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与人教版教材散文编排比较分析

2023-06-04 22:41李萌萌盛丽春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统编版语文教材对比研究

李萌萌 盛丽春

内容摘要: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与人教版教材在对比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亮點,新教材以新课标为指导核心,用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创设新型的架构组织单元,在课文选篇和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中体现出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以统编版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为例,通过对新旧教材内容选材、学习活动、单元主题的对比,发现在结构编排、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层面存在很大的区别。针对教材中出现的差别之处,教师要更加钻研这样编排的意义与价值,思考在新课标下如何利用好教材,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统编版 人教版 语文教材 对比研究 必修上第七单元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自2019年使用以来,在选文内容、教材编制、学习路径等方面体现出与人教版教材明显的区别。正是因为这些差异,可以让语文教育研究者更加体会出新教材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根据深入研究得出的教材特质,也可以进一步改进“教—学—评”的教育策略。在编写的整体思路上,统编版教材紧扣两个维度: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和育人目标—“核心素养”。根据这两个关键因素和“学习任务群”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来设计教育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及创设单元活动情境。以统编版教材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所属“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新课标对这个任务群的要求是: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①只有充分理解新教材的教学特点及本单元的编排特色,才能有效实现新课标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在情语美景的熏陶感染下,体会深厚人文内涵,彰显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1.第七单元的单元导语中有所提到,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要体会民族审美心理,领会深厚的人文内涵;《赤壁赋》的学习提示中也提出,在阅读、比较课文之后,指引学生依据《登泰山记》学习、了解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等。这些新增的教材编排特点,不仅突出了本单元阅读与审美能力的核心任务,也重点突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将人文精神融入语文知识中,塑造学生知识丰富性的同时又兼具人文关怀的全面性健康人格,从而达到语文育人的功能效果。通过对这五篇经典写景散文的反复阅读,学生能够体会到语言文字中所渗透的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而感悟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人情怀和审美心理。

2.本单元新增的课文《登泰山记》与其他描写泰山的美文不同,姚鼐另辟蹊径,采用一种新的观察视角进行阐述,丰富了学生阅读的体验,具有文章独特的内涵和特色。而且在本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中提到,在课下可以搜集写赤壁和泰山的诗文,探究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可以看出,本单元课文在对景物品鉴分析基础之上,在课文内容和阅读写作任务中增添了对文化含义的探究和了解。通过精心选择的、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性的课文,自然地融入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在感受文学作品意蕴的丰富性和言语魅力、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综合素养,实现人文情怀和知识系统的统一性。

二.丰富课文阅读特色,提升学生自主研读和拓展能力

(一)学习提示与单元学习任务的结合

1.新教材将练习系统与助读系统相结合,两个板块发挥学习自主拓展的作用。这种编排模式的创新,让学生先预习课文、自学课文,后复习所学知识,既充分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问题思辨的能力,又做到两板块有机结合,内容融会贯通,起到相得益彰的成果。

2.人教版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注重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分析段落的意义。例如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为例,问题大多是:作者写了什么?从中你可以看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统编版教材没有设置习题,而是设计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例如《故都的秋》学习提示中提到,关注两篇写景文章的语言艺术,可以从词、句式方面品味;单元学习任务中提到,选取三篇文章中最精彩的段落,反复朗读,写一段评点文字等。本单元这两个板块以语文核心素养为中心,使命题的方式具有开放性,并更注重开展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进入真实性的语文应用情境中去,更加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与知识的拓展能力。

(二)课文选篇的阅读丰富性体现出自主能力

新教材中增加了《我与地坛》《登泰山记》这两篇散文名作,放在第七单元与其它三篇原有散文共同学习。这种精心的课文编排设置,不仅增加单元内文章多样的体裁类型,更扩大学生阅读的视野;在文本内容中还蕴含着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意义的探寻,学生在自主品读鉴赏文章的同时,也在加深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知,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主观能动性。

1.观察教材时不难发现,《我与地坛》的课下注释虽然不多,但包含的内容十分精炼,与旧教材中对于单篇阅读精细分析的模式不同,新教材更需要学生自主地排查陌生词语,查询不懂的字音、字义,积累文学材料,这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登泰山记》也有巧妙地体现出编排特征。在学习提示中提出阅读《滕王阁序》《游天台山记》等与本篇课文进行比较。通过整理其他相关的古代写景名篇,凸显出《登泰山记》在散文名作中的特别之处——极具鲜明特色和独特性。教材侧面引发学生对于本篇课文的深度阅读与思考,更加提升学生对文言文写景散文的自主拓展能力,把握作者与文本之间的关联与情感。

(三)学习任务群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统编版教材用18个学习任务群代替了人教版中用学习板块和学习单元为组合的教材编制方式,更加提高了学生对自主学习探究的意识。人教版教材大部分采用单篇课文学习、研究和讨论,学生自主参与的环节不多。新教材中的学习任务群通过创设的真实活动任务,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在积累的实践中学习,并且在过程中锻炼思考、反思的能力,所以不仅体现出学习的综合性,还与学生的阅读生活和应用环境更加贴近,更增加了语文的真实性。

三.借助多样化写作类型,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一)真正实现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1.人教版教材关于知识的写作练习指导部分是“表达与交流”,人教版把教材内容分为几个板块,各个知识内容之间是相互平行的关系,很少将阅读鉴赏和写作融合放在一起研讨与学习。在翻阅人教版必修二教材时,我们可以看到写作目标中没有涉及到《故都的秋》与《荷塘月色》这两篇文章的练习指导。

2.统编版教材中将写作系统与阅读系统结合起来,着重表现以必修上第七单元为例,在本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末尾增加了写作练习的内容——“如何做到情景交融”。这是新教材创新之处的体现,在这个单独成页的板块中,写作主题和本单元核心任务相契合,并且围绕这五篇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详细地分析和介绍。这种新教材的编排体制使阅读与写作不再孤立,而是有效地结合起来,更加突出新课标中对人文主题与学习任务群的要求,从而提升学生语言积累与表达能力。

(二)单元学习任务体现写作多样化

本单元学习任务共有三个大问题,共包含六个小题,内容上总体概括为:选取精彩段落,写出点评文字;整合文本特点,从结构、写法、特色方面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并应用到写作实践中等。可以总结出本单元写作要求极具丰富性和多样性,既包含传统自拟题目的作文练习,还包含拟写脚本、拍摄小视频这种切合新时代特色的创新写作类型。与以往常见的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为中心的思路不同,新教材从问题和情境出发,在单元学习任务中细化为具体的写作活动,从多种维度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加深对语言的审美感受和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言语素养。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一种输出,能够指向更深层次的目标,而多种写作类型能直观地、有逻辑地表现学生的应用交流能力,并能够锻炼学生用批判性的思维和眼光审视、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作品。

四.探寻文本体现的民族审美心理,实现写景散文的深度阅读

(一)新型的单元组织架构中体现审美素养

人教版教材的单元结构是单元主题、课下注释、课后习题等栏目组合形成的。而统编版教材创新了单元内部组织的形式,以单元导语、学习提示、课下注释和单元学习任务等板块形成新的组织架构。而这种新的编排体系中,也着重表现了语文学习中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指引学生对文章深度的阅读和理解力。

1.人教版教材的单元主题中提到了文章选文的类型、写作手法、及学习方法等,体现出语文的知识素养层面;而新教材中增添了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层面。统编版第七单元单元导语中有所指出: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文学鉴赏的品位,培养对自然的热爱。结合本单元人文主题和单元导语中的核心任务综合来看,新教材的内容既包括语文知识素养,又重视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能力。

2.新增的三篇课文的学习提示中也有涉及到审美素养的培养。阅读《荷塘月色》品味那种幽静的美;《我与地坛》学习时要深入理解,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人格力量。我们可以观察出学习提示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和路径,还在引导探究性学习时注重体会文学作品的内在情感。通过五篇古代、现代散文的有机结合,更能凸显本单元民族优秀文化与审美心理的特别之处,从而引导学生对写景散文更具深度的思考与体会。

3.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中提到:选取你认为最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写一段评点文字;阅读《故都的秋》,分析哪些体现了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素养。单元学习任务是进行单元教学的主要抓手,力求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建构知识,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发展核心素养。这三个任务强调学生梳理探究,阅读鉴赏的维度,进一步体现出自主阅读与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二)新课标对该任务群的要求体现语文素养

统编版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依据人文主题与新增的板块——单元导语中所提到的“体现民族审美心理”,笔者认为这个单元侧重该任务群的“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方面,侧重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与旧教材中运用知识传授和写作能力练习为中心的方式不同,统编版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来组织单元,着重通过对文本的审美品鉴、写作、实践活动等来增加对散文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

五.创设真实任务情境,融合多种媒介资源,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一)单元学习任务创设实践情境

1.统编版第七单元学习任务中提到:选取一个片段,尝试编写视频拍摄脚本,制作小视频;借鉴本单元几篇文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写完与同学交换品评。我们可以观察出,新教材中的练习系统更加关注学生的言语经验与写作能力,融合多种媒介资源来完成写作任务,强调在真实的言语情境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教材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任务,深化学生理解、鉴赏、评价、创造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王本华先生在介绍教材设计思路时提出:“以语文综合实践为主的单元,不设传统意义上的课文,以一体化设计的学习活动为核心,带动相关资源的学习以及贴近生活情境的实践活动的开展。”②统编教材中深度阅读与写作的设计,重在真实的情境下突出切合生活的写作动机,这进一步体现出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学习中需要具备活动性和实践性,才能提高学生的读写交流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二)新课标关注实践性与核心素养

实践性的本质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文本切实的阅读与理解,审美与感受,拓展与研究,将传统的语文知识结合个人感受和经验,去应用、延伸到不同层面并且通过创作,与实际生活相融合的实际性活动。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新课标中着重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并且核心素养不是四个元素简单的相加结合,而是具备综合性和实践性。王本华先生提出:“以恰当的活动为载体,通过一定的言语实践活动让这些因素建立起联系,从而建构知识和学习体验,完成相应的任务。”③所以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以语言建构、表达为基础,在言语经验的发展中得到表现与提升。本单元强调在创设的真实任务情境中,通过加深审美阅读能力与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锻炼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

纵观来看,新教材的选文设计和编写体制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与人文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学会新教材的文化知识,学会词句的审美表达,不仅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还会增进个人自主性与思维发展能力;对于教师来说,熟练掌握、运用新教材可以更加理解教学的育人目标,转换教与学的关系与方式,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根据新课标的更新与要求,新教材体现出许多新的指导思路和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也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方式等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教师也要制定更有效的评价标准。教师的工作任重道远,要发挥新教材的重要功能就要做到守正创新,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提升個人专业能力,这样才能应对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本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设计思路[J].人民教育,2019(20):55-57.

[3]王本华.任务·活动·情境——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设计的三个支点[J].万象,2021(09):25-29.

[4]温儒敏.守正创新用好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J].人民教育,2020(17):51-57.

[5]张晓毓.强化立德树人教育 重视核心素养养成——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使用与教学策略建议[J].基础教育论坛,2019(30):6-7.

[6]单丹丹.守语文学科教育之正,创语文教学观念之新[J].学语文,2021(04):28-29.

[7]邹佳叡,马红丽,马长安.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同文异样”比较研究——以朱自清《荷塘月色》为例[J].教学研究,2020,43(04):87-92.

注 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②王本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设计思路.

③王本华.任务·活动·情境——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设计的三个支点.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指导老师:盛丽春)

猜你喜欢
统编版语文教材对比研究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作用
共在理念视域下的小学低段悦纳课堂构建策略探讨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