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更像“话”

2023-06-15 18:04张晓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4期
关键词:明确目标多元评价

张晓久

[摘 要]写话是习作的基础,所以低年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紧密依托教材,充分挖掘与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书中的表达方法;通过读写统整、说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借鉴与模仿中拓展思维,从而有目的、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写话训练,提升学生的写话能力。

[关键词]低年级写话;明确目标;设定方法;多元评价;从说到写;读写统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0-0093-03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课程中,写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在义务教育阶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低年级的写话是中年级习作、高年级写作的起步阶段,所以在低年段,我们不说写作,而说写话。它是写作最初级的训练,话写得好才能平稳过渡到习作阶段,最后再到写作阶段。

通过分析教材,我们可以感受到编者十分注重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其目的是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如果我们能抓住低年级学生这一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有效运用写话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写自己想说的内容到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再到懂得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就能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提升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

一、分析误区,明确写话教学现状

统编语文教材特别重视“表达”板块的编撰,从一年级的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中的字词句运用,到二年级的命题写话内容,明确地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对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目标的设定,合理有序地编撰相应的学习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起步阶段的写话教学往往陷入以下误区:教师常常告诉学生“怎么说就怎么写”“说什么话,就写成什么样的文”,认为这样就能教好写话了。一直以来我们就是这么教的,可是学生的写话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但难以达到预期的优质教学效果,反而导致学生出现会说不会写、写出不像“话”的现象,甚至出现对写作厌烦排斥的心理。

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把学生的书面表达降低为口头表达的记录,没有为他们创造发展书面语言所必需的条件,也没有安排符合这些条件的训练活动。

那么,写话该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算是达标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明确目标、设定方法、多元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写话更像“話”。

二、确定目标,明了什么样是像“话”

有人向叶圣陶先生请教:如何判断一篇文章的好坏?叶先生举了个很有趣的例子:“让孩子拿着文章,在屋子里高声朗读,大人在窗下静静地听。听着感觉像‘话’了,就是好文章。”依据这样的标准,写话教学的核心就是像“话”。 “话”,作为日常交际交往中常用的表达形式,有四个属性:一是口语化,学生日常说的即为口语,相对于书面语,更加轻松、自然,具有随意性、随机性,不够严密,但更为生动;二是情境化,和谁说、在哪里说、以怎样的心情说,这些都决定了话语的表达效果;三是功能化,说话是带有一定的目的的,即使漫无目的地谈,也能增进谈话双方的了解;四是个性化,什么人说什么话,不同个性的人说话各有自己的风格。写话应该呈现出具有这四个属性的自然状态,绝不是停留在怎么说就怎么写的随意状态。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写话像“话”的标准:写成的话应带有一定的口语色彩,轻松、自然;应带有具体的情境,明确话语对象;应带有交际功能,达成表达目标;应符合儿童个性,表现真实心态。要让学生说出来的话,是能表达思想感情的声音信息,就像《课标》里提出的那样“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才能让写话更像“话”。

三、设定方法,明晰怎么写才像“话”

学生心中并非没有内容,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但是写的时候又不能一股脑儿都倒出来。所以,教师必须要用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想说的话有序地表达出来。从“说”到“写”是需要转化的,也就是要组织语言。

(一)从说到写,有序组织轻松写

在第一学段的写话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有序施教,让学生的“话”顺利写出。

首先,要会“说”。 二年级上册第一次写话练习“我喜爱的玩具”,教材中直接标注了提示语:“你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好玩在哪里?”从提示语中,我们发现要求直接指向先说后写。因此,如何组织写话教学中的“说”是关键。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提示语先和同桌交流,再写下来。教师要先安排“自由说”的环节,强调“说”的交互性,如同桌互说等;再安排“展示说”的环节,即面向全体,引导学生充分说话,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尝试表达。当课堂上出现其乐融融的“我说给你来听,你说给我来听”的场景时,“说”对“写”的辅助作用就达成了。

其次,要会“写”。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学生的写话“当堂写”“完整写”。“当堂写”就是说完就写,这更有利于从说到写的转化;“完整写”就是要保障写的过程流畅完整。如学生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让他们适当用拼音、图画来代替,甚至直接空着稍后再说,让学生一口气写到底。在写话过程中,教师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思路,要给予学生完整表达思想情感的机会,因为思路一旦被打断,就很难再续接上去了。

(二)读写统整,模仿建构深度写

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模仿。美学大师朱光潜主张“现学现用”,他结合自己学习写作的经验说:“我们不必唱高调轻视模仿,古今大艺术家,据我所知,没有不经过一个模仿的阶段的。”他还指出:“练习作文,一不要怕模仿,二不要怕修改。”

叶圣陶先生的“例子说”是最为明显的模仿主张。他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低年级写话是写作的最初练习阶段,在这个阶段最为典型的练习手段就是模仿,可以划分为四个级别:第一级句型仿写,对范文的句子进行仿写,要求能把句子写完整,它的心理特征是识辨句型;第二级结构仿写,从课文中寻找相应的写作方式,表达一定的人、事、景物,它的心理特征是认识简单的结构;第三级综合性仿写,开始从几篇范文中进行综合性模仿,突出描写特征的训练,它的心理特征是比较;第四级初创型仿写,在借鉴范文的基础上,具有初步的创造性,即仿范文之形,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仿写水平的提高,一般趋势是从形式的模仿到内容的模仿,从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内部实质性的模仿,从机械性模仿到創造性模仿。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常常将课文片段作为范例,让学生去模仿,因为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规范性,是规范化表达练习的最佳范例。通过借鉴规范的选词、造句、结构,同时赏析课例中鲜明的写作方法,学生形成规范化语言图式,在日积月累中养成规范化表达的习惯,进而习得简单、规范的写作技法,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常常要求学生模仿写片段,教师可以借助这类练习进行,细致指导,促进学生深度模仿。如二年级下册第八课《彩色的梦》,“模仿”是本课“读写统整”的关键设计,教材甚至为这一设计留下了专门的书写区。课后练习的第二题,直接提出要求:“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试着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把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大多指导学生选择第2小节进行仿写:“脚尖划过的地方,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蓝——得——透——明!”

一般情况下,学生喜欢仿写第2小节:一是因为它有法,句式明显,易于上手;二是因为它有趣,融入想象就能仿写成功;三是因为它有效,立竿见影,立等可取。这样的模仿,在课堂上可以即兴口头完成,口头模仿后很容易转化为文字,组合成新的诗句,教学效果当堂可见。

但是,这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句式套用型模仿上,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挑战难度系数较高的片段模仿,让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跳出“舒适区”,摆脱思维惰性,拓展延伸思维空间。

比如,选择这一课的第3小节:“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们拉着手,请小鸟留下歌声。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这一小节的内容很难找到显见的规律,学生仿写起来比较吃力。但是,指向诗歌内隐结构的深层模仿,才是真实的模仿,教学才有效。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四个步骤,让学生学会深度模仿。

第一步:合理拆分

在这个小节中,第一行是写想象生发的原点,写出“在哪里”;之后的五行是在这个地方引发的想象。想象的生发,和想象的原点息息相关。拆分这节诗为“第一行”与“另外五行”,就能发现这一写作的逻辑。

第二步:辅助理解

全诗题目为《彩色的梦》,这一小节诗的每一句都是想象,都可以看作是“梦”。但是,这和“彩色”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此小节的“彩色”集中体现在“红”这一色彩上。你看,“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这样富有生命力的“红”,诞生在“葱郁”(绿)的森林里,对比鲜明,自然而然地带来一种炫彩光影。理解这一小节诗中的“彩色”与“梦”,就为仿写再次做好准备。这样教学,就是让学生做解牛的庖丁,看到诗句中的逻辑结构,因为理解是模仿的基础。

第三步:搭建支架

为学生的模仿搭建支架,就能让他们易于模仿,顺利攀爬提升。

可为学生写好想象的生发点——“在哪里”;也可以给定多个“第一句”,如“在清澈的湖水旁”“在蔚蓝的天空下”“在盛开的花丛中”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展开联想;还可以提供一个支架,给出一个和地点相匹配的关键色彩词,让其模仿更有章可循。如,“在盛开的花丛中”,给出匹配的色彩词为“鲜红”;“在清澈的湖水旁”,给出匹配的色彩词为“翠绿”;“在蔚蓝的天空下”,给出匹配的色彩词为“蔚蓝”……学生的想象再夸张、再大胆,都要将支架中的几个关键点用上,都要在攀爬中抵达目的地。教学,通过设计实现目标。思维,赋予想象限制与规约,实现大胆中的合理、夸张中的有序。

第四步:放飞表达

当我们经历过拆分、理解、给定支架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模仿了。此时,教学已经让学生明确诗句的内在结构,加上儿童的想象天赋、语言的原有积累,学生完全能够自由表达了。

经过这样有效深入的模仿,学生自然能获得思维和语言的共生共长,每一行文字都是在思维主导下的有效表达。这时学生的写话不但更像“话”,而且言而有意、言意共生。

四、多元评价,明白如何改才像“话”

学生写出的话像不像“话”,他们自己往往是不甚清楚的,所以需要教师的有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只有在自我修改和教师评价中,学生才能明白如何改才像“话”。

(一)自读修改

学生初写完成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修改。自我修改的最合适的方法便是“读”, 一旦读顺了,写话也就像“话”了;读不下去了,就说明语句表达有不通顺的地方。其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一是没有学会恰当运用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二是句子太长,想表达的意思太杂。因此,当学生读不下去的时候,教师要适时给予引导。如可以让学生在“卡壳”的地方停一停,与他聊一聊,或者鼓励他多想一想可以怎么改,让句子读来更顺畅;实在为难时,也可以由伙伴或者教师给出一点建议,提供一些“替代话语”,让学生尝试替换到原作中读一读、顺一顺。这样教学,意在让学生自己真实参与写话的过程;同时,要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改,不管改的结果怎样,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改的习惯,让他们拥有改的意识。

(二)面批评改

要想让学生的写话更规范、有深度,教师的面批评改是关键。教师要当着学生的面,用对话的方式和学生交流、商讨,一起进行写话评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评改的规范性。规范习得的养成将影响日后的写作,因此,教师务必从第一次写话指导开始,就予以夯实。在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中,尤其要关注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因为标点符号的使用就是微观的意识建构。教材对此有明确的要求,如在“写我喜爱的玩具”中,书上的泡泡提示这样说“我会写在方格纸上”“我知道标点符号要占一格”等。《课标》在这一方面也极为强调,在关于习作的“教学建议”部分这样提出“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对于内容表达方面的评改,教师可以选取典型案例,对具体的、个性化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对于筛选出的普遍性问题,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讲评、解释。长期的面批评改可以增加学生写话的体验,扎实有效地让学生的写话更像“话”。

对于低年级的写话教学,《课标》中这样建议:“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内容,明确低年级写话目标,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选择恰当的方法,通过从说到写的有序组织、读写统整的模仿建构、多元评价的有效修改,让写话贴近学生生活,从而降低写话的难度,激发他们表达的兴趣,增强表达的自信心。这样能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语言情境中学会说话,学会写话,学着让话更像“话”。

[ 参 考 文 献 ]

[1] 吴立岗.小学生的作文训练应该提前起步:摩尔多瓦小语教学实验研究简介[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2(1):10-12.

[2] 朱光潜.朱光潜谈文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3] 汪潮.汪潮教育研究论集[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明确目标多元评价
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浅析从母语思维走向英语思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基于电子学档的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的探究
多元评价,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