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仪式塑造政党形象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图景

2023-05-30 10:48宋斌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宋斌

關键词:政治仪式;政党形象;中国共产党

摘 要:政党形象本身是无形的,它必须象征化方可被看到,必须真理化方可被接受,必须崇高化方可被热爱。政治仪式在塑造政党形象中具有独特价值,仪式中的象征符号为政党形象的出场提供物质依托,仪式话语能够拓展政党形象的构建维度,仪式氛围可以襄助政党形象的情感体认。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举办各类仪式活动,通过政治符号、政治话语和政治情感的生产,有力推动了政党形象的“可见”“可信”与“确信”,刻画出政治仪式塑造政党形象的生动图景。新时代发挥政治仪式的政党形象塑造功能,需要充分挖掘资源、严密思维逻辑、激发心理共振,强化政治符号、政治话语和政治情感的生产与再生产。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435(2023)01-0010-08

Theore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Prospect of Shaping Political Party Image by Political Ceremony

SONG Bin (School of Marxism,Party School of the Shanghai CPC Committee,Shanghai 200233,China)

Key words:political ceremony;party image;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bstract:The image of a political party itself is intangible. It must be symbolized before it can be seen, truthful before it can be accepted,and sublime before it can be loved. Political ceremony has unique value in shaping the image of a party. The symbols in the ceremony provide material support for the appearance of the party image. The ceremonial discourse expands the construction dimension of the party image,and the ceremonial atmosphere contributes to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the party image.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holding various ceremonies and activities,through the production of political symbols,political discourse and political emotions,powerfully promoting the "visible""credible" and "confirmed" political party image and portraying the vivid picture of political ceremony shaping the party image. To optimize the party image building function of political ceremony,we need to fully tap resources,think rigorously,and stimulate psychological resonance,to strengthen the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political symbols,political discourse and political emotions.

——————————————————————————————————————————

政党形象是公众对一个政党理念、行为和政绩的总体印象与评价,是政党客观表现和公众主观认知的综合结果。政党形象本身是无形的,它必须象征化方可被看到,必须真理化方可被接受,必须崇高化方可被热爱。政治仪式作为具有生产符号、唤醒记忆、传播观念和营造情境等功能的象征性活动,既能满足政党形象的客观呈现要求,又能满足政党形象的主观体认需要,在政党形象塑造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各种政治仪式运用于政党形象的塑造,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生动实践及其内在机理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

一、何以塑造:政治仪式塑造政党形象的理论逻辑

政治仪式对于塑造政党形象具有重要价值,仪式中的象征符号为政党形象的出场提供物质依托,丰富而严密的仪式话语帮助政党形象实现立体构建,仪式现场热烈或庄严的氛围,能够推动政党形象获得公众的情感体认。

(一)仪式符号:政党形象的物质依托

符号是人们理解世界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当人们试图表达某种不能被直接触摸的、抽象的、看不见的实在的伦理存在的时候,符号就产生了”。1符号的价值在于,它能够用具体的物质指代抽象的概念,以熟悉的形象传递难言的情感,一言以蔽之,用“可见之物质”表达“不可见之精神”。因此,符号在政治仪式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它常常被精心布置于仪式现场的显要位置,传递仪式组织者想要表达的政治信息。从形态上看,政治仪式中的符号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物件符号,如国旗、国徽、党旗、党徽、勋章、领袖和英雄人物画像、纪念碑、白鸽、仪式场所、仪式标识、主题花坛、政治标语等;二是声音符号,如暖场音乐、齐唱国歌、齐喊口号、齐鸣礼炮、散场音乐等;三是行为符号,如阅兵、群众游行、升国旗、默哀、宣誓等。

无论仪式中物件符号、声音符号,还是行为符号,都是塑造政党形象的宝贵依托。一方面,这些符号能够扩大政党形象的知晓度。知晓度是塑造良好政党形象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知晓度的政党无所谓政党形象。人是符号化的动物,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对社会、自然和思维进行符号化编码,赋予其各种内涵和意义。换言之,人类倾向于将复杂的人物、概念、事件和现象形象化,简化为具体的符号指代。复杂的事物和抽象的概念被简化为符号后,既有利于更快地传播扩散到社会各个角落,也有利于更好地被普通公众所认识、理解和记忆。同理,鲜艳的党旗、精美的党徽、简明的标语等政治符号,显然比复杂的政治学说和抽象政治价值更容易被大多数人知晓和铭记。

另一方面,这些符号能够提升政党形象的亲和力。亲和力是塑造良好政党形象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的是公众对政党的接纳和喜爱程度。政治仪式中展示的符号,无论是其外形,还是其内涵,都是为提升政治主体亲和力而精心构思的。在外形方面,仪式符号一般设计精巧、选材精良、工艺精湛,富有艺术性,契合公众审美观念,令人见之爱之。在内涵方面,仪式符号的寓意一般是善良、智慧、光明和正义的,使人心向往之。这一点从作为政党首要符号的政党名称可以清楚地看出,如各国政党采用的自由党、民主党、人民党、共和党、劳动党、团结党、觉醒党、进步党、统一党、革命党、国家党、社会党等名称,无一不是充满号召力的名词。对此,英国学者格雷厄姆·沃拉斯解释道:“政党主要是个名字,和其他名字一样,一听见或一看见就滋生出一个‘意象,这个意象不知不觉地逐渐转变为自动理解它的意义。和在其他情况下一样,名字及其自动的心智联想能引起情感反应。”2可见,仪式符号不仅可以扩大政党形象的知晓度,也能够提高政党形象的亲和力。

(二)仪式话语:政党形象的立体构建

政党作为基于某种共同的政治价值、理念和观点而结成的组织团体,必然需要利用各种机会积极传播和宣扬自身理念,而政治仪式正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场合。在政治仪式操演过程中,重要人物的演讲被放置在突出位置与核心环节,他们的演讲话语往往肩负着将整个仪式活动推向最高潮的重要使命。从内容上看,仪式话语一般包含三方面元素:一是回顾本党在历史上的辉煌成就,二是论证本党在现实中的积极作用,三是阐述本党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这三方面内容的根本落点在于进一步提升政党本身的合法性和号召力;从风格上看,仪式中的语句一般主题鲜明、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气势宏大,富有震撼性和感染力,并常常使用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以增强话语效果和语言气势。

仪式话语对于塑造政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仪式话语能够增强政党形象的丰满度。尽管在仪式中十分醒目的党徽、党旗等政治符号是政党的标志和象征,但它们能传递的政治信息是有限度的,一些复杂和抽象的概念难以通过简单化的符号完整地呈现在公众面前。而语言文字对复杂事物的表述更加准确,所能传递的信息量也更大。因此,仪式组织者常常借助演讲话语勾画和绘制出一个更加饱满的多维政党形象。其中,有的仪式话语是通过一些形容词直接描绘政党形象,如正义的党、清廉的党、团结的党、为民的党、开放的党、民主的党、务实的党等;有的仪式话语并不直接概括政党形象,而是通过叙事间接构建政党形象,如通过回顾光荣历史塑造功勋卓著的形象,通过阐述现实成就塑造政绩突出的形象,通过列举各方支持言行塑造民心所向的形象等。

另一方面,仪式话语能够提升政党形象的可信度。首先,仪式话语通过唤醒集体记忆增强论据的可信度。记忆是“对现在之所谓先前在场的引证”1,集体记忆则是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人们通常正是在社会之中才获得了他们的记忆”2。因此,任何一份集体记忆都需要得到这个群体的公开支持,而仪式话语为唤醒和刻写集体记忆创造了条件。在庄严肃穆的政治仪式中,演讲者对历史的叙述渗透到所有参与者脑海之中,成为他们共同认可的回忆。其次,仪式话语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增强结论的可信度。仪式话语不同于日常的讲话或发言,其文本被精心设计和反复打磨过,一般用词准确,逻辑严谨,结论具有较强的逻辑说服力。最后,儀式话语通过权威人物的出场增强自身的可信度。政治仪式上的演讲者,通常是党的主要领导者或德高望重的权威人物,他们的身份权威进一步增强了仪式话语的权威。

(三)仪式氛围:政党形象的情感体认

政治仪式不仅通过符号、话语等在认知上对人们产生影响,而且通过生动情境和特定氛围的营造使参与者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人是社会性动物,个体的思想认识和行为选择容易受到周围气氛的影响与制约。在人员大规模集聚的政治仪式活动中,个体的情感和认识会受到仪式现场特定气氛的持续冲击,从而激发出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并促使参与者满怀激情地采取一致性的行动抉择。“政治仪式对主体的情绪激发使观念的赋予不再是自上而下的被动输出过程,而是个体在共同体验、共同参与、共同感受中协商互动的主动建构过程。”3因此,通过图像、标语、音乐、掌声、口号、话语等的集聚,政治仪式营造出了具有特定意图的强大“感染域”和“情绪场”,使身处其中的每个参与者获得深刻和难忘的情感体验。

仪式氛围对于塑造政党形象的意义同样重大。一方面,仪式氛围有助于促进公众对政党形象的心理认同。仪式氛围是一把触动心灵、书写认知的无形钥匙,庆祝仪式中高高飘扬的彩旗、热闹喧天的锣鼓能够将置身其中的人带入一种喜庆欢乐的情境,而追悼仪式中庄重缓慢、肃穆安静的氛围让参加者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舞台氛围营造将参与者及观众内心的信仰和情感激活,使其不自觉地将眼前的仪式过程同内心的价值追求联系起来”4。正是在仪式氛围催生的这种情感共鸣中,人们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不自觉地将自我意识融入到集体记忆之中,提升了对仪式中所展示的政党形象的心理认同。另一方面,仪式氛围有助于增强政党形象在公众心中的崇高感。政治仪式是“一种以团体或共同的身份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神圣典礼”5,因此,“那些政治党派可以驾轻就熟地为其自身的目的左右环境,尤其是当这些党派具有诸如神话和礼仪这些强有力的武器之后。再没有比顽固地重复同样的魔法或同样礼仪的不停操演更便于压制我们批判的判断和粉碎站在个体立场上的每一次反抗了”。1仪式氛围所营造出的全民狂呼、一呼百应的震撼情景,不仅构成了对政党合法性与权威性的公开确认,而且能够将正义、真理、民心等崇高精神注入政党形象之中,使其逐渐升华为神圣不可亵渎的崇拜对象。

二、如何塑造:政治仪式塑造政党形象的实践图景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地位。“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2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发挥政治仪式的形象塑造功能,通过政治符号、政治话语和政治情感的生产,使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荣、正确”的形象特质更加深入人心。

(一)通过政治符号的生产推动政党形象的“可见”

政治仪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图像、徽章、旗帜、标语、口号等各类政治符号,透过它们所承载的丰富内涵,抽象化的政党获得了具象化表达,实现了政党形象的清晰可见。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仪式中通过多种类型的政治符号展现新时代党的形象。一是继承优秀传统政治符号。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党徽是新时代政治仪式中最为常用的符号,它们在民主革命年代就已诞生并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广泛使用。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党徽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3,并对党旗、党徽的式样、规格、制作和使用等作出具体规定。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和党旗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党徽是由金黄色镰刀和锤子组成的图案,党旗为旗面缀有党徽图案的红旗,其中金黄色象征光明,红色象征革命,镰刀象征农民,锤子象征工人。中国共产党在各类政治仪式中广泛使用党旗、党徽,就是借此向世人传递中国共产党追求革命、向往光明、始终代表以工农为主体的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光辉形象。

二是为原有政治符号注入时代内涵。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鲜明政治符号,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强调:“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4,此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要指外部革命,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消除社会剥削现象,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繁荣稳定,既定的主要革命目标基本实现,“革命”这一符号逐渐淡化。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前后14次讲到“革命”,正式提出“自我革命”概念,赋予“革命”以新时代内涵,即“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5。“革命”这一时代新内涵的注入,有力增强了中国共产党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伟岸形象。

三是不断推出崭新的政治符号。2017年7月,经中共中央批准,由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内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和《“七一勋章”授予办法》生效实施。作为党内最高荣誉的象征,“七一勋章”聚集了党徽、旗帜、五角星、山河、丰碑、祥云等元素,以红、金、白为主色调,寓意坚持党的领导、坚守理想信念,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而永远奋斗。2021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到来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首次颁授“七一勋章”,来自各条战线的29名优秀共产党员获得荣誉。习近平总书记在授勋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6“七一勋章”的美好寓意以及“七一勋章”获得者的崇高品质,正是新时代优秀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写照。

(二)通过政治话语的生产推动政党形象的“可信”

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代表和全党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类政治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清晰准确而又逻辑严密的精彩话语,立体地刻画了一个权威可信的中国共产党形象。一是不断回顾中国共产党光荣的历史形象。“‘历史和‘文化并不只是客观存在的过去事件与模式化之社会行为,更是在人群社会关系中个人与群体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展演。”1因此,只有不断地回顾,才能保证党的光荣历史形象永远为人们所铭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伟大历史贡献”概括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历程,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救国救民的伟岸形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作了具体阐述,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形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形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形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形象。

二是系统展现中国共产党光辉的现实形象。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历史上的荣光并不能直接推导出现实中的伟大。因此,展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成为各类政治仪式的话语聚焦点。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生动再现了党中央运筹帷幄、统揽全局的坚强核心形象:“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实施集中统一领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召开21次会议研究决策,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会战。”2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广大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同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常年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3以平易近人的话语刻画出广大党员干部呕心沥血、服务人民的忠实公仆形象。

三是积极塑造中国共产党良好的国际形象。当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时,中国共产党也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政党舞台的中央,因此,塑造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国际形象愈发紧迫和重要。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愿同各国政党一起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让行动成就未来,始终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4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一方面回顾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深刻揭示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另一方面展望人类新征程,郑重承诺:“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5借助政党领导人峰会、百年华诞庆祝大会等仪式活动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展示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捍卫和平、开放担当的良好国际形象。

(三)通过政治情感的生产推动政党形象的“确信”

逻辑话语是塑造政党形象的重要方式,但单纯依靠逻辑话语所塑造的政党形象并不牢固,因为它容易被反向的逻辑话语所推翻。情感认同是一种更深沉、更持久的认同,正如康德所言:“确信或这种道德的理性信仰往往比一切知更坚定。在知中人们还倾听反对的理由,在信仰中就不然,因为信仰不随客观的理由而定,而随主体的道德兴趣而定。”6因此,塑造牢固的政党形象,不仅需要话语和逻辑,也需要通过政治情感的生产和再生产使其升华到“确信”状态。一是以特定的氛围催生情感。2014年9月,在首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解放军军乐团10位小号手吹响号角,起初深沉悠长,继而高亢激越,将人们的思绪引向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1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甫一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即带领新当选的政治局常委赶赴上海,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响彻大厅,让现场所有人都深受感染,仿佛回到了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2这些特定的仪式氛围所激发的真挚政治情感,使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二是以强烈的共鸣触动人心。“仪式的氛围与人们的亲身经历或内心活动相契合,能够唤起情感上的强烈认同,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精神慰藉和心理依赖,进而与仪式蕴含的主题形成共鸣,产生持续的敬仰和崇拜。”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联合贺词中的“最崇高敬礼和最诚挚祝贺”,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以青春礼赞所抒发的“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誓言等,引起了各社会阶层和各年龄段人们的强烈共鸣,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荣、正确”的形象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融入人们的集体记忆和生命体验之中。

三是以澎湃的激情震撼靈魂。2017年7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隆重举行。阅兵开始后,全场首先齐声高唱国歌;阅兵过程中,习近平向每个受阅方队发出“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的亲切问候,部队官兵齐声答以“主席好”“为人民服务”;检阅结束时,受阅官兵齐声高呼:“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4阅兵仪式上这种口号如潮、声震长空的程序设计,并非无用的形式主义,正是通过相同口号和相同动作所激发的相同情绪,人们感受到强烈的一体性,全身心地融入到了群体之中。“在这个时刻,人们感觉到有某种外在于他们的东西再次获得了新生,有某种力量又被赋予了生机,有某种生命又被重新唤醒了。”5通过澎湃激情、热烈如潮的齐喊口号,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的威严形象,不仅嵌入了每位受阅官兵的灵魂之中,而且铭刻进了观看视频直播的每一位民众内心深处。

三、新时代运用政治仪式塑造政党形象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6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荣、正确”的政治形象,需要全面审视政治仪式塑造政党形象的理论逻辑和实践图景,进一步强化政治符号、政治话语和政治情感的生产与再生产。

(一)充分挖掘资源,强化政治符号的生产与再生产

政治符号是塑造和传播政党形象的基础,强化政治符号的生产和再生产,需要充分挖掘各类象征资源。一是历史资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宝贵的政治资源。在中国共产党为追求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一百年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光荣事迹,这是打造政治符号的天然素材。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以他们的卓越功勋、崇高品质和高尚情操,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历史形象的杰出代表。“‘狼牙山五壮士、‘白刃格斗英雄连、‘刘老庄连、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等无数英雄群体和革命先烈,用生命诠释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7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史,是一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政治符号宝库,蕴藏着塑造政治形象的无穷力量,亟待后人继续深入挖掘。

二是理论资源。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1,注重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一百年来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2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从中提炼出时代所需的政治符号。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实事求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同样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打造新的富含真理意蕴和中国特色的政治符号。

三是时代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各条战线上优秀中国共产党员的英勇奋斗。如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改变无数贫困地区女孩命运的张桂梅;艰苦朴素、清正廉洁,视孤寡老人为父母、视孤残儿童为子女的李宏塔,英勇作战、誓死不屈,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壮烈牺牲的陈红军等。这些感人至深的英雄模范人物及事迹,是时代赋予的承载中国共产党优良形象的宝贵符号资源。

(二)严密思维逻辑,强化政治话语的生产与再生产

话语是政治仪式中塑造政党形象的核心元素,强化政治话语的生产与再生产,需要不断严密思维逻辑,正确把握以下几对关系。一是新与旧的衔接。结合时代特点和要求,不断推出新的政治话语,既是提升政治仪式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永葆政党光辉形象的必然要求。新的话语应当是对原有话语的继承和发展,而非颠覆。新旧话语之间一旦发生对立和矛盾,必然会使其中一方被逻辑证伪。而无论面临质疑的是新话语还是旧话语,都会使政党形象的可信度大打折扣。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历史就是一个前车之鉴,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过一段深刻论述:“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4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政治话语不断推陈出新,更要重视和原有话语之间的传承与衔接。

二是内与外的贯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使党风政风得到根本好转,中国共产党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得到国人的衷心认可。然而,受极少数怀抱意识形态偏见的西方政客影响,国外媒体上存在一些恶意抹黑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言论,它们不仅严重影响国外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认知,也透过国际互联网对部分国内民众产生误导,“一些被西化的网民屡屡在网络上制造事端,刻意曲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甚至反转中国共产党的英雄人物”5。在世界互联、地球成村的时代背景下,仅仅依靠信息过滤、敏感词屏蔽等技术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持之以恒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主动影响国际舆论,壮大知华友华力量,终止谣言、以正视听,实现内外舆论场的贯通。

三是虚与实的平衡。政治仪式上塑造政党形象的话语,从风格上看可分为两类,即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其中,理论话语通过逻辑的内恰和严密的推理,提升了政党形象的真理性;实践话语则通過可验证的事实和可感知的体验,增强了政党形象的真实性。这两类话语对于塑造政党形象都是不可或缺的,抛弃理论话语会降低政党形象的权威性和崇高感,离开实践话语则会使政党形象的大众化和亲和力遭受损失。只有将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仪式主题和观众情况,科学合理搭配,用理论话语统领实践话语,以实践话语支撑理论话语,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政治话语的形象塑造功能。

(三)激发心理共振,强化政治情感的生产与再生产

在政治仪式中,政治情感既是确立政党形象的精神动力,也是捍卫政党形象的重要保障。激发心理共振,强化政治情感的生产与再生产,促进情感认同,是政党形象塑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是增强仪式氛围的感染力。政治仪式是政治情感的铸造机,“它营造出的情感氛围使得仪式中的讯息令人心悦诚服,因为它的营造方式看上去是那么的浑然天成。它所呈现出的世界图景在情感上极为充沛,以至于让一切辩驳都黯然失色”。1因此,若要使政党形象获得不可亵渎的神圣性,就必须借助浓厚仪式氛围所催发的强烈政治情感。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情感强度是衡量政治仪式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但它并非愈高愈好。因为过于强烈的政治情感,容易超出组织者的控制能力,使仪式效果偏离既定意图。热烈而不至于疯狂、庄重而不至于沉闷是现代政治生活中仪式氛围的最佳限度。

二是增强仪式氛围的代入感。能否使参与者全身心地融入仪式,形成相应的心灵共振和情感共鸣,是仪式氛围营造的重要目标。然而,随着社会利益和思想观念的日益多元化,大规模的共同性情感体验越来越难以实现,“不同主体的认同开始分化,并主动构建符合自己利益诉求的政治认同,原有的一些政治仪式名存实亡,难以吸引公众参与,唤起他们内心的共鸣,有的甚至会引起反感”。2因此,在营造仪式氛围时,必须以参与者的真实感情为根本依据,既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矫揉造作,要在参与者的共时性体验和共享性情感基础上,将个体、集体和政党紧密连接在一起,构建起情感相联、情愫相通的精神共同体,以此激发人们内心最深处的热爱与忠诚。

三是增强仪式氛围的针对性。尽管仪式氛围有助于催生政治情感,但是置身相同仪式氛围下的不同背景、性格和经历的人们,所产生政治情感的特性和强度并不完全一致。这是因为,“情感的存在并不完全是个人的事情,它的存在方式是社会性的,也就是说,它在何时、何处和以何种频率而得到满足、宣泄和释放,不同的年代、阶层、文化和社会有不同的接受标准和接受方式”。3在和平时期,一个庄严宣告足以调动人心,但在战争年代,只有紧锣密鼓的慷慨陈词,才能让人热血沸腾。整齐划一的嘹亮口号契合年轻战士的情感特性,但对于科学家和知识分子群体而言,诚挚而庄重的氛围更能引发他们的深入思考和情感认同。因此,仪式氛围的设计要不断增强针对性,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和因事制宜。

责任编辑:荣 梅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