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育实践价值与实施路径研究

2023-06-16 17:09李丽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英语教学

李丽娟

[摘           要]  现阶段积极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对促进大学英语教育建设和思政教育融合发展,全面贯彻“立德树人”重大使命,培育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全面发展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课程思政理念有关概述出发,阐述了融合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育实践价值,从制订合理化、系统化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设计方案;认真组织课程,保证英语与思政要素的有机结合;结合英语课程的特点,实现思政教育多样化;充分发挥文化渗透作用,增进思政教育效能;完善大学英语思政教学外在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大学英语教学思政评估制度等层面,指出融合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育的实施路径。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育实践价值;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2-0137-04

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国家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英语是重要的跨文化交際工具,它在国际往来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1]。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体制下,英语已经成为一门必不可少的语言学科。显而易见的是,高校学生在英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西方文化所影响。新时期,教师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教育的职能和作用,积极推动大学英语教育与课程思政高效渗透和融合,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学系统。为此,大学英语教育建设过程将面临新的问题与新的情况,即怎样将英语知识讲解、口语技能培养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育建设的育人价值,贯彻落实好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育与学科建设目标。

一、课程思政理念有关概述

(一)课程思政理念的形成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本质问题,为此必须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核心内容,并使其始终贯穿于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在全体学生中实施全程以及全方位育人,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2]。与此同时,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了要健全课程体系,把各学科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效应,这就是课程思政,它包括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的目的以及全新的教育系统,其中,学科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而思政教育是学科课程的灵魂。课程思政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课程思政教育,在工作理念上突出了思政教育工作由传统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其实质就是以学科课程为基础,融合思政教育开展教学活动,在课程思政这一大的教育背景下,任何一种学科课程教学活动都应主动承担起思政教育责任,在大思政理念下促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及全过程育人的思政教育氛围[3]。

(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区别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思政课程是我国高校教育过程中极为重视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以思政为核心的独立学科,从小学到大学都有相关的课程。特别是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上,把思政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所有专业、所有学科都要学习的公共课程,并在高校的人才培养系统中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课程类型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门必修课程,同时加上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两门选修课程,以此形成了高校特有的思政课程教育体系。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既不是专门的思政课程,又不是一门特殊的专业课程,而是以新时代教育理念培养人才的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也是实现思政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和渠道。现阶段高校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增强新时代文化育人作用,在我国步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一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实行课程思政,既不是给学生另外设置一门新课程,又不是将以往的思政课程进行再一次的转换,而是将思政元素融合到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在传统的专业效能与专业实践中,成为全面推进教师思政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更是推进新时代全面思政教育变革、人才培养变革的重要标志。高校各学科的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使其具备专业技能和高素养的双重作用,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个性化,使每一门学科、每一位教师主动承担“立德树人”的教育职责。这种方式使大学生在专业与学科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健全的思政教育系统,从而形成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新的思政教育生态。规避传统思政教育的独立性与孤岛化,实现全员参与思政教育的高校教育目标,实现高校思政教育新体系、新生态。

二、融合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育实践价值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年版)》(以下称为《指南(2020年版)》)明确提出,高校英语课程既要兼顾工具价值又要体现人文精神,也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将立德树人基本要求有机地与课程思政的内容相结合。

(一)落实学科育人基本任务,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阶段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工具价值”,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育学生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训练,而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4]。这就使我们所培养的外语人才在国际交往中常出现“失语”状态,甚至逐步失去“主体意识”,从而使我们的对外交往出现“文化逆差”。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是完善学科育人的有效途径,加强课程思政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发挥学科育人这一基本任务,要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不可分离。《指南(2020年版)》在突出大学英语“工具价值”的同时,也注重其人文精神的培育,主张将大学英语教学纳入学校课程思政体系,使之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认知能力。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增强理想信念,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理想信念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来源,而理想信念的坚定能够为现阶段自我学习、自我超越以及未来工作等方面注入强大的动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告诫广大青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理想信念始终是我们人生前进的方向,信念是生活与事业成败的标志。《纲要》明确提出,大学阶段的基础必修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品德修养,提升知识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培育艰苦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牢固的理想信念、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都能成为学习的有力推动力。推进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既能从根本上调动广大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又能丰富英语课程的内涵和深度,从而促进英语教学高质量发展。

(三)弘扬民族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做出新贡献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国,我国不断在增强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方面付出诸多实践,以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阐释能力和传播能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一再强调,要把中华文化推向国际舞台,通过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育人的方式,把更多更好的中国特色、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展现出来。《指南(2020年版)》认为,高校英语教学的人文精神表现在跨文化教学与中国文化交流上,而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了解和解读中国文化,为中国文化推广服务。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为载体,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我们既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又能不断提高其对中华文化的理解、阐释、传播能力,从而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三、融合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育实施路径

在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不仅可以使传统的思政教育有更多的生机,还可以使大学英语课程自身的内容更加丰富,从而达到“知识传递”和“价值引领”的共鸣。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是对学生的综合教育,高校英语教师应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有关英语文学、英语语法以及英语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利用学科中所涵盖的思政元素开展思政教育。

(一)制订合理化、系统化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设计方案

大学英语是高校本科教学中的一门必修课,它以其学时跨度长、学分比例高、修读人数众多而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巴班斯基的最佳教学理论认为,要使教学方案和任务的制订更加完美,必须从素养、教育、发展三个方面着手,这三个方面相互促进,既能保证教学方案的完整,又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6]。在素养层面上,高校英语教学应该重视英语专业素质、文化情感素养和英语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育层面上,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在发展层面上,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引导他们在英语教学中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提高英语的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思政建设应以最佳化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将素养、教育、发展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将其纳入大学英语教学全过程中。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坚持以教学任务为导向,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反省意识。例如,在教学“Learning,Chinese Style”单元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围绕知识、能力与情感等层面对教学总体目标进行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文化自信。同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将三个维度有机地分解,突出素养因素、教育因素和发展因素,以保证学习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认真组织课程,保证英语与思政要素的有机结合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建设要注意对英语课程内容进行细致的设计,以保证思政要素与课程的有机结合,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用[7]。一方面英语教师要主动从教材入手,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思政要素,并据此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能更好地实现情感和学科学习。另一方面英语教师要有目标地获得课外教学材料,使教材的内容得到有机补充,从而使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例如,在教学“Father Knows Better”单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的阅读和体验,然后再引诱出当前的家庭代沟、家庭矛盾等实际问题,通过列举对中西方问题的不同看法,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第一,就中华传统美德而言,中华文化在“父慈子孝”熏陶作用下,父辈对子女的干涉多数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而子女应该发扬孝道,以报答父母的慈悲。所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的感激心理、孝道观念得到全面提高,从而实现德育目标。第二,基于以上所论述的亲子关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以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对他们在今后工作发表见解,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发扬担当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

(三)结合英语课程的特点,实现思政教育多样化

个体差异性使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在英语教学中应该以学生多样化的特点为指导,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首先,要综合分析英语基础、知识背景、成长经历、学习能力、思维发展等因素,并据此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在教学“The Glorious Messiness of English”单元时,教师应根据同一人格特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类,从而使学习的效果最大化。其次,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如主题演讲、小组对话以及故事讲述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提高学生的交流和领悟,从而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提高自己的心境。最后,学生将根据学习参与情况、任务完成情况、个人发展情况等进行总结,以达到最优教学的目的。

(四)充分发挥文化渗透作用,增进思政教育效能

第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组织“中西文化”主题教学,紧紧抓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文化自信等,使学生在英语基础必修课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例如,在教学“Learning,Chinese Style”中,教师要主动安排与设计中西教育制度差异、中西文化制度比较相关的作业,并在课堂上通过参考文献等方法进行反思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对中西文化的认识,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第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小视频、文化电影,让学生在视听融合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听力和理解能力。从整体上看,高校英语课程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英语能力、提高思政能力,而文化的渗透则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文化自觉,重塑他们的文化自信,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思政能力。

(五)完善大学英语思政教学外在保障机制

第一,加强政策对大学阶段英语思政建设。各有关部门应加大政策和经费的投入,强化英语课程的思政建设,使该课程的学习时间更长、范围更广,在政策的扶持和推动下,使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8]。第二,要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英语专业素养,又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这样才能切实推动英语学科思政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高校英语教师要加强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大学教师的综合素质。第三,作为课程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资源,要使大学英语课程真正发挥思政育人的作用,就需要不断完善教材,使中国文化故事等具有较强的思政教育内涵,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从而有效提高英语学科的思政能力。

(六)建立健全大学英语教学思政评估制度

要使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制度,通过专业化、精准化、合理化的评估制度,发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最大的作用。第一,重视大学英语课程的全面评估,做到过程评估与终结性评估,重视出勤率、课堂活跃度、品德素养等因素,并将其纳入评估体系,在期末采用闭卷考试、问卷调查、设计主观题目等方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业水平。第二,在教学评估中,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综合评估,充分掌握其在课程中所取得的进步,以此来衡量其思政能力。第三,大学英语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指导者,要主动利用一切时间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好表率,从而助推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得以实现。特别是在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等方面,教师随时接受师生的评价与监督。简而言之,构建多维度、宽领域的大学英语教学思政评估机制是保证大学英语教学建设价值的根本保证,并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断地自我发展和提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在明确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概念前提下,认识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展现的立德树人、增强理想信念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价值,身为大学教师,理应围绕学生身心发展,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情况,利用好教学活动中的思政要素,充分发揮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以保证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条件,以此加快大学英语教育,使其真正实现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郑海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价值意蕴与建设路径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2,30(1):69-72.

[2]赵佳娜.口译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与导入:以杭州龙井茶文化教学设计为例[J].福建茶叶,2021,43(6):238-239.

[3]李壮桂.大学英语课程中思政元素融合路径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22,29(3):31-32,52.

[4]顾芸.课程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初探:以“大学英语B”课程为例[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86-88.

[5]费海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6).

[6]陈雪贞.最优化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现[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45-48.

[7]李婕,刘雨薇.基于动态评估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促进路径: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1(11):1761-1764.

[8]杨婧.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20(4):27-31.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英语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