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

2023-05-31 09:24高宇张羽萍王宁怡
国际公关 2023年5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高宇 张羽萍 王宁怡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发展方针的指导下,逐渐演变為中国特色文化。本文将通过系统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方针,以及对当代文化思想建设的现代意义,在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和历史积淀基础上,传承优秀文化价值理念。

关键词:传统文化;当代价值;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开篇提道:“过去十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昌盛。”[1]报告特别提出了全面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其强调了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具备强大的包容性和创新性,这些特点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至今仍然对当代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发展方针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根植本国历史文化沃土,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继续发扬下去,马克思主义才能根深叶茂。”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加以利用,剔除其中的“糟粕” 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中的“精华” 与“糟粕” 我们很难分辨清楚。[2]在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则对人类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虽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产物,却又有着相通的共性和不可融合的特性。要想将二者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就需要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努力。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开篇提道:“过去十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昌盛。”[3]鼓励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合起来,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实力与影响力。[4]

(二)着力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三十次提及“文化” 一词,第八点专门描述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要建成文化强国,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和整体意义的重大决策。可见,党中央始终在积极推动文化发展,并不断细化部署具体工作。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理念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是生产生活中积累的道德观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主张高度契合的成果。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相结合,必须要牢固树立文化自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发展面向世界的、面向未来的、科学的现代化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增强民族振兴的精神力量。[5]

(三)提高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提高中华文化的传播能力,提高其影响能力。要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展示中华文化的精髓与内涵,加快中国话语、中国叙事体系的建设,让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声音、中国真实可爱可敬的形象向世人展示。增强国际交流能力,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国际上建立起与我国综合国力相符的话语体系,促进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目前我国文化建设要重点解决“用哪种视角认识文化,用何种态度对待文化,用哪种思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6]强调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其以儒家传统文化为核心具备强大的包容性和创新性,这些特点使得传统文化发展至今仍然对当代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意义。

(一)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社会道德建设的内在构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社会先进文化的精髓,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引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运用打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逻辑方式,体现出强劲的时代脉搏,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宏大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支撑,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辟新的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路。[7]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以德为美,强调以德治国、以德治家、以德立人。倡导以德行影响百姓、治理国家;崇尚德善伦理,影响民众自觉完善道德言行,自觉形成内在道德价值构建。千百年以来的“德” 文化依然影响现代中国人的思想、言行和价值形成。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其内在价值和文化因素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价值构成,有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高质、高效的发展。[8]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复兴、重建,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表现,但必须统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国内学者都比较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论述,并且就其丰富意蕴各有阐发。学者米华全在其文章《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三维解读》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 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 的社会理想,“修、齐、治、平” 的人生理想,“庶、富、教” 的治国理念,“选贤与能” 的用人主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的爱国精神,“位卑未敢忘忧国” 的报国理想等精神都涵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孔子研究院时提出:“要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民形成正确的道德意愿与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完善思想道德建设体系,推进道德建设体系的实施,避免坐而论道,空谈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对完善社会道德建设的内在构成,培养人民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造创新文化转化和发展,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与道德规范,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推陈出新,让中华文化展现新时代风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和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展现出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

1.创造性转化:挖掘文化基因,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理念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的美好愿景是建立文化自觉的解决之道。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觉应该了解文化的起源和形成,了解其体色和发展趋势,可以增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时代、新环境的自主地位。[10]从这个角度分析,文化自觉是在寻找文化之根的同时,自觉凸显文化独特魅力,并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魅力、独特理念、独特价值进行创造性转化,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观内涵所体现出的理念和实践正是凸显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之间的内在逻辑。

2.创新性发展:践行社会主义发展理念,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时强调:“没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时代将文化自信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中来,以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因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必须在扬弃思维下,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革命文化精神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念相结合,以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并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

(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相结合,是其深入研究的需要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忽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既有时代的隔阂,又有民族隔阂,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交集,中国传统文化与欧洲文化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也为缩小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民族隔阂提供了可能。无论如何,如果我们没有深入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我们就无法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本质和它的文化内涵。

(四)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底蕴

当代世界,国家竞争不可避免。真正的强国,其软实力的提升必须和硬实力相互推动,相得益彰。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时就提出“四个讲清楚”,分别从文化差异、精神追求、文化优势、文化根源四个方面,指出要认清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国家、社会、集体,乃至个人的价值影响和精神浸润。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梦想,实现中国梦最坚实的支持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发展、再创造,中国梦才可以在世界得到认可。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塑造了一脉相承的价值理念,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价值追求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的社会理想,都浸没在中华民族的骨血中,承载着文化的骨骼和中华民族不断追寻的理想。

“和” 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价值理念,儒家文化讲“君子和而不同”。追求和谐也尊重差异的哲学理念求同存异对中华民族的价值构建和民族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一古代传统哲学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应用其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上作《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人类生活关联前所未有,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也前所未有。世界各国人民要秉持“天下一家” 的思想,互相理解、求同存异,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观为世界发展构建理论基础,构筑了宏大的全球价值观,形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底蕴。

三、结束语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对传承优秀文化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重要保障。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其涵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社会道德建设的内在构成,是民族团结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二是创造并创新文化转化与发展,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让中华文化展现新时代风采;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研究需要;四是中国传统文化立足于中国优秀文化之根,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底蕴。我们应该继承中华传统文化里的精华,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 张绪红.论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当代价值[J].才智,2018,(29):248-249.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1-28(001).

[4] 李明珠,刘婷婷.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J].延边党校学报,2018,34(5):47-51.

[5] 华军,马国维.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6(4):16-20.

[6] 赖雄麟,李健.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22):98-101.

[7] 刘伟.论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形成根据与实践要求[J].理论与改革,2016,(5):43-49.

[8] 朱春秀.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J].中外企业文化, 2020,(12):100-101.

[9] 米华全,申小蓉.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三维解读[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34(1):54-57.

[10]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