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视角下乡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实践

2023-06-07 12:59韩媛媛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3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

韩媛媛

[摘 要]乡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实践中依然存在理论不足、实践不足、创新不足等科学问题。从劳动教育的视角探索乡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实施路径:以“做中学”为价值取向,加强理论研究;以“项目+”为育人方向,打通實践壁垒;以“跨学科”为育人导向,创新活动方式,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树德、增智、育心。这样能有效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在乡村小学校本实践中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9-0086-04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发并实施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自此,劳动教育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又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劳动教育是一种走向自然、回归生活、返璞归真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它指向学生基本技能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它指向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在劳动教育理念下探索乡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实施路径,将有效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在乡村小学校本实践中面临的困境。

一、综合实践活动在乡村小学校本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名师工作室与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综合实践活动研训策略研究”,徐州市教师发展学院抽取50所乡村学校展开了问卷调查,总计发放问卷36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00份。经过分析,笔者发现乡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实践中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理论不足

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规定了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活动方式、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与实施以及课程管理与保障,从理论层面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2014年江苏省颁发了《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本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学校没有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没有配套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没有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一线教师没有抓手,缺乏理论,无法对课程要求进行系统的培训与学习,更无法像其他学科课程一样开展常态化的教研活动。

2.实践不足

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纲要》,徐州全市范围内,就实际落实的情况而言,调查发现60.18%的学校尚未开展,80.5%的学校开设的课时不足,0%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是专任教师。有些学校甚至将综合实践活动混淆为班团队活动、少先队活动、社团活动、地方特色课程等校本课程。《纲要》中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每周不少于1课时。乡村小学因师资力量薄弱、资金短缺、认识不清等诸多问题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不足。作为一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没有完全“动”起来,折射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对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意识薄弱,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实施过程随意性较大等现状。

3.创新不足

《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时代性,可将有关专题教育,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但是,目前大部分学校结合学校的社团活动、班团队活动等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与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和创新。此外,一线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按部就班地按照学科课程教学的思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致综合实践活动闭门造车,在课堂的一片小天地里来回打转,不能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活动方案。

二、劳动教育视角下乡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价值意蕴

以劳动教育的视角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这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是相统一的,能够引导学生明确人生方向,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成长为“德”“智”“心”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具身性树德

劳动教育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在具身化的劳动领域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重视对学生劳动价值观、劳动能力的培养,又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等特点。如,我校基于“厨房小当家”劳动活动课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设计与实施,低、中、高三个年级围绕三大主题(见表1),让学生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积累生活经验,感受劳动乐趣,提升综合素养。

2.生成性增智

以劳动教育的视角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强调劳动教育的意义,重视劳动体验。如我校的“巧手做香包”课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香包的历史渊源、佩戴香包的讲究,然后制定做香包的活动方案。教师通过视频播放与示范讲解制作香包,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基本型香包的缝制技法,学生动手实践,在展示互动中进行多元评价。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香包缝制技法之后,再延展到十字绣、毛线绣、绸带绣,他们可以根据图样自由编织,自己设计图样。在学习过程中,从接受教师的课程讲授到独立进行编织,再升级到创造性设计作品,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也给他们带来体验成功的幸福感。

再如,“慧收纳,巧整理”社团课程,学生掌握了文具收纳、衣物收纳之后,再延展到自制收纳神器。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探究和实践,探讨悬挂区、折叠区的收纳方法,掌握分区收纳的原则,即方便取用、方便叠放、方便储存。在活动中,教师结合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纸袋创造性自制收纳神器,变废为宝,并思考还有哪些废旧或闲置物品可以变身收纳工具,让学生在收纳大赛中接受劳动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延展性育心

以劳动教育的视角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其主阵地不在课堂,而在生活、社会与自然中。因此,活动不能仅局限于校园的围墙之内,而应延展到家庭、社会、自然的每一个角落。如,在我校的“我的植物栽培之旅”綜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在家里亲手种植植物或盆栽,做好观察记录,写观察日记;可以跟着爸爸妈妈到田地里参与劳作;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到大棚培植基地参观考察。此外,在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理念下,我校融合政府的“服务+”党建品牌引领,形成了家、校、政府三级联盟的劳动课程,即校内岗位劳动、家庭亲子劳动、政府志愿服务劳动。再如,我校开设了“烹饪与营养”课程,包括“妈妈的拿手好菜”“一份营养菜谱”“菜场买菜去”“做四菜一汤”四大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营养搭配和健康饮食的习惯,树立乐于为家人服务的劳动观念,初步形成家庭责任感。教师组织学生每人做一道菜,开展班级“美食品鉴会”,学习餐桌礼仪,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互相评价、增进友谊。

三、劳动教育视角下乡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实践的有效路径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念是引导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以劳动教育的理念引领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劳动项目,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加强活动课程的理论研究,丰富活动课程的实践内容,创新活动课程的活动方式,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实施,能够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综合育人的目标。

1.以“做中学”为价值取向,加强理论研究

陶行知先生说:“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过去,我们曾习惯于把“劳心”与“劳力”分开,以为劳力的人只管埋头干活,劳心的人只管闭起眼睛来想。其实,劳力者需用心制力,否则只会蛮干;劳心者需印证于经验,否则,玄之又玄。劳动教育强调具身认知,因此学校应以“做中学”为价值取向,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研究。首先,厘清课程概念,做好学校整体规划的“主题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具有全员必修、生活本位、综合性质、实践形态等特征。学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主体,要依据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等统筹考虑做好顶层设计。其次,开发校本教材,建好课堂特色发展的“主阵地”。学校应以统整为理念,不断整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挖掘综合实践活动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上的理论依据,开发校本教材,创新课堂实践,凸显学校品位。再次,开展校本培训,用好教师内驱发展的“主动力”。学校应定期开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兼职教师的全员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如参与式培训、案例培训、项目化研究等;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日常教研活动,如专题教研、网络教研、区域教研等;建立健全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考核激励机制,以吸纳更多的教师加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队伍建设。

2.以“项目+”为育人方向,打通实践壁垒

劳动视角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是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开展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我校以丰富开放的“农业劳动项目+”为载体,开展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见表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教材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我的植物栽培之旅》为例,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劳动工具,掌握关于植物栽培的相关知识,学习采访技巧,绘制思维导图。在课外,师生共同完成翻土、整地、取土、播种、施肥、管理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时,不但班级举行了“植物栽培展览会”,学校还组织了“晒秋”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种植小能手比赛。在热火朝天的比赛中,学生了解了植物生长的过程,掌握了植物栽培和养护的方法,提高了实践能力。

3.以“跨学科”为育人导向,创新活动方式

《纲要》在活动方式上,提出“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四种主要活动方式。除“考察探究”外,其余都与劳动教育密切相关。如“社会服务”强调的是“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具体形式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在活动主题上,将“社会服务”“劳动技术”等单列,推荐给学校,具体如“家务劳动我能行”“我是校园志愿者”“农事季节我帮忙”“创意木工坊”等等,所推荐的152个主题至少有一半与劳动教育有关。因此,乡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整合劳动教育去落实。我校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借助学校的“开心农场”劳动实践基地,分班级划定劳动区域,主要内容为开荒种地、平菇培植、花草养护、树木剪枝、晒秋迎新、观察研究等。“开心农场”劳动基地重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学校还针对基地劳动实践活动,制定了《吕梁,春天在哪里》《我的植物栽培之旅》《我喜欢的植物栽培技术》《走进现代农业技术》《播种希望,收获幸福》等十个主题活动方案。学校固定每周三下午为“劳动日”,开展全校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根据活动主题的内容设计长线活动或短线活动。一般情况下,活动由两个环节组成:环节一“课堂明理”,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劳动知识,分享劳动收获、总结劳动经验等;环节二“课外实践”,每个班级在划定的劳动区域内进行劳动体验。学校会聘请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劳动实践,除草、施肥、养护、剪枝……学生在劳动中学会使用简单的种植小工具,初步掌握植物栽培的方法、获得积极的劳动和技术体验。

除此之外,学校其他课程和活动安排也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开展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时,我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跨学科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见表3)。

总而言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学习的意识,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劳动教育的视角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综合实践活动既富有趣味性,又与学科课程、学校活动相链接,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拓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外延,发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树德、增智、育心中独特作用,实现了“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