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化工类专业群专业共享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3-06-13 19:36祖晓冬朱虹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祖晓冬 朱虹

摘  要: 以安全生产与健康防护课程改革与实践为例,探索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前提,立足岗位和工作过程,体现专业群与专业间“和而不同”的培养要求,以“三教”改革、课程思政和能力提升为抓手,以教学成果和课程建设双评价为依据的改革路径,以期为“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专业群共享课程; 教学改革; 安全生产与健康防护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3)02-0083-05

一、专业群共享课

专业群共享课程是指专业群体系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各专业都开设的内容高度相关的专业基础能力平台课程。专业群共享课同时支撑专业群内多个专业知识构架,突出体现专业群人才核心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具有覆盖面广、与专业核心课程高度相关、高度体现职业特征等特点,专业群共享课程建设体现了整个专业群中的多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及整个专业群的建设水平。

然而在专业群建设中,专业群共享课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在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方面,专业群共享课产教融合不紧密,岗位群缺乏调研,课程知识体系定位不清晰,致使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空化泛化。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打破原专业间藩篱,在授课中存在“各自为政”现象,没有统一教学标准和要求。或者专业共享课未能针对各个专业实际情况,“千篇一律”地进行教学内容简单叠加而没有突出行业属性和专业特点。另外,教学手段陈旧单一,学生缺乏获得感。

基于以上问题,以天津职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共享课程安全生产和健康防护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探索“双高”背景下满足专业群内各专业对专业群共享课差异化需求的教学改革实践路径。

二、专业群共享课程安全生产与健康防护基本情况

安全生产与健康防护课程,是集生产操作、安全保障、应急事故处理、职业病防护以及职业心理健康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保护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协同合作、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树立创新发展意识。在提升职业心理调节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备安全化工、绿色化工、创新化工等综合素质,使其成为能够胜任现代化化工行业生产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该课程在我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职业院校“双高”专业群建设的需要,突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现代职教特色,强化安全生产、保护健康的教学理念,本着“宽基础,有特色”的就业思路,根据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将专业群内化工、环境、制药、宝石等专业中安全生产与健康防护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安排重新设计整合成为专业群共享课程。

三、专业群共享课程安全生产与健康防护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立足典型岗位任务。

加强社会联动,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课程教学改革。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通过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以及研创培高端产学研基地,推动智能化危化品管理开发合作项目、设立专项奖学金等,引导行业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课程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环节,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立足典型岗位任务,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深入调研行业代表企业,参照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化学品管理学习任务。通过立足岗位的任务促进学习过程和生产过程的深度融合,使学生能够入情入境,沉浸于真实生产环境,易于产生学习提升的情感共鸣,乐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二)以专业群职业能力属性为特征,突出专业鲜明特色。

课程建设突出专业群岗位共性特征和职业能力属性,重点在于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落脚在面向应用化工产业岗位需求,厘清专业群与各专业间互补衔接、协同发展的知识技能基础,从专业群角度出发设计课程。深入挖掘产业发展涉及的岗位群安全生产与健康防护知识技能点并重新梳理应用化工专业群安全生产与健康防护课程知识脉络。与企业共建课程资源平台,选取典型案例,实现学生的精准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安全生产与健康防护课程与其他课程交织为网络,凸显专业群课程层次,这既是理论基础课的进一步实践延伸,又是顶岗实习岗位发展的工作前提。另外在意识层面树立安全意识,建立安全文化,健全法制观念,凸显人文关怀。

另外,在体现专业群岗位共性的同时充分考虑各专业职业特性,在“共性”教學项目之外,设计专业特色教学模块(见表1)。另外不同专业对同一模块需求层次不同,这就需要根据专业特色调整课程内容,比如应用化工专业与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本课程分别在“检修现场伤害事故预防处置”和“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处置”两个项目做了不同程度的拓展。专业特色项目突出不同专业的安全生产特征,实现课程教学内容既达到产业群人才培养的标准,又特色鲜明地满足各专业人才高质量的培养需求。

(三)以能力培养规律为遵循,实现课证融通技能提升

根据化工行业工作过程及典型工作环境,尊重能力培养规律,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复杂设计工作任务,通过理实一体的方式达到培养目标。仍然以危险化学品管理项目为例,整体学习过程分为四个环节的任务。第一环节任务:进行基础知识训练,贯穿于课前任务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落脚于基本知识点,如能够阅读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以此分辨其危害特性以及处置方式,进一步通过专业领域内基础训练任务加以应用巩固。第二环节任务:岗位应用技能训练,将基础知识联系到实际专业领域某个典型岗位,进一步将知识延伸至岗位应用,如化学检验员岗位对化学品的正确取用和处理训练任务。第三环节任务:管理发展能力训练,这一阶段需要从系统或者部门整体协作角度出发,来提升学生综合管理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如以某企业危化品管理流程为工作任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企业的管理部门结构,让学生绘制化学品管理流程图,并以此进行分组模拟化学品管理过程,强调过程中安全生产系统管理理念。第四环节训练:拓展发散创新训练,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素质发展。如以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方法改进策略或者化学品管理技术创新为训练任务。项目训练要求按“基础知识—岗位技能—管理能力—创新发展”逐层深入,由易到难,训练角度以“个人—岗位—部门—行业”分别进行,由单一到复杂。设计贴合产业人才需求,不同学生在不同环节训练中能够发现自身亮点,弥补自身不足,也能够对行业不同层次的能力需求有较为全面的理解。

同时作为专业群共享课,课程深入对接 “1+X”证书制度,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根据相应职业技能技术水平的等级证书要求,对安全生产和健康保护领域的知识技能点进行梳理、重构和优化,实现课证融通,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色,课程依托企业进行的岗位分析充分考虑到技能的标准化,调研得出应用化工专业群岗位在安全生产与健康防护方面的岗位要求,以项目和任务为抓手进行加强训练,按照岗位工作流程梳理教学层次,把职业技能技术的严谨性、制度化和科学性贯穿课程始终,并结合生产管理模式达到较好效果,为各专业不同岗位“1+X”证书的取得打下良好的安全生产规范基础。

(四)以“三教”改革为抓手,促进课程思政多维度融入

教师团队建设方面,打造由校内教学名师、青年骨干教师,校外行业专家、业务主管、技能骨干组成的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团队,形成技能精湛,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校内教师定期进行企业实践,落实不同周期安全生产与健康防护领域课程建设调研。与此同时,定期开展课程信息化建设研讨,开展教学大比武互动。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满足“三个一”的原则,即“一个突出”,指的是教学方法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设计遵循学习规律,如“层次积累规律”要求项目内容设计从易到难,视角从单一到复杂;“记忆遗忘规律”要求教学项目任务之间要有强烈的关联性,同时通过测验考察,案例串联等方式来“温故知新”;“学思结合规律”要求任务实施过程将“动脑、动手、动心”充分结合,例如在“心肺复苏急救任务”中将救护技能、救护实践和急救精神有机融合。“一个服务”,是指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内容。例如在体现典型岗位技术的教学任务中,选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或者混合式教学法更为适当。“一个体现”,是指教学方法好不好归根结底体现于教学效果,由此我们建立了教学效果评价的三个维度:教学目标和内容评价、教师行为评价和学生行为评价。

教材建设方面,以项目任务内容为中心打造“量身定做”的活页教材。安全生产与健康防护课程的活页教材内容对接不同生产岗位典型工作内容,整体以“任务导览”“任务实施”和“岗位实践”三大部分组成。任务导览是通过案例引入或者问题提出等形式引出本学习任务的工作目标、方法、要求,使学生了解工作任务能解决的问题,激发学习动力;任务实施为任务主体部分,包括详细的实施方法、技能要求、单项训练,强调“1+X”职业技能考核点的融入。岗位实践以工单为任务引导脉络,进行实践操作和成果检验。整体教材融入包含于教学资源库内的课程案例、微课、活页教材、虚拟仿真、VR、安全实训包等等教学资源;整体教材以隐形融入的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其中。

课程思政建设方面,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制教育、安全环保教育、工匠精神教育、劳动教育为课程思政融入主线。全方位深化“不忘安全初心,牢记护佑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生产观,践行科学的安全发展理念。整体课程开展从内容、方法到情感的递进式互动教学。课程思政案例选取体现以下原则:近时效、有情景、能共情、引思考。其中,“近时效”是指案例定期梳理,选取具有新颖性、前沿性等时代特征的案例。“有情景”是指案例贴合岗位生产实际,具有典型环境特征。“能共情”是指容易引发师生共情。不当的案例或任务很容易变成教师的独角戏,而好的素材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很容易将自己代入情景,形成师生良性互动,沉浸其中。“引思考”是指案例要表现出多线思维脉络,能够经过情景引入,感情沉浸,自然引发多角度的深入思想探索。该课程融入的思政元素总体划分为三个维度,即职业精神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和家国情怀教育。职业精神教育包括法制观念、职业操守、工匠精神和劳动教育等元素。科学精神教育包含追求真理,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和积极创新精神。家国情怀教育包括以人为本、政治认同和爱岗爱国等元素。图1即以模块—任务—危险化学品识别为例展示了任务内容、资源配套和思政融入之间的关系。

(五)以多元化导师团队为依托,运行教学成果和课程建设双评价机制

该课程评价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二是对课程定期评价和诊改。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又分为课程学习评价和职业发展评价。课程学习评价有三个维度,即课堂学习评价、专业技能评价、思政融合评价。课堂学习评价依据体现于教学过程参与度、教学目标达成度和学习思考深入度。专业技能评价依据体现于任务目标达成度、专业技能掌握度和技能创新拓展度。思政融合评价依据体现于职业精神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和家国情怀教育三个层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另外由校外专家团队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评价,分为岗位标准评价、职业素养评价和职业发展评价。三个方面分别从企业用人角度出发给予学生三个层次的职业发展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理解和个人规划。

对课程定期評价和诊改分为课程岗位结合评价、人才输出评价和学生口碑评价等三个维度。课程岗位结合评价以每年教师企业实践为途径,深入考察专业群各个岗位对安全生产与健康防护领域的职责要求,使课岗证有机融合。人才输出评价指的是一方面每年一次深入调研课程对专业群和专业的贡献度,另一方面从企业获得安全生产与健康防护领域的人才输出评价反馈。学生口碑评价顾名思义是从在校和就业学生角度获得学生对课程、对老师和对专业群的综合评价。以课程岗位结合评价、人才输出评价和学生口碑评价为依据,实行每年一次的课程反思和诊改,进一步推动课程建设提升。

四、结语

安全生产与健康防护教育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对其进行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方面的宣传、教育和训练,它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专业群共享课程安全生产与健康防护覆盖全部群内专业,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前提,立足岗位和工作过程,体现专业群与专业间“和而不同”的培养要求,以“三教”改革、课程思政和能力提升为抓手,以教学效果和课程双评价为依据,提升学生掌握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在课堂满意度提升的同时得到行业企业的肯定。

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对专业群共享课程的一次改革尝试,为该类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课程建设方面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張俊义,宋莹,薛新巧.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课程建设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21(5):102-106.

[2] 古光甫,邹吉权.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实施策略[J]. 职业技术教育,2020(30):26-30.

[3] 李薇. 高职安全类专业群共享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安全评价理论与技术》课程为例[J]. 湖南安全与防灾,2019(2):51-53.

[4] 施能进,罗文华,徐茂华. 高职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为例[J]. 职教论坛,2013(14):94-96.

[5] 李明慧,曾绍玮.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方向、难点与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21(13):42-47.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Shared Curriculum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Group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the Course of “Production Safety and Health Protection” as an Example

ZU Xiaodong, ZHU Hong

(School of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 Tianjin 300410,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cours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Production Safety and Health Protec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form path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deep integ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based on the posts and working process, reflec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harmony but difference” between specialty groups and majors, focusing on the reform of “the three education system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bilities, and based on the doubl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and the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high”,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epening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shared curriculum for specialty group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shared curriculum for specialty groups; teaching reform; production safety and health protection

(责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