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指引下的初中语文报编辑工作探析

2023-06-21 14:40马丽莎
老区建设 2023年4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策划

[提 要]初中语文报编辑应深入学习语文新课标,整体把握四位一体的语文核心素养,深入分析总目标,厘清其中的变与不变,并以其为导向,将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体现在语文报的教研活动及内容设计思路中;要根据语文新课标中学习模式的变化、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做好调研工作;在编辑过程中要注意改变传统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增强互动体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增加报纸与读者的互动。

[关键词]语文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编辑;策划

[作者简介]马丽莎,江西当代中学生报刊社有限公司,初中教研部主任,副編审。

随着知识的进步、科技的高速发展,如何与时俱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全球教育变革的潮流。我国的教育改革何去何从?教育辅导类读物何去何从?一些教育方式难以达到国家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宗旨,尤其是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辅读物,不但有损教学评价效力,还会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学生重复、过度训练负担。甚至出现高分低能、有分无德等一些现象。

2022年4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简称语文新课标),其中提出了一个具有统领性的崭新概念——语文核心素养。具体来说,语文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1]《当代中学生报》初中语文版是一份面向初中学生的语文报纸,笔者以《当代中学生报》初中语文版(后简称初中语文报)为例,探讨语文新课标发布后作为教育辅导读物如何做好培养提升青少年语文核心素养的工作。

语文新课标是语文教学的依据,也同样是初中语文报编辑办报的依据。为此笔者从教研、编辑角度出发,探讨初中语文报如何才能成为报纸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的帮手、能力的推手、素养的抓手,以及教师教学的助手。探讨怎样通过报纸内容的提供、教研活动的设计来做好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助力。

一、深入学习语文新课标,并将其内涵融入报纸的教研与编辑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2]语文新课标是我国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的修订,这是深化我国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我们教育改革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自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设计实验方案》到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再到2022年的新课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教育改革的方向、国家的意志体现。初中语文报编辑应对比新老课标,明确语文新课标的修订调整的内容与方向,并将其体现在初中语文报的教研活动及内容设计思路中。

(一)整体把握语文新课标中提出的四位一体语文核心素养

四位一体的语文核心素养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且这四方面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动态融合、密不可分的。[3]为此在初中语文报的教研活动及内容设计思路上,应整体把握,动态融合,体现以下内容。

1.语言与思维的互动。语言既是人际交往中交流的工具,又是个人思考的思维工具,交流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维要通过语言、文字来呈现。从婴儿到成人,语言学习发展的过程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也是思维学习、发展的过程。

2.语言运用与审美创造的结合。语言即语言文字,在数千年文明的积淀发展之下,是具有艺术性的,如语言表达的艺术性、语言文字审美的艺术性,可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审美创造是可以融合的,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及创造能力。[4]具体来说,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可以创造语言文字的表达美,如一句话怎么表达可以更精彩适合娱乐,怎样表达可以变成诗适合抒情,怎样表达会更有力量适合演讲;一个事件怎样通过语言的表达可以变成娓娓道来的故事,让人琢磨出可回味的余韵;一个灵感思路怎样去创造、去锤炼,怎样加工写作,最后打磨成经典的文学作品。这样的学习、积淀、实践历程,亦是培养学生欣赏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其审美能力的重要路径。

3.文化载体与文化自信的融合。语言文字不仅是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文明的重要印记,还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是学生文化积淀的过程,文化认同的进程、文化自信培养的历程。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革命文化、家乡文化的过程中扎下自己的文化之根。

可见初中语文报编辑在每一个活动、栏目设计上,文章内容筛选上,都要反复思考,教研、策划、约稿、选稿等工作是否能够体现以上几方面内容。设计的内容是动态融合的,还是孤立静止的,是核心素养中哪些层面的互动,指向的能力要求是什么,最终是否能达到培养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语文课程目标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加强了目标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突出了学科育人导向

编辑应深入分析总目标,厘清其中的变与不变,变在何处,以其为导向,将其体现在初中语文报的教研活动及编辑选题策划思路中。

自2001年语文课标实验稿颁布以来,虽历经两次修订,但在学段要求方面的变动较小,其总体是符合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特点的,如不同学段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的要求基本是保持稳定的。但在内容上关注了听说读写的整合、跨学科之间的整合,立足语文学科特点,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优化了内容组织的形式,增强了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

如:2022年课标的九条总目标中,第一条是通过语文学习形成正确三观。第二条为通过语言文字学习建立文化自信。第三条通过文化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感受多样文化,吸收优秀文化精华。第四第五条为语言运用方面的学习,如汉字、拼音学习,形成良好的语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方法和习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第六第七条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出通过观察感知,发展联想思维创造能力,培养直觉提高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探索思考,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的思维方法。第八第九条强调审美创造,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体验、欣赏评价,学会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形成审美情趣。

为此,初中语文报的教研与编辑工作在学段要求方面可以不变,但在选题策划的内容表现形式上要加强整合,将语文课程不同学段的目标融入不同年级报纸的活动策划及不同版面的栏目策划中。

二、关注语文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调研教师与学生需求

初中语文报编辑,应深入一线进行调研,了解语文新课标发布后课堂教学的变化,将教师与学生的需求体现在初中语文报纸的教研活动及选题策划思路中。

(一)根据语文新课标的学习模式变化做好调研工作

鑒于语文新课标的发布,初中语文学习的内容与学习任务群要求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在学习内容上,新课标明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主题。在学习模式上,2017年版的高中语文课标中引入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组织形态,2022版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借鉴了这一形态,并从基础、发展、拓展这三个层面设置了诸如“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5]将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细致划分进不同学习任务群,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任务模式下针对各项学习目标进行学习。[6]

为此,初中语文报编辑策划、编辑的侧重点也同样要随之调整。如何在语文报内容策划与设计上体现学习任务群,每个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内容,编辑要通过研读初中语文新课标,并和一线教师、专家进行沟通、讨论,明确初中语文报的策划方向。如,在初中语文报的策划中,如何以学习任务群的模式达成目标,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怎样把辅助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合理地装进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口袋。在确定编辑策划的同时,编辑还需要根据教师的教材教法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考虑如何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社会中有意义的话题进行结合。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做好这些调研后再对报纸栏目内容进行策划,有的放矢,形成严谨的策划方案或编辑思路,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约稿、选稿。

(二)根据语文新课标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对编辑栏目策划、活动策划的内容做好调研工作

语文新课标本次修订的另一个突破与创新在于提出了初中语文学科在不同学段的学习要求与学业质量标准,使学习内容有了明显的梯度与进阶的划分。[7]

初中语文报有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不同版本,其内容设计上应与语文新课标的标准对应,难易深浅应体现出不同学段的要求,一方面避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帮助学生通过课外的辅助阅读或有趣的创新任务,达到相应的语文核心素养要求。

此外,编辑应提前将策划好的初中语文报栏目或活动以及内容约稿要求带进校园进行调研,与一线教师、学生进行沟通,对报纸的适用性、实用性,对报纸的难度、深度、拓展性进行检验,为语文报纸的内容质量提供保障。通过调研,使初中语文报内容,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符合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符合语文学科的学段目标逻辑设定等。调研后,编辑不仅要对栏目、活动策划,约稿内容要求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还要能及时调整策划方案、约稿要求,使其更加完善。

三、紧跟语文新课标,改变初中语文报的内容呈现模式

(一)根据语文新课标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策划思路

语文新课标的修订,对于教师来说是颠覆以往教学模式的,意味着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从知识灌输者的身份,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引导者。[8]

为此,编辑不仅应深入学校,与初中语文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在内容上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辅助其进行语文学习,还要与作者深入沟通栏目的策划、文章结构的布局。如做什么样的栏目策划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做什么样的内容策划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提供哪些语文学习方法可以丰富学生经验;怎样行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如结合语文新课标思维培养及表达能力培养的要求,策划妙笔生花栏目,拆解经典文章,向学生介绍列提纲作文法,并拟定一系列主题类作文题目,通过有趣的作文提纲拆解,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跨越作文难题。

对于语文报的编辑来说,需根据语文新课标的学习模式要求,转变历年来以单纯知识类或指导类文章学习,或题海式专题训练的模式,转向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语文学习的模式进行策划与内容编辑。

(二)拆解语文新课标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发起各类与语文核心素养能力提升的相关活动

初中语文报的编辑可以是语文学习活动的发起者,在报纸内容上,以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为本,以语文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让他们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9]编辑要做好相应策划。策划要领:基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这是根本性原则。并要将课标内容细分,拆解其中的要求。如:课标里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方面,根据相关要求,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汉字、成语、典故,以及对联、诗文、书法等,完成创新作业。

以对联或诗文学习为例,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汇总家乡一些知名景点的相关对联或诗文,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调研报告,在调研过程中,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对比,学习、分析、感受这些对联或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哲理美。也可以根据语文新课标中跨学科学习的要求,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制作表格进行分析,如一些关键词汇出现的频率、不同年代的名人诗篇数量,或者是动词有哪些,形容词有哪些等。或是用绘画、摄影、编曲歌唱等创新作业的活动方式进行展现。

(三)立足语文新课标学习实践活动要求,以活动为媒,增强学生与报纸互动

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实践活动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搭建平台,增加互动:

1.结合学段目标与核心素养要求,设计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策划“我是家乡小导游”“我是超级演说家”“回到唐朝我是诗人”“回到宋朝我来写词”等丰富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围绕课标,以学生为中心。有活动设计的同时要有相应质量评价,是否能够达到培养学生不同学段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活动后,请学生、教师对多媒体内容的投稿进行评价。最后通过报纸这一平台进行展示,或将这些优秀成果汇集,以不同主题形式,进行发布。

2.结合学段目标与核心素养要求,设计主题征稿类活动。

征集学生的文章、漫画故事、诗歌等作品,在初中语文报纸上或相关公众号媒体平台展示学生的创意和才华,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报纸的编辑和出版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性。

3.结合学段目标与核心素养要求,设立读者互动栏目。

让学生可以通过该栏目向编辑反馈自己对活动的看法、建议和想法。同时也可以通过该栏目与学生互动,回答他们的问题,解决他们的语文学习困惑。

4.结合学段目标与核心素养要求,设计走进校园活动。

接受学校、教师邀请,参加学校的语文学习、教研等活动。如报社可以协助学校举办的各种文艺活动、比赛和讲座等,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和互动,并将这些内容反映到报纸中。也可以平台模式,邀请不同学校的读者、专家、教师走进不同学校进行交流。

综上,作为初中语文报编辑,应及时了解、紧跟有关语文教育的政策和课程标准,关注语文教学的热点与难点,不断深化对语文教育的认识。从教研的角度,整合、编辑符合语文新课标要求的知识内容,做好报纸的研发、编辑工作,做好报纸的教研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点亮学生的心灯。

在策划时,要思考如何回答好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应紧跟语文新课标,关注当代青少年思想动态,传播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在内容编辑时,要重点加强以文化人的引导作用[10],要思考给他们输送的不仅是知识的养分,其内容还要能潛移默化地端正他们的三观、涵养他们的审美,调适、疏导他们的心理。如通过报纸内容、相关活动,引领学生在报纸的阅读、学习、互动中提升语言的运用能力、思维的能力、审美的能力、创造的能力。提供给青春期学生学习、阅读的内容,应是其精神食粮,不仅能起到培养、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11],还要能引导学生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

总之,在新课标的引导下,语文报教研、编辑要以内容、活动为媒,在培养与提升青少年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引导青少年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要时刻牢记我们最终目的是与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一致的,是为促进青少年心智、性格、品质、学习能力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服务的。

[参考文献]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3]申宣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初中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4]王崧舟,彭才华.立象以尽意 情动而辞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2022,(27).

[6]《语文建设》编辑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与“非”——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访谈[J].语文建设,2019,(1).

[7]李洪修,王牧云.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23(2).

[8]郭华.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突显学生主体地位——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9(4).

[9]于泽元,马祝敏.义务教育新课标的精神内核与实践逻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教师教育学报,2022,(3).

[10]郑国民.以文化人,建设素养型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22,(9).

[11]李玉兰.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让核心素养落地 为知识运用赋能[N].光明日报,2022-04-22(08).

[责任编辑:李佳佳]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言建构的策略
本期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