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本土化开发和利用实践探究

2023-06-21 06:21贾静静
知识文库 2023年3期
关键词:本土化科学情境

贾静静

在科学育人观的督促下,教师自觉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融入拓展思维与创新理念,努力为幼儿接触科学、感悟科学、掌握科学、运用科学输送高品质、高价值的本土化资源支持,创设有设计、趣味性、本土化、亲切型以及沉浸式的优质育人环境。为了推动科学教育活动资源走向本土化与优质化,教师首先对科学教育活动进行定义简析,深度考量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本土化的内容界定,还精准总结了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本土化的活动优势。而且,教师也全面总结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本土化的教学价值,详细归纳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本土化的利用实践,为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本土化资源,架构人性化的科学认知环境。

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积累科学知识、拓展知识视野、促进文化见闻、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素质拓展意义重大。为了优化科学教育活动,教师立足时代创新理念自觉为幼儿融入本土化的活动资源,科学提升活动资源的品质性、亲切感、趣味化以及体验型,为幼儿架构高水平、高价值的成长空间。因此,本土化活动资源开启了科学教育的新局面,大幅度提升了科学教育活动的吸引力、适宜性以及人性化,有效推动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自觉交互以及快乐互助,建构一个亲切自然、科学高效的认知空间。

1 对科学教育活动的定义简析

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立足幼小衔接理念,为幼儿精心设计的科学知识感悟活动,通过幼儿的把玩认知、直接观察、切身体验、心得交互以及多维整合实现主体探究活动,帮助幼儿积累一些简易化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科学教育活动还能够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自觉动脑习惯、主动观察意识、良好猎奇心理以及理性思辨能力等,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见,科学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整合能力,推动主体能力的实训化提升,为幼儿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务实发展提供保障。所以,科学教育活动承载着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智慧,助力幼儿的科学发展。

2 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本土化的内容界定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本土化资源的内容范畴非常宽泛,包括幼儿成长环境附近可利用的一切自然资源以及与科学知识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人文资源。而且,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标准与开展要求都较低,能够对幼儿的科学认知有所启迪即可使用,因而能够融入科学教育活动的本土化资源的数量非常庞大。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本土化资源为科学教育活动构建高品质的物质情境与亲切氛围。

白银市靖远县位于面积广阔的黄土高原之上,周围兼有高度不一的山脉,如乌兰山、哈思山、屈吴山以及独石头等,因而自然资源较为丰富,能够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提供强大的本土化资源支持。这样,教师可以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如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借助多种多样的本土化资源构建高品质科学教育活动的物质基础以及探究内容。所以,幼兒能够在亲切熟悉、轻松自然的认知情境中积极动脑,获得高效化的信息积累。

3 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本土化的开发优势

第一,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本土化具有良好的趣味性与体验性。科学教育活动取材于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某一现实元素,用以辅助幼儿开展科学知识探究活动,实现幼儿的直接把玩与切身感悟,因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与体验性。因此,幼儿能够兴高采烈地进行信息获取与知识处理,务实高效地进行科学知识积累活动。

第二,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本土化拥有较好的亲切性与吸引力。科学教育活动取材于幼儿身边环境中的某一元素,幼儿能够感受到生活素材中隐含的熟悉感、亲切性以及吸引力,大幅度优化幼儿的探究体验与认知状态。这样,幼儿能够快速融入物质情境之中,推动幼儿进行高效化的信息处理与知识感悟。

第三,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本土化存有优良的简易性与可行性。科学教育活动离不开良好的物质情境支持,而本土化的教育资源能够有效弱化物质素材的收集难度,提升幼儿认知环境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所以,教师能够较为容易地为科学教育活动收集物质素材,构建丰富多彩的物质情境,优化幼儿的科学认知过程。

第四,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本土化含有较强的实用性与有效性。教师立足现实生活环境中的自然实物,能够为科学教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情境支持,利用多元化与趣味性的自然物质提升科学教育活动的吸引力与体验性。可见,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本土化具有非常高的实效价值,助力幼儿的切身感悟与循序渐进。

4 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本土化的教学价值

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本土化能够为幼儿创设充满亲切感、熟悉化、趣味性以及沉浸式的主体把玩环境,切实提升科学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新奇性以及影响力,为幼儿输送有品质、高价值以及设计性的人文诱导。可见,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本土化能够优化幼儿认知环境的物质化、定制性以及主题型,为幼儿的科学知识探究提供尽可能完美的物质环境,实现幼儿的直接把玩与切身感悟。因此,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本土化是幼儿成为认知主体的物质保障与平台支持。

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本土化能够为教师提供优质高效的思维启迪与方法导引,务实诱发教师的拓展意识与创新观念,推动科学教育活动走向策略拓展、理论创新以及提质增效。这样,教师就会将更多的聪明才智凝聚于科学教育活动之中,务实提升科学教育活动的主体性、能动化、沉浸式以及高效型,充分展示教师智慧的创造力与实效力。可见,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本土化是检验教师职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的试金石,为幼儿的科学认知提供更多更好的智慧指导。

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本土化能够推进科学育人观在幼儿教育范畴内的贯彻执行与务实推广,以科学方法、务实策略以及人文精神去优化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性、过程性与实效性,以此帮助教师优质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本土化隐含着突出的人文关爱与智慧启迪,有效培养幼儿对生活、对家乡、对社会的亲切感、归属感以及自豪感。所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本土化能够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信服感与传承心,培养幼儿对家乡与社会的情感牵系。

5 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本土化的利用实践

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进行信息采集、知识提炼以及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因而教师可以为幼儿融入本土化教育资源,建构亲切熟悉、科学高效的认知环境。

5.1 借助活动资源本土化渲染教学情境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学情境能够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实时情绪、探究心理以及精神面貌,因而教学情境是吸引、推动幼儿进入良好科学认知状态的重要推动力。教师应利用本土化教育资源创设具有强烈主题式、趣味性、新奇化以及体验型的教学情境,满足幼儿直接感知、切身把玩的认知需求,利用亲切熟悉的本土化教学情境实现幼儿的沉浸式探究。因此,以本土化教育资源为基础的教学情境能够加速幼儿沉浸于科学教育活动之中,帮助幼儿集聚更多的科学知识。

在探究“水的浮力”的科學教育活动中,教师首先为幼儿提供一个大水槽,水深为10厘米左右。在水槽的中间有一个小型的假山作为装饰,而且,假山的外形与靖远黄河铁桥北的“独石头”一模一样,以此营造出良好的模拟情境,优化幼儿探究过程的体验性。一些幼儿已经见过真正的“独石头”,因而能够将假山与“独石头”联系在一起,产生良好的亲和力。另外,教师可以从假“独石头”说起,让幼儿观察水与石头的关系,让幼儿总结出石头在水中会下沉的结论。接着,教师让幼儿亲自将泡沫、木板、塑料板、小石块等生活常见实物以及靖远县拥有的铁矿石以及铜矿石依次放在水上,并引导幼儿观察生活实物以及矿石的浮沉情况,探究出泡沫、木板、塑料板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小石块、铁矿石以及铜矿石会下沉到水底。教师还要告诉幼儿,人在水中也会下沉,如果人不会游泳,就会有生命危险,因而幼儿不能随意玩水,要注意安全。所以,以假“独石头”为代表的生活实物能够为幼儿建构良好的生活情境,吸引幼儿开始探究。

5.2 借助活动资源本土化引入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探究内容,直接影响着幼儿进行科学文化学习信息的品质性与实效性,因而教师可以引入本土化教育资源,有效丰富幼儿的涉猎范畴、信息类型以及知识总量。这样,幼儿就会在本土化教学资源中切身体验隐含其中的科学文化知识,获得短时间、快乐性的主体探究体验,展示出教学资源的实效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将本土化资源融入科学教育活动之中,建构有吸引力、充满认知灵光的主体认知空间,加速幼儿的科学知识积累。

在动物知识学习时,教师可以将靖远县较为出名的“鸽子鱼”融入幼儿的探究内容之中,帮助幼儿尽可能多地了解家乡特产。为此,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小型教学课件,以纪录片的形式帮助幼儿了解“鸽子鱼”的颜色、体型、大小、肉质、营养、生活习性、食物偏好、繁殖情况等。这样,幼儿就在“鸽子鱼”教学资源的帮助下较好地了解家乡特产,掌握更多的本土化科学资源,加强幼儿对本土化资源的掌握。所以,“鸽子鱼”既可能是幼儿曾经的美味,也成为一种教学资源,帮助幼儿尽可能多地了解本土资源。

5.3 借助活动资源本土化创设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探究信息,直接决定着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信息范畴、知识种类、品质优劣以及效果高低,因而教师可以将本土化资源融入教学内容之中。这样,幼儿就会获得具有一定亲切感的认知信息与思考内容,能够轻松快乐的快速融入其中,在反复观察、多维尝试、自由交互、灵感碰撞中一点点地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因此,以本土化资源为基础的教学内容能够提升科学教育活动的适宜性、亲民性以及实效性,提升科学教育的品质性。

探究植物知识是科学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因而教师可以将靖远县的庄稼种植信息,如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糜、谷等六大农作物引入幼儿的探究范围之中。教师可以在幼儿园范畴内实地种植一些庄稼,帮助幼儿近距离地观察、感知、讨论这些农作物。对于教师不能种植的庄稼,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借助实物观察与电子信息辅助幼儿尽可能多地了解靖远县的六大农作物,以此积累一些关于植物的科学知识。这样,幼儿就可以在天天观察、实地讨论、各抒己见中一点点地积累关于六大农作物的基本信息,感悟当地粮食生产的特色。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幼儿园内的果树、景观树、花卉等进行植物知识探究活动,引导幼儿时刻留心身边的植物信息与自然变化。所以,教师将特色农业信息引入教学内容,能够加速幼儿对本地信息的了解,不仅能够帮助幼儿积累较多的科学知识,也能够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4 借助活动资源本土化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幼儿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积淀知识、提升素养的物质平台,也是幼儿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交流的能动空间,因而教师可以将本土化教育资源融入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本土化活动资源就会成为幼儿进行科学知识探究的研究对象以及信息媒介,实时陪伴着幼儿进行知识提炼与规律感悟,为幼儿快速高效地掌握科学知识助力加油。因此,本土化教育资源能够优化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夯实科学教育活动的主体基础与能动保障。

在物理知识探究中,教师可以利用“平堡黄河吊桥”引入幼儿的观察活动之中,并为幼儿提供一些微型建筑材料,如木板、泡沫、塑料器具等,也可以是一个拼装玩具如乐高,组织幼儿在一边观察中一边拼装“平堡黄河吊桥”。而且,教师还要在幼儿的组装过程中传递一点关于“重心”与“平衡”的物理知识,帮助幼儿揭示为什么拼装作品会倒掉的原因。这样,幼儿就会在观察中有所积累,在失败中有所思考,也会在教师启迪下有所收获,更会在再次尝试中获得新的探究所得。所以,教师可以立足“平堡黄河吊桥”为幼儿说一点“平衡知识”,为幼儿的手工搭建与知识感悟提供理论指导,也提升幼儿进行主题活动的目的性,借助幼儿的探究活动,切身感悟“平衡知识”与“物体重心”。

综上所述,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承载着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视野拓展、心智启迪、习惯培养与能力提升的教学任务,因而需要教师融入高品质的本土化教育资源,建构人性化、趣味性、适宜型以及沉浸式的主体把玩空间,实现幼儿的切身感悟。因此,教师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自觉借助活动资源本土化渲染教学情境、引入教学资源、创设教学内容以及设计教学活动,为幼儿的科学文化知识探究提供更多更好的趣味诱导以及人文吸引,帮助幼儿沉浸于本土文化与教育资源之中,建构本土化、高品质以及趣味性的人文环境,积极培养幼儿对身边环境的感情,强化幼儿与本土环境的心理牵系。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幼儿园)

猜你喜欢
本土化科学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