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构建“五纵五横”人才治理体系的路径研究

2023-06-13 09:28任沁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任沁

摘  要: 高职院校贯彻党的人才方针,就是要在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基础上,选优配强师资。通过新时期职业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对内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提高办学育人水平;对外发挥智力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需要采取“五纵五横”途径,构建教师队伍人才治理体系。“五纵”聚焦高职院校内部人才机制,即做好“选培管用评”五环节,通过“旗帜鲜明”选拔、“全程进阶”培养、“严管厚爱”管理、“知人善任”使用、“突破五唯”评价,构建严密顺畅的内部制度环境;“五横”要求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二维互动”,通过城市人才政策落地、产教融合培养、各界力量参与、联盟组织共建、智库服务社会等五条途径,促使高职院校广开贤路。如此“内外兼施”、系统构建,高职院校有望营造出山清水秀、催人奋进的选人用人生态,让人才治理为高等职业教育注入新动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五纵五横; 人才治理; 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3)02-0022-07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人才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是衡量综合实力的战略资源。我党高度重视选人用人工作,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开发选用机制,以培养极大丰富的人才资源投身各行各业,为人才的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人才工作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贯彻党的人才方针,就是要选优配强师资,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技能超群、教育教学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人才工作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同时结合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全面拓宽人才培养发展路径。为此,要编织“五纵五横”人才治理体系,构建新时期职业教育人才建设长效机制,强化教师队伍支持保障举措,使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职师”不断涌现,助力地方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一、高职院校推进师资人才现代化治理的依据

(一)人才治理是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的关键要素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师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范畴中的“人才”,为师资队伍中的领头雁和佼佼者,包括党员领导干部,更包括专业带头人、技能大师、教学名师、博士教授、人才项目领衔人等各类高端出众的人才。高职院校通过“内培外引”,在教职员工中塑造和壮大人才队伍;通过创设条件、合理用人,促其发挥应有的价值、不断成长与建功,是人才工作的具体内涵。高职院校深化改革、提质培优,需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这对于人才的治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依靠“人”的因素的充分调动。人才治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才管理,而是深入体制机制的层面,强调多元协同、多措并举和系统优化。高职院校人才治理体系的构建,就是统筹体制机制的改革,着力健全人才管理的制度规范和政策体系,通过顶层设计和举措落地,做实师资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关键环节,贯通选人用人全过程。

(二)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建设的原动力和风向标

人才工作直接关系到政治生态建设,“生态”即环境、氛围与风气。高职院校规范高效的选人用人机制,能营造出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包括全面从严治党、干部履职尽责等方面的党风政风,也体现为教师人尽其才、敬业奉献的教风师风。一方面,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建设的原动力。科学的人才选用机制是人才治理的基石,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等人才选用的政治标准,就是高职院校政治生态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建设的风向标和晴雨表[1]。选人用人导向对应了政治生态的发展方向,人才工作质量也是政治生态建设成效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正确把握选人用人的工作要求,夯实党内政治生态的组织基础,能通过环境影响,时时处处对干部人才给予鞭策与激励,使人才工作保持良性循环。作为高等学府,对于各类师资人才的鲜明旗帜与宽广胸怀,也是大度、大雅的“大学精神”的体现,使该校选人用人领域的文化建设与政治生态相映衬。

(三)党建引领为高职院校人才工作提供政治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巩固院党委总揽全局的政治核心地位,是高职院校人才工作的“定海神针”。其一,加强院党委对人才工作的统筹领导能力,强化组织、人事等部门职能,使选人用人保持正确的方向,人才治理各项工作得以落到实处。其二,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统筹党的建设与人才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实际工作,有利于促进人才业务水平与良好政治生态的双提升。其三,党委推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聚力突破瓶颈、化解难题、协调各方、激发活力,能保障选人用人乃至院校事业的健康有序推进。而更重要的是,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加强对党员干部人才的教育管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也就保持了干部与人才队伍的先进性。在组织生活中,抓党员管理,抓“关键少数”,抓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开展思想教育、专项整治、实绩考核,落实“三转一提”、锤炼能力素质、提升关爱温度,则大大丰富了人才工作举措。

二、高职院校实施“五纵五横”人才治理的内涵

(一)“五纵”多方构建高职院校内部人才工作机制

人才工作细化到具体环节,可划分为“选培管用评”五个并行的条线,即人才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和评价,是为“五纵”。“五纵”正是从人才的选用标准、人才的妥善安放、人才的合理评价、人才的长足进步、人才的約束与激励等方面,编织人才治理的网络。五者皆贯穿始终,齐头并进又相辅相成,并无先后与轻重之分。“用”是“选”的目的,但选人并不等同于人才的引进,除了做好招录等起步阶段的工作,在用人过程中还需进一步考察与选拔任用。对人才的“培”不仅需要前置培养,使其尽早具备岗位素能,而且在用人的过程中,还需要动态培养与持续提升。“评”即人才评价,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指挥棒,影响人才工作全局。绩效考核是用人的过程性评价,也是人才管理的具体手段。“管”统筹兼顾人才工作各环节,是常态长效的关键,渗透在选人用人全过程。高职院校苦练内功,强化自身制度建设,“五纵”有利于构建人才工作内部治理体系,也可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二)“五横”多措推进高职院校与地方的人才互动

人才工作也需要借助外力,即通过融合与合作,盘活用好地方资源,创设“五横”人才治理方法。高职院校肩负着立德树人与服务地方的双重使命,立足地方、根植企业,既是高职办学的动力之源,又是目标所向与职责所在。高职院校要将自身建设与地方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在人才工作中强化校地合作,既借力又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此,要积极主动对接城市人才政策,依靠地域优势吸引人才;在产教融合中,从行业汲取人才,在企业锻炼人才;通过展示与公开人才工作事项,吸引各界力量参与监督、指导与多元投入;通过党建联盟等组织共建,强化统筹引领,促进不同领域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发挥社会服务职能,让校内人才在科技服务、文化服务、民生保障等事业中,进一步发挥才智、提升素养。这五方面的人才互动,沟通城市建设与具体行业、高职党建与中心工作,联系“政行企校”乃至社会各界。归纳起来,就是通过“五横”的能动性,形成学校与地方人才工作的共同体。

(三)“五纵五横”严密编织高职院校人才治理体系

将“五纵”与“五横”相互交织,就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人才治理体系。“五纵五横”就是以高职教育队伍中“人”的发展为主线,以学校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为旨归,通过治理能力建设,提升教师成长与成才的效度,提升人才服务与保障的温度。“五纵五横”注重“过程思维”,既是目标、也是举措,从师德的强化、素质的提升、能力的积累、人才作用的发挥等方面,精心打磨;注重“联系思维”,不仅分工明确、各有侧重,而且内外贯通、联系紧密。良好的内部机制为对外互动奠定了扎实的根基,对外互动又能促进内部机制的构建。“五纵”的每一个要素需要通过“五横”来推进实施,“五横”的措施又具体作用到“五纵”的每一个关键点。“五纵五横”更注重“整体思维”与“系统思维”,正是通过纵横联动、多管齐下,体现了“一盘棋”的思维模式,体现了体系建设的要求,体现了现代化治理的特点;不仅搭建出人才工作的整体模型,而且共同织密了立体化、可操作的人才治理体系。

三、高职院校构建“五纵”内部人才机制的途径

(一)“选”的要义在于旗帜鲜明,坚持德才兼备

人才治理首先要在选人的环节把好政治关。所谓“旗帜鲜明”就是坚持标准,强调党建领航,突出政治素养。“尚贤者,政之本也”,而“德者,才之帅也”。良好的品德素养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人才选用的先决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2]品德分为“四德”,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做全“四德”,即时时处处立德立仁、严于律己,一以贯之。

政治品德是“四德”之首,而“公心”与“认真”是最为重要的政治品德。发自公心的认真,即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奋斗,始终迸发干事的激情、创业的动力。深怀公心之人,胸怀坦荡、立场坚定、公道正派,以服务之精神,尽本分、施才干、做贡献,守护一方,利益大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实在具体的岗位上,就是不计私利、甘于奉献,将一片“公心”外化为恪尽职守、勤奋“认真”。认真自律之人,必然德行有范、作风过硬;认真工作之人,必然攻坚克难、成果斐然;认真创业之人,必能“嚼得菜根、做得大事”。青年干部则是要克服“四忌”,忌急于求成、自以為是、朝令夕改、眼高手低,就是要练就稳重务实、凡事认真的行事风格。

(二)“培”的要义在于全程进阶,持续精准培育

人才不是一蹴而就、拿来即用的,要突出组织培养的作用,并从体制机制的高度,正确处理动态考察与持续培养的关系。其一,要给人才磨合和锻炼的机会,善于激发其长远发展的潜能。不能苛求上岗就是熟练工,培养之后胜任,胜任之后还要继续培养,“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循序渐进、聚沙成塔。其二,在动态培养过程中,应强化高职教育人才需求的导向性。要以人为本,尊重其成长规律,并强调基层导向、实践导向,促进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岗位能力,更要突出专业精神,培养更多又红又专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故而,要有事业发展的长远眼光,做好育才的整体规划。

为此,需要制定系统化的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建立目标导向,构建“全程进阶”的培训研修体系。依据岗位分工与专业特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契合度,丰富院本培训、访学进修、下企业实践、境外研修等途径,健全培训保障制度和培训成效考核机制。依据教师成长规律特点,按照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领军人物五个阶段,构建全程化、进阶式的职业发展培养体系[3];重点在师德素养、教科研能力、信息化应用、创新创业、国际化等方面,为教师提供分阶段、立体化、渐进式培训内容,并加强对教师发展的专业化服务和个性化指导。

(三)“管”的要义在于严管厚爱,注重头雁带动

科学的人才促进机制,需要严管与厚爱并重,约束与激励并举,也就是使人在接受管理的过程中,既遵章守规,又有灵活自主的空间,化被动为自觉;通过真诚关心、爱护和成就人才,激发其真心实意倾情倾力,是为用人的上策。故而加强人才管理,激发上进心是根本。要构建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使人永葆忠诚、感恩、进取之心,深怀凌云志,彰显精气神。

从团队的角度来说,一对一的关注与培养固然有针对性,而整体氛围的营造则尤为重要。其中,干部的选用是关键。一个好的领导干部能起到“头雁效应”,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团队多数。“干”者,担骨干、会干事、熟业务,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体力行;“部”者,善部署,富有大局意识、整体意识、前瞻意识,是谋篇布局能力以及领导艺术、沟通技巧、创新能力等的综合体现。干部在队伍中发挥作用,就是以“干”为基础,以“部”为保障,激发下属跟着他撸起袖子加油干。“党管干部”,最后还是要落实到“群众公认”上面。对于下属来说,干部的人格魅力是激发他认真进取的最强动力。一个人走上领导岗位,所具备的优点必然很多,但是真正能激发下属、带动整个团队的,不是他的发号施令,而是他的身体力行,以无声的号令,产生无穷感召力,于是能够“其身正,不令而行”。

(四)“用”的要义在于知人善任,据实量才施用

如果说,“一片公心、仁者爱人”量的是德行,那么“知人善任、量才施用”,考察的是实际的才干。前者是准入的基本条件,而后者就要据实把人才摆放在合适的位置上。“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不同的人才个性气质不同,专业方向不同,能力领域不同,格局潜力不同。要从实际出发,对人才的特性有清晰的把握,使人岗相适、专长匹配,方能人尽其才、得心应手。

故而,首先要善于识人。先要给出时间、创造机会,全面地了解和考察人。“疾风知劲草”,越是在特殊艰难的时候,越能彰显人的品质、才能;“观千剑而后识器”,反复考量、多方考察,知人方能善任。其次,是要精准用人。把最合适的人选安排到合适的岗位,“用当其时、用其所长”,“从工作实际出发,以事择人”[4]。“伯乐”仅能辨识千里马是不够的,更要精心设计、创造条件,让千里马获得驰骋的沃土。再次,突出系统优化。通过合理调配、妥善分工,做到人人发力、齐心协力,形成人才集聚效应。要处理好精英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不能因一些人才的拼搏实干、冲锋在前,而导致其他一些人的安逸懈怠。为此,要在评价和激励机制上下功夫,将不同角色的进取心都激发出来、凝聚起来,使各类人才在团队之中同频共振、各显神通。

(五)“评”的要义在于突破五唯,强调实绩贡献

高职院校要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与考核机制,营造安心、静心、舒心的展才和从教环境,保障人才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对技能人才的追求,决定了“一技之长”成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尤其是来自企业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他们的学历不一定高,但经验很丰富,理论不一定强,却技能突出,而他们恰恰是职业教育的紧缺人才。所以必须不拘一格,以灵活开阔的思维,来评价和选配高职教育领域的人才。“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学历较高、学识渊博者,自然堪当大任,而身怀绝技、术业专攻者,也能发挥独特的价值。

同时,对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只有“破五唯”,才能更好地为人才松绑。“破五唯”就是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不意味着这五者不重要,甚至全盘尽弃,而是不唯这五者论英雄。“破”的同时是“立”,新的人才评价制度更注重品德、能力与实绩。高职院校应依据对学校发展、企业行业发展、地方区域发展的实际贡献度来评价人才,并进行阶段性考核。绩效分配、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工作,要向学生评价高且教育教学质量优的一线教师倾斜,向社会服务成果突出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5],方能更好地释放人才活力,在绿水青山之中,实现百花齐放。

四、高职院校创设“五横”校地人才互动的策略

(一)落实城市人才政策,利用地域优势吸纳和保障人才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各地方为应对城市之间的强劲较量,在“十四五”时期抢抓机遇、巩固地位、加快赶超,纷纷推进人才治理能力建设,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各类人才政策,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治理新模式。城市人才政策与地域优势是高职院校广纳贤才的重要资本,地方所构建的人才综合服务保障体系,为高职院校“五纵五横”人才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高职院校整合校内外资源,则需通过“软硬兼施”,加强自身建设,让各项有利条件切实为自己所用。

一是强化校园文化、人才理念与地方的一致性。要在校园文化软实力上,与现代开放、创新求变、兼容并蓄的城市气质相对接。利用資源、技术、人才、文化、信息等高度联通、高度交融的时代契机,将区位特色、地方文化、城市精神等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校园文化。研究好地方的人才方针理念,譬如江苏省委“五坚持五提升”人才工作体系要求和无锡“太湖人才计划”、江阴“暨阳英才计划”等战略布局,聚焦技术技能的共同需求,促进地方高端人才与高职教育对接。

二是以硬核举措落实政策驱动,解决实际难题。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将地方的人才扶持政策转化为高职院校自身的贴合实际的制度和政策安排。吸引技术技能人才,使他们愿意到高职院校的土壤中建功立业,一边厚植职业教育情怀,一边为地方的产业发展做贡献。同时,要着力解决遇到的实际难题,比如面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资金难发放、待遇难落实、程序较复杂等困难,积极与地方沟通协调解决。在规范的基础上,适当争取扩大高职院校的人才工作自主权,以疏通症结、精准施策,提高人才工作效益,真正实现校地协同引凤筑巢。

(二)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深入行业企业锤炼“双师”素质

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产教深度融合中,推进人才的双向流动。一方面,将来自行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充实到高职队伍中来,让引领行业前沿、技能素养精湛、具备“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一流人才引领高职教育发展。另一方面,也推动校内教师到产业一线取经、历练,逐步成长为兼具较高专业技能素养和教书育人水平的“双师型”人才。校内外师资通过“传、帮、带”,共同致力青年学生等技术新人的培养。

一是完善人才引进与共享机制,招录或柔性引进产业人才。其一,以入编的方式对人才进行招录,实现身份转化。要采取有别于其他教育类型师资和其他领域人才的招录标准和手续,突破年龄、学历等“硬框框”,崇尚一技之长,体现“五纵”中“选”与“评”的要求。同时依据“职教20条”,将企业工作经历作为教师招聘的必备条件。其二,制定人才柔性引进政策,校企共享人才资源。可选派知名企业家、企业工程师、高级技师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使其既扎根产业一线,又能切实为高职教育所用。推进校企“1+1”双组合专业带头人模式,促进外聘教师真正融入院校的建设和发展。亦可短期全时特聘企业能手、行业专家等,来校联合开展技术难题攻关、成果转化、技能竞赛指导、质量项目申报、工作室建设等工作。

二是校企共育“双师型”骨干,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高职院校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推动校内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挂职锻炼,深入一线开展技术学习和研发交流。强化对教师下企业的督促考核,促其尽力成长为专业名师,据此选树品牌教师标杆。实施青年教师培养的校企“双导师”制[6],注重青年教师中潜在拔尖人才选育。争取更多教师入围全国、省市各类人才培养项目,获评相关荣誉称号,不断壮大院校人才库。

(三)吸引各界力量参与,基于成果展示接受监督与指导

高职院校的人才工作不仅接受主管部门的管理,依靠校内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借助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而且也需要各界力量的共同参与。各界力量,不仅包括校内师生员工,还囊括了离退休教师和广大校友,以及一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高职教育作为不同于普通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面向市场、依托行业、服务企业是一项基本原则,借助社会力量办学是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动员各界力量参与人才工作,首先要促进社会公众对学校的了解,要起好宣传工作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加深交流与合作做好铺垫。

一是通过线上线下宣传,自觉接受监督和检验。高职院校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人才队伍,同时面向校内外宣传人才工作成效,这既是内涵实力的展示,也是重大事项公开和工作进展汇报的途径。对内宣传榜样示范,凝练人才工作举措,为普通教师提供可参照的发展目标,激励教师向人才看齐;督促教师更好地理解和配合学校的悉心培养,同时接受教师们的检验。对外宣传则面向公众,展示本校的师资品牌,能营造良好办学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吸纳更多的社会投入,提高了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是畅通建言献策渠道,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高职院校借助校报、校园网、官方公众号等宣传手段,按照规范要求,向社会公示与公开各项成果,同时建立监督反馈机制,使人才工作既风清气正,又沟通顺畅。展示思路、举措、成效之余,要建立联系制度,通过定期的调研、访谈等专项行动,虚心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优化调整人才工作方略,使师资队伍切实适应地方所需、满足社会期盼、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组织建设与专业建设中,积极对接并回馈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帮助,在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优化等方面,不断凝聚校内外合力。

(四)创新联盟组织共建,精心搭建舞台促进交流与建功

高职院校要通过校地合作,精心搭台激励担当作为。高职院校的人才为专业技术人员,深耕教育领域,固然卓有建树,但未必能做到全面发展,往往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即便是最擅长的专业技能,也因为院校设备条件有限以及更新换代不及时,而难以全面掌握最新的技术、工艺和规范。高职院校要积极为他们牵线搭桥,通过业务往来,联系政府机关、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兄弟院校等,与校外的优质单位进行结对共建。以此与社会发展接轨,拓宽思路视野,不断跟上现代产业的步伐;共享人才发展资源,推进项目合作,为双方人才搭建展才亮智和发展自我的舞台。

一是创新载体阵地,强化党建引领,以党建联盟的形式推进人才合作。本着“基地共建、党员共管、互利共赢、协同育人”的原则,高职院校党委或党支部与校外企事业单位、部门、机构等,共建红色堡垒,在党建的框架下促进人才的参观访问、交流合作。开展与政府、企业的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增强人才的资源整合能力、创新攻坚能力、示范引领能力,助力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教育教学、学生培养等中心工作。与街道、社区共建,创新服务群众方式,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发挥价值、服务奉献中,激发人才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升思想境界与实践才干。

二是丰富内容主体,借助具体业务组织,推进“政行企校”多主体协作。可在产学研合作中,依托工程师学会、创新创业促进会、产业学院等平台,精心打造人才发挥才智的有机体、综合体。通过组织的建章立制和规范管理,深化职能定位,拓宽业务范围,丰富人才服务内容,明确共同推动人才工作常态长效的策略与路径。也可在校际之间进行联盟共建,乃至以都市圈为单位组建职业教育联盟,促进高职院校之间的办学经验交流,支持教师到兄弟院校跟岗锻炼,接受区域内高水平院校的示范辐射。

(五)聚力地方智库建设,在服务社会中提升价值与素养

高职院校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同时为地方源源不断输送实用人才。教师“技能大师”俯下身来悉心教导学生,化身学生的“师傅”,担当教书育人的“大先生”,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潜质的“技能雏鹰”。而要进一步扩大技能传承的覆盖面,还需在“一体两翼”建设中,办好继续教育、开放教育,为技能宝贵、人人出彩进一步贡献力量。同时,把教师人才队伍打造成地方建设与发展的新型智库,作为智力资源的有效集成形式,在战略研究、政策建言、社会治理、公众舆情、文化传承等方面,成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7]。

一是通过继续教育,服务企事业职工学历和技能提升。发挥“双师”优势,为企事业职工提供在职学历教育,或开设新型学徒制培训、青年职工培训、高级技师研修等社会培训项目,提升地方人力资源质量。结合职业技能认证,针对不同对象等级,采取前后衔接、进阶式的培训培养方式。从校园中的“技能雏鹰”,到岗位上的“技术新星”,再从技能骨干迈向“高精尖”,搭建贯通学校与社会的职业技能培养的立交桥,衔接好职业技术人才学无止境的发展链条,使地方高技能人才辈出。

二是集智科研攻关,为地方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赋能。要建设高水平科技工作者队伍,培养中青年科研骨干,培育高级别的科研创新团队。鼓励教师依据新一轮科技革命,主动对接地方产业变革,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在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协同创新中,开发和培育横向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争取更多人才成为城市建设的专家顾问,针对问题提洞见、着眼未来出先见,服务政府科学决策;或以代表、委员身份勤奋履职,结合自身专长,开展调查与实践研究,竭诚为群众办实事。整合优秀师资主动深入社区,为市民开展科普宣传,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并接受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测评。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高职院校要把高层次人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引领性工程,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既强化高职人才需求的类型特征,又突出人才工作对于地方的适应性。今天高职院校提倡人才的治理,就是立足新时代的深厚沃土,从利于事业科学发展的需求出发,选优配强高水平、专业化、“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完善人才的选拔任用、培养管理和考核评价等机制。同时,认识到城市的竞争、高职院校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职院校的师资人才建设可借力地方,也理应反哺地方,在内外联动中,给予人才更丰富的培养路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从愿景成为实景。归纳起来,就是要构建“五纵五横”人才治理体系,通过纵横交错、内外并举,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好地把握人才工作全局。使高职院校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氛围更加浓厚,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政策机制更为完善,为地方打造人力殷实、人才荟萃的高地城市而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魏鸿. 政治生态与选人用人的关系[J]. 理论与当代,2017(11):14-15.

[2]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4.

[3] 曾照香,李良明. “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21(2):53-56.

[4] 赵坤,刘海飞. 习近平选人用人思想研究[J]. 求实,2018(5):4-20.

[5] 张爱民. 在高质量建设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如何作为:“高”字上发力 “实”字上用功[N]. 中国教育报,2020-11-03(10).

[6] 任永辉. 高职院校卓越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广西教育,2018(15):93-94.

[7] 熊来平. 新时代地方高校智库建设之道[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2-17(2).

Research on the “Five Verticals and Five Horizontals” Methods to Build Talent Management System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N Qin

(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 Jiangyin 214405, China)

Abstract: To carry out the Party's policy on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select excellent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the Party's management of cadres and talent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teams in the new era, we should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alents' growth internally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running schools and educating students. We will give full play to our intellectual advantages and serve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build tal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 teachers through the “Five Verticals and Five Horizontals” approach. The “Five Verticals” focus on the internal talent mechanis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at is to say, colleges should do a good job in the five links of selection, training, management, use and evaluation of teaching talents. Colleges should select talents by taking a clear-cut stand, train talents from whole process advancement, manage talents through strict regulations and generous loving care, use talents properly after understanding their characters and expertise, evaluate talents based on breaking though the five only criteria, in order to build a strict and smooth interna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The “Five Horizontals” require colleges to adhere to the “two-dimensional interaction” with local economy and society.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talent policies,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he participation of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he joint construction of alliance organizations and the service of think tanks to socie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encouraged to open up a wide range of talents. Through the above“internal and external jointly implementation”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approach,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expected to create a clear and inspiring environment for talent work, so that we can make talent governance inject new impetus into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ive Verticals and Five Horizontals”; talent management; methods

(責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