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5-31 14:15马尕顺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朗读训练优化策略小学语文

马尕顺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作用十分显著,它是教师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朗读以特定的语音表达方式展现了文章内容所包含的情感,能帮助学生领会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依旧对朗读教学的目标缺乏清晰的定位,在诵读教学中没有采取得力的措施,展现方式比较传统随意,朗读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为此,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策略,期望能够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训练;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7-0100-03

朗读是学习语文这门学科常用的一种语言感知和主题体会方式。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在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既是领会文章美感和语感的需要,也是感知作者情感的最好方式;既能加深学生对字、词、句、段和整篇文章的理解,又能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从而提升学生感悟作品的能力。小学生由于受阅读量和理解能力的限制,他们很难将课文内容理解透彻,课文的主题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给语文的教学质量提升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运用朗读这一教学方法,一方面,学生在大声的朗读中,注意力会更集中,思维会更敏捷,能发现自己不懂的字、词、句和段;另一方面,通过朗朗有声的入情读,学生对词、句、段的理解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对作品的思想情感能进一步顿悟并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以读促教、以讀促学”的教学目的。然而,在看成绩、求质量的环境下,大多数的语文课堂教学,科任教师还是立足于字、词的认知和书写,侧重于背诵段落的记忆和分析,对朗读这一教学策略不能精到运用,使小学生对作品的情感难以感知,对教师安排的“概括作品的主题思想”也总是难以完成,久而久之,小学生会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一种负面的认知——学习语文没有乐趣、语文难学,也不会产生主动去分析、去品读文章的热情,更不会争分夺秒去阅读,从而使小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耐心。

1.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1)朗读可以减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压力

学好语文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语文学科时,要通过识字理句、书写品读这些策略的运用来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方法,提升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激情。而朗读作为小学生非常青睐的语文学习方式,既可以增加阅读课文的机会,缓解他们书写的疲乏,也可以减轻机械记忆的压力,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对每一篇文章的朗读方案作出精细的设计,从而让每一名小学生都参与到朗读中来,在朗读中完成学习目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将会变得其乐融融。

(2)朗读可以改变语文教师的施教策略

课堂中的朗读,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也是转变教师以考试作为评价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提高对朗读教学的认识,并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变,彻底地将朗读教学策略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一方面,通过运用朗读教学策略,不仅能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过多说教,还能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到课文内容的朗读上,从而使小学生有兴致地参与到朗读活动中来,提升他们阅读和品读课文的能力。另一方面,朗读教学策略也反作用于教师,使教师不得不进行授课策略的调整。譬如教师专注于检测成绩的写和做的时间必须是要进行改变的,朗读时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怎样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从朗读中要达到哪些教学目标等,都是教师重新研究的内容。

(3)朗读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赏读水平

新课程标准增加了朗读教学的内容,并要求小学生通过朗读获取丰富的语言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既要在课堂上引领小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各种情境的朗读来学习课文内容,也要将朗读作为赏读水平提升的有效策略,让小学生在课余有空的时间里坚持朗读,从而帮助小学生在朗读体验中掌握朗读技巧,不断提升赏读文章的水平。

2.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对朗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朗读不只是让学生放声读,也不是让学生无目的地自由读,但是由于教师对朗读教学策略的忽视,导致小学生不能接受朗读教学的方式方法。从公开课和示范课学生的朗读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的朗读只是调节了课堂气氛,学生对于朗读也只是大声读一下,既没有感情,也没有轻重缓急、更不能做到抑扬顿挫。小学生不乐于朗读也不能读出朗读效果的原因,其一是教师没有认识到朗读教学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科目的重要性,“写字识字出成绩”的思想制约着学生能力的发展。其二是学生也不明白朗读课文的好处,也不能从朗读中体会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更不能从朗读中理解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2)教师对小学生的朗读忽略指导

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中,教师的引领和指导将直接决定着学生朗读的成败。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实践中,部分教师却忽视了自己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譬如分角色朗读,教师只是随意点名几位学生来进行,不会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出发去定位,也不会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手势引导,学生的朗读好似糊里糊涂不知所为。有的教师在朗读上也花了一些心思,对学生给予了相应的朗读辅导,但在朗读的目的上不明确,主要表现为重视朗读时的声音表现,而没有从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上进行挖掘,注重了朗读技巧的掌握,缺少了对课文内涵的领悟,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

(3)小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不高

微课和白板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已在课堂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既扩大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也有效提升了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虽然微课和白板等多媒体的示频和音频播放,使小学生容易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去感知文本,却减少了小学生自己去品读文本的时间,如果教师备课不周,课件的使用力度过大,小学生在课堂上将失去朗读的机会。另外,利用微课或白板等进行辅助教学,小学生的注意力将在课件上,学生变得更加被动,教师和学生都成了观众。在语文课堂上不能有效进行朗读练习,学生没有朗读的方法,其朗读的积极性将无从谈起。

(4)朗读教学策略的使用比较随意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达到朗读的目的,就必须要重视朗读这一策略具体的操作步骤或适用环境。在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多数教师都是随机让学生朗读,其朗读的方式主要有开火车读、指名读、集体读或分组读。教师引领学生朗读的方式方法不能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没有兴趣,朗读让学生乏味,甚至部分学生会出现抵触,根本不愿意去诵读。有的教师也会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范读模仿朗读。由于学生此时还没有理解文本内容,在朗诵中较为被动,个人并没有朗读的主动性,因而,难以实现预期的朗读效果。

3.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应对策略

(1)透析教材,保证朗读时间

由于部分学校对检测成绩的重视,教师也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课堂上的“多讲”,课后学生的“多做”几乎是语文教学的常态。事实上,这样的教学策略只能使小学生暂时进行应付性的学习,与乐学、趣味学、少教多学等教育理论相悖,与小学生的学习情趣产生隔阂。因此,作为当下站在讲台上的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学生求学的心理思量,消减他们学习的负面情绪,给学生更多自己进行探究和朗读或阅读的时间,让他们开展自主朗读或阅读,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譬如在二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抓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一最基本的要求,给小学生创设课前读,课堂读、课后读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引领学生进行正音,为正确、流利地朗读助力。而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还要特别注重一些自学课文,让学生对全文进行通读并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有了朗读的时间,有了教师的关怀和要求,其朗读成效就会逐步提升。

(2)积极引导,提升朗读水平

由于小学生对朗读的体会不是太深,加之在课堂上朗读的机会不是太多,使学生在朗读文本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读出感情、深入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等只有在教师精细的指导下才能做得更好。因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小学生的朗读水平。第一,过好文字关。在通读课文时,将不认识或不确定读音的字要在朗读前彻底搞清楚,确保在朗读时不被这些字或词卡顿,这样在朗读时才能做到读音清晰标准,才能更好地培养语感。第二,过好断句关。断句是理解文章的基础,更是读出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在过好文字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一些重点词或难读的句进行理解,并划上分隔符号,这样学生在朗读时就能读得更有感情。譬如,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读课文时,他们压根儿不知道断句或停顿,常常将句子读成单个儿的汉字,读出来的课文听不出味儿。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朗读的第一时间做好说明和断句。《秋天》一课是一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将每一句的断句处给他们划出来,这样他们才能感知并体会朗读的技巧。又如,在朗读《雨点儿》一课时,教师要着重引领学生厘清文章最后一段的朗读思路:“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的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長出了/绿的草。”并且要对划线的字要读重一些。有了这样明晰的指导,一年级的学生才能朗读得更有情感。第三,过好范读关。在朗读课上,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通过对文本进行范读。但是,有的教师范读时普通话不太规范,有的教师范读时没有情感,有的教师对重点语句的范读没有特色,这样的范读将会直接着影响小学生的朗读效果。因此,在教师没有把握、没有能力进行范读时,可以借助朗读材料或音频来提高学生的听读效果,从而使范读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为了使学生喜欢上朗读,只靠单纯的文本朗读反而会使小学生失去朗读的兴趣。因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朗读情境,让课堂教学保持生机,使学生愿意且主动参与朗读,这样就会使朗读更加有情趣。譬如在学习《观潮》一文时,大部分学生没有亲眼见到钱塘江大潮,对文中描述的画面并不太明白。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动画,为学生展示钱塘江“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景象,让学生观看并感受潮起潮落的变化。学生虽然没有来到“钱塘江”,但通过观看示频学生也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会与作者对“潮”的描写产生共鸣。这样的情境创设有利于增进学生对钱塘潮的认知,在朗读时也就能根据自己的感知进行展示。

(4)创新方法调动朗读积极性

在小学的朗读教学中,通常会用到范读指导法、感悟理解法、体验想象法、指导评价法、体会对比法和角色转化法。在朗读时选用哪些朗读方法,则取决于文本内容和小学生的特点。为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文本篇目和学生对文体的理解、接受、表达能力来确定朗读方案,从而使课堂上的朗读教学环节紧凑、效果明显。譬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学习中,可以采用角色转化法、感悟理解法和指导评价法组织小学生进行朗读,这既能增加朗读情境的趣味性,也能使小学生很快进入角色。首先,视频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舒缓的音乐和动态的画面促进学生理解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其从,让学生选取角色进行朗读,构建强烈的情感色彩。最后,师生一道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这样的朗读策略将对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4.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中,教师既厘清朗读内容的中心思想,还要对文本中的重点段落和语句做到心中有数;既要确定好朗读方案,也要做好课堂上的引领指导;既好注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还要关注学生朗读兴趣的激发;既要发现总结朗读教学中的得与失,还要不断创新朗读方法,从而使小学语文的朗读课堂得有成效、有情趣、有艺术。

参考文献

[1]吴然.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的几点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01).

[2]王翠兰.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

[3]庄梅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新课程(小学版),2019(04).

[4]周传政.试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读写算,2020(09).

[5]乔世梅.浅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考试周刊,2018(21).

猜你喜欢
朗读训练优化策略小学语文
加强朗读指导 提高语文能力
如何重视高中语文中的读与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