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较人教版《智取生辰纲》教材调整的情况分析

2023-06-07 21:30张敏汤天勇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4期
关键词:语文教材统编教材人教版

张敏 汤天勇

内容摘要:统编教材全国通用后,新旧教材的异同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专家、学者热忱于研究统编教材的选篇,很少有人关注文本内容的改编。《智取生辰纲》是教材“定篇”的代表,可更好站在“守正”角度发掘统编教材的创新理念。将统编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的课文对比,探究课文内容在字词、句、标点符号、情节等方面的改编情况,分析课文改编的原因,以明确统编教材课文改编后的价值。

关键词:统编教材 人教版 语文教材 教材改编

自2019年统编教材全国通用伊始,统编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的异同便成为关注的焦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共选文141篇,与人教版作比,发现两者有90篇相同选文,占比高达63.8%。专家、学者集中钻研于统编教材的选篇,很少有人关注两者相同选文的不同之处。《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描写最精彩的片断之一,“早在解放初期,该篇就入选高中语文课本”[1],作为语文教材的“定篇”,其研究意义不容小觑。为此,本文将站在“守正”的角度,将人教版与统编教材的《智取生辰纲》进行课文内容的比较分析,探讨统编教材的创新理念,阐释课文内容修改的原因。

一.《智取生辰纲》改动情况

由于《水浒传》传播时间久,版本众多,所以本文仅对人教版《智取生辰纲》与统编教材《智取生辰纲》的课文内容做对比分析,探究统编教材中《智取生辰纲》的改动情况。

(一)字词的改动

与人教版相比,统编教材课文内容共有26处字词的改动,其中替换字词22处,删减字词3处,增加字词1处。

1.字词替换

字词替换可分为四种类型。

1.1换成形音义更统一的本字词形,共计3处。统编教材部分选用了本字词形,其在意义和形式上更具有整合性,更能体现元明时代特点。如“这厮不值得便骂人”“只顾逞辩”,将“值得”改为“直得”“逞辩”改为“逞办”,其“不直得”为动不动的意思,“逞办”表示油嘴滑舌,都是元明时期的俗语。同样可以表达元明时期俗语特点的还有并列式字序的“ba式”词语,如“那里知道途路上千难万难”,“途路”也是元明时期的词汇特色用法。

1.2选用出现频率更高的异形词,共计3处。“耐”与“奈”为通假字而形成的异形词,“实即非全同异体字,亦即通用字,即在部分义项上相互通用而在部分义项上不可通用的字。”[2]人教版“权且耐他”“且耐他一耐”,统编教材改“耐”为“奈”,均取忍耐、忍受之意,“奈”使用频率高于“耐”。“罗唣”与“啰唣”是同音同意,仅写法不同的一组异形词,“啰唣”使用频率更高。

1.3采用更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字,共计10处。一类词在现代汉语的流变中,词义、搭配逐渐固定,古今用法有较大差别。如人教版“这畜生不怄死俺”,统编教材中,编者将“怄”改为“呕”。“呕”是现代汉语规范的一级字,意思是故意惹人生气、恼怒。“怄”是现代汉语规范的二级字,意思是生闷气。这是杨志呵斥厢禁军的话,已说出口,根据现代汉语规范应选用“呕”。“两个虞侯口里不言”将“言”换成“道”,“言”现多和“语”结合用来表示“说的话”,“道”多用作动词表示讲述、说的意思,更符合现代用语习惯,较为通俗。为更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此类词的改编还有“叫”改为“教”“饶不得”改为“饶不的”,“说不得”改为“说不的”,“芥菜子”改为“草芥子”。

还有一类词,在与同義词的竞争中,部分用法发生了变化。如“‘其实的用法日趋单一化,后来只保留了引出实际情况的用法。”[3]面对“其实”的保留义,统编教材采取了保留的态度,如“其实去不得了”,天气十分炎热是因,“去不得了”是果,是对实际情况的慨叹。“其实”延伸义,站在考虑到词义演变会造成学生理解困难的角度,统编教材采用意义相同的词替代了“其实”,如“其实十分大热”改为“其日十分大热”,“其实那热不可当”改为“其时那热不可当”。“公子王孙把扇摇”中“公子”的用法也发生了变化,原特指贵族王孙,现如今也称成年男子,故将其改为“楼上王孙把扇摇”。

1.4换用更贴近课文情境的字,共计6处。人教版“只做走来饶他酒吃”,统编教材改为“只做赶来饶他酒吃”。吴用假意趁机饶酒吃的情态是仓促的,假若吴用慢悠悠地走,装有蒙汗药的瓢就伸不到酒桶里去,他们的计谋便难以成功。所以,此处用“赶”,有速度之感,更加贴近文本意境。使课文中人物动作更真切的还有“劈脸便打去”,“便”有一种自然衔之感,是杨志和老都管争论后无果的反应,比“又”更合场景。

编者在人物神态上也下了功夫,将人教版“两汗通流”换为“雨汗通流”。汗是液态的,没有固定流径,不存在“两”的说法,用在此处只是为了表达汗水之多,“雨”更能表现厢禁军大汗淋漓的样子。

人物语言上用“呵也”取代“阿也”。元末作品语气助词多用“呵”“也”,此处“呵”为语气助词,表怒责、怒斥,“也”用在“感叹句尾或表示呼叫、感叹的独立语后,表达感叹语气”[4],更符合杨志这一人物的用语风格。

课文除了改编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外,还依据上下文内容对旁白语句进行了合理性改编。如劫取生辰纲的是以晁盖为首的七人,人教版中“六个人脱得赤条条的”显然不符合事实,故统编教材改为“七个人脱得赤条条的”。人教版“这里黄泥冈上时常有贼打劫客商”,统编教材改为“如常”,“如常”包含常常与平常的意思,把有贼打劫客商这件事描绘得更真实。

2.删减字词

统编教材与人教版相比,全文共删减3处字词,为的是让行文变得贴近现代白话,把平时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的二级字删掉,如:人教版“只得在路上趱行”,统编教材将“趱”删掉,改为“只得在路上行”。

在不改变文章本意的前提下,删除了一些累赘词语,使行文简洁流畅,如:“老都管坐着道”,统编教材删除了“坐着”,“直这般会做大”删除“会”。

3.增加字词

统编教材仅比人教版多增加了1处字词,这1处是:“杨志却待再要回言”增加一个“再”字。“再”常用作副词,表示事情或行为的继续或重复。为何要添加“再”字,原因有二,一杨志回复老都管,不是第一次回复。二加上一个“再”,更能表现杨志想回言的一刹那,看见了松林里的人影,更有情境感。

(二)语句的变更

除去文本字词需加工再创造之外,语句的改造也是编者下功夫的方面。课文编改的形式,主要为删、增两种类型。

一删口头语。“这部小说虽然是以当时的北方官话为主而写的,但是作者还是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而使用了大量的南北方方言俗语。”[5]口头语言的特点是较为随意,与书面语言有一定差别。虽然人教版对《智取生辰纲》中的一些口语有所删改,但仍保留了一句“呸!”,“呸!”的意思是斥责或唾弃,统编教材在审定教材时,删除了这一口头语。

二删除修饰语句。修饰词可以起到润色文字的功效,用在哪里或是否要用,和课文内容、文章主题有着较大的关联。如“老都管别了脸对众军道‘似你方才说时,他们都是没命的。”这句话中“别了脸对众军”是老都管说话时动作的修饰及说话对象的指向,回到文本可知,老都管这句话应该是面对杨志说的,与“扭过脸对众军”的说法存在分歧,故删掉了这一修饰语。

统编教材《智取生辰纲》共增加了3处语句。2处成分补充,其中1处为状语补充,人教版原为“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统编教材改为“便道:‘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便道”表示语义的承接,为白胜故意不卖酒增添语气的停顿。另1处是同位语补充,人教版是“你理会得甚么”,统编教材改为“你这村人理会的甚么”,有必要补充的是,原著中是“你这村鸟理会得甚么”,人教版直接删去了“这村鸟”,统编教材站在维护原著的角度,仅把“鸟”改为“人”,保留了《水浒传》豪放、不拘小节地语言特点。与此相同,还增加了一句情节衔接句“没事又来捣乱”,原著中为“没事又来鸟乱”。

(三)标点符号的规范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的一套符号,是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6]除字、词、句外,统编教材课文还大量改编了标点符号。《智取生辰纲》标点改编主要集中在叹号的改用,全文有37处叹号改为句号或逗号的例子,有6处逗号改为句号或冒号的例子,6处分号改为逗号或句号的例子,5处问号改为句号或逗号的例子。如关于句号的改编,数量有所下降,仅有1处句号改为逗号。

二.《智取生辰纲》改动原因探析

(一)回归经典,贴近时代

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强调“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和适宜教学。”[7]其中,经典性是统编教材的一大亮点。和人教版比较,统编教材的“经典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统编教材删减了尚未沉淀的“时文”,增加了经典课文。二延续保留的经典课文,做到最小程度的删减,最大程度保留经典味。基于《智取生辰纲》这单篇课文来说,它的经典性在于是否最大程度的贴合原著。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经过时间的沉淀,文本传达出的价值仍具有权威性与典范性,但时代的变化决定了教材选编经典时,需对其进行一定的改编,赋予文本贴近时代的价值。回归经典,贴近时代是编者选编经典课文应注意到改编要求。《智取生辰纲》中的人物多为草莽好汉,话语也极为粗糙,如“没事又来鸟乱!”,“你这村鸟理会得甚么!”等,人教版對此类不文明的话语,采取了直接删除的方式。统编教材秉持回归经典的理念,保留了这几句话并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8]的教材编写建议,在不改编文章原意的前提下,最小程度的改编为“没事又来捣乱!”,“你这村人理会得甚么!”等语句。

(二)建构语境,贴合文本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并规定建构学科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在真实的言语情境中培养起来的,语言是语境建构的条件,分为语言性语境(上下文)和非语言性语境(时间、背景等主客观因素)两类,语境的建构离不开文本语言。人教版《智取生辰纲》于2001年审定通行,此时我国还未在教育上落实这一理念。统编教材在编写时,已经开始向核心素养靠近,力图选择更能凸显语境的文本语言。如前文提到的“只做赶来饶他酒吃。”,“赶”字妙在一看见白胜离开,“赶”快抓住可以放蒙汗药的机会;二时间紧,需要“赶”快把蒙汗药放进酒桶里;三众目睽睽之下,“赶”去饶酒符合人之常情,更容易迷惑杨志一行人,故“赶”比人教版的“走”更贴合文本语境。

(三)语言规范,表达精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8]并确定了“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8]的课程目标。语言文字的规范表达有两个指向:一是口头语言恰当、规范;二是书面语言正确、规范。口头语言的规范具体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沟通交流中,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谈话对象灵活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述。书面语言的规范包括两个方面,书面文字表达精准化和标点符号运用准确化。《智取生辰纲》作为一篇课文,主要以书面语言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习,故书面语言的规范化要求是文章改编的重要依据。

1.书面文字表达精准化

人教版《智取生辰纲》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水浒传》,虽已对部分字词的流变加以调整,但随时代发展还有个别字词因词义的变化存在文言歧义现象。例如“公子王孙把扇摇”,此处的“公子”特指古代贵族,现如今“公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统编教材将之改为“楼上王孙把扇摇”,以契合汉语规范化的要求。

2.标点符号运用准确化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20年我国第一部法定新式标点符号产生伊始,继而又推出了1951年版、1955年版、2011年版《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的用法是“运动”的,不同时期对标点符号有不同的使用要求。人教版《智取生辰纲》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基于1995年版《标点符号用法》,“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9]统编教材《智取生辰纲》基于2011年版的《标点符号用法》,关于叹号的用法增加了嘆号叠用、问号后再加叹号的规定,其余并无大的改变。两版教材的叹号用法没有过大差别,那为何统编教材还会大量修改文本中的叹号?经仔细比对发现,人教版《智取生辰纲》中大部分使用叹号的句子,其实存在一种误用现象。如“我们不幸做了军健!”这是厢禁军的陈述性话语,不是感叹句、祈使句、反问句,只是复句中的一个小分句,表示停顿用顿号更合适。教材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媒介,教材内容的正确规范是课文改编应关切的问题。

统编版教材目前是我国通用教材,研究这套教材对我国育人政策、教科书编写理念都能获得较好的认识。研究统编教材中《智取生辰纲》的改编情况、改编原因,是为了更好地展现课文价值,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侯会.替杨志说两句话——关于《智取生辰纲》的对话[J].中学语文教学,2002(01):23-25.

[2]何茂活.《汉语大词典》异形词条目增补酌议[J].辞书研究,2022,(01):40-48.

[3]叶建军.“其实”的词汇化及其关联功能[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2,43(05):1-11.

[4]吴波.元刊杂剧中的语气词“呵”、“也”[J].江西社会科学,2001,(04):48-50.

[5]常化涛.《水浒传》山东方言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

[6]吐尔逊古力·巴克德别克.汉语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J].大众文艺,2021(04):148-149.

[7]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3-11.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9]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2.

猜你喜欢
语文教材统编教材人教版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