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以芦苇秸秆代料栽培的侧耳属菌株筛选试验

2023-06-05 08:51姬钰粮王艳杰魏新河陈佳勃
食用菌 2023年3期
关键词:侧耳大叶平菇

姬钰粮 王艳杰* 魏新河 陈佳勃*

(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2辽宁锦州生态旅游管理中心,辽宁 锦州 121013)

侧耳属Pleurotus子实体肉质肥厚、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集营养、保健于一体的绿色健康食品,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木屑或阔叶树段木为栽培食用菌传统原料[1],但随着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阔叶树木屑价格不断上涨,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因此,因地制宜选取合适的替代原料势在必行。稻草栽培平菇[2],芒萁、芒秆等替代木屑栽培香菇[3],菌草栽培双孢蘑菇[4],木薯秆屑栽培杏鲍菇[5]等相关研究均证实木屑的可替代性。

芦苇是一些大型湿地的优势物种,以辽河口湿地为例,2020 年芦苇湿地面积为136.9 km2,芦苇生物量达40 万t[6-7]。在湿地有大量的芦苇秸秆被废弃,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加重水体的富营养化。而适时、适地、适度收割芦苇,不仅可有效削减水体的营养物负荷,保护水体环境,还可发展当地的生态经济。李萍萍等[8]用芦苇替代50%棉籽壳栽培平菇,可降低栽培成本,提高平菇产量;李晓宇[9]用芦苇玉米芯料栽培杏鲍菇,菇形态、鲜重、粗蛋白等与木屑栽培杏鲍菇无显著差异,且显著提高钙、铁含量;刘亚兰等[10]在传统玉米芯、棉籽壳基质中加入少量芦苇秸秆栽培金针菇,菌丝正常生长,产量和品质与常规配方工厂化栽培的金针菇无异,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品种特性决定了食用菌生产周期、产量和品质等[1,11],因此,选择适合特定基料的栽培菌株至关重要。以往研究多集中在以芦苇作为主要基质栽培平菇的可行性和配方优化,缺少高效利用芦苇为主料的侧耳属菌株筛选研究。为此,笔者开展以芦苇秸秆为主料的侧耳属菌株筛选试验,以期筛选出高效利用芦苇秸秆的侧耳属优良菌株,为提高湿地保护区域食用菌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当地生态经济,提高湿地的净污能力等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19 株侧耳属菌株见表1,由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新世纪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表1 供试侧耳属菌株

1.2 试验方法

1.2.1 栽培料配方

栽培料配方为芦苇屑37.5%,杨树木屑37.5%,石灰粉2%,麸皮21%,蔗糖1%,石膏粉1%。每袋装湿料600 g(折干料192 g)。栽培基质碳氮比为33∶1,料含水量为65%,pH 7.5~8.0。

1.2.2 栽培管理方法

熟料袋栽,每个菌株5袋。将芦苇屑、木屑与石灰(干料质量4%)加水混合,浸泡48 h,每12 h 搅拌一次[12],浸泡结束后捞出控水2 h 以上,再将所有原料混合搅拌均匀,装袋[13]。料袋高压蒸汽灭菌,121 ℃,0.15 MPa,保温2.5 h。灭菌结束待料袋温度降至室温时接种,每袋接种5 g。

接种后料袋置空气相对湿度55%~65%,温度25 ℃的培养室暗培养。每天检查,观察菌丝生长情况。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出菇管理,环境温度为15~25 ℃,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光照强度为50 lx。当子实体长至八分熟,菌盖边缘尚未完全展开且孢子未弹射时采收[14]。头潮菇采收后,清除残留根部组织,停水养菌2~3 d 后,打开袋口喷适量清水,进入下潮菇出菇管理[15]。试验共采收两潮菇。

1.3 考察内容

观察、记录供试菌株菇形、菇体颜色,测定子实体菌盖直径等经济性状;测定菌丝生长量并计算菌丝生长速度,记录采收鲜菇产量并计算生物学效率。

委托农业农村部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天津)检测子实体蛋白质、粗纤维、粗多糖含量,检测标准参照表2。

表2 供试侧耳菌株子实体营养成分检测标准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6.0 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侧耳菌株菌丝生长情况

由表3可知,除夏灰1、早秋615、灰美2号、六月灰、红平菇、榆黄蘑、小白平、春秋5 号和3802 菌株菌丝呈绒絮状外,其他菌株菌丝均呈绒毡状;红平菇、榆黄蘑菌株菌丝分别为浅褐色、浅黄色,其他17个菌株菌丝均为纯白色;新科619、大叶39、特抗650、2150、3230、3806菌株菌丝长势浓密,灰美2号、红平菇、榆黄蘑菌株菌丝长势稀疏。

表3 供试侧耳菌株菌丝生长情况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9 个供试侧耳菌株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以平菇2150 菌株最快,为12.0 mm∕d,其次为高平300、六月灰、早秋509、3230、特抗650、早秋615、大叶39、夏福2、新科619、3802、3806 菌株,这11个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菌丝生长速度最慢的为红平菇、榆黄蘑,分别为7.3 mm∕d、8.4 mm∕d,且与其他17个菌株差异显著。

2.2 供试侧耳菌株生长周期、产量及生物学效率

由表4 可知,榆黄蘑、小白平、春秋5 号菌株出菇不正常,这3 个菌株不进行比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子实体成熟用时较短的为高平300、2150 菌株,分别为27.2 d、27.4 d,其次为新科619、早秋615菌株,红平菇菌株成熟用时最长,与其他15 个菌株差异显著。原基形成用时最短的为灰美2 号菌株,仅3.2 d,其次为夏灰1、高平300、3806 菌株、早秋615 菌株,这5 个菌株间差异不显著。新科619、早秋615、榆黄蘑菌株的污染率达20%,较其他菌株抗病性弱。夏福2菌株转潮间隔时间最短,仅4.6 d,其次为灰美2 号、早秋615、3806、3230 菌株,这5 个菌株间差异不显著。3806 菌株袋产量最高,为141.0 g,其次为2150、早秋509、特抗650、大叶39、3802、红平菇菌株,这7个菌株间差异不显著。3806菌株生物学效率最高,为73.44%,其次是2150、早秋509、特抗650、大叶39、3802、红平菇菌株。3802 菌株头潮菇袋产量最高,为83.6 g,仅与高平300、新科619、红平菇菌株差异显著。早秋509 菌株第2 潮菇袋产量最高,其次为3806、2150、红平菇菌株,这4个菌株间差异不显著,但早秋509、3806菌株与其他12个菌株差异显著。

表4 供试侧耳菌株生长周期、产量及生物学效率

2.3 供试侧耳菌株子实体主要经济性状

由表5 可知,子实体菌柄较粗的有夏灰1、新科619、灰美2 号、特抗650、2150、3802 菌株,直径均为20 mm 以上,且与早秋615、高平300、早秋509、夏福2等7个菌株差异显著;子实体菌柄较长的菌株有大叶39、夏福2、红平菇、特抗650、2150、3802、3806,均为40 mm 以上,且与夏灰1、秋丰1 号、早秋615 等7个菌株差异显著。特抗650菌株子实体菌柄最粗、最长。长短柄比较小的菌株有秋丰1 号、早秋615、灰美2 号、大叶39、红平菇、特抗650、3802。除早秋615、大叶39、特抗650、2150、3802 菌株子实体菌柄硬外,其他菌株均柄软。

表5 供试侧耳菌株子实体主要经济性状

秋丰1号、灰美2号、夏福2菌株菌盖直径较大,均为65 mm 以上,榆黄蘑菌株菌盖最小,仅12~26 mm。除夏灰1、新科619、红平菇、3230 菌株菌盖纵横径比较大外,其他菌株菌盖较为圆正。秋丰1号、灰美2 号、大叶39、早秋509、夏福2、特抗650、3802、3806 菌株子实体菌盖较厚,均为10 mm 以上,且与夏灰1、早秋615、红平菇、榆黄蘑菌株差异显著。红平菇、榆黄蘑菌株菌盖分别为浅红、黄色,其他菌株菌盖颜色多以黑、深灰、浅灰为主。秋丰1号、新科619、灰美2 号、早秋509、特抗650、2150、3802 菌株菌褶密,为13~19 片,高平300、3230 菌株菌褶每厘米仅10~11片。夏灰1、秋丰1号、早秋615、高平300、夏福2、3802 菌株菌褶较宽,均为2.3 mm以上,红平菇、3806 菌株菌褶较窄,不足1.4 mm。供试所有侧耳菌株的子实体着生方式均为侧生。

2.4 供试侧耳菌株子实体营养成分

由表6 可知,大叶39 菌株子实体粗蛋白质量分数最高,为28.9%,其次是早秋615、夏灰1、高平300、2150菌株,3230菌株子实体粗蛋白质量分数最低。灰美2 号菌株子实体粗纤维质量分数最高,为38.9%,其次是红平菇、秋丰1 号、3802 菌株。六月灰菌株子实体粗多糖质量分数最高,其次是2150、大叶39、夏福2菌株,红平菇菌株子实体粗多糖质量分数最低,仅为六月灰菌株的24.5%。

表6 供试侧耳菌株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3806、2150、大叶39 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生产周期短,袋产量与生物学效率较高,经济性状优,属于高产菌株。大叶39、2150、秋丰1号、灰美2号等菌株子实体菇体大,菇形好,单菇质量高,商品性状好。大叶39、夏灰1、六月灰、2150菌株的粗蛋白、粗纤维和粗多糖含量较高,其中大叶39、2150菌株子实体粗蛋白含量均高于食用菌营养标准值。

综合比较试验菌株在芦苇木屑配方料表现,初步筛选出大叶39、2150 菌株较为适宜芦苇料栽培,可进一步扩大试验,逐步示范推广。

猜你喜欢
侧耳大叶平菇
平菇生长记
野生侧耳分子鉴定及生物栽培转化技术的研究
不同贮藏温度对糙皮侧耳冷藏后货架期品质和细胞壁变化的影响
平菇种植记
三种侧耳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大叶胡枝子根皮抗炎镇痛活性部位及其机制
大叶落地生根及其盆栽技术
大叶女贞锈壁虱药物防治试验
两株野生侧耳属菌株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浅谈家畜大叶性肺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