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2023-06-08 21:54潘秀玲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随着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要求教师在开展各学科教学工作时,不仅要注重为学生讲授专业学科知识,同时还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融入,使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获得道德素质、思想品质的提升。为此,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发掘学科中思政教育元素,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鉴于此,文章首先概述了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契机,然后从当前语文课本教学资源和教学实践角度出发,为教师找寻教育切入点提供参考,围绕写字教学、阅读教学、课文赏析、写作教学、综合实践教学五个维度,具体分析了思政教育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思政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1-0007-03

引  言

“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小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断丰富文化知识,

提高个人素养[1]。小学语文作为一门极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融合了许多思政教育的元素和资源。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掘教学资源中的思政元素,有效落实思政教育工作,全面发展学生思想品质与综合素质。

一、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契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应不断更新变化。与此同时,各学科的课程资源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新时代背景下语文课程更加突出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与关注,强调在讲授学科文化知识的同时实现对思政教育的渗透,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有利的条件。立足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将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和思政教育进行充分的融合,不仅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根本途

径[2]。在日常课程教学过程中,课本中的各类教学资源为思政教育和语文教学工作的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首先,语文教学在内容上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日常课程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语文课本教学资源中融合了许多丰富的文学教育素材,这些丰富的教育素材在落实思政教育的实践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是落实思政教育和语文教学融合的有力抓手[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掘这些教育资源中的育人元素,从文学作品内涵的角度出发,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感。

其次,目前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了许多英雄人物传记类型的资源。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就可以围绕这些课文中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事迹和精神进行解读和发掘,引导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汲取历史人物身上高尚的思想和優良的品质,以达到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目的,将思政教育的工作切实落实到语文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魅力汉字,在写字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

汉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凝聚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学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思政教学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掘语言文字的魅力,从文字的内涵出发,融入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情感。

首先,在趣味识字中渗透思政元素。日常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借助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识字学习的兴趣,同时强化学生学习的效果,如绘本识字教学、儿歌识字教学、游戏识字教学等。教师要通过灵活设计识字教学活动的方式渗透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识字学习过程中感悟文化知识以外的育人元素[4]。例如,在教学“情”和“请”这两个字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和理解记忆,教师就可以引入猜谜语的方式,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和理解记忆:“‘言来互相尊重,‘心至让人感动。”在这种趣味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准确区分两个字的意义,同时也能明白与人相处要言行有理、真诚待人。

其次,在遣词造句中渗透思政元素。《天地人》是学生开始小学语文课程学习的第一课,教学内容以水墨国画为背景呈现了“天”“地”“人”“你”“我”“他”六个汉字。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由大到小的角度逐步引入学习内容:天地之间承载了万物,而人作为天地之间最具有智慧的组成部分,是所有社会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你”“我”“他”是人际交往最常用的代词。将这几个汉字作为语文第一课的学习内容,不仅显示了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尊重,还体现了与人交往之中平等、尊重的重要意义。教师在引导学生遣词造句时就可以以“人”为题,配合图画课件对“我是中国人”“助人为乐”等主题看图说话,通过图画讲

解、学生参与的互动学习活动渗透品德教育。

(二)言近旨远,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语文阅读学习活动是学生获得精神审美体验,提升精神思想品质以及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引领学生发掘其中蕴藏的思政元素,陶冶学生的情操。

例如,在五年级第四单元的内容中,《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古诗极具爱国主义情怀和色彩。在上述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引领学生阅读去体会诗人蕴藏在诗句中的那种对国家深沉的热爱以及浓厚的情感。如《示儿》中诗人陆游对收复失地、统一的迫切希望,《己亥杂诗》中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等都能够给予学生最真实的情感冲击。又如,在《少年中国说》的阅读学习中读出青少年的朝气蓬勃以及作者对青少年殷切的盼望和希望;从《小岛》中感悟边防战士用自己的行动去表达自己爱国的决心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单元的内容都能够与思政教育的主题进行深入的融合,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政教育的内涵和价值。

以《圆明园》这篇课文为例,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播放电影《圆明园》的片段,

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在观影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这一主题展开辩论。通过这种类型的实践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在辩证与分析的过程中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历史教训,从而加深对《少年中国说》的理解和认识,激发民族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在语文阅读学习活动中,课本中精选的古典名著也是很好的思政教育题材资源。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等经典名著片段时,教师就可以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设计“品读名著,感悟文化魅力”的主题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语文阅读的过程中主动接近和感悟历史名著的文化魅力,引导学生从古典名著的阅读和赏析中解读中国传统的人文价值观念,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拓宽思政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三)立足人物,在课文赏析中渗透思政教育

在日常语文课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文章中许多主人公的事迹都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和思考。在渗透思政教育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日常课文教学角度出发,立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在赏析和探究学习中带动学生思想品质及道德情操的形成和发展。在课文中,人物形象所具有的性格特征以及品质特点分为显性思政教育元素和隐形思政教育元素两种基本形态。对于显性的思政元素,教师可以直接按照课程教学设计,在深入推进教学过程中进行落实和渗透。而隐性的思政元素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发掘和分析,引领学生学会透过表面文字去理解感悟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以《将相和》这篇课文为例,文章中主人公的关系原本并不融洽,但是通过一系列的小故事最后以“负荆请罪”圆满结束。在引领学生感受廉颇勇于承认错误、蔺相如识大体顾大局精神的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明白由于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各不相同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遇事先冷静分析,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真诚地为他人着想,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四)写作内化,在写作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写作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夯实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有效路径,同时也是内化和吸收所学知识的最佳途径。在深入推进思政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理解吸收和表达感悟创造机会与平台。在渗透思政教育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感悟方面的引导,以家国情怀为主旋律,以实践落实为抓手,指引学生在参与写作和思考的过程中升华思政内涵。这样的学习活动设计既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效果,又可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教学应用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引领学生通过写作感悟实现成长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我想对您说”这一部分的内容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向自己的父母、老师、同学分享自己生活学习中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以及自己想要对他们说的话。又如,在“让真情自然流露”这一主题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教材内容延伸至社会生活,让学生思考社会生活中那些平凡岗位的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润物无声的感动,等等。这些学习和生活中的资源都是学生分享感动和情感的载体。教师要善于做学生启迪心灵的引导者,在锻炼学生语文写作和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升华思政教育的价值与内涵。

(五)广泛涉猎,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语文课本教学资源涵盖了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学生的生活实践之间有紧密的关联。为了更好地渗透思政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年龄特点,围绕学生学习心理,突出“真”和“实”的特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彰显思政教育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例如,学校可以在建党百年华诞的特殊时期组织学生举办诗歌朗诵、作文征集比赛等活动;在拓展学习活动中,组织学生观看

《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等红色题材的电影,并在观影后要求学生以自己的真实感受为基础写观后感,字數、体裁不限,立足真实感受分享学习体验;在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布置观看《新闻联播》的任务,在课堂上以“时政热点我来说”为题,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这种贴近生活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活动,能够在引领学生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从生活角度出发引入思政教育的元素和学习资源,让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学生思政教育的载体,全面提升和拓展思政教育和语文教学融合渗透的育人价值。

结  语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学科。在实践中,教师要立足小学生实际学习特征,从当前课本教学资源出发,深入挖掘课本教材中的育人元素,将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工作融入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真正将思政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形成优秀品质、发展健全人格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陈莎莎.小学语文党史题材课文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探究[J].新教师,2022(04):35-36.

朱天明.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研

究[J].教师博览,2022(12):36-37.

杜英君.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

究[J].名师在线,2022(34):76-78.

董阿婷.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小学语文融入思政教育路径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23):52-53.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整合的课程建构”(课题立项号:FJJKZX21-40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潘秀玲(1976.11-),女,福建古田人,

任教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第一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