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训练中培养运动协调能力方法探析

2023-06-04 08:44纪欣华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套路武术运动员

文/纪欣华

◆ 运动协调能力无论在哪一运动项目和运动技术中,均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对于武术套路训练亦是如此。运动协调能力会直接影响运动员在武术套路训练中是否能够形成上下肢的高度配合,是否能够更完整的掌握武术技巧。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逐渐受到更多人群关注,而套路训练则是武术训练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有必要在武术套路训练中,加强对运动员运动协调能力的培养,通过锻炼专项感知、平衡、反应能力等,促进运动员对武术的掌握,保障武术套路训练更为规范且高效。

◆ 武术;套路训练;运动协调能力

运动协调能力主要指:人体在处于运动状态下,通过各个器官的相互作用和配合达成的运动能力。武术套路训练对运动员动作协调能力要求较高,包括武术运动中所涉及的跳跃动作,均需要运动员通过肌肉群的协调动作瞬间完成,这也是在武术套路训练中,需强化运动员协调能力的主要原因。为此,本文针对运动协调能力在武术套路训练中的作用展开研究,并提出强化个体运动协调能力的方法,望本文研究能够对武术套路训练活动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 武术套路训练中运动协调能力的作用

1.1 促进技能协同发展

结合武术套路训练特点来看,包含多种形式,如器械、拳术、对练等,而南拳、太极拳、八卦掌等均属于重点训练内容。虽然通过对此类技术动作的研究可以发现,这些内容均在合理编排下形成较为系统的套路,有助于运动员参与学习,但每个技术动作均具有较强训练难度,并且每个动作对运动员运动协调能力的要求多为不同。如在长拳套路训练中,更强调运动员在进退和攻防上的选择,所以,运动员在掌控自身运动协调能力的过程中,需在保障快速出拳且尽力十足的基础上,腰部和肩部也应随之配合,形成拧腰和顺肩的状态,以此强化身体进攻意识[1]赵子奇.专项训练手段对提升竞技武术套路训练效果的作用探讨[J].中华武术,2022(07):85-87.。著名武术学者曾表示:虽然我们无法完全否认武术套路运动与体操之间存在的相似性,但我们所强调的现代竞技武术是带有中国化元素的运动,所以,无论武术套路以何种表现形成呈现,都应以母体文化作为核心所在,以传统文化作为核心素养,以此彰显武术的本质。运动协调能力属于武术套路训练的核心,也是保障武术动作标准的基础,其不仅促使武术以更为优美且精彩的表演形式呈现,更提高武术技击作用,有助于达成武术套路训练目标。

1.2 保障形态规范、内外统一

武术套路包含八法,分别为手、眼、精、神、气等,运动员协调能力能够维持动作的形态规范,既保障动作的准确性,又能通过精、气、神达成传意的效果,这也是在武术套路训练中培养运动员协调能力的主要原因[2]朱瑞才.浅谈武术套路核心力量训练方法[J].拳击与格斗,2021(11):128.。“形”更多的体现在参与者是否能够准确把握动作、切换节奏,了解动作姿势和方法。参与武术套路训练的运动员,部分情况下会处于静止状态,也会因动作要求出现整体运动或是腾空走型的情况,而协调能力可以帮助运动员武术套路更为规范,无论从柔韧度亦或是动作配合方面,协调能力都能避免运动员出现动作脱节或是眼神不到位的情况,较大程度上提高武术套路训练水平和效果。因此,提高运动员协调能力,可使得运动员无论处于动态或是静态、快或是慢的训练状态下,都能做到节奏分明、动静相间。

2 武术套路训练中培养运动协调能力的方法

2.1 强化反应能力

人体反应能力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为神经系统快速应答能力,其二为动作的应答能力,从反应能力所呈现的特点可以看出,运动员反应能力强弱会直接影响其协调能力,也会决定最终武术套路训练效果。基于对人体反应能力的训练方法分析,可以强化运动员反应速度为准,借助信号刺激法加以锻炼。信号刺激法顾名思义,需要通过不定时的突发信号提高运动员反应,使运动员能够根据信号所传递的内容形成相关动作,以此实现反应能力的提升。如在武术套路训练过程中,可通过信号刺激法,带领运动员参与抱团游戏和接球游戏等,将信号作为游戏开端,锻炼运动员反应能力[3]马庆宇,郭兆霞.核心力量训练对武术套路动作影响作用的研究[J].武术研究,2021,6(10):62-63.。除此之外,运动感觉法也将达到对运动员反应能力的锻炼,此方式具体分为3个步骤:首先,在发布信号指令后,运动员需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回应。其次,运动员需在信号反应时间发布前做出预估,并在教员展示反应时间后,形成预估和具体反应时间上的对比。此方式有助于强化运动员判断时间的准确度,有助于逐步增强其反应能力。最后,运动员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缩短预估和反应时间的差距,借助自身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形成对武术套路的运动“感觉”,以此实现反应水平的提升。

2.2 锻炼平衡能力

在运动协调能力中,平衡能力属于较为主要的内容之一,可在武术套路训练中,保持运动员的人体平衡,实际过程中,其主要利用对抗的方式,使身体偏离适宜位置的运动员借助对抗之力达成身体平衡。就平衡能力所呈现的特点可以看出,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为动态和静态平衡能力。形成平衡能力的主要原因在于,运动员自身关节周围所形成的肌肉力量,借助肌肉力量保持身体稳定性,除此之外,运动员身体处于运动作用下,其全身肌肉的运动能力也是维持身体平衡的基础[4]任鑫.协调性训练对青少年武术套路技术影响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7):23+25.。结合平衡能力特点来看,在训练过程中可引导运动员加强对盘腿半蹲平衡、燕式平衡等动作的练习,同时,根据运动员平衡能力水平,逐步提高支撑练习强度和练习时长,使运动员能够在训练中保持身体平衡,保障动作稳定性。此外,双脚跳以及前后左右单跳训练也可达成强化肌肉协调性的目的,为进一步达成训练效果,避免运动员出现训练损伤,可以单个组合反复训练的方式进行,此过程中需为运动员规定训练时间,要求运动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训练目标,以此实现运动员平衡能力的提高。

2.3 提升空间定向能力

空间定向能力与反应和平衡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虽然此能力也会直接影响运动员运动协调水平,但其更考察运动者对方位的判断。实际过程中,运动员不断提升自身动作准确性,使动作手法和步伐均可达到统一要求,如此才能逐渐形成空间定向能力,进而实现协调能力的提高。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空间定向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潜移默化的训练中逐步形成,所以,关于空间定向能力上的培养,也应采用更为多元化的训练方法[5]纪欣华.武术套路训练中运动协调能力的培养研究[J].运动,2019(02):31-32.。如实际过程中,可带领运动员参与顺逆时针立体旋转训练,或是利用器械辅助的方式帮助运动员完成动作,同时,为保障训练效果,还需基于运动员的空间定向能力,要求运动员及时变化动作位置、动作空间,以此强化运动员对位置和空间的合理控制。以旋子动作训练为例展开分析,在训练中观察运动员起跳方向、时间和位置,并要求其相应施展眼法、步法和手法,或是以两人一组对抗的训练模式,要求运动员成对立位置开展训练,形成运动员之间的互相监督,保障每位运动员都能规范的完成运动走向,实现空间定向能力的提升。又如,在开展基础套路动作训练,包括“并步直立左右双摆掌”等基础动作训练过程中,需引导运动员坚持以眼神跟随身体变动为原则,在完成“齐步直立穿掌后”按照看右手-左手-再看右手的规律,逐步完成“提膝亮掌”动作,最后,头部处于左侧状态并注视左前方,右手随之抖腕。此训练方式坚持“先形后神”的训练原则,既提升运动员平衡能力,又为运动员身体协调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但实际训练期间,教员还需根据运动员实际情况调整训练计划,结合运动员薄弱环节,制定训练目标和细则,保障训练计划符合每位运动员训练需求。

2.4 培养时间感知能力

时间感知能力主要指,运动员在参与武术套路动作训练中,形成对动作完成时间的准确判断。武术套路与其他运动存在较大差异,其包括多种组合动作,这些动作都需要运动员形成对时间的严格把控,否则将直接影响整套动作的完整性。因此,为逐步提升运动员协调能力,可采用以下几种训练方法:首先,专注于某以套路组合训练中,深化对动作的印象,提高动作熟练度,以此减少动作完成时间,进而实现时间感知能力的增强。其二,要求每位运动员需基于自身运动水平,合理把控训练时间,保障规定套路能够在合理时间内有序完成。最后,根据主观感觉形成与具体完成速度之间的对比。此方式与运动员反应能力的训练存在相似性,但时间感知能力更强调运动员对时间的把控,而反应能力更注重运动员对信号做出的应答,此两种训练方式均有助于实现协调能力下,运动员时间感知和反应能力的双重提高。实际训练过程中,还需合理区分两种不同的训练方向,为运动员时间感知能力的强化奠定基础。

2.5 深化专项感觉能力

专项感觉能力同样在运动协调能力中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其主要通过各类不同武术套路动作练习而形成的感受。专项感觉能力会受到运动员所处环境、运动方式以及项目特点等各方面因素影响[6]刘妮,洪奎.论协调能力在武术套路中的作用与培养[J].武术研究,2016,1(09):43-45.。为此针对涉及刀、枪、剑、棍等有关器材的专项感觉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熟练度为主。如在“棍术套路”训练过程中,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可先引导运动员练习相关动作,并针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制定练习次数。其次,在运动员熟练掌握动作后,教员需针对动作加以变化,以重新组合动作的方式,加深运动员对动作的印象,保障运动员武术套路动作的流畅性。再次,处于第三阶段训练的运动员,大多已经了解棍术套路动作技巧,并且专项感觉能力有所提升。此时,可引导其针对练习的动作进行自主创编,创编要求需符合三点原则:其一,迅速锁定目标。其二,采用最简单且直接的攻击方式。其三,运用身体的力量。每位运动员能力水平不同,所以教员需在关键部分一些提示。最后,第四阶段训练,可为运动员播放一些音乐,引导运动员坚持三个原则,即“目标、方式、力量”,并结合音乐节奏开展武术套路练习。第一阶段训练,主要为运动员打好专项训练基础,使每位运动员都能对武术套路动作形成初步了解,第二阶段,主要为锻炼运动员灵活性,使运动员能够立足于不同角度形成对武术套路动作的深层次思考。第三阶段,主要为培养运动员器材熟练度和创新意识,避免运动员受固有武术套路动作束缚,使每位运动员都能在掌握动作技巧后,实现对套路动作的多元化运用。第四阶段,更强调运动员武术套路动作节奏,帮助运动员在不同氛围下达到动作的挥洒自如,此训练方式既满足运动员专项感觉能力上的基础训练要求,从根本上提高运动员专项感觉能力,又实现训练方式的灵活化发展。

3 总结

总之,对于武术套路训练而言,运动协调能力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其不仅增强运动员对武术套路的掌握,亦使得武术训练更为高效。为此,有必要针对运动员运动协调能力进行提高。首先,针对其反应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使其以此提升反应速度,为强化运动协调能力奠定基础。其次,锻炼平衡能力和空间定向能力,使每位参与武术套路训练的运动员,都能维持身体平衡,借助空间定向能力,合理完成武术套路动作,并在保障动作准确度的情况下,调动肌肉群,实现动静态动作的完美衔接。此外,还需不断提高协调能力下的时间感知以及专项感觉能力,确保每位运动员都能对完成动作时间形成准确判断,并通过对武术器械的合理掌握,实现武术套路技术动作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套路武术运动员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武术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