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策略研究

2023-06-15 21:29李万红
学周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读写结合应用策略

李万红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广,读写能力已成为语文学科素养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阅读与写作教学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一线中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资源,根据阅读材料的适用条件找到读写结合点,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和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以期对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语文课堂;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9-007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9.025

阅读与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阅读代表“输入”,写作代表“输出”,只有将二者结合,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才能完成一个从了解、认知、理解到内化、应用的闭环。然而,当前不少教师未将二者合一,也未在阅读和写作技巧方面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在读写教学环节中还存在诸多困惑及问题。基于此,怎样提升读写结合的教学效率,成为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和研究者探讨的课题。

一、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读写结合训练被严重忽视

由于课堂只有45分钟左右的时间,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以指导学生阅读为主,很少让学生去写。他们认为,写作能力是一种慢功夫,不能一蹴而就,在课堂上练习纯粹是浪费时间。这部分教师忽略了只“读”不“写”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浮于表面,出现思维定式,也间接地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而有一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写作习惯是需要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的,写作水平和学生平常的基础知识积累和阅读量有很大的关系,这种现状要想通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来得到改善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常规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以阅读分析为主,看似课堂信息量大,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十分紧凑,学生也将阅读与写作方面的笔记记得密密麻麻,但实际上都是教师的自说自唱,学生的写作能力未得到系统化的训练。

(二)读写结合教学形式和手段单一

众所周知,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方式有很多,既有仿写迁移、创新改写、缩写扩写,还有巧补留白、写个人体验或感悟等。但经过笔者的调查和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都习惯于在教学中使用仿写迁移和写个人心得感悟,对其他教学形式应用极少。在给学生布置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教师也习惯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主题、结构、叙述角度、故事情节等进行写作,或者直接让学生写一篇学习心得或读后感。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形式单一,无法达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阶梯式上升的目的。对部分教师的“读写结合”教学手段进行调查得出结论:绝大多数教师只是对课本或阅读材料中的内容进行口头讲解,或结合课文的框架结构将教学内容做成PPT,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读写结合”教学手段依旧是传统的讲授法。

(三)“读写结合”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生活体验被忽视

一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写作即生活”,其中的“生活”正指的是“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然而通过调查发现,不少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尽管他们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会围绕社会热点和时事热点,然而无论是阅读材料的选择还是写作要求、写作范围等都完全按照命题的套路走,充满了应试色彩。在阅读方面,由于课本上的内容很少被作为考点或原题出现在试卷上,教师会渐渐忽视课本内文章的阅读分析,而是布置大量的阅读题,从中总结出考点以及答题套路,这会直接导致学生在做题时不去深入思考、分析题意,直接按照教师教的思路答题。而写作方面,教师平常不重视让学生洞悉生活,书写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而是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让学生背金句、经典段落、格式、人物素材等方面。表面上看起来学生的语文分数和答题技巧都还不错,当需要用所学知识表达个人观点、看法或进行即兴演讲时,不少学生竟然呆若木鸡,无法将“读写结合”的学习进行下去。

(四)“讀写结合”教学评价模糊单一

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学评价是最能反映出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环节,也是检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合理的试金石。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帮学生查漏补缺,还能为教师优化教学思路提供依据。可是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初中语文课时紧张,而教学任务又十分繁重,加之“读写结合”教学评价比单一的阅读教学评价或写作教学评价要困难得多,以至于面对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训练教师只能对其中几个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和评价。这种指导评价不够深刻和细致,有的教师甚至在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不去评价。一部分教师尽管会在课后布置“读写结合”作业,但通常只用分数或类似于“甲、乙、丙、丁”这类分级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如此笼统而又模糊的评价方式导致学生不明白自身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也令教学评价失去了意义。

二、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课堂应用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写作需要长期积累、长期阅读来蓄力,不可能经过一两次训练就能做到“下笔如有神”。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不少教师习惯于“走捷径”,即给学生一些模板去套用,类似于开头写什么、段与段之间如何衔接、结尾怎么写,这让很多学生放弃阅读,直接用一些自己认为好的话去套用。这尽管能让学生的作文乍一看也许能得到不错的分数,但却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洞悉生活、抒发个人情感的能力,与我们国家长期倡导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二)教师未深入研究“读写结合”的指导方法

尽管大部分的教师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是非常认同的,也承认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的重要性,可是部分教师却没有根据不同文章的性质寻找读与写的结合点,也不会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补白、改写等其他教学形式并通过实验证明哪种教学形式和手段最为有效。在日常教学中,新媒体备受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青睐,他们会用多媒体来呈现相关知识或布置作业,但由于教学手段缺乏创新,语文课堂依旧是“教师为嘉宾、学生为观众”,唯一的区别只是黑板被换成了电子显示屏而已。并且,在“读写结合”指导方法方面,部分教师极少去研究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能深入掌握文章的结构、语言、中心思想,并且能模仿文中的表达方式、语体等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或情感,從而导致整个学期的课程结束了学生对有些课文还没有读懂,更别说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了。因此,广大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研究意识,在读写结合方面大胆思考、研究、实践。

(三)学生缺乏良好的读写习惯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能否养成良好的“读写结合”学习习惯直接决定了其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否获得长足的发展。对学生读写习惯的培养亦是初中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学习内驱力的培养。如果一个学生十分优秀却未能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那么随着语文知识难度的增加,其学习效率依然会下降。因此,培养初中学生的读写习惯对于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到手机游戏、网络视频、电视节目等诱惑,不仅会占据他们大量的时间,还会消磨学生的斗志和意志力,让他们越来越抗拒深度思考。如果语文教师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读写习惯,以学促教,那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三、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的策略

(一)增强学生对字词句段的整体感知,以读促写

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品味阅读材料中作者的用字用词之妙。中国文字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文章中独特的词句,引导学生细心揣摩作者的用词之妙,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用词方法进行提炼,增强学生的词汇量以及文字敏感度。另外,教师应多举一些相关案例,促使学生在阅读和写作学习中活学活用,进而为自己的作文添彩。

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语篇分析。选入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要么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要么是能引领时代思潮且文质皆美的经典著作,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高效阅读,自主分析语篇的结构、主题、角度、表达方式、中心思想等,那么学生的汉语言功底就会实现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的飞跃,面对写作之路上的诸多难题自然会无所畏惧。

最后,教师应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将零散的“读写结合”教学内容系统化、整体化,由此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将原文作为一个主题或者话题,让学生自主仿写、缩写、扩写,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学以致用。

(二)找准读写结合点,丰富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和手段

从此前的教师访谈和调查中可以了解到,最常用的“读写结合”教学形式是仿写迁移以及心得感悟,其背后的原因是教师未根据不同的文章特点找到对应的读写结合点。笔者认为,对于《济南的冬天》《白杨礼赞》《苏州园林》等散文可以用仿写迁移的教学形式。由于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语言十分有特色,且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风格平淡中蕴含神奇,因此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读写结合”的训练题目,要求学生借鉴本文的写法来写一写“我的家乡”或“我最熟悉的一个地方”。而《记承天寺夜游》《关雎》等文本节选自宋词、诗经,属于文言文,再用仿写迁移这种形式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就不合适了,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学习压力,因此可用创新改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笔者认为可让学生展开想象,将其翻译为符合原意并且文字优美的白话文,这就相当于改了语体以及文体。相信通过这类改写,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思想的把握将会更加深入。

在教学手段方面,除了正确使用新媒体进行“读写结合”教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导学案,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设计教学过程。导学案的优势在于其根据课文内容编制,能在“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高效导入相关背景材料,并能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为学生制订一套自主阅读和写作的学习活动方案。通过导学案,教师能很快看出自己的教学思路是否科学、合理。在对导学案进行设计时,既要设计预习字词、了解背景等一类的基础性练习题,又要设计一些能够帮助学生把握结构、品味语句的探究性题目。

(三)通过文本解读和阅读指导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一方面,在文本解读中挖掘深层情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停留在对阅读材料表层情感进行归纳、概括层面,应由表及里,引导学生挖掘与体悟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及其所蕴藏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这可以有效改善传统读写结合教学学生情感体验缺失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在阅读指导中深化学生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预习、复习、设置思考题、编写阅读提纲、师生互动等环节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可以指导他们略读、细读,也可以指导其边读边思,还可以指导其朗读、默读,引导学生养成诵读课内课外经典句子、段落的习惯以及积累素材、记批注的习惯。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总结阅读规律、方法,最终培养其一隅三反、触类旁通的能力。

(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第一种评价方式应是学生自评。自评指的是学生自己检查和修改自己的写作练习。在进行自评时,教师应当将一套评价标准交给学生。评价标准应包括这三个方面:一是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字词的用法是否规范;二是语句是否通顺,是否存在病句;三是文体、选材立意是否符合写作要求。等到学生自评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写作练习中存在的不足。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教师能多引导学生自评,培养其检查和修改自己作品的习惯,那么一定能有效弥补当前“读写结合”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

第二种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应该是学生互评。互评,即学生之间相互检查和评改作业。首先,教师应将评改的标准以及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拿到其他人的作文后第一时间去检查其书写是否正确、用词是否规范、是否存在语句不通顺问题、逻辑是否合理等。其中用到的方法应包含怎样做批注、怎样修改、怎样写评语。最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总结出其他同学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从而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在自评和互评环节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考虑到时间关系,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请每一位小组推荐一篇作文或者随机从小组中抽出一个学生的作文来进行评价。需注意的是,选出的作文不一定是优秀的,但应具有典型性,这样当教师指出一个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其他同学就会对照检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当然,教师还可以定期进行优秀作文的评改示范,这样才能为全班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四、结语

实践表明,阅读与写作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都是一种全面夯实学生文字功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路径。因此,一线初中语文教师有完善和传承它的责任。教师应从增强学生对字词句段的整体感知、不断更新教学形式和手段、深化学生情感体验、优化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文学鉴赏、谋篇布局、创意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晓霞.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模式的创设分析[J].山西教育(教学),2022(10).

[2] 陈凤.细读与品读共舞,阅读与写作齐飞——试论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9).

[3] 王小强.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智力,2022(24).

[责任编辑 胡雅君]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课堂读写结合应用策略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