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节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素养的实践研究

2023-06-21 06:21吴晓丹
知识文库 2023年3期
关键词:锡纸纸船小船

吴晓丹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创新和创造随时改变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幼儿园的科技节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支持、鼓励和引导下,围绕着科技节活动中某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或契机,以游戏探究、观察记录、解决问题等幼儿自由自主的方式,进行持续性的科学探究活动。科技节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试一试做一做的机会,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进行各项科学探究活动。在游戏化的探究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已有经验,从而使科学素养得到培育和深化。如在本次幼儿园科技节“启航”主题活动中,本班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感知了科技的存在、走进了快乐的“船”世界,生成了一系列关于“启航”和船的科学探究项目活动,从而去发现和探索了身边的科学现象,在做一做,玩一玩中体验了科学探究的成功与喜悦。

1 兴趣启航探究素养

幼儿的科学素养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游戏活动以及解决问题中所需要的对科学概念的粗浅认识和是否能认识、理解和运用科学方法,并在科学探究中形成初步的稳定的科学品质。具备了初步的探究素养,幼儿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会自然渴望去质疑、去探究,去发扬好学好问的科学求真精神。能运用自己亲身体验过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答与实践解决问题,尝试去观察、发现和认识大自然中一切事物与现象。因此,幼儿园科技节活动对幼儿探究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深入探究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通过科技节活动中的游戏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可以鼓励幼儿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游戏、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并引导他们在自由自主的探索中深入学习,在创造愉悦的研究中保持探究的兴趣,全面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如区域游戏时,皓皓拿着自己折的纸船开心地和老师说:“老师,快看,这是我折的纸船,是不是很漂亮啊,我想把它放到水里去开船。”一旁的以恒宝贝看到了,说:“我也要来折一个纸船,等会儿我们一起放水里开吧。”萱萱马上有意见了:“不行的,纸做的船不能放在水里的,会湿掉、烂掉的。”睿睿很肯定地说:“我的船是很厉害的,一定可以在水上游起来的。”就这样,幼儿对纸船提起了兴趣,于是,我们就开始了有趣的“船之旅”科技节项目活动。

1.1 当纸船遇到水

孩子们都带来了自己的纸船,要比比谁折的纸船最厉害,于是孩子们拿着盆,在盆里接了很多的水,把纸船放在了水里。孩子们纷纷把纸船放入水中之后,孩子们发现彩纸做的纸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可是不一会儿纸船就会湿掉、散架、沉下去,轻轻地捏一捏纸船,纸船就破了,虽然纸船失败了,但是孩子们在实验中进行了讨论、猜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孩子们主动发现“纸船沉了”这一问题,并主动想办法解决,孩子在思考、行动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整理的意义。“到底什么样的纸才更适合做船呢?”这个问题使幼儿萌发出了深入探究的欲望。作为教师我们就需要及时关注幼儿,抓住幼儿的问题点一步一步推进探究活动,让深度探究成为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的抓手,使幼儿在自发的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参与活动的动力。于是我们开展了纸张大调查的活动。

1.2 纸张大调查

纸船游戏的失败,孩子们想找来更多不一样的纸来试一试,什么样的纸可以用来做纸船,还能不湿呢?孩子们在教室里、家里开始了纸张大调查。孩子们找到了报纸、卡纸、硬纸板、牛皮纸等,并分别介绍自己带来的纸,还给纸张进行了投票。皓皓说:“我觉得塑料纸可以,因为塑料纸可以用来装水,可以在水上飘起来。”浩博:“我觉得是硬纸板,因为硬纸板摸起来很硬。”泉泉:“我选的防粘纸,防粘纸很滑,水可以从上面流下来。”这次孩子们从家里、班里找来了各种各样的纸,孩子们在看一看、摸一摸、认一认、说一说中,认识各种各样的纸,发现纸的不同特征,并且给自己觉得最不怕水的纸进行了投票,孩子们对纸船的兴趣又更深了。

《指南》中提出:“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孩子们比较中发现不同纸的特性不同。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让幼儿参与小调查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小调查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

1.3 纸船大PK

孩子们把自己选好的纸制作成了纸船,带着自己心爱的纸船来到沙池。沙池旁刚好有小朋友带来的气垫船,里面装满了水。孩子们兴奋不已,手里的纸船已经跃跃欲试了。纸船大PK中,孩子们特别兴奋地观察自己的纸船,发现原来很硬的硬纸板也会变湿变软,而轻轻地、软软的泡沫纸可以一直漂在水里,孩子们及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指南》告诉我们,幼儿亲近自然,喜歡探究,“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验,发现了不同纸的吸水性和渗透性的特点,并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当幼儿对探究有了一定的想法时,教师就需要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怎么顺着幼儿的想法去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探究,激发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通过亲身的经历活动,获得新的有益经验。

2 环境支撑探究行为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幼儿会“顺应”和“同化”环境的作用,也就是说,在一日生活中,幼儿是在通过游戏和各种尝试活动中进行不断的选择与探索的,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自身能力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可见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教师要提升启发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和创造的能力,在科学活动中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积极发挥想象力,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和同伴团结合作完成探究行为。

2.1 货物小船——锡纸船

午餐后,孩子们在一起看《小船的旅行》绘本故事,孩子们想到要是自己的船也能载人、载物就好了。

濮遇说:“我坐过真的船,船上可以坐好多人呢。”

睿睿:“我还见过货船,就是用来运货的大船。”

浩博:“那我们的小纸船可以用来装东西吗?”

昊昊:“肯定可以呀,上次的锡纸小船一直浮在水面上,肯定可以用来装东西呀。”

昊昊拿来锡纸小船,把透明箱子装了点水,锡纸小船就浮在水面上,浩博拿来一筐积木,一个一个放在锡纸小船上。

浩博:“1块、2块、3块……,哇!锡纸小船可以运输这么多的货物啊。”

昊昊:“我感觉还能再放几块。”

浩博:“现在22块了,货物已经漫出好多来了,我再放一个试试。”

……

第25块的失败,昊昊发现一共可以放24块方形积木,货物已经堆得很高了。在一次次的数数中,幼儿发现锡纸小船可以放24片方形积木。在手口一致地边做边数中,幼儿数数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同时有了对物体的多少的概念。幼儿科学活动的价值不在于让幼儿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而在于激发幼儿对事物的探究欲望,体验科学活动的探究过程,发展粗浅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契机,鼓励孩子抛出自己的问题后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寻求答案。幼儿在自己动手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引导、鼓励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发现,让孩子在游戏状态中主动建构知识,在探究中表达,在玩耍中想象。

2.2 比比谁运得多

昊昊和大家分享了他的锡纸货物小船游戏,云皓找了泡沫纸船,要和锡纸小船比一比哪个小船运货多。云皓小心翼翼地把方形积木放在了泡沫纸船里,一个一个地数着,“哇,泡沫纸船太能盛了,我的积木已经用完了。”说完,立马又跑到建构区,拿来剩下的方形积木,最后发现泡沫纸小船可以盛30块方形积木就装不下啦。宣闵在锡纸小船里慢慢地放方形积木,宣闵和老师说:“老师,我数了有24块积木。”老师说:“你再数数看,是不是24块呢?”宣闵:“好的。”宣闵和云皓把水里的小船放在盘子里,数了一遍又一遍,终于确定了,原来锡纸小船可以放25块方形积木。

这次两种船的比较,孩子们先是小心翼翼地在里面放着积木,在数数中遇到数不清的困难,老师提醒后,孩子们把小船拿到盘子里来数,反复点数,孩子们加入了长形积木来比较,本次活动中,锻炼了他们的数数技能和比较多少。孩子通过观察对比两种小船装货物的数量,提升了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培养幼儿探究力的实践提供参考。

2.3 还有什么不怕水

当探究活动进行到一个阶段的尾声时,教师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在这个小船实验中,我们除了可以用纸来做船,有没有什么材料也可以做船,并且还不怕水呢?”一语惊起千层浪,幼儿的活动就此延续了。孩子们找来各种材料做了沉浮小实验,孩子们从猜测、实验再到验证的过程,通过实验发现塑料、木制品、泡沫都不怕水,回形针、夹子等铁制品就沉到了水底。

《指南》中指出:“要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也就是说在幼儿动手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真诚地引导、鼓励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发现,鼓励孩子多方面地抛出问题后去寻找答案,让幼儿在游戏状态中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在探究中表达,在玩耍中想象。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在观察时,给各种物品做了简单的沉浮记录,教师支持并鼓励孩子,孩子们体验了实验的快乐。

3 评价提升探究能力

3.1 介绍我的防水小船

小船终于造成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给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小船。

邱远:“我用了一个牛奶罐,还有养乐多瓶子和雪糕棒,做了一艘大船,它的名字叫作‘轮船一号'。”

韦弦:“这是我的‘货物小船船',我用塑料盒还有罐子做了船的底,茶叶罐子是用来装货物的,我还用毛线给船做了三层的楼梯,因为我的船有三层哦。”

濮遇:“这是我的‘帆船1号',用两个大罐子做成的。”

浩博:“我真的用积木搭出了积木船,你看我的形状是方形的,我叫他‘方形船'。”

睿睿:“我用皮筋、雪花片,给养乐多小船加了个螺旋桨,只要扭一扭雪花片,小船就会动。”

孩子们期待着去水里玩船了。

幼儿利用不怕水的各种材料,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动手操作,自己喜爱的船就做出来了。他们大胆地和身边的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船,谈谈自己用的是什么材料,谈谈自己是按什么想法进行游戏的,谈谈自己在活动中是怎么运用巧妙的制作来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的。此外,还能运用更多的材料或技能,让船看起来更像船,还可以提供一些切割好的船的模型的木板,提供更多的材料,分享一些造船的方法。

3.2 会动的船

孩子们把自己做的船带到了沙池,小船漂在水面上,老师问:“怎么让小船在水里动起来呢?”孩子们拿来玩沙的工具,大声地笑着说:“看我们的小船游起来啦。”

一帆拿着网兜使劲地把网兜一前一后地摆着,船游起来了,一帆开心地对着小船说:“快前进,快前进啊,马上要到对岸了。”

睿睿把船系了根绳子,拉着绳子船就快速地游起来了,睿睿说:“你们看,我的船游得真快啊。”

浩博用铲子把积木船压到水底,一松手,浩博神奇地发现:“哇,积木小船好厉害啊,按下去就浮起来了。”乐此不疲地试了好几次,接着他拿着铲子一次一次地把水扬起来说:“快看,我把船划到对岸了,我要去对面接我的小船啦。”虽然幼儿对于小船自动前进的动力并不了解,但是他们已经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用嘴巴对着船吹气了解了一种风力可以推动小船前进的动力方式。

幼儿阶段有着好奇好问的年龄特点,当幼儿接触到自己所不熟悉的新事物时,他们经常会问这问那,提出各种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并能尝试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物体和材料,乐在其中。作为教师要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给孩子们提供充足的材料,和孩子们一起做一些简单的、有趣的实验,并通过照片保留有趣的探索与发现。

在科技节活动中,幼儿从发现“纸做的小船容易吸水变湿”这一问题,引发出一系列自发的科学探究活动,从自主收集资料、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制作能够成功漂浮在水面的船,在有趣的操作中获得有价值的体验,将浓厚的趣味转换成灵动的游戏,从而在游戏中进一步接触有关“船”的神秘的科学领域,探索科学无尽的秘密,推进幼儿的深度学习。整个过程,幼儿进行了观察、预测、记录与讨论,积累了一些科学概念和探究技能,在游戏化的学习情境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同时,在自由自主的探究和亲身经历与尝试中,幼儿的认真专注的良好学习品质得到了提升;在共同的目标下,商量、合作、互助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一系列造船活动,让笔者真正意识到放手,让孩子感受探究过程的重要性。幼儿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科学探究,让科学活动成为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主阵地,把科学项目活动作为补充和延伸,以此能更好地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踊跃实践、不断创新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在幼兒心灵播撒科学的种子。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求真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锡纸纸船小船
家用锡纸的正确用法
纸船
锡纸吐泡泡
如何把锡纸变成厨房好帮手
小船
小船摇啊摇
纸船
有他在的小船,一辈子都不会翻
探秘“纸船承重”
纸船湖面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