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策略刍议

2023-06-21 22:36邱阳
知识文库 2023年3期
关键词:史料中职历史

邱阳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主要资源,史料实证素养是中职历史课程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学生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中职历史课程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及中职学生对历史课程重视程度不足均影响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工作的成效。笔者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中职历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建议,并将在课堂教学环节和课程考核环节进行的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总结。

史料是研究历史和撰写历史所使用的资料,或称之为历史的信息。史料是历史学科学习与研究的主要资源,搜集、阅读、分析史料及运用史料解决历史问题是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和优秀的历史学科素养的基石。史料学习与运用的能力对于中职学生学好历史学科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版《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中职历史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具备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对于中职学生和中职历史课程教学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中职历史课程处于边缘化地位,存在课程教学开展的种种局限,尤其是教师和学生这对教学的主体对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意识较弱,更使这一核心素养培养困难重重,因此必须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方式、课程考核形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才能够提升中职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工作成效。

1 培养中职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意义

1.1是实现中职历史课程核心素养培养和教学目标的必要途径

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中职学生具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并由此实现立德树人。在诸素养中,直接指向史料的辨析和运用能力的“史料实证”素养是达成其他素养的必要途径。拥有辨析史料真伪、精糟的能力并且能够掌握运用史料再现历史本源,才能真正形成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才能科学地认知历史的时、空、人、事,才能科学地判断与解释历史的真相,才能在古今、中外的对比中产生浓厚而真切的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中职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其借助史料再现历史情境能力的提升,这也是中职生认识历史真相、复原历史真相、解读历史真相的关键能力。不仅如此,史料证实素养的提升还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史料为载体,强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于历史的讨论与交流,并在交流沟通中提升自主探究、自我学习能力。

1.2是培养学生具有自主研究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途径

历史教学的目的并非仅仅让学生记住历史知识,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历史的思维能力。中职历史课程进行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基于课程所学,在教师指导下关注课程历史结论的史料来源,并有利于帮助他们打造自主学习的优秀学习品质。历史史料浩瀚如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也可以让中职学生养成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从而使这些未来的职业者形成臻于实践、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职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为更好地理解、掌握历史知识,进而运用历史核心素养分析问题,那么其对史料的运用必不可少,只有学生对史料“精挑細选”,并深入思考与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这个过程不仅仅涉及历史知识,而且对学生的“精益求精”亦有要求与锻炼,这说明培养中职生史料实证素养有助于提升其良好的职业精神与素养,并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与现实责任感,进而顺利实现学科德育目标。

2 培养中职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现存主体问题

2.1 中职历史教师缺乏史料实证素养培养意识

随着历史课程被定为中职必修文化基础课程,教师缺口较大的问题凸显,当前许多教师由其他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教师转岗而来,基本沿用基础教育的历史课程教学模式,以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为主。历史专业理论水平的不足,导致许多教师缺乏重视史料研究的学科素养,更缺乏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意识和意愿。首先,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并未意识到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导致其在教学中也未重视史料实证教育与过程性知识引导;其次,教师在史料实证教学方面的经验不足,使其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灵活掌握史料实证教学;最后,由于史料实证教学意识的缺失,也使得历史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并没有精心打磨教学方案,很少从教材中深挖史料实证教学素材,使得历史课堂上的史料实证教学“成分”不足。

2.2 中职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基础薄弱且提升意愿不足

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将历史学科视为副科,主观上学习动能不足,历史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薄弱的学科基础知识、对中职历史学科依然是副科的定位和本身存在的学习意志匮乏的学情,都束缚着他们主动去获取书本以外的历史史料的求知欲望,也使得他们难以提升自我学习、利用史料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与学生交谈中也发现,仅有少数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在日常的历史学习中会主动、自主地搜集史料,并运用史料来分析历史事件。也有些学生是出于对影视剧集的喜爱,并在此推动下去搜寻一些史料来验证影视剧中的情节,而多数学生并没有主动搜集史料学习的习惯。虽然学生在史料实证学习方面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但从学生为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历史知识而主动搜集史料的行为中也可以看出,中职生存在较好的历史学习潜力,而缺乏的是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比如,历史教师通过广泛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兴趣爱好,就可以利用其兴趣爱好作为历史学习的切入点,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史料实证学习。

3 培养中职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

3.1师资队伍环节:优化、强化历史课程教师专业素养为基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中职历史课程要顺利完成对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重中之重是直面当前中职历史教师整体力量不足的短板,积极创造条件,增强教师队伍的历史学科专业素养。

首先,快速建设专业化的历史教师队伍。针对历史课程已经被设置为中职必修文化基础课的现状和开设两学期课程的要求,应积极争取在新教师招录中向历史课程倾斜,快速建立适应中职历史课程教学需求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经过师范类历史教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拥有较强的史料搜集、辨析和运用能力与意识,能够将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其次,通过转岗培训和职后培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针对中职历史课程教师由其他专业转岗而来的情况,学校要积极组织转岗培训,让转岗教师迅速掌握历史课程教学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要让他们从教教材的传统教学观发展为用史料向学生还原历史真相,并鼓励学生自主求证历史真相的史料实证教学观。同时,学校还应组织新入职的历史教师进行入职、职后培训,使他们能够灵动地将较高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与中职学生历史学科学习情态相适应,从而通过专业化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素养。

再次,无论是新入职的历史教师还是转岗过来的历史教师,都应该转变传统的中职历史教学观念,在中职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引领下更新教育理念,在不断深入学习新的历史教学理论的同时,树立史料实证意识。中职历史教师要积极参与历史教学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提升自身的历史教学素养,提升史料实证能力。

3.2课堂教学环节:寓教于乐使学生乐于提升史料实证素养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核心素养培养能够产生成效的主要途径。史料实证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对史料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并具有不断提升自己辨析史料并通过史料来阐述观点的能力。中职历史课程教学内容是中外通史,其史料涉及文言文、外文、现代文,因此对学生人文素养综合要求很高,面对学业基础薄弱和学习畏难情绪明显的中职学生,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思维,要能够寓教于乐,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他们逐步提升史料实证素养。

运用矛盾解决法,强化学生利用史料分析问题的意识。对于共性的历史常识,常常会因为新史料的发现而形成具有矛盾冲突性的新观点,这通常较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与辨识兴趣。中职历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挖掘教材,寻找这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史料的点,笔者在讲授“西周的灭亡”这一知识的时候,既向学生讲述书本引用的“烽火戏诸侯”为典例的腐朽统治引发亡国的观点,又播放“烽火戏诸侯是否真有其事”的视频,视频从烽火台出现时间、西周国都与诸侯国距离等方面论证烽火戏诸侯的不可能性。学生在矛盾化的观点下,探究的兴趣被激发,于是笔者布置了一个课后思考题:你认为《史记》关于烽火戏诸侯的记载是否真实?请用史料予以说明。许多学生能够在课后去查找《史记》原文、其他此事相关历史记载,依照视频论证方法利用史料说明自己观点……在课程伊始,用这种激趣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清晰地意识到史料分析的重要性和有趣性,能够推动他们自愿提升史料实证素养。

通过实践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觉提升史料实证素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对机电班和数控班学生进行历史课程教学时,如何让“厌恶”理论学习的工科男们愿意研究史料着实困难。笔者从该类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出发,在讲述“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一节时,组织了“我为老师做教具”的综合实践课,要求学生为笔者制作唐代筒车的教具,让他们可以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制作成品并且要对原理、作用等予以说明。他们一开始大都依照书本图片随意用笔杆等做了个类似风车的“筒车”,一经运转都以失败告终,于是他们开始去找有关筒车的历史记载、他人的研究文章等,并就运转原理等展开论证,在潜移默化的实践中就感受到史料实证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够自觉去学习并运用史料解决问题。

兴趣是激发学生自我展开学习的关键,对于中职学生更是如此。教师要注意到历史教学常会因为史学理论和史料阅读的枯燥性而导致的学生关注逐渐衰减,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许多新颖的资料、新型的教学方法,并结合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职教特色,多开展综合实践课,“立足于让学生产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热情, 在这种情境下和孩子们一起去探索新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史料实证的素养。

总之,中职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倡学生通过自主搜集史料的方式来促进自主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图书馆、阅览室等途径查阅自己需要的史料资料的方法,为学生历史自主学习提供方法支持,培养学生的史料搜集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善于运用史料,并合理掌握史料运用的时机,通过新鲜、趣味的史料来激发学生史料分析的意识,并通过课前组织的多份史料资料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史料,让学生从史料对比分析中获得历史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并借助史料分析来解决历史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问题,还要开展有效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提问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分析史料资料,提升学生的史料证实能力,另一方面也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3课程考核环节:结合职教特色创新考核方式以促进发展

中职历史课程属于考查性课程,教师可以自行选择学科考核的方式,学校也希望教师积极进行创新性学科考核尝试以提高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特色认为,教师可以基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需求出发,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创新历史学科的考核方式,利用学生较为重视的考核工作进一步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曾经采用过使用“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方式作为学科考核方式,以“我心目中的一代       君主”(可以是中外历史中的任何一位君主)为题组织开卷考试,要求学生在考试前收集有关某位君主功过的史料,史料必须有关该位君主的政治、经济、文化施政情况及他人评价,每人至少准备6条史料,每条不少于100字。在考试当天,各考生之间交换史料,并根据拿到的史料完成800字的历史小论文,并对提供史料的同学从任务的完成度、史料的真实度、史料的可用度等维度加以互评,互评分+小论文得分=考核得分。这样开卷式的考试方式学生很欢迎,分类别加分考核的方法又使得学生真正投入其中,认真搜集、选择史料,同时也完成对自己准备的史料和他人提供的史料进行了两轮分析,使他们在备考与考试中就提升了自己的史料实证能力。

笔者还根据文创专业特性,进行以“我为宋代名窑名瓷撰写推广文案”为主题的期末考核,将历史史料实证素养的考核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实现有机结合。采用小组合作应考的考核形式,让文创学生用今后走向职场将面临的创作团队合作完成项目的业态来应考。新颖的考题和考试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学习欲望,他们规划小组成员任务、自主搜集史料、合作辨析史料对完成考题的作用、运用史料完成文案……通过这场考核,学生理解了史料实证素养不仅是历史课程需要他们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是能推动他们职场顺利发展的重要素养。

總之,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有利于中职学生形成较高的历史学科素养,更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中职历史教师要从教材的传统思维桎梏中解脱出来,结合职教特色,不断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助力学生自主、自觉、自愿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史料实证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史料中职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