视角下中文影视作品的字幕探究[J].时代报告,2021,(1):18-19.

猜你喜欢
生态翻译学字幕翻译翻译策略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从《破产姐妹》看美剧字幕翻译者的限制与选择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