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管乐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探究

2023-06-22 10:37崔飞
艺术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美育高校

摘要:高校美育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强化普及艺术教育,而音乐对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美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源于传统管乐艺术的行进管乐是管乐合奏重要的分支,但其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优于传统管乐艺术。相较于传统管乐艺术,行进管乐具有综合性、多元化等特点,它摆脱了“音乐只能听着欣赏”的观念限制,不仅是听觉享受,还是视觉盛宴,是一种名副其实的集视听于一体的艺术形式。这种“跨界”的艺术形式将管乐、体育、舞蹈、美术等门类组合在一起,题材广泛、形式灵活,极具视听冲击力,是极富魅力的音乐表现形式,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文章阐述高校美育与音乐美育的内涵,论述管乐合奏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实施现状,进而探究行进管乐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高校;美育;音乐教育;管乐合奏;行进管乐

中图分类号:G642;J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5-00-03

1 高校美育与音乐美育的内涵

美育是美感教育的简称,以情感教育为核心,人通过情感陶冶,具备鉴赏客观世界的美的能力,其在培养健全人格和塑造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实践性与理论性。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将美育概念融入教育方針的人。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提到,“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1]。蔡元培吸收西方美学思想,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发展出新的产物。他主要提出了“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教育理念。我国著名美学家胡经之认为,“美育是把美学的相关理论,变为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美化的积极实践”。

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道路上,高校美育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已有素质基础之上,高校更加深入、全面地培养学生,使学生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等,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性情。美育的教育模式与其他学科存在明显差异,美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反思能力和对美的价值评判能力,在精神层面教化学生,帮助学生“建构”精神世界,实现以美育德、以美培元的目标,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能以审美的目光看待世界。

新时期,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针对音乐教育的专项课程明显增加,形式多样的艺术社团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提升了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就音乐美育发展进程来说,孔子作为最早提出美育的思想家,将六艺作为培养贵族子弟的内容,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的“乐”指的就是古代的音乐教育。孔子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理念,君子从诗开始学习,从而得到有关政治与历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学诗之后,自立于礼,学习一套有序的行为准则。礼立之后,成功于乐,“乐能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2],音乐美育可以使人的道德修养达到完美的状态。一个人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及广泛的兴趣,还要有完美的德行,这样才能立于世,有所成就,这和现在的素质教育理念相吻合。

“音乐美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音乐艺术,培养学生对美在艺术和生活中的充分知觉的能力和正确理解的能力,按照音乐美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音乐审美教育,以促进人的素质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3]音乐美育既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方式,又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是一种承载人类思想感情、反映人类现实生活的抽象艺术。在实际生活中,音乐帮助人们排解情绪,放松心情,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并能为人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净化心灵,这是其他教育无法做到的。

2 管乐合奏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实施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高校均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美育工作的决策部署,使高校美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目标,结构布局不断优化,课程建设稳步进行。以江苏各大高校为例,音乐美育已经普及,基本以音乐鉴赏类的必修课形式进行,还开设了许多音乐社团,组建校级合唱团、民乐团等,聘请音乐名家进入高校开设艺术讲座。其中管乐合奏,特别是行进管乐,在高校美育课程与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作为国际公认行进管乐最重要的载体——高校,发展行进管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行进管乐的排练和演奏需要紧密的团队合作,需要几个艺术门类的完美融合,在培养大学生树立团队精神、学会吃苦耐劳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简而言之,行进管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为大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教育。大学生学习行进管乐艺术可以丰富音乐基础知识、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获得健康的体魄,学会表达内心的喜悦、享受团队的温暖,对其人格培养的意义超越了他们参加乐队本身。组织、纪律、自信等人格特质的培养会使大学生未来发展得更好。

行进管乐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和校园艺术活动。由于大学生的管乐音乐素养普遍较低,且规范的管乐课程较少、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难以把握,对专业院校和综合性师范院校来说,以纯技术的练习替代美育的陶冶性情,忽视了作品背后的情感表达,最终无法实现提升大学生素养、完善人格的目标,行进管乐的呈现也不够动人。此外,由于管乐合奏专业性较强、训练周期较长、实施和评估难度大,影响了其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实施。

3 行进管乐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必要性

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高校美育要以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为重点,紧紧围绕高校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和艺术师范教育三个重点领域,大力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教学。完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普及艺术教育推进机制”[4]。这些都与行进管乐息息相关,可见行进管乐在高校美育中有很大的必要性。

3.1 行进管乐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感受力和创新思维

音乐美育与智育是协同互补的关系。从理论依据来看,音乐对大脑的作用被称为“莫扎特效应”。该理论认为,听莫扎特创作的音乐会让孩子变得更聪明。作为重要的音乐形式,行进管乐能够刺激听者的神经系统,促使其精神振奋,思维更加敏捷,拥有更多灵感。将好的管乐作品运用到高校美育工作中,将启迪大学生的智慧,同步发展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拓展学生思维,协调发展形象与抽象思维。

感受力,又称“感知觉能力”,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行进管乐描绘的世界是生动有趣的,不仅拥有各种客观事物,还能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能够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为学生积累丰富的美感经验和提升其艺术修养。实验数据表明,人的智力水平共有三个层次:再现水平、发现水平、创造水平。在人类的智力活动中,创造水平属于最高层次,新思想和新构想的产生源于右脑的联想与想象功能。行进管乐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产生创新思维,为大学生灵感的产生提供契机。

3.2 行进管乐有助于高校课程思政的推进

音乐美育的目标在于引导人感知美,增强人对美的向往,对德育的开展实现进一步的视野突破与深化,从而造就更加丰富的教育价值。从目前课程思政的开展情况来看,学生日常接受的课程以思想政治理论与常规性思政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体系中,音乐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美育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润物无声地塑造大学生的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系统的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等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

音乐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教育方式不同,但具有共同的教育方向和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陈元贵认为,“引领学生进行审美感受、审美体验的同时,促使他们反思审美活动背后的价值判断和伦理问题,竭力引导大学生的审美趣味、审美风尚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5]。行进管乐能够加速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有助于学生提高精神境界、弘扬爱国主义情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对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 行进管乐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可行性

4.1 高校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适合学习行进管乐

高校学生处于从青少年成长为成人的重要阶段,身心都有显著变化,其认知功能趋于成熟。认知功能成熟意味着个体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融入周边环境,积极适应社会生活。同时,学生个体自我意识逐步成熟,独立意识增强,社会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此外,大学阶段也是人生情绪体验最为丰富的时期。

根据以上对高校学生身心特点的分析可以得出,行进管乐教学在高校美育工作中是可行的。黑格尔说过:“音乐的核心在于真实自我的展现,是自我灵魂的一种表象。”[6]在行进管乐教育活动中,以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完善学生的人格,通过对著名曲目、歌剧、音乐剧中管乐的欣赏,理解作品的寓意与启示,了解其蕴含的情感,感受作品对心灵的触动,进而净化高校学生的精神世界,有效控制情绪,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4.2 行进管乐蕴含丰富的美育元素

从学校角度阐述,高校课程既要传授专业音乐知识,还要补足基础音乐知识,可将音乐教育分为专业艺术教育和普通艺术教育。为了全面普及艺术教育,课程内容不可过于晦涩难懂,高校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各高校利用多媒体手段,构建数字网络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建设了一批优质的美育慕课,扩大了课程覆盖面。对专业艺术教育来说,各高校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构建多元化、高水平的艺术专业体系,定期开展师范生基本功大赛,着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创新艺术人才。

高校通过音乐课堂教学、音乐社团活动、音乐实践活动等实现管乐教学与训练,衔接鉴赏类、技能类、实践类课程,由浅入深,由点及面。例如在公共音乐鉴赏课堂中,借助行進管乐作品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品位,不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行进管乐涵盖多元文化,学生欣赏行进管乐时,可感受到乐曲的跌宕起伏,领略其雄浑的气魄。有的高校将行进管乐作为选修课程,让教学更加生动、贴近生活,有利于音乐文化的传播,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校本课程。

4.3 优秀的师资为行进管乐教学提供必要条件

高校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场所,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高学历与高素养群体的代表,高校教师的数量不断增加,整体队伍不断年轻化。高校学生对行进管乐的态度,直接受到行进管乐教师队伍能力、素质的影响。高校音乐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认识、理解和运用音乐语言,还要培养学生跨越文化壁垒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跨越不同的文化、种族,在本土与外来音乐中自由徜徉。

音乐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校音乐教师积极出国采风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文化层次,借鉴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和有益教学经验,满足广大青年学习行进管乐的需求,为高校美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5 结语

高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是美学与教育学的交叉融合。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通过一定的审美媒介引导学生参与审美活动,培养其理解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行进管乐教育是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内容,行进管乐润物无声地对高校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人的心灵得到感化,造就其和谐发展的个性,使身心结构趋于完美,最终对提高整个民族的音乐素质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M]//王国维,姚淦铭,王燕.王国维文集:第三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57.

[2] 刘宝楠.论语正义[M].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91:32.

[3] 徐希茅,傅利民,邹建林,等.音乐美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98.

[4]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04-02.

[5] 陈元贵.大学美育十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17.

[6] 黑格尔.美学:上(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84.

作者简介:崔飞(1979—),男,江苏徐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乐队指挥、小号演奏与教学。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美育高校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