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视域下的景泰蓝色彩设计方法研究

2023-06-01 09:27陈金梅张芸丁晓飞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流行色 2023年4期
关键词:景泰蓝釉料珐琅

陈金梅 张芸 丁晓飞/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1 景泰蓝色彩概貌

景泰蓝史称珐琅(外来音译词),工艺上称为“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扁铜掐丝,再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所使用的珐琅釉又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景泰蓝有古玉般温润、锦缎般富丽、宋瓷般自然活泼的特质。”林徽因先生高度概括肯定了景泰蓝艺术,其中色彩是构成其审美特征的首要要素。景泰蓝的色彩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景泰“蓝”

景泰蓝的釉料采用天然矿物材料如石英、硼砂、长石、瓷土等,用二氧化钛、氧化锑、氟化物等作为乳化剂,经过粉碎、混合、熔融等步骤制成粉状或液体釉料,用其对完成掐丝工艺后的铜胎进行着色和烧制,最后形成景泰蓝釉色。景泰蓝因其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因而制作工艺上的着色和烧制也被称为“点蓝”和“烧蓝”。之所以是蓝色首先因其源自“大食窑”即西亚阿拉伯的金属掐丝珐琅,因此就文化个性而言,景泰蓝具有阿拉伯地域的民族风情[1]。史料记载,珐琅技术传入我国时,只有蓝、绿、黄、白、黑等几种颜色,尤以蓝色居首,绿色次之。蓝色作为阿拉伯国家典型的地中海风情的颜色,而绿色与伊斯兰文明的崇尚有关。此外,景泰皇帝极力推崇返璞归真的蓝色奠定了景泰蓝工艺中蓝色的主导地位。据史料记载,宣德年间的珐琅已经开发出了暖色系列,但由于景泰皇帝的推崇,在制作珐琅时偏重使用蓝色。

景泰蓝初盛于元末明初,至明景泰年间,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此时的景泰蓝已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和艺术风格。元明两朝的釉料以蓝色为主。元代的景泰蓝制品风格粗犷,线条流畅,整体十分大气,颜色以蓝色为主,比较单一,但表面光亮,如水晶般透明(图1)。到明代,釉料有了新的突破,器物多以天蓝、宝蓝色釉为底色,再用红、白、绿、黄等多彩釉色组成缠枝花卉等纹样。清代釉料品种更加丰富,虽然出现了众多绿色、白色、黄色等釉料为底色,但蓝地色仍然是主流,画面用笔细致,犹如工笔重彩画(图2)。

图1 元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式炉

图2 明早期 掐丝珐琅番莲纹钵

1.2 景泰“金”

景泰蓝色彩除了蓝色为主色调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鎏金工艺,它使得景泰蓝工艺品金碧辉煌,雍容华贵。鎏金工艺的流行除了传入中国前的源头使然,还与其金属制胎及掐丝工艺相关。这种工艺在色彩象征意义上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象征皇权和彰显皇家权威的需求,因此得到极力推崇。此外,鎏金工艺在色彩学上还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是调和艳丽的釉料颜色和强对比造成的画面刺激。传统景泰蓝通常以铜掐丝,采用几种不同甚至互补的釉色搭配,界限分明,互不渗透。鎏金铜丝犹如国画白描中的勾勒和西方色彩科学中的特殊色勾线,应用了色彩调和原理,将这些对比度大、互不协调的颜色自然进行调和,产生华丽协调的景泰蓝色彩。其次,金色和铜色从色相上为黄色调,与景泰蓝的蓝色调接近补色,色彩原理上对比度大和互为补色的色彩搭配会产生一种艳丽、华贵的色彩效果。

明代景泰蓝胎体多用紫铜,然后在其上镀金,色泽较暗,给人以“凝重”之感。清代的景泰蓝在明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内廷设立了珐琅作,专门烧制景泰蓝,鎏金工艺和装饰更为成熟、鲜明,增强了皇室高贵、富丽的气派(图3)。

图3 清 景泰蓝山水龙纹捧盒

1.3 景泰“彩”

景泰蓝色彩丰富,应用种类繁多,以其五彩斑斓闪耀于浩瀚的历史星空,这主要归功于景泰蓝色料的发展和古人高超的配色技巧及智慧。景泰蓝发展初期的元代,色釉料以舶来品为主,文献记载的主要颜色有浅蓝、深蓝(宝石蓝)、大红(宝石红)、绛黄、白、紫(葡萄紫)、绿(草绿)等。除橙色以外,色彩学上涵盖了所有的原色和间色,色相已经较为丰富[2]。此时色料具有水晶般的透明效果。明代的景泰蓝色彩主要采用原色,对比强烈,总体呈现出华丽、浑厚的风格。明代早期和中期多以浅蓝和宝蓝为地色,出现了少量白色地,配色多为宝石蓝、红(鸡血红)、黄(骄黄、绛黄)、白(砗磲白)、绿(墨绿、草绿)、紫(绛紫)等颜色作为辅助色或点缀色。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艺术审美观念的变化,从明晚期起景泰蓝色调突破蓝色而呈现多样化趋势。釉料上在蓝、红、白、绿、黄、紫等几种颜色基础上,还增加了豆青色、松石绿色、茶褐色等。清代则增加了粉红、黑色、菜叶绿和银黄等新釉色,尤其是粉色在此时开始流行,仅乾隆期间见诸档案的引进和自炼的釉彩加起来高达24种之多[3]。地色从明晚期起也突破了以蓝色地为主导的冷色调开始转向浅色、暖色和多色,此时的地色不仅有深蓝、浅蓝,还盛行白色地,并出现了淡青、绿和赭石地色(图4)。清代地色在明代基础上出现了黄、红、粉红等暖色调。清末的地色则更加丰富,有赭红、淡黄、苹果绿、灰白和墨色釉等,有的在同一件作品上使用两、三种地色,有的在一种地色上填饰十几种釉彩,呈现多色调且丰富多彩的组合搭配,使得景泰蓝形成了不同的色彩艺术风格。

图4 清 乾隆景泰蓝绿地缠枝镂空豹子四方香炉

2 景泰蓝色彩设计现状与瓶颈

2.1 欠缺色彩创新意识

景泰蓝经过明后期和清代的鼎盛发展整体进入衰退期,至民国和建国后才开始慢慢复苏,但仍然局限在仿古的基础上,多年来的研究和创新也大都集中在考古、鉴定、制作、技艺以及器型、纹样等方面,少有在釉料研发、色彩创新设计上进行深耕,其主要原因还是创新意识薄弱,创新思想受到局限。加之行业不景气、工艺繁杂等原因,年轻的从业人员较少,中年以上的从业人员相对比较保守,容易因循守旧,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设计的发展,导致了产品同质化、产品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等问题。色彩设计近些年逐渐得到行业和普通消费者的重视,传统工艺品的色彩创新设计也日渐受到行业的高度关注。相信未来色彩设计必将成为传统工艺品突围创新发展的最重要一环。

2.2 脱离大众市场

景泰蓝本出自宫廷,是皇家权贵喜用和皇权的象征。当前,景泰蓝由于制作成本高昂、工序复杂等原因,产品仍以艺术性、观赏性为主,不能迎合普通消费者的需求,与大众消费市场脱离。传统工艺品要发展创新,就必须适应现代人意识形态、审美观念和消费方式等的变化,不仅要重“流”,即传承,还要重“变”,即发展,只有深入研究了解现代人的喜好,更多地结合生活,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在这种流变中才能助力景泰蓝产业的转型升级,扩大传统工艺的受众范围,做好传统工艺品的现代设计应用开发。

2.3 缺少色彩设计创新方法

景泰蓝工艺品的釉料种类非常多,元、明两代有七种釉色,清代出现了20多种,现在已经开发出了包括玫瑰红、玫瑰紫等新釉料共70多种环保无铅釉料,但最常用的还是沿袭以往的蓝色调,再配上深绿、鸡血红、紫红、翠蓝、葡萄紫、玫瑰色等颜色。这种色彩搭配比较传统和陈旧,虽然显得华丽富贵,但色彩设计上过于程式化,缺乏创新突破。其次由于当前多数从业者缺少系统的艺术教育,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都急待提高。如图所示的工艺品色彩都存在过于繁杂,色彩对比过于强烈和色彩层次混乱等问题[4](图5),因此,加强色彩设计创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提高从业者的艺术素养和能力,是当前解锁产品同质化、设计手法陈旧等问题的金钥匙。

图5 左 色彩过于繁杂; 中 色彩层次混乱; 右 色彩对比过于强烈

3 景泰蓝色彩设计创新方法

传统景泰蓝配色一般包含红黄绿蓝等多色系,釉色明度和纯度值比较相近而且普遍纯度高而明度低,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很沉闷花哨,重点不突出,没有节奏和次序感,并且整个制品更偏向于沉稳大气的艺术风格[5]。随着社会变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色釉料和配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新人类的审美和消费需求,必须不断创新设计方法,传统工艺品才能焕发新的生机。

3.1 细分市场,针对不同消费群体

互联网时代对消费群体的研究,可参考百度指数等网络数据。从百度指数对“景泰蓝”的趋势研究图谱来看,当前景泰蓝的热度不减,搜索指数和资讯指数日均值在1126和14806条之多(图6),因此应该进一步对市场细分,按照地域、年龄、性别等类别,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开发设计色彩方案和产品,进一步打开市场,促进景泰蓝的盈利与发展。需求图谱显示一年来与“景泰蓝”相关最热的词里产品相关的有“珐琅彩”“宣德炉”“景泰蓝手镯”和“景泰蓝麒麟”等(图7),其中大多热度环比增加,在开发产品时,可重点考虑将这些产品作为重点并增大市场投放量。

图6 景泰蓝百度指数“趋势研究”

图7 景泰蓝百度指数“需求图谱”

百度指数“人群画像”显示关注景泰蓝的人群主要在北京,其次是广东和江苏,三地分别处于华北、华南和华东(图8),应该设立以“工艺、审美”为前提,“实用性、地域性”为特色的设计模式[6],针对不同地域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如广东的岭南文化、北京的宫廷文化、苏杭的江南文化及其喜好进行景泰蓝工艺品的色彩设计,此外还可以在不同地区进行色彩喜好的调研,提高工艺产品色彩设计的针对性。图谱中年龄、性别和兴趣分布中,差异最大的是年龄分布,统计显示20-29岁关注景泰蓝的人数最多,且TGI(目标群体指数)吻合度最高,其它依次是30-39岁、40-49岁、小于等于19岁和大于等于50岁。数据显示年轻人已超过中老年人成为景泰蓝关注和消费的主导力量,在设计开发产品时应以这部分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兼顾其它年龄段消费人群。如奥地利的FREYWILLE景泰蓝饰品的“童心世界”就是为儿童庆祝儿童节所设计(图9),产品大胆绚丽的色彩,灵动跳脱的曲线迎合了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为了吸引年轻消费人群,还可以引入当下流行的联名设计,如“纪念克林姆特”系列饰品从克林姆特代表作《阿德勒·布洛赫-鲍尔夫人》中汲取灵感(图10),融入24k金粉,以黑色、褐色珐琅描绘标志性螺旋元素,呈现如原作般璀璨而立体的视觉效果,演绎克林姆特独有的金色艺术魅力,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图8 景泰蓝百度指数“人群画像”

图9 FREYWILLE珠宝 童心世界

图10 FREYWILLE珠宝 纪念克林姆特系列饰品

3.2 东西融合,采用现代科学新方法

不同时期的传统景泰蓝色彩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色彩风格满足的消费群体和适用的审美观念都不同,因此对传统景泰蓝的色彩,应在发展中学其精华,而不能一味照搬照抄。如传统以蓝地为主的工艺品体现了阿拉伯地区的异域风情,在本土化和现代化的设计改良中,可以将地色和装饰色反转,如图所示的作品以白色为地色,蓝色为装饰色,简洁单纯,符合了现代人快节奏和简约的主流风格(图11)。戴嘉林大师的作品《富贵有余》,打破传统珐琅色彩,另辟蹊径以简单的颜色白、蓝创作出少见的景泰蓝青花效果作品(图12)。还可以在前人色彩设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明度、纯度的改变来进行再设计,或者把经典的色彩配置运用在新的图形上并赋予新的文化特性,如此创造出既古典又现代的色彩风格。

图11 景泰蓝工艺品 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图12 戴嘉林《富贵有余》

除了继承借鉴,还应积极探索创新现代科学的色彩原理与方法。传统景泰蓝配色如以地色支配整个产品色调和多个色彩的装饰点缀与现代面积调和及强调色配色原理极为类似,在现代配色中还可将色相配色、色调配色、自然配色、人工配色、分离色配色、伊顿配色和嘉德配色等色彩理论与方法灵活应用在景泰蓝色彩创作中。以伊顿配色理论为例,它是建立在色相对照调和的形式上,按等分色相环的方法进行配色,让视觉效果轻易达到理想的平衡感(图13)。运用伊顿配色方法配色的产品现代简洁、视觉冲击力强,尤其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景泰蓝锦盒就是运用伊顿配色理论中3色配色加上无彩色黑色,辅以抽象的图形,整个作品具有极强的现代主义风格(图14)。FREYWILLE的饰品则是4色、5色配色的经典,青春、活泼律动(图15)。此外,景泰蓝工艺品尤其是与时尚相关的家居、饰品等可多与时尚趋势相结合,如每年发布的流行色、近几年流行的克莱因蓝、莫兰迪色、时尚渐变色等。

图13 伊顿配色理论

图14 景泰蓝锦盒 丁晓飞

图15 FREYWILLE 景泰蓝饰品

3.3 多维创新,色彩与材料工艺相结合

色彩是附着在一定物质材料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现代景泰蓝融合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冶金、玻璃熔炼等六项中国顶尖工艺[7],景泰蓝的色彩创新突围还需将色彩与材料、工艺相结合。景泰蓝自传入中土以来,作为御用工艺品,除了日常生活的物件,常与宝石、木材、绣品、缂丝、象牙、玉石和雕漆等材料一起用来作为礼仪重器或者制作成佛堂寺庙的法器和佛塔,还常用来制作屏风、隔断、落罩、垂花和家具。

现代景泰蓝积极探索综合材料与工艺应用领域,在环境艺术装饰、首饰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集贤厅的设计是从古至今最大规模的红色景泰蓝工艺运用于国家礼仪空间的范例,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图16)。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里的隆庆府酒店宴会厅一改传统的中国红基调,大胆地采用宝石蓝为主描述四季花卉,再与木质和铜工艺的暖色调结合,表现了古典与当代的无缝连接(图17)。北京珐琅厂也在饰品上尝试景泰蓝与玉、宝石、钻石等材料的结合,并且形式更加简约多样(图18)。由此可见,景泰蓝与其它材料的结合能达到一种1加1大于2的艺术效果和视觉感受,加上与特殊工艺和手法的结合,如当前的画珐琅工艺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画稿精致仿真打印,再与錾铜珐琅工艺结合,表现力和自由度都格外引人入胜。其它如釉料的晕色和平涂技法,掐丝线的粗细面积控制等都可以用来丰富画面的色彩效果与内涵表达。

图16 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集贤厅

图17 北京延庆世界园艺博览会里的隆庆府酒店宴会厅

图18 景泰蓝饰品 北京珐琅厂南锣鼓巷直营店

4 小结

景泰蓝经历几百年依然为世人赞叹喜爱,富丽堂皇、缤纷绚烂的色彩是其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我们既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学习古人高超的用色智慧,又要创新发展不适应新时代的配色模式和方法,应用现代科学配色原理,结合多种材料与工艺,积极探索或雅致、或古典、或现代不同色彩格调的作品,以简约、现代的色彩风貌迎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人们新的审美需求。

猜你喜欢
景泰蓝釉料珐琅
La eterna belleza del cloisonné chino
烧成工艺对Fe2O3-Al2O3-SiO2系多彩釉料呈色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签约42家 中国珐琅盛典首站告捷,成功起航!
何谓景泰蓝?
弗得一窥画珐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