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浙江旅游景区牌示英译研究

2023-06-04 05:27胡素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英译

胡素芳

摘  要:旅游景区牌示是景区向游客发布的旅游文本信息,包括游览线路、景点说明、安全提示等,但其英译译文却普遍存在景点译名不统一、译文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译文无法体现源文文化等多方面问题。文章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下,剖析浙江省旅游景区牌示英译的典型案例,通过三维适应转换策略提出提高这些景区牌示英译质量的对策和方法,从而使外国游客更好地了解景区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景区牌示;英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6-00-03

旅游景区牌示是景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向游客发布游览线路、景点说明、安全提示等文本信息,帮助游客安全有序地游览景区,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感和获得感。随着我国国际旅游营销活动的不断深入,来华观光旅游的外国游客日益增多,地处沿海黄金旅游带的浙江省,顺势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在境外全面打响“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品牌,5A级景区更成为吸引入境游客的“金字招牌”,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在自助游日渐潮流的时代,作为外国游客获取景区信息的主要途径,景区牌示承担着树立景区良好国际形象以及传播本土优秀文化的重任。鉴于景区牌示的重要作用,其英译研究也尤为重要,对牌示的任何歧义、误解、滥用都会导致不良的“国际影响”。本文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下,剖析我省景区牌示译文中的突出问题,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维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期为浙江省景区牌示英译提供一个全新的视域,从而让外国游客更好地了解景区、了解浙江。

一、浙江旅游景区牌示英译问题

(一)翻译不规范

牌示翻译不规范主要體现在景点译名不统一、英译文本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书写不规范三方面。

第一,景点译名不统一。我省一部分景点存在多种译名现象,如千岛湖有四种译名:(1)Qian Dao Lake;(2)thousand-island lake;(3)thousand islands lake;(4)thousand-islet lake。这些译名分别出现在景区门票、牌示、导览手册以及其他宣传材料上,甚至在景区的不同牌示上其译名也不一致。混乱的景点译名会给外国游客带来困扰,甚至造成误解。

第二,英译文本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牌示译文中常见逐字翻译、语法问题、中式英语等现象。如江郎山景区中“一线天”景点被翻译成“One Line Sky”,这是典型的逐字翻译。一线天,是我国名山奇峰中常有的石景,因两壁夹峙,缝隙所见蓝天如一线而得名;“One Line Sky”这样的译名会让外国游客不知所云,更不利于游客了解景点的特色。

第三,牌示语中英文书写不规范也时有出现,常见于字母拼写错误和字母遗漏。如“游客中心”被译为“Tourise Center”,这应该是拼写错误,应为“Tourist Center”;再如“安全提示”被译为“Safty Tips”,这里遗漏了字母“e”,正确的是“Safety Tips”。

牌示英译的不规范现象通常是译者的翻译水平有限、管理者审查不严、牌示制作者粗心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二)牌示翻译不贴切

牌示翻译不贴切主要是因为译者对中西双方文化缺乏了解,翻译时完全运用音译或直译方法,缺乏文化对比,造成文化缺失或文化障碍,导致外国游客不仅难以理解译文,在情感上也难以接受和认同牌示所传递的信息和文化。牌示翻译不贴切主要体现在英译文本无法准确表达源文本文化内涵、英译文本无法实现交际功能两方面。

英译文本无法体现源文本中的文化内涵。浙江众多的人文景观蕴含着当地特有的文化内涵,而部分景区牌示译文没有体现。如黄大仙宫被翻译成“Wong Tai Shi Temple”。Temple是指佛教的寺庙,而黄大仙是著名的道教神仙,译文忽视了这一文化内涵,外国游客如没有我国宗教背景知识就会误解。根据《公共服务业领域英文译写规范》规定,道教的宫、观译为“Daoist Temple”[1],所以黄大仙宫应译为“Wong Tai Shi Daoist Temple”,这样更容易被外国游客所理解和接受。

英译文本无法实现交际功能。景区牌示是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传播媒介,一些英语文本无法起到交际的作用。如济公纪念馆牌示“济公,劫富济贫,深受贫困人民的爱戴。”将“济公”直译成“Jigong”,无法调动外国游客对人物的情感,如果将其类比为西方人熟知的“Robin hood”,则会使外国游客倍感熟悉从而产生亲切感,更能理解中国人为何如此爱戴济公,从而达到交际功能。

二、生态翻译学理论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是胡庚申教授综合了“生态学”和“翻译学”相关理论于2001年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认为:“以译者为主导,以文本为依托,以跨文化信息传递为宗旨,翻译是一种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对文本进行移植的选择活动”。这里的“翻译生态环境”是指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2]。生态翻译学提出的“译者中心论”和“适应选择论”,即以译者为中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且必须遵循翻译生态环境中的“适者生存”法则,依托文本,综合考量社会、历史、语言、文化等众多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多维度对译文进行适应性选择转

换[3],从而生成高质量译文,达成跨文化信息传递和交际的目的,使原文的生命在译语环境中生存和长存。

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浙江景区牌示英译策略

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前提,而只有不断优化景区语言环境,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景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本文将运用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策略,对浙江省景区牌示英译的完善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一)语言维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审美习惯的差异造成两种语言在表达的形式、特征和风格上也各不相同。在生态翻译学中,语言维度的适应转换是指在英译过程中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转换包括语体风格、遣词造句、句式结构、行文风格等[4]。因此,在浙江省景区牌示英译中,在保证译文与原文意思一致的前提下,译者要遵循英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翻译出符合游客认知的译文。

在景区牌示翻译中,首先保证译文与原文意思一致。词汇是语言基本单位,正确的用词能忠实地表达原文意思,反之则不然。英汉两种语言普遍存在一词多类、一词多义的现象,因此要根据具体语境选词用词。牌示“扫一扫,听讲解”被英译为“sweep,and listen”。根据语境,“扫一扫”指扫描二维码,“sweep”虽有“扫”的意思,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的释义为“to clean(a floor or similar surface)using a brush”,即用扫把打扫地面或类似的平面。虽然两个均为动词,但词义和用法不同。译者没有考虑到语境,用词不当,应用“scan”。在景区牌示翻译这一生态环境中,要保证译文与原文意思一致,译者须深入分析语境,准确掌握原文意思,恰当遣词,才能达成信息顺利传递和成功交际的目的。

再如,在景点牌示中常出现“请照看好您的小孩”这类安全提示类语言,译者将其翻译成“Please Take  Care of Your Child”。“Please Take Careof”看上去符合语意,也没有语法问题,却隐含责备的意思,言外之意是(游客)没有照看好自己的小孩,应纠正错误的意思,用在景区显然会引起外国游客反感情绪,产生负面影响。笔者建议,要排除汉语思维的干扰,按照“不要不照看好”的逻辑,转换句式,将其翻译成“Do not leave your child unattended”,这样既没有责备的隐含意义,且更符合西方思维逻辑和英语表达习惯。

景区牌示是景区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翻译时应从语言形式层面做到忠实于原文,恰当选词择句,采用符合英文习惯的表达方式,避免出现语法、拼写等错误,翻译出符合读者期待的译文。

(二)文化维

景区牌示的重要功能之一为在目的语中传播源语的文化精神。文化维的适应转换是指译者不仅要熟知景区的社会文化背景,还要了解英语国家社会历史、文化价值等,在翻译时要考虑译文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对外国文化的期待和感应能力等因素,尽量消除因文化差异形成的文化误解和文化障碍,从而翻译出既能传达景点文化精神又符合游客文化认同的译文。毕竟英文牌示只有被外国游客(读者)理解才有意義。

如曲院风荷是杭州西湖十大景点之一,它位于西湖西北角,素以湖景、荷景著称。据记载,宋代洪春桥畔有一处官家酿酒作坊,每逢夏日熏风吹拂,荷香与酒香四溢,令人陶醉,清代康熙题名为“麯院风荷”,“麯”通“曲”,即“曲院风荷”,曲园实际上是酿酒的院子。译者将“曲院风荷”翻译成“ Lotus in the Breeze at winding Courtyard”。“Winding”作为形容词,牛津词典释义为:not in a straight line;bent or twisted,意思是不直的,弯曲的,扭曲的。译者误解了“曲园”的意思,导致“移植文本”时也出现偏差。如果外国友人看到这个景点,说不定就会探寻院子的“弯曲”之处,让人形成名不副实的印象。笔者建议将“曲园”翻译成Quyuan Courtyard,完整的景点名称翻译为“Lotus in the Breeze at Quyuan Courtyard”,同时在牌示中对“曲园”加以注释,以便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该景点的社会文化背景,这样既保留了曲院风荷的景点特色,又不会造成误解[5]。

再如浙江省有很多独特的景点,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译名,如诸葛八卦村存在的三种翻译:(1)Zhuge Bagua Village;(2)Zhuge Eight-diagram village;(3)Eight Diagrams village of Zhuge's Clan。“诸葛”是姓氏,代表诸葛亮后裔族人;“八卦”是指该村落以太极八卦图形布局建村的特色。景点名称通常由专有名和通名组成。这在三种翻译中,译者对通名(村)的翻译是一致的,但对专有名(诸葛八卦)则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由于外国游客不一定都了解“诸葛”和“八卦”的含义,因此前两种采用音译或音译加意译的翻译方法,都未能彰显景点特色,降低了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第三种翻译采用意译法,完整地传达了诸葛八卦村景点的文化内涵,能唤起游客进行游览的兴致,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这种情况下,景区管理者需从不同译名中选定最佳译名,并在译名常用处规范使用,以提高景区知名度及游客的认同感[6]。

纵观浙江省景区牌示英译中的问题,从文化维角度看,英译应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是译者应主动了解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从生态翻译学中的文化维视角出发,尽量减少文化差异(缺损)而造成的文化误解,使外国游客能全面地了解景区及其背后的文化,达到文化传播效果,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二是景区管理部门也应加强宣传、教育及管理,引导译者全面了解景区的文化背景,提供译者景区早前的英译资料,为译者准确规范地进行牌示英译提供便利,同时要严格审查,减少因译者不同而造成的景点译名不一致现象,确保景点译名在景点门票、景区导览手册、景区牌示、宣传网站上等宣传展示窗口统一呈现,以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景区真正成为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7]。

(三)交际维

景区牌示的安全提示、宣传教育等内容承担着重要的交际功能。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要以跨文化交际为宗旨,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已知知识,从原文的语言形式、内容等各个层面推导出隐于原文后的交际意图,对译文进行恰当的取舍和处理,实现交际意图的准确传达。

生态环境建设宣传是景区牌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文的宣传语表达方式各异,通常充满温情,能引起游客的共情心理,起到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如“小草青青,脚下留情”“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小草有生命,君子足留情”。而在译文中却出现大量的中式英文,令外国游客不知所云。实际上,这类标语所表达的都是保护草地、不要践踏草地的意图,译者不妨从交际维角度出发,将这类标语统一译为“Keep off the grass,please.”,这样就能达到交际意图。但该译文不如源语有温度,读者无法共情,译者若能兼顾源语特点和交际意图的达成,译文将更出色。

再看秦王宫四海归一殿的牌示:四海归一殿功能类似后世故宫太和殿,是秦王上朝理政处。其译文为:“Sihaiguiyi Hall boasts the same functions of hall of the Supreme Harmony in the Imperial Palace,i.e.the place where the emperor dealt with the affairs of the state.”原文将四海归一殿类比为故宫太和殿,原译采用的翻译方法是直译,但这样的翻译对外国游客毫无意义,故宫太和殿的功能即使是中国游客都不一定了解,更何况对中国知之甚少的外国游客。因此,直译不仅达不到交际的目的,还会造成外国游客的阅读负担。根据交际维的原则,译者要对译文进行相应处理和取舍,从而翻译出符合读者的认知能力和期待的译文。我们可以采用减译法,介绍其为“秦王上朝理政处”即可,建议翻译为“Sihaiguiyi Hall is the  place where the emperor dealt with the affairs of the state”。

翻译实质上是依托語言,实现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的转化、阐释和再现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忠于实际交际目的,灵活处理和取舍原文的语言形式和内容,译出满足交际意图、易于外国游客接受的译文[8]。

四、结语

景区牌示英译是景区国际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浙江省在打造“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国际旅游品牌过程中,如何准确、规范地翻译景区牌示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下,本文剖析了浙江旅游景区牌示英译文的典型案例,分类归纳了译文的主要问题,结合“三维转换”方法提出改进译文质量的对策和方法,力求更准确地翻译出既符合景区牌示原文含义,又符合英文表达习惯、能被外国游客接受的译文。本文希望通过此研究,为译者提供借鉴,并引起相关管理部门重视,严格管理,营造和谐的语言文化环境,提升浙江景区旅游形象及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第3部分  非书资料: GB/T 30240.3-201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构建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夏昊,边立红.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旅游文本的英译研究——以岳阳楼景观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37(7):27-32.

[4]夏康明,范先明.旅游文化汉英翻译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5]张露馨.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的国内旅游景点翻译浅析[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6):88-90.

[6]李月.外宣英译的交际维度适应性转换[J].校园英语,2016(24):201.

[7]黄冬群.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漳州市旅游公示语翻译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36-40.

[8]汪宝荣.旅游文化的英译:归化与异化——以绍兴著名景点为例[J].中国科技翻译,2005(1):13-17.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生态翻译学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译品长存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