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角度下文本重生与文本生态循环探究

2023-06-04 12:08韩红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探究

韩红艳

摘  要:生态翻译学中文本重生与文本生态循环的运用,实现了对多种不同语言内容与语言概念的置换。文章将基于生态翻译学中的文本重生、文本生态循环特点,探究翻译载体、翻译作用及翻译需求,并结合生态学理论概念,针对语言文本翻译的内在依托与科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提升生态翻译学应用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文本重生;文本生态循环;探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6-00-03

生态翻译学在文本翻译方面的普及,改变了传统基于直译翻译及修饰语翻譯的语言处理逻辑。翻译人员可以根据母语内容特性,重新进行语言结构、语言元素、语言细节的设计,进一步提升自身对部分语言内容的解读能力,使文本翻译不再受到单一的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是能从多个视角进行翻译内容的有效处理。从而,提升生态翻译学的文本翻译质量。

一、生态翻译学角度下文本重生的主要载体

(一)语言环境

不同的语言环境对于生态翻译学中文本重生有多种不同影响。基于文本重生的生态翻译,通常需要结合语言元素、语言信息、语言概念及语句使用方法等内容,进行语言体系的重新构建。例如“Looking forward to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在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表达的语言意图截然不同,虽然语言信息相对单一,但在语言的修饰方面,可以增加富有含义的内在元素。如将其改为“Looking forward to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high-tech”,则能更为明确地定位语言表达意图及语言沟通的目的。所以,在单一语言信息的生态翻译中,应基于文本重生原则,预留足够的语言表达冗余空间,使翻译人员能提升语言翻译的准确性。另外,从不同语言的语言特性来看,语言环境的变化亦可对生态翻译的文本重生形成较为直接的影响。譬如,在语言环境相对复杂的条件下进行语言信息的翻译处理,则要求翻译人员逐级递进开展语言信息的筛选,并根据中心思想的表达,有针对性地做好语言沟通平台的重新搭建。以此,提升文本翻译中的语言理解能力,进一步运用文本重生打破语言环境、语言文化对文本内容翻译处理的限制。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出发,语言环境是文化传播的“现实表征”与“传播机理”,翻译者在文本信息的翻译中,必须结合“文化表现形式”“文化心理学特征”“文化传播诉求”“文化元素及因子”,重新审视语言环境的外在表现,进而从语言环境的呈现形式上,明确文本翻译的目标,选择科学的翻译策略,提升语言翻译的实效性[1]。

(二)表达习惯

语言表达习惯的形成,受教育经历、家庭环境、语言文化、社会背景等多个方面要素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个体及不同语言体系,其语言表达习惯均有一定的内在差异。所以,生态翻译学中的文本重生,需要以语言表达习惯为载体,进行语言信息、语言内容的重构。譬如,凯尔特语族中的爱尔兰语,其前置动词的处理与英语、汉语及阿拉伯语的语言截然不同。针对爱尔兰语的文本重生原则运用,则要重点加强语言内容的解析,通过剖析语言细节及提取语言元素,实现对语言内容的重构。如将“需要支持”进行修饰语翻译处理,则可译为:“Teastaíonn tacaíocht piaraí”。从语义结构上来看,该翻译能满足文本翻译的多元化语言处理需求,但对于强化内在语义表达并无帮助。所以,基于生态翻译学中的文本重生原则进行翻译,则可将其处理为“Ba chóir an tacaíocht is gá a fháil”,该翻译方式有效确定了文本翻译的主体方向,使其明确了语言内容,提升翻译信息及翻译内容的准确性,让翻译语句的处理更为细腻。所以,语言表达习惯是文本重生的重要载体,根据不同的语言习惯调整文本重生的方案,对于更好保留原有的特色语言内容有着深远影响,进一步避免了生态翻译学产生文本处理的内容误读问题,使生态翻译学中的文本分析及文本翻译更符合学者的内容解读需求。换言之,表达习惯反映了语言输出者的思维特征、思维模式、思维情形、心理特征。因此,在语言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必须从意义传达的层面,审视“表达习惯”所蕴含的心理学、文化学、生态学内涵,以意义表达为抓手,深化文本翻译的“层次”,提高语言翻译的实效性。

二、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文本重生与文本生态循环的应用需求

实现内容的多元循环,是生态翻译学的文本处理第一原则。部分学术研究认为,生态翻译学的语言处理,强调了对附加语言概念的运用,通过寻找不同语言之间的元素共通性,提升语言文本处理的有效性。但从现实的语言环境来看,生态翻译学的确基于语言元素的定位,实现对多种语言信息的整合,但寻找语言的共通性,主要是为客观解读语言内容提供依据,使其能符合生态翻译学的文本处理需求。譬如,柏拉图的《柏拉图对话录》中某段惯用英语句式翻译:“Wise people speak because they have something to say; Fools speak because they want to.”从英语视角来看,语言信息处理相对独立,但语言元素并不紧凑,部分语句甚至存在结构松散的问题。然而,汉语翻译则译为:“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汉语翻译的语言逻辑相对而言更为谨慎,需要张力也相对更强。正是汉语翻译的逻辑性较强,使其能基于生态翻译学进行语言概念的重构。进而,运用语言内容及语言元素的拓展、提升需要信息的明确性与指向性。反观英语翻译的语言处理,则主要是在语言连贯性上保持优势。但语言结构的松散问题,却限制对语言内容的拓展,使其无法形成有效的语言循环。除此之外,生态翻译学中文本重生,对于重新塑造语言结构框架也有着一定的推进运用。例如,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某句式的英语翻译:“No one is satisfied with his wealth,and everyone is satisfied with his intelligence.”该英语翻译大部分按照修饰法和直译法进行内容处理,未能基于生态翻译学中的文本重生原则,进行词语转化。从而,使部分词句的使用略显生硬。中文的翻译,则充分运用文本重生原则进行语言结构的设计。如“谁都不满足自己的财产,谁都满足自己的聪明。”中文的语言表达相对直接,且便于理解,充分运用汉语语言元素丰富的特点,进行语言内容的重构,使文本翻译的语言定位更为准确。《安娜·卡列尼娜》的俄文句式为:“Никто не удовлетворяет свою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ь,каждый удовлетворяет свою мудрость.”由此可知,生态翻译学中的文本重生,对于提升文本翻译的信息整合能力有着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翻译人员信息处理能力,使其能根据当地的语言特色,进行语言内容的优化。以此,在保留部分原有语言要素的同时,强化不同语境下语言文本翻译的内容穿透力[2]。

三、新时期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文本重生与文本生态循环的应用策略

(一)提升生态翻译学的思想境界

当前,部分以天人合一及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的生态翻译学内容,在文本重塑与文本生态循环的研究方面备受推崇。其中,佛家的六根、道家的《齐物论》等思想,更是成为生态翻译学中文本重生与文本生态循环的有效应用的内在依据。应该说,基于传统文化与宗教文化进行学术研究拓展,的确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对于部分无法运用现有语言逻辑进行解读的内容,的确可以采用玄学与科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解读。但就现实环境来看,生态翻译学的思想境界不足问题,进一步困扰了文本重生与文本生态循环在文本翻译方面的运用。因此,未来生态翻译学对于文本重生、文本生态循环的运用,必须从提升思想境界的角度,做好深入分析与研究,通过改变生态翻译学的研究思路、拓展生态翻译学的翻译视野等多种方式,弥补生态翻译学对于语言信息处理能力的不足,使其能结合文本内容特点,科学定位生态翻译学的应用需求,优化文本“翻译模式”“翻译体系”,提升语言翻译的整体质量,让文本翻译更契合创作者的文化意识、文化理念、文化表达诉求。另外,对于文本重生与文本生态循环的运用,必须在充分分析语言场景及语言表达条件的情况下,做好文本内容的深入解读,使翻译人员能更好地了解与之相关的文本信息,以及推进“译者”与“文本”“译文本面”与“译本环境”的内在联动,即重视原文的精髓与要旨,实现作者返场与翻译者在场的平衡与同步。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在译本中实现对“忠实”与“自由”的均衡,提升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文本重生与文本生态循环的应用有效性。换言之,翻译者必须明确生态翻译学的内涵,厘清翻译者、译文本面、译文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文化意识、理念、思想等层面,强化自身的翻译理念、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唯有如此,才能以思维与知识衔接不同的语言文化和逻辑[3]。

(二)强化生态翻译学导向概念运用

从译文层面来讲,要做到对原文要点的再现与重生,就要实现译者、译文、译境三者的均衡与协调,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译文中不会出现任何“忠实方面”或“自由方面”的偏重失衡,从而破坏译文的整体性。所以译者应降低可能出现的误读与偏度,规避译文中“远离原文”“丢失原意”等现象的出现。诚然译文应满足“可译性”这一基本要求,然而对原文的把握,正是可逆性的基础,是对译文开放性、自由性的现实表征。“生生谓之译”(其中“生生”分别指向“原文本”和“译文本”)是文本移植的基本法则,同时也是把握文本生命的重要方式,需要翻译者强化对导向概念的利用,提升文本生命的“活力”。

强化导向概念的运用,主要在于强调对翻译过程的引导。文本重生是相对漫长的过程,一旦文本重生产生内容偏差与语言信息的歧义则对于文本生态循环形成较大影响。所以,生态翻译学的文本信息处理,必须在各个阶段做好翻译过程的引导,保证文本重生与文本生态循环能形成多元对接。通过建立生态翻译学的内容纠错机制,实现对错误文本内容的有效处理,进一步满足文本信息处理的多方面需求。随着文本生态循环体系的不断完善,文本重生将成为实现文本翻译处理正向循环的重要推动力。换言之,单一地将文本重生与文本生态循环的概念进行结合,无法充分发挥生态翻译学的文本处理优势。基于构建内容纠错机制的方式,控制文本重生与文本生态循环的内在平衡,实现稳定循环及正向循环,才是构建完善生态体系的关键。所以,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文本重生与文本生态循环,必须基于平衡机制实现双向互补,有效提升文本翻译的准确性及内容定位的精确性,使生态翻译学能发挥多方面的语言翻译处理优势,提升生态翻译学文本翻译的总体水平。也就是说,引导机制、纠错机制的功能价值,在于文本重生与文本循环的内在平衡,在于文本内容与外部语境的动态均衡。然而如何构建内容纠错机制和引导机制,需要以翻译者的思维能力、自有知识、外部知识的交互与共享为抓手,通过增强翻译者的内在素养、外在品质、文化意识,使其从原始文本的思维、理念、意识呈现的角度出发,明确文本翻译的方向,进而实现从心理学、哲学、翻译学、语言学以及文本循环与文本重生的内在自循平衡上,把握语言翻译的动态、形式、内容、策略及机制[4]。

(三)深化生态翻译学的协同元素应用

文本移植是文本重生的关键流程,是富于多变性、复杂性、可能性特征的动态过程,能够通过译本、译境、译者之间的协调与融合,达到保持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和谐”与“平衡”的目标。与此同时,文本重生还应具备“可发展性”与“可逆性”的特征,无论是“来生”还是“前世”,都需要保持文本的生态平衡。这便要求翻译者在“目标语生态”与“原始语生态”间建构一个循环体系,使新文本在重生与转化中,获得健康、能动、多样的发展,使译文、译者、译境三要素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的发展关系。而建立相辅相成的发展关系,实现生态翻译学语言概念的多元融合,运用多种不同概念进行文本翻译内容处理,提升文本翻译的针对性及有效性,将是未来阶段生态翻译学中文本重生与文本循环有效应用的关键。深化生态翻译学的协同元素应用,主要基于搭建多位一体的语言翻译桥梁,提升生态翻译学的内容辨识度,通过对多种不同语言元素的提取,分析不同条件及不同语言环境下,文本重生与文本生态循环所呈现的多种特点。同时,进一步结合新时期生态翻译学的内容变化,调整基础的文本翻译策略。从而,实现生态翻译学文本翻译的与时俱进,解决语言直译及修饰语翻译存在的逻辑滞后问题。采用新的语言逻辑开展信息提取,使生态翻译学能充分保持文本翻译的前瞻性优势。然而从文本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协同元素的应用必须追求更高层次的“能动状态”,即语言元素应在原始元素的应用下,实现自我超越与自我发展,能够深刻揭示文本内在的人文理念、思想特征,從“可逆性”与“发展性”的层面,协调好不同“元素”的内在关系,让语言元素与语言环境在重生与循环中达到一种“超然”的均衡,使语言翻译内容与文本翻译策略真正协同起来,从而将文本翻译与新时代的文化语境相衔接,提升语言翻译的质量。另外,生态翻译学的文本重生与文本生态循环的运用,需要依托于完善的语言文本体系。深化生态翻译学的协同元素运用,能基于探索语言内容的同一性,寻找文本重生的切入点,解决传统模式中存在语言文本翻译过于盲目的问题,使生态翻译学中文本重生与文本生态循环能形成紧密衔接[5]。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文本重生与文本生态循环,主要基于语言生态体系建设,实现语言概念、语言信息及语言内容的转换。并通过改变语言表述方式、表达特点,提升文本翻译的内容理解能力,有效定位文本翻译问题及文本翻译需求,提升文本翻译的合理性,使文本翻译能基于不同语言的文化特点及地域特征,科学地进行内容分析及文化探究,以此保证生态翻译学的应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薛红果.生态翻译学视域下旅游景点公示语英译问题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30(4):97-100.

[2]方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新安江山水诗“清静”美之三维翻译适应选择[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42(5):135-140.

[3]闫秀静,时晨,王丽群,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医学类高校医学英语文本翻译实例解析[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9):165-168.

[4]谢爱玲.林语堂英译《扬州瘦马》的生态翻译学解读[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6(3):102-106.

[5]乔万俊,赵二庆.生态翻译学背景下制浆造纸专业英语文本翻译的三维转换研究[J].造纸科学与技术,2022,41(4):92-95.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生态翻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译品长存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