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班规促进依法治教的有效实现

2023-05-30 09:51史继菲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班规管理者规则

文/史继菲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条例在各个学校广泛实施,其涵盖的范围广、内容多,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在校、在家、在外的方方面面。而班规与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不同,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不可能具体对应每一个班级中出现的所有情况,但班规可以,因为它是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中要求的具体细化,是对学生在班级场域的行为规范,是每一名班级成员应遵守的行动准则,是保障班级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一、班规的性质和作用

(一)班规是以育人为目的的制度性行为规范

对于什么是班规这个问题,现有研究中讨论最多的是“班级制度说”和“班级规范说”。“班级制度说”观点认为班规等同于班级制度,体现了集体行动与个体行动之间的关系,是保障班级运行的一整套规则体系。其中班规的制定工作是班级管理者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而内容则根据相关守则、规范和本班奋斗目标来确定,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而“班级规范说”更倾向于班规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的工具和手段”,①[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87——89页。是本班学生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共同约定的体现班集体共同意志和利益的行为规范,也是班级生活中反映班级管理者要求并在某种程度上为班级成员所接受并遵守的行为准则。

班级是一个社会初级群体,群体规范作为一整套指导成员行为的共同准则,按照在群体中被公认的权威和支持的程度,分为制度性规范和非制度性规范。制度性规范是对人在特定制度体系中展开生活的规范,在制度体系中,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观念受到制度、社会给定规范的约束。①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1——103页。而约束性正式规则体现在班级中即为班规,是班级制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种意义上可以说,班规既是维持班级正常运转的规则体系,也是对班级成员行为进行约束的具体规范,这也是依法治班需要明确班规的原因之一。班规既是班级制度也是班级规范,而制度和规范都与法紧密关联。一方面,制度与法都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是通过权利与义务来规范主体行为和调整主体关系的规则体系。②施惠玲:《制度伦理研究论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另一方面,法也是一种社会规范,其基本特征为调整人的行为、规定权利和义务、由国家保证实施。法的规范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可以、禁止、必须的明确指示,对行为表现为一般性调整。而班规规范的是学生的具体行为活动,对其行为表现为个别性调整。因此,班规也可以被看作是班级中的“法”,但班规并不以强制和约束为最终目的,而是作为手段运用在教育场域中实现育人效果,故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班规是以育人为目的的制度性行为规范。

(二)班规具有管理和育人育德的积极作用

班规作为制度德育论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具有管理和育人育德的双重价值。从学生管理这个角度来看,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需要管理和约束,对其日常行为的管理也应是针对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已对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日常行为作出了相关规定,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而班规正是对这些基本规定、要求的细化和落实。

从育人育德的角度来看,班规的有效实施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有很大的关系,科学合理的班规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方面,班规能起到传播社会规范的作用,帮助学生向好发展;另一方面,班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公民意识、平等协商意识。

无规矩不成方圆,“秩序是所有其他各种权利赖以保持的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来自自然,它是建立在许多约定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应该知道是哪些约定。”①[法]卢梭:《社会契约论》,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5页。在班级群体中,每个成员都需要明确自己依照规则行动的理由和动机,需要在思考、交流、讨论中学习制定规则的必要程序。因为班规涉及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体现每个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所以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班规的制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维护自己的利益,以及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还因为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不因成绩、身份等行使表达自己立场、发表与他人不同观点、做出与他人不同决定的权利,所以他们的规则意识、公民意识、平等协商意识能得到提高。

二、班规的制定内容、语言和原则

(一)班规内容应具体全面,语言应简洁明确

班规内容要合理合法、细化、有区分度,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也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既维护学生的法定权利和教育法律法规,也要明确倡导与禁止的边界,防止出现大而空的条款,尽量体现核心规则。因此,班级管理者应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了解学生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明确班规的规范界限。在制定形式上,要从具体问题出发,避免出现选择空间的应然性条款。在班规制定前期,教师和学生可罗列影响其日常生活、正常学习的问题,之后在班会上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针对众多学生不可容忍的、影响大家生活学习的行为,将其作为建立班规的起点。①王芳:《小学班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在价值规范方面,要明确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基本公民素养,再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制定阶段性规范目标。

班规还应具备可操作性,要具体、完整,语言亲切。对规范的执行情况要经常检查督促,班级管理者要以身示范,率先做好表率。②周步兵:《班级管理中的两对合作关系》,《教学与管理》2016年第1期。除此之外,班规制定时应符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依照民主与法治原则,利用制度性规范与非制度性规范“恩威并施”,使普适性与变通性并存。

班规内容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对学习、生活、纪律、时间、行为举止、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奖励规则和惩罚规则。如“遵守课堂纪律,依照教师的安排进行课堂活动”“按照学校作息表,按时到校”“不佩戴首饰进教室,不穿奇装异服”等是要求,而罚打扫卫生、罚款、罚请家长,是班级管理者通常认为的有效的惩罚措施。另外,对班规内容具体细分后,从作用对象上可分为个人自律规范与群体协调规范,范围涉及文明礼仪、学习、生活、卫生、劳动等;从执行严格程度上可分为强制性规范、非强制性规范。有的班规从宏观角度对学生行为进行了约束,比如,学习管理制度、劳动卫生管理制度、体育锻炼制度、对不良言行习惯进行约束的制度等;③郭娅玲:《德育与班级管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85——186页。有的班规涵盖了学习纪律、清洁卫生、体育锻炼三大方面;还有的班规对学生的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规定。其中,绝大部分班规都具有奖惩规则以保障班级工作可以正常运转,但也有反对者认为没有必要将具体的惩罚措施一一罗列,因为在讨论制定班规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基本达成了“不该干什么”的共识,若再罗列出来,就会造成无谓的心理压力,容易滋生逆反心理。①陆云鹏:《戴着镣铐的舞者——基于班级中规范与自由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针对这样的观点,笔者认为,班规首先不是奖惩规则,制定其最重要的目的是调整学生行为,在其中设置惩罚规则的必要性在于向学生表明班规是约束全体成员的,是全体成员应当遵守的规范。因此,促使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才是在班规中设置惩罚规则的根本出发点,而非惩罚本身。

班规语言在不同班规类型中有不同表现,班规根据形式可分为技术型班规和游戏型班规。前者指用肯定或否定祈使句表达行为指令,包括“必须”“要”“不准”“禁止”等词汇;后者是以人际约定作为基础的规则,表述往往具备人文性的特点,多以正面鼓励型语言为主。其中,口头班规虽较书面班规更为随意,但指令性更强。但是,目前大部分班规在表达上存在禁止性和模糊性词汇过多的情况,使自身命令性强,语言表达缺乏生动性,因而难以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有鉴于此,班规在语言风格上应该注意坚持庄重与活泼二重特性,即以鼓励为主,减少命令性语言的比重,在内容方面也必须语意明确、语言简洁、规范具体。

(二)班规应遵循民主、法治的制定原则

对班规制定原则的讨论集中在民主原则、平等原则、发展原则等,其中民主原则是被提到次数最多的原则,而法治原则被提及和采用的频率较低。有人尝试对班规制定进行可操作的民主设计,积累班级民主管理经验,增强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②梁霞、闻待:《班规制订:一次可操作的民主实践》,《上海教育科研》2015年第4期。进而通过确立规范化的班规内容,引导学生民主协商,实行民主化监督,优化民主化奖惩,使其在参与班规建设的过程中感受民主、体验民主,最终培养出民主意识。“依法治班”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理念的延伸,是民主和法治在班级层面的生动表现。营造一种新型的班级管理环境应使民主与法治并存,让依法治班不仅体现在班规的合法性上,还可以通过班规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当前我国法治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学校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③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http://www.moe. edu. cn /srcsite/A02/s5913/s5933/201607/t20160718_272115. Html。班级管理者应引导学生在班规的制定和实施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法规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使班规成为学生法治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班规制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班级管理者制定班规并与全班学生协商,因为班规事关班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必须让每一名学生参与到制定工作中来,自由表达想法;第二,班级管理者制定班规并与班干部商量;第三,教师制定班规时,其方式根据学生学段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如制定小学班规,低学段学生需要更多的引导,教师多直接制定班规,中高学段的学生需要给予更多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师多与学生一起制定班规。需要注意的是,应该避免“制定班规是教师和班干部的事”“班规是学生的事,与教师无关”的思维。班级管理者既不能统领班级一切事务,也不能对班规制定工作置之不理,更不能使部分意见取代整体意见。由此可见,分学段处理的方式是较为合适的,即制定班规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班级管理者要加强引导示范;对于高年级学生,管理者应遵循民主管理原则,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管理权。

三、班规有效执行的保障

(一)惩罚应有理有据

制定班规的最终目的在于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健康、规律的学习生活方式。因此,必须有一定的奖惩手段才能保证班规的有效实行。现在,不少班规中的后果性惩罚为罚款、罚站、罚打扫卫生等,但这些规定是否真能起到修正学生不良行为的作用,值得商榷。比如很多班级管理者为了便于管理,制定统一的罚款性班规惩罚措施,如迟到一次罚款10元、卫生不合格罚款20元等,虽然所罚款项尽数用于班级建设,但罚款的制度是否合法合理呢?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罚款属于行政处罚行为,只有行政执法人员可以施行。班级管理者或者班干部并不具有罚款的权力,因此在班规中设置罚款性处罚是不合法的。除此之外,学生的生活费基本来源于父母,罚款相当于让他们的父母为其承担不良行为后果,于其本身并没有很好的教导和纠正作用。再如用打扫卫生或者罚站作为后果性惩罚虽然使学生在身体上付出了代价,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如果学生未在心理上对惩戒表示认同则该效果不能持续,也不能使该生彻底改正不良行为或者错误,起不到很好的行为修正作用。

因此,班规惩罚在保证合法性的同时还应该有针对性,将方式分类、程度分级,针对行为失范而非认知偏差。此外,惩罚措施应该彰显人文关怀,班规的监督机制重在依规,班规的评价体系应注重发展功能,做到赏罚分明、一视同仁、灵活管理、分类执行。班级管理者应以问题为导向,做到想在前面、经常提醒、善于诊断,追踪学生行为并根据不同问题做出不同方式的引导。

(二)执行应强制有力

班规是班级群体的制度性行为规范,具有法的性质,因此也适用于强制性原则。法律强制性基本特点体现在它于适用性上对于任何案件任何当事人都具有绝对性,并且它所规定的内容具有单一性且对于一些弱势群体具有保护性和公益性。①刘禹:《强制性规范在我国的适用研究》,《人民论坛》2017年第14期。班规的强制性体现在班规面前人人平等,班级管理者和班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不能搞特权、免监督,要做到对班规中所规定的内容如有违反,也要自觉接受监督和惩罚。

猜你喜欢
班规管理者规则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My New Year Wishes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班规要科学合理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