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专业层面开展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2023-05-30 06:54张旋马烽
高教学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持续改进OBE理念课程思政

张旋 马烽

摘  要:为解决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缺少专业层面的顶层规划,各门课程各自为战,不能形成育人合力等问题,在齐鲁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根据学校定位确定专业思政目标,通过合理分解专业思政目标,明确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和实施途径,以产出为导向评价思政教学效果,形成持续改进的闭环系统,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持续提高,并提出今后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关键词:课程思政;环境工程专业;育人效果;持续改进;OBE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2-0165-05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level plann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and each course working in its own way,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of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 closed-loop system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has been formed to realiz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teaching, by rationally breaking down the professional objectives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clarify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bjectives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each professional course, and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with an output-oriented approach. The education effect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The article is concluded by suggesting issues needed further improv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education effect;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2020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各类专业课程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机制[1]。因此,需要明确专业课程思政目标的基础上,在专业层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国内各高校在课程思政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积极探索。2014年,上海各高校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中国系列”课程,构建了思政理论课、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组成的思政教育“上海体系”,为大学生的人生引航[2-3]。课程思政在各高校陆续展开,以实现全过程育人为目标,逐渐深入到专业课中,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课程。2021年,教育部公布了300门普通本科教育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建设。

一  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政作为一项复杂的育人工程,只有与具有高度系统性和协调性的课程体系相配合,才能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4]。但是,现阶段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工作尚未形成“由上而下”的引导机制,应该承担主体責任的高校党委重视不够[5],大多数教师“单兵作战”,仅从课程入手,缺少专业层面的顶层规划,没有根据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设定各门课程的思政目标,做好相互间的协调和接续,使得课程思政教学存在低效率的重复,不能对大学生思想发展形成持续的正向引导作用,难以保证思政教学的连续性,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思政教学效果[6]。

现阶段,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的研究较少,已进行的思政教学评价多以教师为中心,评价工作主要集中在教师教学素养、思政教学资源、思政教学设计和教学管理等方面[7],未对学生的思想变化和行为规范进行评价,且缺乏有效的定量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不能对思政教学效果进行量化,也就无法形成“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闭环系统。

二  齐鲁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为提高思政教学效果,我们以齐鲁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通过明确专业思政目标,将立德树人总目标分解成各门专业课承担的子任务,根据课程特点,确定各门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和实施途径;挖掘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产出为导向评价思政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措施,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闭环系统,保证育人效果的持续提高,实现环境工程专业的育人目标。

(一)  环境工程专业的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目标要结合国家和行业的发展需求,与学校的发展定位相符,并且契合专业培养目标。齐鲁工业大学作为一所山东省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应用研究型大学,是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入选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国家特别是为山东省工业技术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环境工程专业作为齐鲁工业大学的国家一流专业,其培养目标充分结合了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形成绿色生活生产方式,实现美丽中国”的发展要求,确定了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培养独立从事环保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运营、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和工艺与设备研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发展定位。在契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环境工程专业的思政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和建设能力的毕业生,重点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建设美丽中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与和谐发展的生态意识,使学生在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知识,具备解决复杂环境问题能力的同时,具有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

(二)  顶层设计,合理分解专业思政目标

为避免不同课程在思政教学中各自为战,提高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实现专业的思政育人目标,在培养方案制定环节就应该进行顶层设计,在专业培养方案的整体规划之中融入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将专业的育人目标合理分解为多个指标点,对课程特点、实施时间和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考虑不同课程的自身特点和相互衔接问题,将指标点分配给各门课程,制定课程思政的支撑矩阵。使各门专业课在课程思政方面同向同行,在教育全过程中形成育人合力,从而发挥不同类型专业课的协同育人效果,避免出现各门课程“单打独斗”,思政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这也是现阶段课程思政全面融入高校教学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必须要解决的瓶颈性问题。

为保证各门课程的思政教学效果能够有效叠加,达到1+1>2的育人效果,我们分析了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不同阶段的思想和精神发展状况,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综合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契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确定了不同年级的思政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分阶段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根据课程特点,厘清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协调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分工协作,确定思政建设重点和教学实践开展方式,将阶段思政目标分解为若干子目标,作为专业必修课的思政目标,确定环境工程专业各门专业课的主要思政目标。这个主要思政目标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达到的,有效支撑专业思政目标的达成。这样既能保证专业思政目标的实现,又能有效避免思政教育机械重复或出现真空地带,保证各门专业课各司其职,形成同向同行的育人合力。

同时,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生活和教学科研经历挖掘部分思政元素,作为实现课程次要思政目标的素材。另外,在专业选修课中挖掘思政元素,作为选修课的思政目标,这部分也可作为思政教学的次要目标。这些次要思政目标可能因授课教师、学生选择的选修课程不同而不同。次要目标是专业思政目标的有效补充和拓展,可使学生在实现专业思政目标的基础上,获得个性化和特色化的发展。

在这些原则指导下,我们设定了环境工程专业不同阶段的思政目标,并对其进行了分解,其中不同阶段的主要思政目标和次要思政目标分解见表1。

(三)  课程实施情况——以水污染控制工程为例

根据确定的课程定位和课程思政目标,环境工程专业组织教师共同备课,按照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的原则,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库。在资源挖掘过程中优中选优,防止资源重复,同时充分突出专业特色和地域特色。根据课程思政目标进行反向教学设计,灵活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思政教学。

下面以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为例,说明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

第一,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思政教学点①讲好专业故事,培养专业责任感。利用水处理工艺发展史、重要工程案例等,增强学生的专业信心和专业认同感,培养专业兴趣,增强学习动力。②用好前辈事迹,树立学习楷模。用许保玖、李圭白、汤鸿霄等前辈严谨治学的事迹激励学生,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职业规范。③对标现状不足,增强忧患意识。通过我国水多、水少、水脏的水环境现状,明确行业发展任重道远,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④掌握技术发展动态,增强使命担当。通过引入水污染控制新技术、新工艺,使学生了解技术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明白我国水处理技术发展水平与先进技术存在的差距,增强学生科技报国的信念。⑤用好具体案例,在构筑物设计、污水处理厂(站)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自身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诚信、严谨认真、不断创新的品质。主要做法:①上好第一堂課,明确课程的定位和学习要求,以及老师和学生的权力和责任,争取学生认同课程的教学理念;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讲解,耐心答疑,注重将所思所悟与同学们分享,言传身教。通过QQ群、课程平台等方式与学生充分互动,线上线下全过程陪伴学生;③日常学习过程中,认真对待学生守时遵规,诚信作业等环节,强化做人做事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选择采用项目驱动法、案例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和历史事件导入法等方法,切入思政点,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就是课程的育人效果。通过思政教学活动引起学生认识和思想变化,使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发生变化,这些都是课程思政的产出效果。进行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思政教学设计、实现途径和载体,形成“课程实施-效果评价-改进提高-课程实施”的闭环系统,持续提高思政教学效果。因此,在对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应该注重“以产出为导向”,即不应该仅仅考核教师“如何教”,更应该考核实施思政教学所引起的学生内在思想和外在行为规范的变化,评价课程思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为客观评价思政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了成绩分析法或尺规法2种方法。成绩分析法采用过程性评价,在设计评价方法时,尽量做到考核结果的可定量、可评价。如通过学生平时参与学习和讨论等情况评价其学习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效果;通过项目式作业提交和完成情况考核其诚信和严谨认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

尺规法是课程结束后让学生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自我评价,评价自身思想认识和行为规范方面的变化。授课结束后,任课教师通过“问卷星”等网络平台发布问卷,学生根据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感受和收获填写问卷,任课教师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以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智慧树平台进行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行为规范进行评价,评价学生观看视频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程度;利用翻转课堂提交作业,对学生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进行评价,环工17级和环工18级的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均超过80%。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对自身认识和思想的变化进行评价,环工17级有66.7%、69.9%、57.0%和51.6%的学生认为通过课程学习自己具备了工匠精神、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环工18级的相关比例分别为77.7%、54.4%、67.0%、和48.5%。说明通过实施思政教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思政目标基本实现,但是在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这两方面的育人养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我们对环工17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有79.0%、65.8%、65.8%和50.0%的学生认为自己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具备了需要的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生态意识,学生自评结果显示,环境工程专业的思政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具备解决环境工程复杂问题能力的同时,具备了进行美丽中国建设所需要的爱国情、强国志,课程思政教育实现了专业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  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专业层面进行了课程思政建设,并取得较好的育人成果,但是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和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限制了思政育人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一)  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目前,我们在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制定了课程思政的支撑矩阵,按照课程性质、定位和规划,构建了相互配合的课程思政体系。但该课程体系在系统性和协调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比如在同一课程内部,思政教学可以自成体系,但不同课程之间还存在衔接不畅、简单重复的问题,导致课程间不能充分协调,形成育人合力。另外,课程思政多局限于课堂教学环节,没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作用,导致第一课堂与其他的教育环节脱节,影响了立德树人效果。因此,需要构建课堂教学环节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紧密结合的全方位思政教育体系,拓展思政育人的时间和空间,延长课程思政教育链,实现教师全方位陪伴学生成长。

(二)  教師的思政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关键,教师的思政认知、育人理念和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既要有主动承担课程思政责任担当,有育人意识,还要有挖掘思政资源,进行思政教学设计的能力和育人能力,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保证课程思政落地落实,取得实效。

目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师无论在思政育人意识方面,还是育人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因此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学校应注重开展教师培训,增强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能力,同时加快推动共享共用平台和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优质资源在不同高校间的共享共用,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三)  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是对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考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产出”。对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应该“以产出为导向”,在考核过程中不仅仅考核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该做什么” 及“怎么做”,而应该考核课程思政教学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规范的影响,也就是“做得如何”。如何在考核评价中体现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变化,特别是进行定量的评价,这是形成持续改进闭环,改进思政教学设计,提高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

在环境工程专业中,思政教学效果评价贯彻了专业工程认证的三大理念,以问卷调查为主,部分课程结合课程特点,设置过程性考核环节。但不同课程的特点不同,思政元素和教学方法不同,评价方法和手段也不一样,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的授课过程实行不同的评价方法,这些评价方法在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课程思政的育人过程往往是渗透性的、潜移默化的,其育人效果具有滞后性、长期性,很难利用短期的表象指标进行评价,因此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也应该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四  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一个整体工程,需要学校、专业和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顶层设计科学规范,专业推进协调有力,教师实施热情有序的思政教学新局面,解决思政教学重复不深入,课程各自为战,教学渗透随意生硬的现状,从而拓宽思政育人渠道,提高思政教学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 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教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2):98-104.

[3] 姜鸿冰.上海高校十三年来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改,新型课程体系逐渐形成——把思政之“盐”融入教育之“汤”[N].人民日报,2018-8-29.

[4] 石岩,王学俭.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问题及实现路径[J].教学与研究,2021(9):91-99.

[5] 刘秀伦,李珍.理工科院校“课程思政”推行的若干问题及解决思路[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02-110.

[6] 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1-14.

[7] 戚静.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科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新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Z2018X064);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022JXTD007);齐鲁工业大学重点教研项目“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以混合式教学推进课程思政的研究——以环境专业课为例”(齐鲁工大鲁科院教字〔2020〕26号)

第一作者简介:张旋(1974-),女,汉族,山东高密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及污泥的资源化。

猜你喜欢
持续改进OBE理念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质量持续改进在呼吸科患者鼻导管氧疗护理中的应用
OBE理念下高职教师成长机制的评价
面向学习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
精益管理在国际物流服务企业的应用
开展等级医院评审促进医院内涵质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