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铸魂 琢璞成璧

2023-06-03 23:39薛丽蓉
成才之路 2023年14期
关键词:榜样教育诗歌教学小学语文

薛丽蓉

摘要:古代诗歌一直承担着净化心灵、提高审美情趣、濡养道德情操的作用。“诗教”传统伴随着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至今仍对我们富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是统编小学语文新教材的一大亮点,这说明了古诗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何发挥古诗文的教育价值一直是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教学问题。语文教师应通过读诗、赏诗、用诗、写诗等言语实践活动开展诗歌教学,借助诗歌中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行和作品中所崇尚的真善美,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知识的增长与融汇、智慧的砥砺与顿悟、道德的指引和陶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言语实践活动;榜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G6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4-005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常规课题“新课标视野下的诗教課堂有效实施榜样教育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xczx22-375)的研究成果之一

人们用“满腹诗书”“饱读诗书”夸赞读书多、有学问的人。最初“诗书”特指《诗经》和《尚书》。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教”传统在中国历史悠久,从西周到东周前期的三四百年间我国就实施“诗书礼乐”教育,此全面、立体的教育体系代表了中华民族三千年前极高的文明水平和政治智慧。孔子非常重视和推崇诗教,校订《诗经》,继续用诗书礼乐教育弟子。所以,教育的始业课程应该是从“诗教”开始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资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借助诗歌教学活动,有效实施榜样育人,有助于新时期的语文课程落实新课标。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诗歌教学也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革,更加突出“诗意”,凸显教育价值。用诗教引领学生的心灵成长,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需要借助诗歌教学为学生开辟博古通今的通道,架起人与人、人与诗、人与生命沟通的桥梁。本文先分析新时期语文诗歌教学的特征,再探讨通过读诗、赏诗、用诗、写诗等言语实践活动开展诗歌教学、实施榜样育人的多元策略。

一、新时期诗歌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统编教材的推广使用,新语文教材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古诗教学可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近年来,我国不断掀起“汉语热”“国学热”,各类“国学馆”“儒学馆”方兴未艾,“儒学校园”成为许多中小学校积极打造的“校园名片”。有数据显示,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累计收看观众超过11.63亿人次,引发了全民“自考”古诗词。

在新课改理念下,语文古诗教学更加强化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古诗本身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对于学生陶冶情操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古诗教学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未来的诗歌教学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重视强化榜样教育,让学生习得相关知识的同时,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诗歌教学榜样育人的多元策略

古诗是古人的思想及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为此,教师需要在古诗教学中采取有效策略,让学生在体会古诗文化、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强化榜样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1.知情达理乐读诗

“读”是诗教最基本的方式,教师应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出发,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优秀品质为目标,设计通读感知、品读晓义、悟读立品、诵读育质的读诗过程。在诗教活动中,教师要引领和协助学生按照可遵循的规律进行探索,发掘诗歌的魅力,寻找榜样育人的着力点。

(1)通读感知。反复阅读有助于理解阅读内容。通读感知的基本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通读顺。例如,在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的学习中,学生很难对其景象进行想象。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为学生播放天门山的景象,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及情感。反复通读古诗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习得相关知识,还可以强化学生的朗诵能力和感知能力。

(2)品读晓义。品读晓义是协助学生利用学习工具、运用学习方法,品读文本语言,触摸文本精粹,体验文本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做到知晓大意,体会含义。例如,学习《悯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品读的方式阅读诗歌,让学生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在生活中爱惜和节约粮食。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这首诗的意义在于将所学道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人文教育。

(3)悟读立品。“立品同白玉,读书到青云。”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应该变他人所知为自己所知,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情感,修养自己的德行。有时,学生品读古诗,了解文本语境的同时,其认知会与文本的描述发生冲突,甚至产生质疑,这会激发学生对古诗进行深入探究。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将相关文化背景作为知识点进行导入,以便帮助学生对古诗有更好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认真品悟更好地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在历史的长河中,诗歌不仅彰显了历史文化的发展,还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的精神,其教育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本身及与诗歌相关的背景故事,感悟其端正的价值观和高雅的审美品位,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4)诵读育质。学生在完成品诗、悟诗,熟读成诵后,已经将诗歌化外为内,内化为他们的“中国文化气质”。汉语有平上去入等不同声调,诗歌更是有“声”有“韵”,具有“旋律美”。吟诵时,音律与心灵相互触发,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还能带给学生乐趣和愉悦感,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学生就会在阅读中主动拥抱历史和俊杰,感悟人生的尊严与价值。例如,在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夏日绝句》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通读感知诗歌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背景资料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师可以补充诗人李清照和诗中人物项羽的故事,并由“人杰、鬼雄”二词切入,以两位人物为榜样教育的着力点,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以此诗而言,谁称得上“人杰”?谁称得上“鬼雄”?李清照的才气令人倾慕,但国破家何在?让学生深刻领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项羽宁死不苟且偷生的气节令人称颂,而南宋朝廷南渡偷生,不管百姓死活的软弱行径令人不齿,进而让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当学生怀着对李清照、项羽的敬仰之情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爱国信念诵读全诗时,榜样的力量会使他们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教师还可以以群文阅读的方式设计主题阅读活动,开展榜样教育。例如,可以设计“作者专题”“人物专题”“思想专题”等,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榜样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另外,教材所选的《别董大》《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是送别诗,与君离别意的款款深情被不同时代的不同诗人个性化地唱绝千古。不论是细雨新柳的早春,还是烟花三月的暮春,不论是莲花盛开的夏日,还是晦暗寒冷的冬日,这些诗均寓情于景,以叙景而见内心,或依依的情怀,或豪迈的襟怀,这同与不同间都体现出诗人内心对友谊的珍视,情谊真挚,醇厚动人。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称道的友情故事,如管鲍之交、刎颈之交、杵臼之交、莫逆之交、舍命之交……情深义重的友情是中华传统美德,对学生具有榜样教育的作用。

2.意领神会懂赏诗

(1)知人论世,走近作者。了解一部作品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学生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情,触摸到作者的内心,进而与作者共情。例如,《竹石》是“扬州八怪”之一郑燮晚年的一首题画诗,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郑燮的诗、书、画世称“三绝”,他尤爱画竹,认为竹最能体现自己的性格特征,他当官时心系民众,刚直不阿,不与权贵同流合污,后来解绶挂印,毅然辞官而归,回扬州卖画为生。此诗是他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读诗、品画懂得这首题画诗的意义,才能真正感受作者的高尚品格。

(2)抓关键词,走进作品。在古诗学习中,学生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进行辨析揣摩,在品味意境中进行思考和联想,更能发现诗歌的精妙之处,更能走进作品,欣赏其精华,受到熏陶。例如,学习《夏日绝句》一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至今”这个关键词,了解“今”是怎样的情形,进而了解南宋的历史。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封建社会中一名弱女子的李清照发出了“思项羽”的呼喊,这呼喊体现出慑人的气魄、深厚的家国情怀,实在是令人钦佩。学生通过对关键词的深入揣摩和品析,能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

(3)沉浸鉴赏,陶冶自我。诗歌是淬炼后的语言,其通过叩击心扉的言语和意象传情达意,尤其古诗精练简洁且古人语言表达方式、生活习惯等与现今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学生对古诗的鉴赏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出发,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沉浸式地欣赏古诗,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全面感受、深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从而受到陶冶和熏陶,实现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入手,或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与诗歌贴近的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身临其境般地品鉴诗歌,陶冶自我。例如,对于《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学生从字面上都能理解,但是未必能真正体会“慈”的含义。如今,针线和缝纫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比较陌生,对于“慈母”手中的一针一线所包含的情意,很多学生是难以体会的。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缝制小口袋的活动,让学生穿针引线,亲手缝制一个小口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品味诗意。学生亲身经历缝制的不易,就会感受到“慈母”边给儿子缝制衣袍边融入千针万线的“意恐迟迟归”的牵挂之情。缝制好小口袋后,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在小口袋里放置一张自己精心制作的卡片,上面写着“誰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送给母亲。“孝”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品读诗歌和手工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孝”和“母爱”的美好,进而自觉地传承“孝”文化。

(4)创意拓展,铸造个性。对于学生来说,诗歌学习的至高层面,应该是对诗歌进行创意拓展,铸造自身鲜明个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说、写、画、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创意拓展,并在实践活动中铸造个性。当学生真正读懂一首诗,懂得其中的美时,心中的情感便会被唤起,便需要表达、分享,进而在交流中得到升华。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交流中,教师是一名普通的参与者,可以把自身对文本的体验融入其中,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写读后感。写读后感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整理和反省的过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不断修正、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作画的形式,深入体验古诗的意境。例如,学完题画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画一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题画诗,还能让学生学习古人托物明志、修养身心,进而铸造自己的个性。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演一演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并给观众带去美的享受。

3.身体力行善用诗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落实到生活实践中。诗歌教学不仅能够带给学生知识,还能发挥诗歌的榜样育人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言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强化人文教育,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把从古诗学习中领悟到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记在心里,并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地落实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并且由己及人、由近及远,让他人有所受用,这样的学习才最有意义。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成就了诗坛光耀千秋的不朽,更成就了中华五千年一脉相承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些诗句如同闪耀的航灯指引着人生的方向。

在当代,人们爱以诗歌凝练生活,让生活更有诗意。“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是央视主持人对羽生结弦在平昌冬奥会上男子单人滑决赛上的评价。这充满诗意的评价,没有任何赘述,非常生动。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1/4决赛上,央视贺炜的解说非常耐人寻味,他说道:“请不要相信,胜利就像山坡上的蒲公英一样唾手可得。但是请相信,世上总有一些美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哪怕粉身碎骨。”只要怀有诗心,生活便充满诗意,处处留心,便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诗意。春有“竹外桃花三两枝”“草色遥看近却无”,夏有“映日荷花别样红”……四季如诗如画,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诗心体验生活的美好,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4.情深义重会写诗

为了更好地开展古诗教学,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素质。教师需要用心研究诗歌,做好诗歌解读的传承人,毕竟教师的素质会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要热爱生活,与诗为友,引导学生怀有诗心,用诗的语言书写生活,抒发情怀。教师可以采用迁移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模仿练习,尝试创作诗歌,让学生在创作中更好地感受诗歌榜样育人作用,并融入自己的情感,提升自身的修养。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引导学生写诗。第一,句式仿写。句式仿写是语文语用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增添课堂练习内容。例如,学完《夏日绝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诗,按照“___当_____,___亦_____”句式进行写作练习。第二,练对子。诗歌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给学过的诗句对对子,初步培养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例如,教学《山居秋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给“清泉石上流”这句诗对对子,学生广开思路,对出:锦鲤水中游、黄莺枝头唱、白云空中飘……第三,个性创作。热爱生活、与诗为友的学生,往往拥有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及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细微、平常的事物,并把深埋心中的情感寄托其间,进行个性化诗歌创作。

三、結语

每一篇厚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沃土的诗文,都携带着希望的种子,它们在学生的心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思想和情感,能够带给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熏陶。借助古诗艺术宝库,传承中国精神,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现代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要利用“读—赏—用—写”的教学方式,从语言运用、审美思维上升到榜样育人,以诗铸魂,让经典诗文中的榜样力量如同刻刀,把学生们雕琢成美玉。

参考文献:

[1]曾宇宁.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价值分析[J].语文建设,2022(02).

[2]颜俊华.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研究[J].长江丛刊,2021(07).

[3]曾蓓蓓.小学高年级语文诗歌教学有效性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 2019(03).

[4]袁晓红.诗里有画画中有情———小学诗歌教学的几点实践[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08).

[5]张松海.小学诗歌教学优化策略例谈[J].课外语文,2018(16).

[6]闫丽荣.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的情感价值新探[J].吉林教育,2017(22).

Cast the Soul with Poetry and Carve the Essence into a Wall

———Exploring the Strategies of Role Model Education in Poetry Teaching

Xue Lirong

(Fengze District Dongxi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Quanzhou 632000, China)

Abstract: Ancient poetry has always played a role in purifying the soul, enhancing aesthetic taste, and nurturing moral sentiments. The tradition of "poetry education"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it still has enlightening and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for us to this day.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purpose of ancient poetry and prose is a major highlight of the new textbook for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which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ancient poetry and prose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How to leverage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ancient poetry and prose has always been an unavoidable teaching issue for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carry out poetry teaching through language practice activities such as reading poetry, appreciating poetry, using poetry, and writing poetry. By leveraging the excellent behavior of role models in poetry and the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advocated in their works, they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artistic enjoyment and influence, knowledge growth and integration, wisdom and insight, and moral guidance and cultivation.

Key words: primaryschoolChinese;poetryteaching;speech practiceactivities;rolemodeleducation

猜你喜欢
榜样教育诗歌教学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