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选本与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化(1920-1937)

2023-06-01 07:03左安秋
关键词:小品文选本女作家

左安秋

(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文学研究所, 北京 100732)

现代散文选本在现代散文作家和作品的经典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借助于作家和作品的选择,现代散文选本主导了一定时期内读者对现代散文的认识,逐渐筛选出经典作家与经典文本。除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外,一些特殊群体也受到现代选家关注,女作家和青年作家的作品成为许多散文选本重点编选的对象。此外,在现代散文选本的编选过程中,由于一些作家风格相近,还形成了一定的流派意识,引导了现代散文流派的形成。

一、散文选本与经典作家

散文选本中,包含将作家经典化的意识,也包含着作家地位和作家座次的排定。对15种以人选文的选本进行统计,可以发现作家的重要程度。

在15种散文选本中,周作人有6次居于第一位,且选文数量最多。即使有些散文选本中,周作人并不位列第一位,但是其选文数量也相当可观。罗芳洲编选的《现代中国小品散文选》(第二集)中周作人尽管排在第三位,但是选文数量居首。《现代中国散文选》(下卷)(江南文艺社)、《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郁达夫)、《小品文》(钱公侠、施瑛)等散文选本,都属于这种状况。通过以上统计可以看到,散文选本确立了周作人经典作家的地位,实现了周作人散文的经典化。周作人及其散文作品之所以受到重视,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周作人成为现代散文选本中的最大赢家,首先得益于周作人对现代散文理论的贡献。在内容上,周作人提倡“人的文学”,而在形式上,周作人提倡“美文”,为现代散文的转型指明了方向。在众多的散文选本当中,周作人阐述自己散文理念的《人的文学》《美文》《〈自己的园地〉序》等作品成为重要选文。许多散文选本的编者在对散文进行理论探讨时,将周作人对散文和小品的论述,作为引述的重点内容。此外,胡适对周作人的评价,也对周作人的历史定位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白话散文很进步了。长篇议论文的进步,那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不论。这几年来,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的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的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1)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见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第3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63页。

周作人关于散文的论述,为许多散文选本所收录,为现代选家所认可。胡适关于周作人和“小品散文”关系的论述,进一步对周作人的历史地位给予肯定,为周作人成为经典作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是,只凭借理论倡导上的功绩,还不足以奠定周作人经典散文作家的地位,胡适在散文领域的境况可以作为对照。作为新文学的先导,胡适自然是文坛重点介绍的对象。但是选家对胡适的重视,主要聚焦“史”的意义,在于胡适对文学革命理论的倡导,其文学意义相对考虑较少,创作实绩也不是选家介绍的重点。在现代散文内部,胡适的地位相对就降低了。与理论倡导方面的鼎鼎大名相比,胡适的散文创作实绩并不被现代散文选家看好。许多散文选本并不选胡适的散文作品,有些散文选本选择胡适的散文,需要将考证等部分内容删除,还有一些散文选本尽管将胡适的散文收录其中,但是所选作品较少。

周作人成为经典散文作家,还在于其散文创作实绩,在于选家对周作人散文内容的认可。周作人是为数不多的致力于散文创作的作家之一,其散文集频繁出版。创作实践上的成绩,也是周作人得到认可的重要原因。周作人的散文创作实绩,一是体现在其散文创作取材于日常生活,上到天地宇宙,下到野菜苍蝇,拓宽了现代散文的题材,为散文创作指明了道路。石苇就对周作人散文的内容进行了肯定:

就小品文来说,他首先注意到小品文的题材。从前的人,写东西,非大题目不做,不是圣经贤传中的教训,便是天下国家的大事。他写作品,就和谈闲话一样,他偏写小的,谈小的,小而至于茶食野菜,苍蝇等物,无所不写,而且写得非常简单明了。(2)石苇:《小品文讲话》,上海:光明书局,1933年,第55页。

二是体现在其成熟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散文风格。许多散文选本对周作人散文“平和冲淡”的风格赞赏有加,石苇、李素伯、赵景深、孙席珍等散文选家,都对周作人散文的风格进行总结,罗芳洲甚至将周作人散文归入“冲淡派”,这种风格的独特性,也是周作人散文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

周作人散文的经典化,还在于周作人的作品契合了当时国语教育的需要。从形式上说,周作人的散文大多比较简短,适合作为文选教材。从语言上说,周作人的散文用语较为规范,适合学生模仿和写作。赵景深就对周作人散文在语言上的价值进行了肯定:

他的文字都是锤炼过的,没有一个可删的字……我想,胡适要写一万字的文章,周作人最多只要三千字就行了。所以,周作人的文字是简练的;我认为这是语体欧化的成功,可以作为我们的楷式之一。(3)赵景深:《序》,《现代小品文选》(上卷),上海:北新书局,1933年,第2页。

在新的民族国家语言形成过程中,周作人的散文创作,契合了国语普及的要求,也成为周作人散文得以经典化的重要原因。

当然,除周作人外,还有许多散文作家频繁入选各类散文选本,鲁迅、朱自清、冰心、俞平伯、徐志摩、郭沫若等作家,在散文选本中获得了认可,也成为经典散文作家。

二、散文选本与经典文本

在现代散文选本当中,编选者所认可的经典文本有哪些呢?对1920-1937年间出版的42种综合性散文选本进行统计,大致可以了解经典散文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状况。

表2 42种综合性散文选本中作家及其主要选文入选频次排序表(1920-1937)

从入选频次上看,鲁迅和周作人双峰并峙,二人作品频繁入选各类散文选本。鲁迅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其《野草》和《朝花夕拾》中的诸篇,从题材上说,主要是冥想和怀人之作。值得注意的是,鲁迅的《鸭的喜剧》和《狂人日记》两篇小说也作为散文作品被频繁编进散文选本,《鸭的喜剧》之所以入选,是因为小说取材于爱罗先珂在北京的经历,因为小说的主人公是真实存在的人物,符合散文的“真实性”特征而不被看作虚构的小说作品;而《狂人日记》之所以入选,是因为作品名称中含有“日记”二字,被误归为日记而入选。鲁迅为数众多的杂文作品,因为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事件,其时效性较短,因而较少进入散文选本。《故乡的野菜》《乌篷船》《苦雨》等小品文短小隽永,成为周作人散文的代表作。

朱自清、冰心、俞平伯、徐志摩、郭沫若、叶绍钧等人入选频次都超过20次,在散文作家中名列前茅。但是,同为入选频次较多的作家,选文却呈现不同的特点。朱自清、冰心等作家的选文较为集中,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儿女》,冰心的《寄小读者》《山中杂记》《梦》等作品频繁入选各类散文选本,不仅作家为读者所认可,作品也为读者所熟知。可以说,选家对以上几位作家的作品达成了共识,选本不仅确立了其经典作家的地位,而且形成了代表作品。与以上几位作家相比,郭沫若情况则较为特殊。尽管郭沫若入选散文选本达24次之多,作家个人为散文读者所熟知,但是除《小品六章》外,其他作品入选散文选本的频率普遍不高,不同选家对郭沫若经典作品的选择大相径庭——郭沫若作品入选散文选本,大多是因人而选文。与郭沫若情况相反的是徐蔚南和孙福熙,二人尽管入选散文选本的频次不高,入选作品却非常集中,徐蔚南的《山阴道上》《快阁的紫藤花》,孙福熙的《红海上的一幕》《清华园之菊》等作品频繁入选散文选本。1924年,徐蔚南和王世颖在《民国日报·觉悟》上发表以“龙山梦痕”为总标题的游记小品,“龙山梦痕”一经发表,就暴得大名。1926年,上海文学周报社又出版了《龙山梦痕》单行本,由刘大白和陈望道等人作序推荐,为读者所喜爱,上海开明书店1927年即再版。入选散文选本的作品中,徐蔚南的作品大都出自《龙山梦痕》一书,可以说,徐蔚南是人因文而有名,《山阴道上》等作品入选散文选本也在情理之中。这显示了作家知名度和作品知名度两个不同维度对散文选本的影响。

综合性散文选本不仅明确了经典作家,而且通过作品数量、选文先后顺序等为散文作家排定座次,对散文作家的经典化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综合性散文选本通过对作家代表作品的确认,推动散文作品的经典化进程,明确了现代散文经典文本,为此后现代散文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与模仿对象。

三、特殊群体:女作家与青年作家的发现

在现代散文的经典化过程中,还有一些特殊群体受到重视,女作家和青年作家的作品成为散文选本时常关注的内容。

在综合性散文选本中,冰心、苏绿漪两位作家成为重要的散文作者,但是总体上而言,相对于男性作家,女作家所占比重较低。真正确立女作家地位的,是女作家散文选集的编选。以女作家作为编选主体的散文选本众多,张立英编选的《女作家散文选》《女作家小品选》《女作家随笔选》《女作家书信选》《女作家日记选》,王定九编选的《当代女作家散文》《当代女作家小品》《当代女作家随笔》《当代女作家书信》《当代女作家日记》,俊生编选的《现代女作家散文选》《现代女作家小品选》《现代女作家随笔选》《现代女作家书信选》《现代女作家日记选》,雪菲编选的《现代中国女作家创作选》等选本,都是重要的女作家选集,涉及小品文、随笔、书信、日记等多种类型。16种女作家散文选本中所选作家及作品统计如下。

表3 16种女作家散文选本中所选作家及主要选文频次一览表(1920-1937)

在综合类散文选本中,只有冰心和苏绿漪两位女作家入选频次进入前二十名,在女作家散文选本中,两位女作家依然排在一、二位,进一步巩固了二人经典散文作家的地位。同时,冰心的散文作品《冰心全集自序》《旅欧日记》,苏绿漪的散文作品《烦闷的时候》《和彳的谈话》《清代女词人顾太清》在女作家散文选本中频繁出现,而这些作品在综合性散文选本中则较少提及,表明女作家散文选本扩充了两位女作家经典散文的数量。女作家散文选本中,庐隐、陆晶清、谢冰莹、陈学昭、王春翠等作家作品频繁入选,补充了综合性散文选本中所忽略的性别视角,对于丰富散文经典的评判视角发挥了重要作用。

女作家何以成为现代散文选本中独特的风景呢?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女作家及其作品频繁进入散文选本,首先得益于民国时期对于妇女问题的关注。关于妇女问题的讨论,使原先处于“无声”地位的妇女开始发表自己的声音,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在女作家散文选本中,有些选文是女作家参与妇女问题讨论的重要凭证,如庐隐的《今后妇女的出路》、陈学昭的《中国言论界与中国妇女》、王春翠的《中国妇女文学谭片》等作品,因其社会现实意义而入选散文选本。其次,女作家的作品入选散文选本,还在于女作家散文的艺术价值。随着民国时期教育的发展和观念的演进,一些女性作家受过良好的教育,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较强,因而许多散文作品明白晓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此外,由于性格的原因,女作家心思一般较为敏感,其作品从风格上来说,较为细腻委婉,将女作家的散文作品编为一集,在风格上也相对统一。

除女作家外,青年作家也受到散文选家的关注。在综合性散文选本当中,现代选家往往将新出现的年轻作家与名作家并列,以此提携青年作家。缪崇群、吴伯箫等青年作家就是在散文选本中逐渐被经典化的。缪崇群出生于1907年,1930年缪崇群年仅23岁,即在《现代文学》《文艺月刊》等刊物发表散文作品,仅仅时隔一年多时间,李素伯编选的《小品文研究》就将缪崇群列为重要的小品文作家,在第五编“现代中国小品文作家与作品(下)”中重点介绍:

缪崇群——这是一位新进的青年作家,在几个新出的文艺刊物上,以清新的形式与笔调写下来的小说、小品随笔与读者相见而露出头角来。作品散见于《现代文学》《文艺月刊》等定期杂志上,虽然不多,却是很可注意的。编者在介绍之余,希望作者努力,在中国如鸿荒初辟的小品文园地里,多栽下几株珍异的花树来。(4)李素伯:《小品文研究》,上海:新中国书局,1932年,第200页。

尽管缪崇群此时作品不多,名声也不显,但是《小品文研究》不仅将缪崇群单独列出,作为重点作家来介绍,而且选录其散文作品《不眠》《哀乐》《家》《秋夕》四篇,可见编选者提携青年作家之意。果然,在李素伯的提倡下,缪崇群逐渐为读者所熟知,也为选家所认可。1935年,孙席珍编选的《现代中国散文选》共收录作家25人,缪崇群即是其中一家,其散文作品《守岁烛》被选本所收录。1936年出版的《分类小品文选》(唐宗辉编选,上海仿古书店发行),收录缪崇群的作品两篇,分别为《自然的节律》和《旧梦之一》,而这样的待遇,是许多名作家都无法享受的。可以说,散文选本对于青年作家的发现和有意提携,提升了青年作家的知名度,为青年作家的经典化做出了贡献。同样,孙席珍编选的《现代中国散文选》将青年作家吴伯箫列为二十五家之一,并收录其散文作品《马》,罗芳洲编选的《现代中国小品散文选》收录青年作家徐霞村的《寄安娜》,都有提携青年作家之意,对青年作家及其作品的经典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除了综合散文选本外,还有一些散文选本专门编选青年作家的作品,试图推介青年作家,为文坛培养新生力量。赵景深就曾经将《青年界》的征文编选为《青年日记》一书,该书中选文的作者大多是年轻的学生,如《青年日记》第一篇《暑假二月记》的作者王中英就是一位十五岁的初中女生,赵景深对这些青年作品青睐有加,认为“这些日记是全国青年心血的结晶,可以作为中学生以上学作日记的模范”(5)赵景深:《序》,《青年日记》,上海:北新书局,1934年,第1页。。许寿民编选的“中学生创作丛书”,是“精选全国中学生作家的精心力作而编成的,可称为中学生的模范文集”(6)参见许寿民编:《中学生创作丛书第五册弱者》,上海:中学生书局,1932年,版权页。,其中《回家》《往事》《故乡》等册都是青年作家的小品文选。这些青年作品选本都有推举青年作家的目的。

四、散文选本与现代散文的流派意识

除推举经典作家、筛选经典文本外,现代散文选本也参与了散文流派的建构,影响了现代散文流派的形成。通过社团或统一的期刊而形成流派,是现代散文流派形成的最基本方式。通常情况下,属于同一个社团,或者围绕在同一个刊物周围的作家群,往往都有相近的文学主张,有比较统一的文学创作活动。但是,社团和期刊不是散文流派形成的必要条件,正如汪文顶所说:

但社团或同人刊物是否形成流派,还要作具体分析。有的社团或同人刊物旋生旋灭,对文学发展没什么影响;有的缺乏共同的艺术追求,不能形成某种有别于其它团体的独特性;有的虽然标举某一共同的文学宗旨,却未能付诸于创作实践,拿不出一批体现其创作主张的代表作;这都形成不了流派。只有那些活动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创作上具有某一独特的共同追求的社团或同人刊物,才能发展成为流派。(7)汪文顶:《中国现代散文流派及其演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6年第4期。

当然,即使属于同一团体,在团体内部也会有一些分歧和差异,因此,即使是属于某一团体或者经常在某一同人刊物上发表作品的作家,也不一定同属一个流派。某些作家是否形成一个流派,还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进行筛选和确认。而编订散文选本,就是聚集同一流派作家的重要方式。民国时期的许多散文选本,由某一社团内部成员编订,汇集社团成员或期刊同人的作品而成为选集,通过作品合集的形式,散文的流派意识逐渐形成。20世纪30年代围绕《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杂志而形成的“幽默闲适派”,其中既有同人杂志的作用,也得益于散文选本的编纂。林语堂编选的《论语文选》,郁达夫编选的《论语文选》(二集),何须忍编选的《语堂幽默文选》,滕钧昌编选的《幽默小品文选》,筱梅编选的《幽默文选》,王君编选的《幽默小品文选读》,人间世社编选的《人间随笔》《人间小品》(甲集)《人间小品》(乙集),陶亢德编选的《她们的生活》《贪官污吏传》等散文选本,将发表于《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杂志的小品文结集出版,将幽默闲适小品推到读者面前,对于“幽默闲适派”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论语派”作家的经典化也至关重要。在《论语文选》的序言中,林语堂表明了编选散文选本的目的:

幽默本非易事,办幽默刊物更难。《论语》佳稿源源而来,更为吾所意料不到。然每期四万字,虽大约篇篇可读,究非篇篇值得重读。外间批评《论语》,期望殊殷,到底幽默是否成功,似乎又应撷其英华,通盘估量。《论语》创办至此一年又半矣,倘此一年半中有幽默成功之作品三四十篇,已符吾最奢之奢望。为此之故,屡思选择佳作,另印单本,看看结果如何。盖亦略含有知我者其惟《论语文选》乎,罪我者其惟《论语文选》乎之意。(8)林语堂:《论语文选序》,见《论语文选》,上海:时代图书公司,1934年,第1页。

林语堂的序言看似谦虚,实际上抱负极大,含有总结《论语》创作成绩之意。“另印单本,看看结果如何”,可见林语堂对于《论语》所刊发文章之自信。《论语文选》共选文31篇,其后出版的《论语文选》(二集)由郁达夫编选,选文35篇。林语堂、郁达夫、孙伏园、老舍、李青崖、海戈等作家的作品入选,可以说,通过《论语文选》,确认了“幽默闲适派”的主要作家,也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散文风格,推动了“幽默闲适派”的形成。其后,王君编选的《幽默小品文选读》等选本中,林语堂、郁达夫、老舍等人都成为重要的选文作家。围绕期刊杂志和文艺社团所编选的散文选本,成为散文流派形成和确认的重要场域。

编选同一社团或刊物同人作品成为散文选本,是现代散文流派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并非所有的散文流派都有固定的社团和刊物。一些现代散文作家由于作品风格相近,而被现代选家归为一类,也是现代散文流派形成的重要途径。罗芳洲在《现代中国小品散文选》中,就以作品风格为分类标准,将小品散文作家分为四派:

(一)冲淡派——这一派以周作人为主脑……他的作品永远是那样含蓄淡远而无火气……属于他这一派者,有朱自清、俞平伯、叶绍钧、孙福熙、丰子恺等。他们的小品都喜欢细琢细磨,描绘深微,但有时过于工细,反不如周氏朴素自然的作风那么可爱。

(二)讽刺派——这一派以鲁迅为主脑……他的文章表面似幽默,实则富于刺激性。在近代文坛中,只有他那支笔最尖刻,最毒辣,擅于骂人……喜欢写讽刺文章的人虽多,却都讽刺得没有艺术。无已,我们只能找出一个林语堂,他著有《剪拂集》,也是以行文刻毒著称的。

(三)婉约派——这一派以谢冰心为主脑。冰心女士始终保持着她那孩子的,纯女性的态度,其描写多是童年天真的思情别绪,文笔晶莹,风调温柔,极婉约之能事……继之而起者有绿漪女士,其作风仿佛冰心……次之,则陈学昭亦为女作家中之以小品文著称者。

(四)绮艳派——这一派以徐志摩为主脑。志摩的文章真有点“浓得化不开”……读志摩的作品,仿佛读六朝人的作品一样,轻快明艳,是没有哪一个作家能和他比的……落华生的小品也是这一派,他那部《空山灵雨》却可以说是几十篇隽美绮艳的散文诗。(9)罗芳洲:《现代小品文概论》,见《现代中国小品散文选》,上海:中国文化服务社,1936年,第342-344页。

冲淡派、讽刺派、婉约派、绮艳派的划分,不是通过报刊杂志等形成同人圈子,同一散文流派的许多作家也不属于同一社团,一些作家之所以被归为一派,完全是由于作家散文风格相近。散文风格类似的作家被散文选家收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流派意识。曹养吾的《中国近十年散文集》,赵景深编选的《现代小品文选》,孙席珍编选的《现代中国散文选》等散文选集都将风格相近的散文作家编排在一起。可以说,在现代散文选本编纂过程中,人为地制造了许多散文流派,形成了流派意识。

结 语

在论及现代“文学”确立与《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出版二者之间的关系时,罗岗认为:“《新文学大系》透过对‘时间’的有意识操控,把‘现代文学确立’的历史‘自然化’了——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就是没有也不需要历史,它经由各种方式把自己描述为‘自然’的过程。”(10)罗岗:《解释历史的力量——现代“文学”的确立与〈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出版》,《开放时代》2001年第5期。这一将现代文学选本与现代文学合法性的确立相关联的研究思路,无疑是颇具启发意义的。实际上,早在民国时期,鲁迅等人就看到了选本在扩大文学作品传播范围、增强文学作品影响力、筛选文学经典等方面的作用。他说:

凡选本,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或选家自己的文集更流行,更有作用。册数不多,而包罗诸作,固然也是一种原因,但还在近则由选者的名位,远则凭古人之威灵,读者想从一个有名的选家,窥见许多有名作家的作品。(11)鲁迅:《选本》,见《鲁迅全集》(第七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38页。

在鲁迅、周作人、朱自清、冰心、林语堂等现代散文作家通过写作实践,创作符合新文学标准的散文作品,打破“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为中国散文的现代转型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赵家璧、曹养吾、罗芳洲、赵景深、姜亮夫、阿英、李素伯、石苇、俊生、张立英等现代选家则借助现代出版业介入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默默为现代散文的合法化与经典化贡献力量。现代散文选本承载了筛选经典作家和经典文本的功能,借助《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中国散文选》《现代十六家小品》等诸多散文选本,现代选家频繁将鲁迅、周作人、朱自清、冰心等人的作品选入其中,确立了其经典作家的地位。在卷帙浩繁的散文作品中,鲁迅的《秋夜》《好的故事》《藤野先生》《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乌篷船》《苦雨》《喝茶》《苍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儿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等作品,由于思想价值高、艺术技巧成熟,用语较为规范,为现代散文选家所重视,成为经典文本,为其后散文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通过散文选本的批评功能,散文作家和作品的价值得以显现,实现了散文作家和作品的经典化。此外,借助《女作家散文选》《当代女作家散文》等散文选本,现代选家有意凸显女作家的地位,补充了综合性选本中所忽视的性别视角,借助《小品文研究》等散文选本,现代选家有意提携青年作家,为现代散文的发展培养了后续力量。现代散文选本也聚集风格相近的作家,促进了“冲淡派”“讽刺派”“婉约派”“绮艳派”等现代散文流派的形成,增强了现代散文的知名度,推动了现代散文的发展。

编选散文选本尽管属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的“选家之学”,在现代文学发展演变初期,散文选本却承载了“史家之学”的功能。散文选本以“文学史”的姿态,传播现代散文理念,筛选符合现代文学理念的文学作品,明确了现代散文经典作家与经典文本,形成了诸多现代散文流派,正是借助现代散文选本,现代散文的经典化进程才得以完成,现代散文的合法地位得以确立。

猜你喜欢
小品文选本女作家
选本编纂与“朦胧诗派”的建构
中国京剧选本之“选”与比较研究(1880—1949)
转瞬即逝的绝美——例谈小品文《蝉》的微解读策略
中国古代戏曲选本概念辨疑与类型区分
稀见女作家戏曲三种考述
小品文的精神
谈谈小品文
穿过市井烟火气的民国女作家
论张岱小品文的“以诗为文” ——以《补孤山种梅序》为中心
两位获诺奖女作家笔下的女性“逃离”之路——《逃离》与《到十九号房》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