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的重要价值及其实现

2023-06-11 22:04陈银河
文教资料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育观念家庭教育双减

陈银河

摘 要:“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庭教育主要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同时也是儿童经验与父母经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它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增进家长育儿幸福感。为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应注重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重视良好亲子关系的构建、注重良好家庭氛围的营造、创设家校共育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双减”政策 家庭教育 教育素养 教育观念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的业余时间明显增多,如何利用好时间,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可见,“双减”政策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父母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才能更好地落实“双减”。本文主要探讨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的价值,并尝试提出家庭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家庭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在《辞海》中对家庭教育是这样定义的:“父母或其他长者在家里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1]202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其界定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2]而缪建东则认为家庭教育既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活动,也包括家庭中各成员间发生的各种互动。[3]综上,对家庭教育的界定虽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都强调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基于已有研究和现实的状况,本文认为家庭教育主要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同时也是儿童经验与父母经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具体来说,家庭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交互性

华兹华斯曾说:“儿童是成人之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虚心向孩子学习。正是因为有了孩子,父母才能更好地成为自己。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儿童经验与成人经验相互作用而彼此促进的过程。当今社会,由于科技的进步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年长一代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多向孩子学习新事物,努力在生活、科技等方面向孩子靠近,如此才能快速高效地学习新知进而转变教育理念和改变教育行为。因此,家庭教育既注重父母对孩子生命成长的教育与影响,同时也重视父母自身的反思与学习。作为父母,“自己调整、自己改善、自己提升对生命的理解力,提升自己跟他人、跟世界的关系的理解力,我们眼界就会更宽一些,更达观一些,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从容。而这些基于对生命理解之上的仁慈、宽厚,也肯定会影响到孩子”[4]。

(二)亲历性

“教育儿童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通过经验而学习。”[5]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儿童多经历、多参与。儿童只有亲身经历或者有着感同身受的体验,才能对相应的人与事有着深刻的记忆,通过自身的思考与感受所悟出的人生道理才能铭记于心。如果想让孩子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通过劳动孩子既能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又能体会劳动的艰辛与不易,从而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进而对他人的劳动成果倍加珍惜。

(三)持久性

家庭对儿童的影响不仅在童年或青少年时期,而是持续一生。虽然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家庭教育的关注点有所不同,但育人目标却是不变的。父母的人生经历总在无形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并在生活中、学习工作中外化于行。在家庭里,父母最重要的是做好榜样,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孩子,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家庭不仅是生命成长的起点,而且一生都在滋養着我们,给予我们无穷的爱与力量去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因此,家庭教育的影响深远且伴随人的一生。

二、家庭教育的价值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它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帮助儿童了解社会规则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有助于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为儿童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能增进家长的育儿幸福感。

(一)有利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首先,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儿童了解社会规则。儿童从“一个自然人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所具备的各种素质和基本行为规范、道德素养都依赖于家庭这个场所——在其中实践并得以体验和发挥,得到适当的调整后才能在社会交往中达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6]。可以说,正是因为家庭教育才能使儿童习得相应的社会规则、学习如何定位自身角色、如何与人相处,进而更好地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其次,家庭教育有利于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家庭是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最亲近的人,儿童的成长过程是由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儿童的思想、行为、价值观等都影响至深。儿童从父母的形象中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而形成自己的判断与视角。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人格养成起着重要作用。最后,家庭教育能够为儿童未来发展奠基。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家庭教育比作“树木的根须,供养着教育的树干、枝叶和花果”[7]。家庭是儿童最初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儿童最初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影响深远,是为儿童未来人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

(二)有助于增进家长育儿幸福感

教育不是为了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父母应该尽可能让与孩子相处的时光变得更加丰富而美好。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父母不断了解与理解儿童的需要、体验孩子的感受,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回应。在相处的过程中,儿童乐于向父母分享成长中的喜怒哀乐,父母以开放的心态发现与理解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并时刻保持对生活的好奇与热情,从而让生活充满希望。“希望不是那种被动的、认为事情终归会得到解决的乐观主义。希望包含承诺和努力。即使在最荒谬、最痛苦的时候,我们也不会,也绝对不会放弃我们的孩子。”[8]希望意味着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生活充满了活力与希望,儿童让父母懂得,不管经历了多少失败,都要心怀希望、积极乐观地生活。同时父母“不再把儿童的教育看成是采取一连串‘非常措施的事,而看成是一种不断的、非常细心的劳动,看成首先是要使自身的行为完美起来” [9]。父母“通过教育儿童而自己也振作向上,使他们加强对家庭、对儿童的责任感”[10]。可见,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正是有了孩子,父母才会不断行动与反思,成为更好的自己。

三、家庭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注重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

“双减”政策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父母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首先,父母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父母的教育观、人才观深刻地影响其教育行为。由于受功利观念的影响,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在父母的脑海中根深蒂固,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虽然在国家政策层面和教育实践方面都要求要重视儿童的价值与全面发展,但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知而不行”或“知错不改”的现象。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优势智能领域,每个儿童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父母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人人成才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儿童多方面的与生俱来的才能,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儿童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并将其视为促进儿童成长的切入点。因此,父母应该转变急于求成的教育观,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其次,父母要善于学习。父母的人生应该是持续学习的人生,可以向长辈学习,向朋友学习,向儿童学习,向自身的经验学习等,学习的方式虽然多样,但阅读却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阅读,可以丰富父母的育儿知识,开阔其视野,享受读书带来的幸福时光,也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一位家长谈到阅读对她的影响:“阅读让我改变了很多。首先,让我变得更加心平气和了。以前,只要孩子有什么让我不顺心的,就容易发脾气。阅读了育儿书籍之后,遇事我会不断反思,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等。还有孩子看见我看书,他也会拿起书本专心地看起来,我深刻感受到与书为友的乐趣。”可见,阅读让父母受益无穷,受益一生。正是因为不断地学习、成长,父母才能更好地完善与超越自我,提升自己对人生、对生命以及世界的认识与理解,进而引导儿童更好地走向远方。

(二)重视良好亲子关系的构建

由于“一个人和父母的关系就是他和整个世界关系的投射” [11],良好亲子关系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充满关爱环境里成长的儿童容易成为内心充盈的人。如果我们爱一个人,就会从他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对儿童来说也是如此,如果儿童爱他们的父母,就会从其父母那里学到很多。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首先需要父母了解与理解儿童。了解与理解儿童就需要父母意识到每个儿童都具有独特性,同时父母对儿童的了解不能局限于学习方面,而应该全方位地了解儿童,了解儿童的性格特征、优势特长等,只有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儿童,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知晓他们的困惑与需求,进而提供适切的帮助与关怀。总之,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善于理解与接纳儿童的一切,这种无条件的支持与爱让孩子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这种在儿童内心深处播下的温情的种子会伴随儿童一起成长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境。

其次要注重陪伴。父母“要想让孩子成长得更正常、更健康、更快乐,就应该更充分、更耐心地陪伴他”[12]。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乐于与孩子交往,关心孩子的快乐与烦恼,和孩子一起玩,带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运动等,这样既能让父母更好地认识与理解孩子,同时也让孩子更好地了解父母的各种生活经历,进而愿意亲近父母并充分享受来自父母的爱与关怀。“真正的亲密关系,要求双方的相互依存状态是健康的,就是说,家长与孩子都欣赏和帮助彼此,而不是觉得要牺牲自己去支撑对方。”[13]当父母与孩子真正地“在”一起,就能很好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积极地进入他们的生活世界,同时又能在必要的时候安静地退到成人的世界之中,始终守住自己行动的边界” [14]。良好的亲子关系因此得到进一步强化,父母和孩子都能生活在一个相互信任、充满爱意的氛围中。

(三)注重良好家庭氛围的营造

“双减”政策的最终目的是让教育回归本源、回归育人常态。

首先,要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气氛是人们自己对周围环境的感受”[15],在家庭里面,“气氛可以理解为父母将自己呈现给孩子的一种方式,或是孩子将自己呈现给父母的一种方式”[16]。因而良好的家庭气氛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有好的关系才有好的教育。好的家庭教育是让儿童更好地成为自己,父母所能做的是如何帮助儿童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应降低对儿童过高的要求。若父母对儿童有高要求就会有高期望,有高期望就会有情绪,当期望达不到时就容易情绪失控,不良的情绪也会投射给孩子,这样双方都会受到伤害。因此,父母应降低对儿童过高的期望,尽可能地给儿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儿童充分享受充满温情的家庭时光,如此就容易培养出积极乐观、心地善良、充满爱心的孩子。

其次,要重视优良家风的传承。家风是一个家庭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影响孩子的性格,而且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在《睿智的父母之爱》里表达了同样的道理:“在一个有教养的家庭里,父母关系融洽,志同道合,很好地理解对方的话语、思想和观点,就连极为细小的情绪变化都能彼此察觉。他们慷慨,友善,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父母展現在孩子面前的这一切,都使他确信人间的美好,使他心境平和,心胸坦荡,使他能毫不妥协地面对一切不道德、反社会的丑恶现象。”[17]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良好的家风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民主型家庭的儿童懂得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乐于沟通与交流,勤劳型家庭的儿童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和睦型家庭的儿童懂得谦让与宽容等,这些良好的品质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能够激发儿童对人类所追求的基本价值的思考与认同,对儿童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四)创设家校共育的育人环境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18]家长应与学校一起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引导家长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家校共育,为儿童成长创造良好环境。通过家长会议、互惠式学习、合作学习等丰富的形式加强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联系和影响,这些影响不仅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应该贯穿于日常的生活之中。某民族地区一位乡村校长的做法对我们很有启发,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她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家长开设针对性的教育理论课程,邀请学校领导、教育专家、班主任老师、科任教师、家长代表等同台上课。同时为了更好地增长学生的见识与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她专门开设了不同主题的课程,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她不仅邀请医学院的专家给同学们讲课,而且还邀请民间老中医(学生家长)教同学们认识草药,同学们不仅获得了基本的医学常识,懂得如何防病治病,还感受到中医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孩子们学习中医药的兴趣。这位校长的做法体现了她善于理解与发现学生家长极其独特的资源,利用家长的优势强项,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不同背景的家长都能参与其中。在这种被包容、被认可的环境里,家长的积极性、参与度、满意度等都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责任意识。可见,家校应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尊重教育规律,依据儿童成长需要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02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N].人民日报,2021-10-25.

[3] 缪建东.家庭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5.

[4] 张文质.做“够好的”父母,给孩子最强的成长力量[J].当代教育家,2019(5):72-73.

[5]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M].彭正梅,彭莉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66.

[6] 刘铁芳.教育的高度即人性的高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62.

[7] [17]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睿智的父母之爱[M].罗亦超,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2-3,17.

[8][15] [16] [加]马克斯·范梅南.教育的情调[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115,108,113.

[9] [10] [18] [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531,531,526.

[11] 樊登.陪孩子终身成长[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0:5.

[12] 张文质.孩子是我们的甜美,也是我们的悲伤[J].福建教育,2014(14):60-61.

[13] [美]沙法丽·萨巴瑞.家庭的觉醒[M].庞岚晶,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256.

[14] 刘铁芳.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20.

基金项目:贵阳市妇联—贵阳学院联合课题资助(GYU-KY-〔2022〕),2022年度贵阳学院学科团队建设项目(2022-XK08)。

猜你喜欢
教育观念家庭教育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