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游戏在集体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2023-06-17 07:44
好家长 2023年5期
关键词:集体教学活动创设

文 刘 楠

幼儿的学习主要是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教师要想实现对幼儿的有效引导和培养,就需要借助一些有效的策略,将幼儿带入自我发展的情境中,帮助幼儿发展。游戏本身具备较高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提升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为了让集体教学活动能够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焕发出新的光彩,教师需要掌握更丰富的游戏教学策略,对幼儿进行引导,提升集体教学活动质量。

一、游戏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运用的要点

(一)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受幼儿的发展水平影响,兴趣是该阶段幼儿学习的主要驱动力。教师只有调动起幼儿学习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幼儿参与教学活动中,才能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体现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所以,将游戏活动引入集体教学中,需要教师从幼儿的学习兴趣的角度进行思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的发展,让游戏活动在集体教学中体现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二)突出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对象,也是幼儿引导和培养的主体。所以,教师在将游戏引入集体教学活动时,需要突出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能够自主地在游戏情境中进行探索、学习和发展,真正发挥出游戏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价值。需要注意的是,突出幼儿的主体性,不是放任幼儿,而是要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可以自主地探究和思考。教师需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实现思维的发展。

(三)确立教学目标

为提升游戏在集体教学中运用的效果,教师在引入游戏时,需要先明确游戏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目的。部分教师在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时,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导致集体教学活动中游戏内容过多、教育内容过少,整个教学目标发生了偏移。幼儿只能在活动中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未提升能力,失去了游戏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引入的作用和价值。因此,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引入游戏时,首先要明确游戏融入幼儿教育中的教学目标。只有先明确教学目标,才能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层面对幼儿进行启发,让集体教学活动焕发光彩。

二、游戏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运用的策略

(一)以幼儿为根本,创设趣味性的游戏内容

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为了提升游戏活动在集体教学中引入的价值,教师要以幼儿为根本,创设出具备趣味性的游戏内容,引导幼儿深度学习和发展,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

第一,重视游戏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幼儿思维水平和知识积累有限,要想让游戏教育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教师就要让游戏内容与幼儿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借助这种联系,引发情感的共鸣,引导幼儿有效参与游戏活动,体现出游戏教学的作用。

第二,重视游戏内容与兴趣的联系。兴趣是调动幼儿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主要方向,教师借助幼儿的兴趣,为幼儿创设教育游戏,最大限度地提升幼儿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发挥出游戏教育的作用。

第三,重视游戏的丰富化建设。如果教师将自身局限在固定的游戏模式或者游戏套路中,幼儿就容易因为游戏的重复度过高,而失去对游戏的兴趣,从而降低游戏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所以,为提升游戏教育的价值,教师要重视游戏的丰富性建设。例如,教师可以将家长做家务的情境引入教学活动中,创设出“我会做家务”的游戏情境。为提升幼儿的游戏兴趣,教师可以让幼儿以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人物或者动漫人物为自己命名。之后,在具体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将不同的游戏工具散放在活动区域内,让幼儿计时归纳,并根据幼儿归纳游戏工具的时间对幼儿进行评价。在这种游戏情境中,幼儿不但能够得到良好的游戏体验,而且可以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二)突出幼儿主体,创设促进幼儿成长的游戏

众所周知,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创设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将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需求重视起来,借助幼儿的发展需求创设游戏。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第一,幼儿身体发育的需求。幼儿正处在身体发展比较迅速的阶段,体能比较好。在游戏创设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幼儿身体发育的需求,创设出能够让幼儿多运动的体育游戏。第二,幼儿智力发育的需求。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智力发育,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第三,幼儿情感和心理的发展。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和心理发展,在幼儿教育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为满足幼儿身体、智力、情感以及心理等发展的需求,教师在集体教学中可以为幼儿创设游戏“谁来了”。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先向幼儿讲明游戏规则,并提问:“公园里有些什么小动物?”之后,教师借助展示板,展示出具体的动物形象。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融入小鸟、马、乌龟、小狗等动物,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将跳、游、跑、爬等多种体育动作融入其中,从而实现幼儿游戏体验的提升。

(三)重视环境建设,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

环境建设是影响幼儿参与游戏中的重要因素。将游戏引入集体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重视环境建设,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第一,基于游戏需要。在游戏活动开展前教师,可以根据游戏的内容,制作相应的游戏背景、游戏道具等,让幼儿更好地融入游戏情境中,体现游戏教育价值。第二,基于教学的需求。在幼儿游戏时,教师要从幼儿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引入不同的技术和设备,实现游戏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游戏“送小动物回家”为例,教师以游戏需求为切入点,建设游戏环境。在该游戏中,教师准备各种小动物,再准备一些小房子。小房子上可以贴上小鱼、骨头、虫子、小草之类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特点,将小动物送到对应的家里。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游戏环境的建设不充分,使幼儿缺乏必要的游戏道具,就会导致该游戏缺乏吸引力。

(四)关注游戏氛围,创设引导幼儿发展的游戏

游戏氛围是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内容。只有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才能提升游戏质量。为此,教师可以从丰富游戏内容出发,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从而提升游戏教学的作用和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游戏氛围营造时,需要将自己融入游戏中,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

例如,为营造游戏氛围,教师可以将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引入集体教学活动中。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先扮演“老狼”,幼儿齐声问:“老狼老狼几点了?”教师答:“三点了。”接着,幼儿继续问,当教师答“十二点”时,幼儿要迅速躲避教师的“抓捕”,被抓到的幼儿则加入“老狼”队列。教师通过亲身参与,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有助于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五)重视科技融入,创设出高效的幼儿游戏

为了提升教育科技在幼儿游戏教学中融入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一方面,在游戏需求方面,教师在引导幼儿游戏时,可以借助一些短视频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幼儿在短时间内掌握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另一方面,在游戏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借助各种科技手段,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从而实现集体教学效果的提升,满足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例如,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绘本内容时,可以根据绘本的内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幼儿创设故事情境,让幼儿在故事情境中学习。以童话故事《小红帽》为例,教师除了借助信息技术将整个故事内容展示给幼儿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不同的声光电,为幼儿构建出“森林”“外婆家”等情境。幼儿则扮演小红帽、外婆、狼以及猎人等角色。

在这种游戏情境下,教师不仅能够让幼儿深刻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加深幼儿的印象,还可以优化幼儿的学习体验,提升体育游戏的价值。

游戏融入集体教学活动,可以让集体教学活动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抓住游戏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要点,从幼儿本体、幼儿主体、环境建设、游戏氛围、科技融入等角度,进行探索和思考,不断提升集体教学活动中游戏引入的价值。

猜你喜欢
集体教学活动创设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我为集体献一计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警犬集体过生日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