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智慧的“魔棒”打造活力学前

2023-06-21 04:51唐铁梅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幼儿园活动魔棒学前教育

唐铁梅

【摘要】在幼儿园的活动构建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吸收本地的文化资源与价值。带领幼儿感受家乡的风土,培育幼儿热爱家乡与文化的优秀品格,丰富幼儿的活动体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基于江海资源价值的发掘是创新课程内容的切入点,是南通地区幼儿园活动构建与活力学前教育建设的重要方向。可以依托南通地区丰富多样的江海文化资源,来感染幼儿、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而对幼儿进行课程培养。

【关键词】学前教育;江海资源;幼儿园活动

学前教育是我国当前完整的教育体系中的关键部分。优秀的学前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培养综合素养,奠定学习基础。就目前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来看,部分教师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学内容过于小学化,忽视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兴趣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当前的幼儿园课堂活动构建时,应要注重本地的特色文化内容,打造当地幼儿园的特色教育。依托本地文化资源,发掘其中的价值,促进幼儿的文化意识。

一、将江海资源应用于幼儿园智慧活动的价值

1.认识家乡风土

自然景观本就是幼儿喜爱的,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具有代表性的江海自然景观融入到幼儿活动中,使幼儿能够更加具体、直观地认识到家乡的自然景观,利用自然资源在活动中操作,这不仅拓展了幼儿的认知空间,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开拓了幼儿的眼界,还增加了幼儿与家乡之间的联系。教师将本地区的江海自然景观融入到学前教育的活动构建中能够充分地唤起幼儿对当地自然景观的探索兴趣,进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幼儿园活动。

2.感知文化内涵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区独特的标志,也是一个地区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所以从幼儿园时期带领幼儿了解本地的民俗文化资源,能够促进幼儿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心,有利于培育幼儿的文化意识。教师将当地的文化资源融入到幼儿园的活动构建中,能够帮助幼儿充分地感知当地文化的内涵,为幼儿学习和了解当地江海民俗文化资源提供了合适的契机。有利于江海民俗文化资源的传播与发扬。

3.丰富活动体验

江海文化资源是本地的特色文化内容。教师对其深入挖掘,在幼儿园课堂活动的构建中适当加入能够激发幼儿对于学前教育活动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幼儿可以直接感受智慧活动中江海文化的魅力。江海文化资源的融入,能够使幼儿活动构建更加深刻,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创新。对于幼儿的体验感也获得了极大的增强,对幼儿自身的发展也有很大的益处。不仅使幼儿感受到了江海文化的精神,也厚实了幼儿的文化底蕴,使幼儿能够在此类文化活动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

二、将江海资源应用于幼儿园智慧活动的策略

1.认识自然风景魅力,亲近本土江海文化

大自然中充滿着神奇与魔力,教师只有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才能发现大自然的魅力,才能够热爱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自然景观,教师要立足本地实际情况,选取能够代表江海文化的自然景观。将其融入幼儿园活动构建中,不仅能够拉近幼儿与自然景观的距离,体会到自然风景中的魅力,同时还能够开拓幼儿思维,拓宽幼儿眼界,使幼儿亲近本土的江海文化,促进对幼儿乡土情结的培养。

郊游是每个孩子都热爱的活动,每年我们都会带孩子走出校门,寻找江海镇的独特魅力。孩子穿过条条小路,跨过小溪,走过石桥,锻炼了体魄、学会了勇敢。当孩子静下心来,席地而坐,拿起画笔写生的时候,每个人眼中都散发着对大自然的喜爱。虽然他们的绘画能力有限,水平不高,但是参与的积极性高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会和孩子一起将他们的作品装饰在教室里,一幅幅画作和江海镇的自然景色遥相呼应[1]。教师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风景、特色的江海资源文化内容与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智慧化的活动,让幼儿能够接受更加良好的、更高质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2.融入江海民俗文化,打造智慧学前活动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与标志,也是其民族文化发展的延续与证明。所以从幼儿园阶段带领幼儿去了解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对于在江海地区留存较多的民俗文化,教师可以进行比对和筛选,选择出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民俗文化内容,并将其融入到幼儿的活动构建中。帮助幼儿从活动中来感受民俗文化,来体会民俗文化。在江海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各种各样的民俗节日、风俗人情、方言土语、神话传说数不胜数。

如在幼儿园活动构建中,教师可以设计方言表演的活动。在江海地区成长起来的幼儿,对于本地区的节日民俗也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因此,教师可以组织方言会谈,让幼儿利用自己日常所说的本地方言向大家讲述自己了解到的江海地区的民俗,例如著名的演出活动“僮子戏”。对此,教师可以让幼儿讲述自己所看到过的僮子戏的内容和著名的章节,也可以提议让幼儿利用方言对僮子戏进行简单的模仿和演绎。然后,教师对幼儿的演绎以及讲述进行点评和鼓励。并对表现积极、热情参与的幼儿进行奖励,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不仅能够更好地熟悉当地的文化特色、语言特色,同时,能够更加直接地投入到本土的民俗文化之中,去学习、去传承当地文化。

3.设景激趣构建活动,巧用江海民间技艺

民间技艺是独特的民间艺术,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而且在使用方面也很突出,是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江海地区,民间技术更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教师深入当地民俗文化,了解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发掘其中价值,并将其充分地融入到幼儿的课堂活动构建中,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的热情,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幼儿可以感受到学习民间技术的魅力与乐趣。民间技术十分考验动手实践能力,在当前的江海地区,许多地方仍保留着传统的手工艺术,幼儿只有亲身实践,自主动手制作,才能感受和体验到民间技术制作过程中的乐趣与魅力,才能与民间艺术产生情感共鸣。

以哨口风筝为例,在幼儿园时期,幼儿一般会有春游或秋游等外出活动。在外出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幼儿讲述哨口风筝的制作背景、制作过程以及相关的故事情节,通过故事的趣味性来带动幼儿对哨口风筝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随后,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内的互联网技术为幼儿播放哨口风筝制作的相关视频,让幼儿直观地观察到哨口风筝制作的整个流程,并学习工匠的制作精神[2]。之后,教师带领幼儿自行制作风筝。教师可以提问幼儿,让其回答制作风筝的材料,然后由教师去准备材料并分发给幼儿,让幼儿根据自己内心所想象哨口风筝的模样去制作。在制作完成后,幼儿在春游或秋游时,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进行哨口风筝的展示。在放飞风筝后,会使幼儿感觉到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出来的风筝成功放飞的满足感,能够极好地满足幼兒的心理。同时,幼儿在观看风筝的制作过程、听取风筝的流传背景和放飞风筝的活动构建中,能够自己去感受、去观察、去实践,去体验江海哨口风筝的故事,从而深切地体会到江海文化所传递出来的内容,能够使江海地区的民间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幼儿自身能力的培养。

4.筛选江海教育资源,构建特色活动体系

基于江海资源的幼儿园活动内容构建,要能够充分地挖掘江海文化资源的价值与内涵,使其充分地融入幼儿园活动构建中。并且能够在幼儿园的学前教育中形成具有特色的活动教育体系。严格来讲,一个完整的活动体系的构建,需要有正确的指导理念、明确的活动目标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

教师在筛选江海教育资源构建特色活动体系中,首先,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指导理念:加强幼儿对于本地文化内容的了解,在幼儿与当地文化的共鸣中弘扬江海文化,以其文化认同感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3]。其次是对活动目标的明确,要有足够的前瞻性,为幼儿日后进入小学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并传承当地文化,通过对江海文化教育资源的发掘和深入学习后,幼儿能够对当地的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积极参与幼儿园活动,努力去了解、去学习文化,做一个优秀的文化传承人。最后,是关于具体活动步骤的设计。首先可以确立活动体系的主题,为幼儿设立进行活动的内容,如:方言表演大赛和哨口风筝的制作等具体活动内容。要使江海的教育资源能够充分地被发掘,并以其最大的价值影响幼儿,从而能够为幼儿构建特色的活动体系。

5.预设活动教育主题,开发江海资源价值

基于江海资源的前提下,为幼儿构建高质量的幼儿园活动,打造智慧、活力的学前教育内容。顾名思义,在幼儿园的活动构建中将江海文化资源充分地融入其中,能够使幼儿了解、学习江海资源文化,并传承发展,使其资源价值最大化。在预设活动构建的主题时,要保证参与教师对江海文化资源有足够的了解与认知,并且自身对江海资源有一定的开发成果。

如教师在幼儿园内开展一项活动时,首先为幼儿制定好相应的主题内容,以及通过此次活动想反映什么问题,幼儿要在什么样的方向下进行活动。然后教师在主题大方向的带领下,预设出具体的主题内容[4]。如对当地的民俗节日的探索。教师首先利用网络或查阅文献,以及结合自身经验对江海民俗节日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然后,教师带领幼儿根据民俗节日的主题,从民俗节日的来源、具体表现和当地的风俗习惯等内容整体来进行考察。活动进行过程中,也可以询问幼儿在以往的经历中是否经历过此类传统节日。紧接着,邀请幼儿谈谈对民俗节日的认识,以及自己所了解到的民俗节日的来源。教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幼儿发表对同学所讲言论是否赞同的意见,并谈谈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对幼儿积极发言的情况及时提出表扬与鼓励,然后根据真实的情况,深入挖掘江河地区民俗文化内容,对幼儿所讨论的民俗文化进行正确的讲述。让幼儿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江海文化中的内涵,同时也是对江海资源文化价值的最大化发掘。

6.掌握江海资源应用,实现幼儿综合发展

通过将江海资源融入幼儿园活动构建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文化意识,帮助幼儿拓宽视野,认识到江海地区一些优秀文化。教师要有足够的认知高度,与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充分地将江海资源应用于幼儿园的活动构建之中。在幼儿学习和了解的过程中,了解本地特色文化,与本地文化拉近距离。同时,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增加幼儿的文化经验,以及在学习民间技艺的流程中,增强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以江海地区的特色竹编文化为例,教师可以将竹编技艺带入到幼儿园活动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视频向幼儿展示通过竹编所构成的小物件。例如,一些小兔子、小蜻蜓、小狗等小动物都是可以用竹子来进行编制的。利用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于江海文化中竹编技艺探索的兴趣。其次,教师要为幼儿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如竹篮和筛子等在日常生活中家庭常用的物件,进一步拉近了竹编与幼儿之间的距离。然后,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竹条,由幼儿自己根据视频播放的内容学习制作流程,或者自己进行摸索创新。然后,依照教师所讲述的制作注意事项来编制自己所喜欢的小物件。最后,教师可以将此次竹编活动延伸至校园内,在校园内举办一场竹编展。幼儿将自己利用竹编制造的手工制品在校园内进行展示,在校园内展示时,每位幼儿站在自己所编制的手工竹编之前。并为观看的幼儿以及教师讲解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及制作流程。此举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交能力,也有利于江海资源的实际应用,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在江海地区,自然文化资源丰富,民俗文化多样。教师需要从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中筛选出符合幼儿成长历程,符合幼儿学习要求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并且充分地融入到幼儿的活动构建中。为幼儿打造智慧化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正向的引领,能够为幼儿构建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同时能够强化幼儿对于江海地区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这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文化底蕴与文化素养,使幼儿获得成长,同时对于江海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媛.“三全育人”视域下“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思政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06).

[2]李璐.家园共育中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问题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20.

[3]周永丽.高职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实践与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0(09).

[4]杨迪.学前教育专业活动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以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林区教学,2019(12).

猜你喜欢
幼儿园活动魔棒学前教育
略谈幼儿手工活动的指导策略
谈幼儿园晨练活动中的图标的运用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雪姑娘的魔棒
幼儿园活动中提高幼儿素质研究
巧用“魔棒” 智能调控进程
“魔棒”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