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研究

2023-05-31 23:16夏微念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高中教育历史教学

夏微念

摘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理念的新形势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要求教育教学始终以培育学科素养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掌握史料实证的特征、价值,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促进个人逻辑思维和探究实践等能力飞速提升,从而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历史观。有鉴于此,本文阐述了史料实证的概念、原则,分析了史料实证培育在历史学习中的意义,并就高中历史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提出有关建议。

关键词: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历史教学;高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7-0140-03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发展,提高历史教學质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已经成为当下历史教育人士的重点工作方向。史料实证作为历史学科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法,可以起到明辨信息、锻炼思维的作用,有利于教师提升自身学识、增强职业素养,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兴趣,从而以辩证、全面、批判的视角看待问题,收获学习成效。良好的学习观、认知观和强烈的探究精神,是打开历史学科大门的钥匙,为使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中强化吸收、综合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进一步对史料实证教学法开展研究。

1.史料实证的基本概念和遵循原则

(1)基本概念

史料是一个相对笼统的概念,按照真实程度判断,它分为可信史料和非可信史料。毫无疑问,史料的可信度是非常关键的,它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基本认知。可信史料的形成,往往需要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明确史料的是非之处,并以此证实、还原历史。详细过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历史材料的来源、出处十分宽泛,但并非所有史料都是可信的,很多史料往往掺杂了个人观点而忽略了客观记载,其价值意义不大,所以要求学生能从多种渠道对史料进行收集整理、分门别类,突出史料的真实性、功能性;②不同史料之间具有明显的互斥性、独特性以及差异性,每种史料的内容、观点、态度、情感等都不尽相同,它要求学生通读史料、整理史料并科学使用,方可保证史料对应个人的论述,起到依据作用;③史料本身就是对史实进行赘述的内容,所以不同层次的史料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相通性,学生要抓住二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会运用多种史料对史实进行求证;④史料的外延部分或隐藏信息,通常是获取真相的关键,比如与史料相关的人物背景、社会环境、事件起源以及史料撰写人的思想等,要求学生加以重视。

通过上述得知,史料实证实质上就是一个对历史信息进行去伪存真的学习活动,通过生成可信资料、还原历史信息、得出史料真相、收获真实理解,学生要借此养成科学有序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历史观、学习观、价值观,这不仅仅是历史学科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更是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殷切盼望。

(2)遵循原则

历史具有唯物性、客观性,即不以人的主体意愿为转移,即便如此,海量的史料内容、宽泛的来源渠道,也难以保证每个史料都是真实且有价值的,所以作为历史的研究者、学生,应该坚定“查实情、讲真话”的探究态度,全方位地整理资料、甄别资料,让真实的历史再现于众。

史料实证要求学生注重以下几点原则:①以史为论的原则,史料就是证据,而证据则是论述的前提,严厉杜绝为达到求证目的,对史料进行肆意挪用甚至篡改截取;②所谓“独木难成林”,某个历史事件需要多种史料共同求证,而史料之间又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因此要坚持实现不同史料的对接、整合,打造一个严丝合缝的证据体系,切忌随意运用单个史料强行求证;③坚持思路清醒、独立思考,避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因为史料的记载者也是自然人,他们同样有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史料的客观性、真实性,往往会随着观点的转变而转变,如果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弄懂记载者为什么会如此赘述,并联系时代背景、社会现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④既要有宽广的胸襟和格局,还要注重对细节部分的挖掘,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信的环节。

2.培养史料实证能力对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学生以辩证思维看待问题

步入高中阶段,学生的价值理念逐渐趋于稳定,但受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对事物的认知往往会存在偏执、激进的一面,加上个性使然,看待问题不全面、不严谨、不客观,会导致学生丧失理性思维,甚至会影响性格发展。辩证思维是以更全面、更通透、更精确的探究态度进行信息梳理。久而久之,学生在看待历史问题时,会放眼大局、综合考量,以批判性精神探索事物的原本面貌,即拨开云雾见真意。而史料实证是通过对史料进行收集、分析、求证、总结的一个过程,它要求学生的思维运作长期介于肯定与否定二者之间,所以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契合高中生的行为特点,是逻辑思维成长的关键所在。在史料实证的教学中,教师要经过备课、引导、提问、辨析等一系列环节开展课程,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教学当中的举动,被学生尽收眼底,通过模仿教师的教学行为,力求逐渐转变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可见,史料实证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榜样作用,它要求学生重视独立思考、辩证看待他人观点,对未经多方证实的史料不可轻易下结论,对历史事件的求证要经由多个史料证据共同完成。有了这种认知,历史教学原本的局限性被打破,学生不再满足于片面的历史论述,更加追求探索事物的客观信息和完整结构,有助于学生建立完善的历史学习观。

(2)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兴趣

史料实证是每一个历史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实践类技能,它在指导学生研究文献、查阅资料、挖掘信息、史料求证等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高中生思想日益成熟,价值取向趋于稳定,但学习层面的思维能力仍然具有上升空间。史料实证素养则是针对思维开发的一种培育策略,当学生意识到合理运用史料的具体规则、基本方法后,以往看似难以琢磨的历史概念变得清晰易懂,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任何亟待解决的历史问题,通过收集史料、辨析内容、全面论证的方法就可得到想要的答案。可见,从被动的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学生的自主意识被有效开发。除此之外,由于史料实证的学习法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学生也不再满足于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检索资料、生成论据。久而久之,史料就成为学生步入高等学习领域的重要助力,历史学科的价值、功能被无限放大,引领学生以客观理性的角度认知历史、认知世界。

(3)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历史教育领域,史料实证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在掌握这种能力后,学生的学习潜力和隐性素质得以激活,逐渐形成了以唯物主义为核心思想观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史料进行合理阐述;能够对历史的时间概念、空间概念进行全面解释,为历史学习再添助力的同时,标志着学生逐渐走向综合发展的道路。另外,史料实证虽然专属于历史领域,但其中蕴含的批判性精神、辩证思维、独立思考等也可作用于其他学科,学科的差异性和素养的互补性,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学习规律,对推动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3.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研究

(1)引导激发学生的史料收集意识

所谓以史为鉴,可以明是非、辨真伪。学习历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知识储备愈加完善,不同学生的观点、看法呈现出差异特征,这是由主体思维不断运作发展所形成,但对任何史料知识进行学习时,要保持足够的客观性,擅长辩证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能透过历史现象抓住事件本质。结合实际来看,高中阶段学业负担重,学生往往会按照一种固定模式学习,而这种学习方法往往会阻碍学生的素质发展。鉴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带动学生收集史料,通过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创设多种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思考、独立总结。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尽快步入学习状态,师生可提前收集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信息,其中部分史料是已经学过的,就要求学生围绕史料挖掘更多有价值的素材,引导学生将各个史料连为一体,分析不同事件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联系?每个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后续事件的发展有着怎样的作用?即培养学生收集史料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史料在历史学习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争取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通过自主收集史料,实现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渗透。

(2)借助影视素材创设教学氛围

史料的获取方式多以文献、书籍的查阅为主,但由于文字的史料信息缺乏感性认知,学生自然不会对冰冷且枯燥的文字倍感兴趣,长此以往容易降低学习积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学信息化建设逐渐迈入进程,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丰富了人们的视觉体验。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课余时间观看影视类素材,分析影视表演下的历史事件与书籍文本检索后生成的史料信息,是否存在着相应的差别、异同,力求多种资料素材的整合运用,将艺术加工的成分去除,保留最原始、最真实的史料部分,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史学观点。例如,教学“五四运动”这部分时,因为是以青年学生为主要力量的爱国救亡运动,所以倍受学生关注,为了进一步带动学生的热情,可播放相关的影视题材烘托氛围,如近两年的热播剧《觉醒年代》,截取五四运动的片段制成课件,学生的情绪被调动,陷入沉思、感触颇深。待学生观看完课件之后,教师可以顺势向学生提出探究式问题,学生以问题为引进行史料探究,再比对书籍、文献的内容陈述,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3)正确运用史料讨论历史

史料的来源渠道广、内容杂,真伪程度难以判断,部分文献记载的史料信息可能存在着记录不全的问题;而少部分野史类材料通常隐含着对某个历史事件的确切看法。所以教師应该帮助学生养成明辨史料的好习惯,收集史料后不急于下定论,而是继续收集相关信息并通过教学研讨的方式进行判断,在课堂上集思广益、直击重点,发挥史料的真实价值。比如,教学“明朝建立”这一课时,其中涉及君主专制概念的学习,以及封建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的影响,有很多学生只知封建制度的危害,却不知其根源。为了加强这方面的认识,教师可为学生呈现相关案例进行史料的学习讨论,回顾历史案例去了解当时的政策、发展情况,让学生知道君主专制体系促使权力集中,这是封建王朝的根本特征之一。学生有了这样的理解,再配以相应的文字图片对史料进行互证,更容易加深对封建制度概念的掌握。

(4)主题研讨丰富教学形式

在史料求证的教学环节中,无论对教师或学生哪一方而言,具备强烈的探究精神和求知欲望都是最为紧要的。很多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仅仅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经常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掌握了一个知识点却很难达到举一反三的水平;不会洞悉问题、缺乏深入能力,加之课堂教学的模式化、固定化,学生即便有不同看法也难有机会开展论述。而史料求证教学为学生拓宽了视野、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通过主题研讨、活动探究等,实现深层次学习。例如,教学“明朝经济”这部分时,设置主题活动“经济发展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收集资料、查阅史情。据明实录记载,明朝人口数量总体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而人口在增长的同时,是如何带动经济发展的?史料中对此给予了回应“屯田”以及“人口迁徙”,通过开垦荒田、进城务工的方式实现经济增收。再结合后期,出现了以雇佣关系为代表的私人手工作坊和织造坊,象征着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可见,史料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教学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史料实证素养是每一个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学科素质。为强化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综合发展,还望相关教师就史料实证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确切研究,帮助学生掌握史料的合理运用方法,培养积极正向的历史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朱如扬.鉴别·内化·运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3(03).

[2]雪峰.新课标背景下推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策略[J].名师在线,2023(02).

[3]华志强.大历史观下的高中历史主题教学——以“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为例[J].中国教师,2023(01).

[4]王伟.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中学历史单元教学设计——以“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单元设计为例[J].江苏教育,2022(91).

[5]刘刚.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7).

[6]王顺利.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J].名师在线,2023(03).

[7]李建玉.浅谈史料实证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2022(36).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高中教育历史教学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