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游戏,让幼儿拥抱自然

2023-06-17 07:44
好家长 2023年5期
关键词:田野行为习惯习惯

文 吴 静

田野游戏是幼儿游戏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田野游戏融入幼儿教学,能够为幼儿创设轻松和自由的田野情境,有助于幼儿充分展现天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田野游戏活动概述

(一)田野游戏活动的内涵

田野游戏活动源于农村生活的经历以及对农村童年生活中游戏活动的回忆。对农村幼儿来说,很多游戏活动多数在田野完成,这种游戏活动被称为田野游戏活动。田野游戏活动,顾名思义,是指在农村比较开放的自然环境背景下开展的具有真实性、生活性以及不可复制性等特征的群体性互动游戏活动方式。

(二)田野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田野游戏活动的环境是开放且真实的,能够激发幼儿对新鲜事物的探究欲望,有助于促进幼儿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抹杀了幼儿对自我潜力的探究,幼儿与社会和环境的互动产生了阻碍,幼儿之间自发、自主地开展游戏活动的机会也变得更加稀少。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往往可以激发幼儿无尽的想象力,有利于挖掘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教师通过创设开放性的自然环境的方式,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田野游戏活动,能够弥补城市化产生的不足,从而激起幼儿对世界的探究欲,进而提升幼儿的创造力。

其次,田野游戏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有助于幼儿心理素质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所谓不确定性,是指在田野游戏活动中,游戏参与的人员结构和人数往往是不确定的,游戏的项目以及内容也是不确定的,游戏对象以及游戏道具也难以确定,甚至连游戏规则也是不确定的。这些不确定性使幼儿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极大激发了幼儿主动参与田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此外,在这种不确定性的田野游戏活动中,幼儿会自发地与其他幼儿交流或商议,尝试更多动手机会,并积极思考和分析遇到的问题。显而易见,在田野游戏活动中,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语言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其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得到了强化,为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田野游戏活动的不可复制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热情,有助于幼儿创新习惯和创新潜能的培养。田野游戏活动中的不可复制性,并不是说田野游戏本身难以复制,而是说田野游戏的整个过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设计是难以重现的。对每个幼儿来说,他们参与了相同或不相同的田野游戏活动后,总会收获新的游戏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就能够对田野游戏活动产生较为长久的参与兴趣,并且能够从多角度和多维度产生持久的刺激以及体验,进而促进创新习惯和创新潜能的开发。

二、开展田野游戏活动的策略

(一)在游戏活动中感受自然之美

幼儿时期是个体一生中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之一。现阶段,由于很多幼儿属于独生子女群体,他们在家里受到父母和祖辈的百般宠爱,不论是玩具还是其他活动设施应有尽有。然而,这些幼儿长期处于城市钢筋混凝土的环境制约之下,虽然在物质条件方面比较丰富,但是他们往往会因为长期独自在家看电视、玩电脑或玩玩具而产生孤寂或无聊的状况。同时,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幼儿难以接触和享受大自然的阳光和空气。他们较少接触大自然,更多时候像长期处于温室中的花朵,难免会因为经受不了外面的风吹雨打而变得特别脆弱,甚至有些幼儿的身体逐渐呈现出豆芽式或胖墩式的特征。在幼儿教育中融入田野游戏活动,能够有效改善上述情况,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方面,田野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亲密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可以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更好地放飞梦想、锻炼体魄。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大班幼儿到田野中踏青或者带领小班幼儿到园区附近的公园里游玩等。另一方面,田野游戏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近距离了解各种动植物的机会,让幼儿得以拓展知识面。例如,教师可以在附近的公园里组织幼儿开展收集树叶的游戏活动或者带领幼儿到附近的动物园开展游玩活动。这样就可以让幼儿看到或接触到教材中出现的动植物,巩固幼儿对这些生物的认知,为构建知识体系的奠定基础。

(二)在游戏活动中培养良好习惯

幼儿阶段作为个体成长的最初阶段,其基础作用不言而喻。在这个时期,多数幼儿会对周围的事物非常好奇,并对它们产生较强的探索欲望。同时,他们的学习能力往往特别强,性格以及习惯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如果处于幼儿阶段的个体不注重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那么他们可能会逐渐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从而抛弃一些良好的习惯。因此,针对幼儿阶段的习惯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和家长不能忽略幼儿的养成教育,否则将会导致幼儿逐渐养成不良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对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说,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如何培养个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期是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一是在德育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为人处世习惯。二是在智育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逐渐养成自己动手穿衣服、吃饭时不留剩饭、不随地大小便、按时就寝以及按时起床等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养成这些生活习惯,幼儿将会受益终身。

一方面,教师通过开展田野游戏活动,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学会独立,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通过接触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来强化爱护小动物以及爱护花草等习惯。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田野游戏活动“劳动最光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其动手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田野游戏活动,让幼儿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从而培养其不浪费粮食、珍惜劳动果实的良好品质。例如,教师在开展田野游戏活动“粒粒皆辛苦”时,带领幼儿体验劳动的辛苦,从而对劳动人民产生敬意,从而养成不浪费粮食和珍惜劳动果实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关心劳动人民的良好道德品质。

(三)在游戏活动中进行道德教育

在现实世界里,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道路是不同的,且充满了磨难。如果个人能够具备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那么将会让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无往不利,获得更多成就和积极的人生体验。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幼儿阶段的德育,将幼儿培养成具有诚实守信、文明礼貌且具有爱心等优良品质的个体,培养成勇敢友爱且愿意主动分享的个体。为此,教师可以在田野游戏活动中渗透德育元素,促进幼儿塑造健康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在集合阶段要反复强调,“守时”不仅是一种基本的礼仪和素养,还是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又如,教师组织幼儿去敬老院,让幼儿与爷爷奶奶一同参与田野游戏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体会到与老人之间的隔代之情,还可以培养幼儿养成孝顺老人的良好道德品质。此外,幼儿在参与这一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够进一步珍惜美好生活,有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塑造。因此,教师在开展田野游戏活动时,要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教师要认识到田野游戏活动的内涵以及作用,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借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在田野游戏活动中融入道德教育的元素,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田野行为习惯习惯
希望的田野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上课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希望的田野上担当作为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在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