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童年生活提升小学语文写作的实施策略研究

2023-06-10 22:53鲁国华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学习作教学策略

鲁国华

摘  要:对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习作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其问题突出表现在“无心习作”“无话可说”“无趣表达”三个方面。如何实现习作教学的“三无”现状突围,笔者认为应该遵循“承载童年生活,敬畏儿童生命”“尊重表达个性和认可多元表达”“灵活地因‘材施教和追求动力保持”这三个原则,通过实施“乐在体察发现”“乐在形式有趣”“乐在成功体验”三项策略来实现。

关键词:小学习作;童年精神;教学策略

一、定格“三无”,直面现状

写作本应是“学生的精神家园,自己人生的‘史记”。可是,当下不少学生是为了写作而写作的,大话、假话、套话、空话泛滥,既违背了作文的本意,又异化了学生的人格。概括起来,学生的写作问题主要表现为“三无”。

(一)无心写作

“我写不好,不喜欢写。”“我写得太糟糕了。”面对习作,常常会有学生发出如此感叹。写作困难的学生一般都有自卑心理,他们在写作中缺少自信和勇气,感情脆弱,而且习惯于以消极逃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尊心,表现在习作上总觉得自己生来不如别人,惧怕作文,厌烦作文,无心作文。

(二)无话可说

“作文太难写,我真的无话可说。”“老师,我没什么事可写!”习作课上,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无话可说的境况,学生无奈、无助的表情,成了课堂的主色调。于是,胡编乱造、故弄玄虚者现身了,矫揉造作、虚情假意者露面了,东拼西凑、粘贴组合者登场了。因此,“无话可说,言之无物”,是学生讨厌写作文的一大病根。

(三)无趣表达

“现在的学生怎么了?校园活动那么丰富,怎么他们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读起来味同嚼蜡呢?”“唉,关于校园活动的作文,我已经写了三次了,都是老掉牙的题材,真提不起兴趣!”面对教师的无语,学生很无奈,对习作,很多学生提不起兴趣,常常是应命而作,习作了无乐趣,也就在情理中了。

二、遵循“三个原则”,突围现状

真正的作文教学,是基于童年特征的教学。“儿童本位”和“儿童个性”,是“童年精神”的内核。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立足点,又是作文教学的终极点。突围学生写作的“三无”现状,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遵循“承载童年生活,敬畏儿童生命”的原则

学生为何会在习作中撒谎?关键是没有尊重习作主体的生活和主观能动性,写的不是学生眼中的世界,不是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总要求学生去表达一种超越于学生认识之上的世界,这样的习作能不违心说谎吗?习作者是学生,是个性张扬、心灵放飞,具有生命特征的个体,在习作内容上就有学生的主体特性,有他们独特的生活空间和心灵空间,嬉笑怒骂皆文章,只要是学生真实、具有生命个性的生活、情感,都是作文教学所关注、所尊重的。这一切都在尊重一个“真”字。

(二)遵循“尊重表达个性和认可多元表达”的原则

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表达,就是对学生言语权的尊重和保护,要落实在对表达个性的和多元表达的认可上。如男同学喜欢用简约的富有逻辑性的或者跳跃的方式表达,女同学则喜欢用细腻的具体形象的方式表达。即使是同一个年龄层次的相同性别的同学,表达的方式也不一样,或幽默,或细描,或严谨等。因此,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性,尊重、认可学生的表达个性、表达习惯以及表达方式,既能保护学生的话语权,又站在“童年视角”,推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

(三)遵循“灵活地因‘材施教和追求动力保持”的原则

灵活地因“材”施教,是让学生写好某一篇或某一阶段习作的具体原则和策略。基于“童年精神”的作文教学,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本位生活和个性表达,教师如果采取单一手段指导学生习作,那么学生的表达欲望、表达方式、表达动力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或限制。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课堂的共振节奏、思维节点、学生特性等把握课堂,引导说写!动力保持的追求,则是在各个环节中不断地推进学生在某一堂课或一个阶段保持积极的表达需求和欲望,积极推进有效习作的动力。

三、营构“三乐”,改变现状

为了改变学生作文的“三无”现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三个策略:

(一)让学生乐在“体察发现”

一名小学生从出生到小学六年级,十多年时间,能认识多少人、经历多少事,又感悟多少情、欣赏到多少风景。其实,用心引导学生体察生活,留心周围的人或事或景,学生便会发现,原来,一切皆可成习作。

1. 记录活动,说实话。做游戏、动手实验……这些都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教师如果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参与其间,并引导其观察记录,必能引爆其写作热情。一次习作课,课前,笔者就在教室的讲台上放了三个一次性杯子,一上课,我就哼起了歌曲:“啊,给我一杯忘情水……”马上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接着,我给三个杯子分别取名为“忘”“情”“水”,并宣布游戏规则:老师用笔点到哪只杯子,学生就大声说出它的名字。游戏很顺利,到后来,我一直用笔点“忘”的杯子,“忘忘忘!忘!忘!……”看着同学叫得起劲的样子,我笑着说:“祝同学们狗年快乐!”“哈哈哈!”教室里爆发出一片恍然大悟的笑声。到后来的作文中,“浑然不觉、恍然大悟”等好词用出来了,“投入地叫着汪汪,醒悟后拍着脑袋大笑”的场面写出来了!是的,有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自然有兴趣写,有东西可写,于是,一篇篇作文,就成了记录快乐最好的见证。

2. 撷取小事,说真话。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万事皆可入文的真谛。无意间,笔者发现每天中午,班里的小李总是在食堂为那些低年级的同学摆盘子,而且天天坚持。这是一个平时在班里不怎么起眼的学生,但是,却这么执着地做着好事。于是,我动笔写下了一篇随笔——《执着的身影》,并在语文课上讀了我的文章。学生意外地发现:原来,细心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小事,这样有血有肉的文章,才打动人心。之后,这样的描述生活中小事的好作文,在学生习作中就渐渐多起来了。

3. 触动心灵,说情话。习作贵在“求真”,学生的习作只有触动心灵,袒露着真心、流淌着真情,才能真正闪耀其特有的光芒。刚工作那几年,学校有住校生,教学楼外面是一片稻田。每到夏天傍晚,周围就响起了一片“呱呱呱”的蛙鸣。学生总喜欢趴在窗前,“听取蛙声一片”,很是惬意!当学校宣布校安工程要开工时,有学生焦急地提出来:“老师,要是这里一开工,这些青蛙就无处安身了,到时就必死无疑了!”此话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共鸣,的确,学校四周是围墙,围墙外面是马路,这些正在欢鸣的小青蛙,真是无处可逃!怀着对小青蛙的同情,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这些马上陷入绝境的小青蛙钓起来后,逐一放生,我抓住时机,在夸赞他们之余,让学生把这件事用笔记录下来。由于是亲身经历,学生写得格外动情,字里行间,充盈着学生的纯真、善良。这一次的习作实践,让学生明白大街上的见闻、校园内的趣事、家庭的温暖与风波……这些触动自己心灵的活生生的写作素材,能让自己下笔如有神,也能引起读者无限的联想。

(二)让学生乐在“形式有趣”

要想让学生乐于表达,除了不能让学生在思想上觉得作文难于上青天,更不能让他们觉得习作的形式枯燥乏味。

1. 尝试一下“趣味创编”。教师要根据其年龄特点,顺应童心,和学生一起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例如一次阅读课,一名学生无意中发现天空中有一只垃圾袋在飞,看着随风飞舞的垃圾袋,学生都很兴奋,于是,笔者灵机一动,对学生说:“我们很少见到在高空飞翔的垃圾袋,它看起来的确很神奇,或许,它还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把你想象到的关于这个飞翔的垃圾袋的故事,试着用笔记录下来吧!”就这样,学生开心地创编起“一个垃圾袋的旅行”的故事来。

2. 也来一回“蒙太奇”。如果能将电影中常用的“蒙太奇”法,运用到写作设计上,学生就会体会到将语言文字进行组合变换的乐趣。例如提供给学生“钻石、扬帆远航、撞击”这三个毫不相关的词语,一个学生就创作出了具有自己独特味道的习作:某生偶得一钻石,带至校,众围观,见上有扬帆远航图案,甚精致,忽失手掉落,着地撞击,一分为二,众生皆惊,某生安慰道:“勿慌,此乃假钻石也!”

3. 适当“变脸”又何妨?教材中有“我的理想”单元习作,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写理想很难,按照教材上的作文要求,学生的思路就框死了。怎么办?教师可以给它适当“变脸”。写20年以后,你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发生的事。于是,有的讲自己当了厨师;有的讲当了宇航员;有的讲成了设计师,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发生了。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换个层次去思考,学生的思维活跃了,习作就出彩了!

(三)让学生乐在“成功体验”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朱熹先生强调过“意趣”和“乐学”之间的关系。因此,要让学生乐于表达,得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欢乐。

1. 评语,引发原动力。学生习作中那些不恰当的用词,甚至是幼稚的表达方式,是他们成长的见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只有经历过、感受过以后,他的语言文字水平才能逐渐提高、逐渐成熟。教师应更多地以学生的视角去看世界、看生活,尽可能多地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欣赏他们的童心、童言。如此一来,学生的一词一句在老师眼中,就有可能成为独特的创作。“老师觉得你已经找到写作的门径了,读你的习作,真是一种享受!”“这段话写得真好!语言顺畅、连贯,老师读着读着,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个词,用得恰到好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老师觉得你的小脑袋中深藏着大智慧,为你点赞哦!”学生看着老师这样的评语,写作热情一定会被点燃!每次的习作课,学生往往是期待占满了整个心灵,为了获得老师更好更多的评价,他们会更用心地写作。而一部分平时不怎么积极的学生也会“往上跳一跳”,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2. 分层,激发自信力。学生的天赋不同,基础也不一样。实施作文分层教学,有利于更多的学生获得自信。笔者在不同届学生中,尝试开展了“周记擂台赛”。为了激发所有学生的自信,笔者在“本周周记风云榜”中,分设A榜、B榜、C榜,这样,不同的学生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了平等竞争的机会,后进生的参与热情大增。而为了促进流动,避免“等级歧视”,笔者规定每名学生可根据自己本次作文的具体情况,在作文题目旁边写上“投A(B、C)榜”,这样,就打通了学生向上的通道,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3. 发表,促发持续力。从学生的角度看,作文成功就是作文能发表或者得奖,但是,只有极少数人能有此殊荣。发表欲,是学生共有的心理,即使是写作困难的学生,也梦寐以求自己的习作能发表。例如作文讲评时,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学生习作,这是学生习作的口头发表;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这是学生习作的小范围亮相;在班级设立“作文墙”,给每一位学生留一块属于他个人的“作文自留地”,供小伙伴欣赏,这是学生习作的大面积展示。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被老师捧在手里朗读、被贴到墙上时,无形中,就激发了他们持续追求习作成功的愿望。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啊!

四、结语

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作文成为学生成长的童年文化,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愉悦童年,磨炼品质,记录成长,品尝梦想……这种作文教学,基于童年的生命本质,基于对童年生命状态的护卫,建立在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基础和童年文化本质特征上,是“童年精神”的回归和超越。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遵循“承载童年生活,敬畏儿童生命”“尊重表达个性和认可多元表达”“灵活地因‘材施教和追求动力保持”三个原则,创设多种载体,努力让学生“乐在体察发现”“乐在形式有趣”“乐在成功体验”,将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学生习作时“无心习作”“无话可说”“无趣表达”的写作困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何捷. 和学生一起写作文——写作教学进行时[M]. 苏州: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26.

[3]張祖庆. 烹出教材作文的美味——谈教材作文的二度开发与有效指导[J]. 小学教学,2010(19):5.

(责任编辑:秦  雷)

猜你喜欢
小学习作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因材施教,适时分项评价
因材施教,适时分项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