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数字资源在民乐欣赏课上的融合应用

2023-05-30 10:48黄海柳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月琴数字资源

黄海柳

音乐数字资源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利用的音乐信息资源的总和。在民乐欣赏课上,教师能够充分发挥音乐数字资源的优势,运用各类软硬件、教学平台,实现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让音乐教学驶上数字化的快车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以《驯鹿》一课为例,重点阐述如何运用数字资源助力音乐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

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驯鹿》是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国之声”中的月琴独奏曲。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我国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感受、了解我国北方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在巩固提高学生歌唱水平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我国民族器乐曲的独特风格及表现手法。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将音乐风格的感知理解与应用表现相融合,通过多种方式带领学生掌握乐器音色、演奏技法,赏析乐曲风格,同时依托布卢姆教育目标系统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达成提升核心素养、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育人目标。

(一)作品分析

《驯鹿》选自我国作曲家刘锡津创作的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描写的是我国东北边疆鄂温克族人驯鹿的情景。“鄂温克”的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作曲家巧妙地运用月琴装饰音和推拉滑音使旋律显得温柔可爱,来表现鄂温克族人驯鹿时的喜悦心情和鹿群的驯良。

《驯鹿》音乐作品的音乐要素与智慧课堂天然契合。比如,可运用小圆点和线条表现月琴与笙的音色特点,学生可观看教师收集整理的视频进行课前预习。又如,运用万彩动画大师的线条动画功能,教师能很好地把具有民族风格的两个乐句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二)学情分析

综观小学全套教材,民族器乐独奏作品共有10首,除了三年级的吹管和六年级的拉弦乐器共4首作品外,其余6首集中安排在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器乐作品中,且全是弹拨乐器,五年级下学期有4首。五年级学生已经对中阮和琵琶有了初步认识,这为《驯鹿》学习中识别月琴与感知音乐风格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授课前,笔者还对所教学生进行了课前调研,发现很多学生是喜欢民族乐器和聆听民族音乐作品的,但由于他们对陌生乐器缺乏探究意识,欣赏课教学效果欠佳。此外,只有少数学生知道月琴是弹拨乐器,对其构造和音色等并不了解,也没有聆听过用它演奏的曲子。由于平时较少接触民族乐器,学生对民族乐器还有一定的距离感。虽然部分学生能够在欣赏中捕捉一些音乐要素,但是对它们的描述不够精准,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在民乐欣赏课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与学习信心,把抽象的音乐和乐器辨识变成具象、可视、可听的画面,让课堂教学活动趣味十足,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学习质量描述

审美感知:借助信息技术辨识月琴的音色特点和形状,能从它演奏的表现手法感受音乐情绪和形象。

艺术表现:能运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音乐表现的画面感,跟随主题音乐边唱边画旋律线。

创意实践:能抓住民族音乐的特点与同学合作,大胆运用打击乐器等进行编创实践。

文化理解:能了解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引发思考,增强民族情感。

二、教学过程分析

在备课阶段,笔者充分运用微课、教学平台、小程序进行多元化、创新式融合应用。比如,将八桂教学通平台上音乐学科的音頻、视频、文本进行加工和整合,生成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形成音乐教学素材包,便于课堂教学使用。又如,借助“哔哩哔哩”平台创设人机交互教学情境,提前将课前预习、课后拓展的视频资源上传至平台,便于学生观看时扫码进入答题页面,实现自助式学习。再如,运用小程序自助式学习调查表,收集学生前测、后测数据,提高教学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最后,运用微课,可视化呈现教学内容,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之后,师生共同进入教学环节。

(一)课前平台预习环节

学习《驯鹿》一课之前,学生需要对该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有初步的感知,如了解鄂温克族人驯鹿的生活习俗、弹拨乐器月琴的音色特点等。对此,教师将承载课前预习关键知识点的视频上传至教学平台,让学生提前观看,了解教学内容。同时,借助文档“表单”小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将问卷内容(判断题或选择题)以二维码的形式嵌入视频中,让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回答,大致需要5分钟。之后,平台会根据学生作答情况生成统计数据,便于教师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精准设计教学内容,助力教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中合作探究学习环节

本环节由导入和新授两部分组成。

1.视频导入,加深了解

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依托视频资源,提出一系列问题,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边观看视频,边思考问题,如400多年前,哪个民族来到我国内蒙古地区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加深学生对作品民族文化背景的了解,培养学生观察、读取和收集关键信息的能力。

2.多元手段授课,深化认识

在新授课环节,共由聆听全曲、A段欣赏、完整欣赏与合作创编等板块组成。

(1)聆听全曲

在这一板块,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聆听全曲,还要进行以下两个活动:了解月琴和聆听引子。首先,以乐队现场演奏的视频为欣赏载体,借助“欣赏小助手”帮助学生在欣赏全曲时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欣赏小助手”是将文字以旁白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再把人与鹿和睦相处的画面整合在一起。这样能够很好地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将较为抽象的音乐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进入愉悦的欣赏情境,提高欣赏效果(如图1)。

其次,了解月琴。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识记月琴外形,教师选择三个长方形图形,以半透明、多颜色的形式分别与月琴的音箱、琴颈、品位重叠,设置闪动或其他动画效果,与具体解说同步(如图2)。之后,播放已经寻找到的讲述月琴由来、音色特点的视频资源,与教师制作的音频资源结合,形成一个迷你型微课,营造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这种将动态图文、对话与解说融合起来的教学方式,能够在视觉、听觉上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更容易识别月琴的外形、音色等,而且记忆深刻。

最后,聆听引子——乐曲开始部分。教师利用两个颜色一致、与乐音的音高同步出现的小圆点来表示月琴的泛音,生动体现弹拨乐器月琴的跳跃感和颗粒感;用一条直线的动画效果与笙吹奏的长音相结合,表现吹奏乐器旋律线条感强的特点(如图3)。这一图形谱形象生动,加之可视化呈现,能够启发学生深层次地探究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和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情绪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2)A段欣赏(教学重难点)

A乐段主题由六个乐句组成,B乐段是在A乐段基础上变化而成的。学习A乐段,要先从一、二乐句开始。运用动画大师软件,教师制作了一个动态图形谱微视频,根据音的长短、高低,分别用圆点、线条、音符和不同色块进行组合,与音乐同步呈现一、二乐句旋律在不同音区的变化重复,以及旋律连贯与跳跃的音乐特点(如图4)。通过一听、二画、三唱、四想、五动等多种联觉牵动的体验和学习,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旋律在不同音区变化重复的表现手法。这样的表现手法可以生动地表达出音乐美好的情绪和形象,同时帮助学生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为三、四、五、六乐句的自主探究式学习积累经验。

三、四、五、六乐句的学习则是借助动态图形谱创设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此為教学难点。教师以装饰音和月琴的推拉滑音、月琴演奏与乐队舞蹈般节奏型结合开展音乐探究学习活动,并借助“现场演奏+动态图形谱+学生合作互动+演奏示范+图片动画”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微课(如图5),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音乐学习中大胆尝试和表现。

(3)完整欣赏与合作创编

在完整欣赏与合作创编两个板块,教师不再在课堂上唱主角,而是学生学习情境的设计者、组织者。如在学生完整欣赏作品阶段,教师先将学生分成小组,之后综合运用动态图形谱、谱例、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营造音乐欣赏氛围,让学生进入既定的音乐情境,灵活运用唱、动、做、画、拍、弹舌、模拟演奏等多感官联动表现音乐欣赏作品《驯鹿》的旋律美、情感美、思想美及情境美。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引导学生获得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欣赏水平。

在合作创编板块,教师用B乐段(二、三乐句)以复调形式出现的两个乐句旋律让学生合作创编。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长根据任务单要求组织本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合奏谱例和动态图形谱进行个性化创编。在每组学生轮流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有许多更具创意、大胆的设计,如有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串铃、沙锤、沙蛋等与教师制作的动态图形谱视频形成人机交互的合作演奏场景,使课堂气氛掀起一阵小高潮。这充分体现了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主导设计与表现的优势,真正实现学有所得。

(三)课后拓展延伸环节

在课后拓展延伸环节,教师不仅将鄂温克族女酋长玛利亚·索老奶奶的故事资料上传至教学平台,还上传了若干广西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视频。这样,学生通过登录教师提供的网址,在教学平台上就能够轻松欣赏各类民族音乐。欣赏完毕后,学生扫描视频右下角弹出的二维码,则能进入教师在“表单”小程序上布置的课后拓展小问卷,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和感悟,填写相关内容(如图6)。之后,“表单”小程序自动生成问卷数据,让教师能够较好地了解本节课的教学情况,也是对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有效促进教师以学定教、精准教学。民族音乐文化视频和问卷调查能够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在课后利用数字资源查漏补缺,提高知识建构能力,提升数字素养。

三、运用数字资源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建议

当前,广西在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数字资源建设及应用项目。就音乐学科而言,学科资源、学科工具等还需要不断丰富,一些教学软件如听音视唱测试软件、听辨乐器音色的音乐盒等也需要教师下大量功夫寻找。这些都是音乐教育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乘着信息化、数字化的东风,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优化教学方式,同时也需要得到多方的支持,尽快破解音乐教育教学瓶颈,深化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音乐教学水平。

(一)加快数字资源库建设步伐

目前,音乐数字资源存储平台较多,但资源质量普遍不高且不系统。在教学中,教师想要获得优质、适宜的数字资源,往往需要到多个平台上寻找,但资源大多同质化,质量参差不齐。因此,为了提高音乐教学质效,建议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尽快建设统一、系统的音乐数字资源库或资源平台,各省市依托其建设数字资源子库,从而解决音乐数字资源小而散、重复建设的问题。此外,对于数字资源的获取、播放、打开格式,要设计得简便些,惠及更多的学校,实现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提高教师数字资源运用能力和数字素养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音乐教师要加强数字资源运用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实训,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数字资源基础知识,从数字资源的择优、获取、剪辑、制作等基础操作入手,循序渐进地提升多元化数字资源融合应用技能,从而与时俱进地提升音乐教学水平。同时,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在深研、吃透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寻找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关键点,再收集、运用、拓展、创新音乐数字资源,形成多点化、个性化的授课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获益。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是使用的度,切忌完全不用与过度运用。

(三)以学定教,创设智能高效课堂

新课程提倡全新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设计者、组织者,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将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更好地结合起来,建构形成一个完整而饱满的教学体系,借助教学平台、小程序等,以人机交互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助力学生提高积极主动探究的能力,让教学更具地域性特点、个性化特色,创设智能化、系统性的高效课堂。

教师还需要从满足学生需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出发,依托数字平台,以知识建构理论为支撑,建设新型学习共同体。新型学习共同体可以是多媒体人机交互的共同学习方式,也可以是依托网络、数字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构建的虚拟课堂进行多小组互动学习,从而创设实体课堂延伸团队合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伙伴和互学关系。

为了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还应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音乐数字资源专项培训,建立音乐数字技术人才库,让音乐教育尽快走上信息化发展的快车道。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山小学音乐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月琴数字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悦己
论月琴的发展和演奏技法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答数字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