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索

2023-05-30 10:48花子杰钱琛
新教育·科研 2023年5期
关键词:数学素养劳动教育小学数学

花子杰 钱琛

【摘要】以数学课程中的时间单位为主线,以劳动课程中植物的种植、植物的生长过程为辅线,将各学科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突破学生对时间单位的抽象理解,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深度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学习;小学数学;劳动教育;数学素养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指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打破学科间的“各自为政”,强化课程的协同育人,帮助学生形成深层知识的理解,从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的价值体现,是学生通过学习课程逐渐形成的必备的能力。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观察、数学思维、数学思想等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而思维的发展获得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进阶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与教”的样态,这时不能仅仅依靠单一学科,需要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来实现。

一、基于学生成长需求的活动主题选择

跨学科主题学习最大的优势就是打破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壁垒,采用多学科整合的方式,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时间观念与劳动观念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质,根据最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而时间观念是每个孩子最基础的品质,没有良好的时间观念,就会缺乏对时间的有效管理。基于目前较多孩子的自主能力有所欠缺,缺乏对自己时间的管理,缺乏劳动观念,教师聚焦“时间”这一主题,以数学“认识时分秒”这节课为切入口,采用“学科+”的方式,把数学和语文、劳技、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在学习基础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正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对所学知识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时间单位本身的抽象性,进行以活动为导向的跨学科主题活动,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创造力。

二、基于数学学科素养提升的活动目标设定

跨学科主题学习不同于一般的教学设计,本节课重在从学生的生活中汲取素材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将课本上枯燥的知识回归到学生生活中。时间单位这一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并且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时间单位又非常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主要是学生缺乏对时间的具体感知。综上,时间单位这一学习内容非常适合进行跨学科主题教学,以活动为导向,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引导学生不断丰富对时间的感知。

由于跨学科主题学习本身的独特性以及缺乏经验,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否有效取决于预期目标的达成程度。何为预期目标?就是指在经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后,学生应该知道、理解、掌握并用于实践的相关知识。教师在设定预期目标时又有所依据。首先,要遵循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课标对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有着清晰的表述,这是设定跨学科主题教学目标的基础。其次,目标的设定不能仅仅依靠单一学科的教师来完成,跨学科主题学习重在多学科融合,因此教师要形成一个团队,发挥各学科的力量,依据各学科的特点,共同设定目标。再次,目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学生本身的情况,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兴趣、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发展水平等,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课程内容打破了固定的学科知识的顺序教学,而是将与主题相关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这需要各科教师相互协作制定合适的预期目标。最后,目标的设定必须是清晰的、可界定的、可理解的、可评可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预期目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课程目标达成程度,只有明确了预期目标,才能知道如何实现预期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一是在生活情境中发现并学习相关的知识,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并能够简单运用相关知识。

二是运用访谈、合作探究、实地考察等方法,积极参与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三是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画图、小报、多媒体等形式进行成果展示,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是活动过程中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能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并进行成果展示,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

三、基于真实学习情境创设的活动过程体验

围绕时间这一主题,结合育人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创造性设计植物成長任务,层层推进。第一部分是基础的学科知识,以基础学科知识为基础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第二部分是通过多样的主题活动巩固理解知识;第三部分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和反思学习过程。三个部分本身之间存在时间上的递进关系,同时也蕴涵了植物发展的三个主要过程,以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实现各学科之间的融合。

1.主题研究,联结知识

此部分以基础性的学科知识为主,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时对于“关键问题”的解决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在进行主题性学习前需要将各学科中的相关内容提取出来,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的学科知识。“种子”为万物之始也,不仅仅是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起点,而且是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地基。在此课程中,以数学教材中的“时间”为主题,对数学教材中时间单位进行学习,而在数学教材中关于时间的内容有两个单元,并且分布于不同年级的教材中,因此需要打破年级的壁垒,将数学教材中的相关联知识进行整合。首先,对学生进行劳动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到西红柿的种植要求和生长习性以及烹饪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学习时间单位的倾向,以“生活中如何进行计时?”作为导向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计时工具中学习时间单位的内容,引导学生述说日常生活中与时间有关的事情,认识时间以及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逐渐感受到时间是对过程的度量。根据生活经验,学生通过交流能够认识钟表所表示的时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分利用时钟这一教学工具,通过钟面上时针、分针、秒针的运动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学生依托生活经验,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梳理总结对年、月、日的认识,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感受生活中时间单位的应用,提高应用意识。其次,选择语文教材中与主题相关联的课文《一分钟》进行课堂教学,并初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最后,将其他学科中相关的内容进行融合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时间单位的理解。

对于此环节的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打通数学教材年级的壁垒,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劳动课程中西红柿的种植以及烹饪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时间这一知识的求知欲,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时间工具向学生讲授有关时间单位的知识。其次,时间单位具有强烈的抽象性,事实上教师的知识传授让学生有了知识上的获取途径,但时间因其较强的抽象性更需要学生去感知,因此设计一系列主题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的更替,了解时间单位是一个过程并且是有大小的。

2.追根溯源,深化理解

此部分以学生实践活动、根据主题进行探索发现为主。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一般学校教育中,接下来就是反复的习题练习,巩固学习过的内容,这样的方式对学生来说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跨学科主题学习因其较为宽泛的外延性,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是通过解决关键问题来完成的,有较多的实践活动并且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倾向,促进深层理解。在此课程中,首先,依旧以数学知识为主干,在学习过时间单位之后,学生提出问题:“古人如果没有钟表又该如何计时呢?”教师进而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古人计时的工具,展示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如漏壶、滴漏,解释其中的原理,让学生体会逝水流年的意境。鼓励学生收集机械钟表和电子钟表的图片,感受科学计时的进步,并尝试制作日晷这一计时工具;其次,在语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完成课后任务,通过一系列活动感悟一分钟的实际长短,并与数学学科内容相互联动;最后,学生通过种植西红柿,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包括美术、数学等绘制种植图谱。本课程作为中间部分,以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相互协作的能力,紧扣“时间”这一主题,进行多学科融合学习。

对于此环节的教学,教师要明确主题学习的目的是帮助孩子理解时间,时间单位本身是较为抽象的内容,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及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因此本环节通过多样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

3.成果展示,拓展提升

此部分是在学生完成上述两个部分的相关活动后,对自己与小组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以及总结收获的过程。与传统的学科课程学习之后进行测试检验不同,跨学科主题学习更多需要的是成果展示,一方面更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学生对考试的畏惧心理。在此过程中,学生以自主制作的日晷进行作品展示以及能否根据日晷的倒影大致判断时间,劳动课程以小组之间种植的西红柿的品质进行展示评比,同时可以结合劳动课程中对学生的综合要求,利用种植的西红柿烹饪相应的美食,美术则更多综合了多学科的知识进行成果展示,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的种植图谱进行展示并结合种植西红柿的品质进行评比,在不同的实践中选出更好的种植方法,将多学科的成果进行整合,此环节也是对学生综合情况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土圭之法,通过对中国古代运用土圭之法判别四季的了解,进一步感悟时间的意义和度量时间的必要性。

本次跨学科主题活动的探究中,将数学课堂与劳动教育进行联动,同时多学科间相互整合,能够打破传统常规课堂教学之后反复刷题的模式,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不可否认的是,跨学科主题教学在开展过程中的挑战性依然很大。一方面,跨学科主题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要求教师有非常强的知识整合能力。另一方面,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各个学科的教师相互配合,不仅仅是思考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識,还需要考虑到其他学科的内容。这对教师也不失为一种挑战与机遇。

【参考文献】

[1]孟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何为与可为[J].基础教育课程,2022(11).

[2]王丽娟.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中主题的确定[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08).

[3]吴秀丽.数学跨学科主题深度学习探索—

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03).

猜你喜欢
数学素养劳动教育小学数学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