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

2023-06-23 17:26刘晶晶
知识文库 2023年6期
关键词:共同体语文课堂建构

刘晶晶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将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能发挥学习共同体理念的教学指导作用,全面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显著提升。本文从核心素养视角入手,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和应用进行了探究,旨在能借助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效果的进一步改善。

在语文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和应用能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可以形成对教学改革的积极导向,可以基于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需求,指导学生对课程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深度探究,从而优化教学组织创新实施效果。鉴于此,应该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内涵进行准确的定位,探索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和应用,改善课堂教学情况,显著优化学生的课程知识学习有效性。

1 核心素养对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建构的新要求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关键性的能力和品格,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知识、并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展现的文化自信意识、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同时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发挥好学习组织者、引导者的重要作用,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探索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完善学习共同体指导体系,确保能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互助意识的增强,促进学生个体和群体意识的发展,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课程知识的学习。具体分析,核心素养教育要求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意识和文化理解能力,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和谐师生关系的支撑和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激活,在此背景下只有能引入学习共同体的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充分调动,才能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成绩,使学生之间通过良好的合作提高学习效果,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因此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设定要求学生能从合作学习和互助探究的角度思考语文课程知识的学习,要求教师探索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和应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逐步促进学生在课程知识的学习实践中实现全面发展目标。

2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建构重要性

按照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学活动改革发展的需求,积极促进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形成对学生互助学习的积极带动作用。具体分析,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中,逐步探索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和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2.1 有利于发挥师生互动主体性

在对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改革实践中,引入学习共同体建构思想和理念,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学组织模式,能在共同体的建构和应用中,促进师生之间根据语文课程知识的学习进行和谐的沟通和交流,师生在相互学习、相互成长中探寻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解决路径,可以更好地发挥师生课程教学的主体性,优化创新师生互动指导的综合效果,使师生之间能互相借鉴学习思路、学习体验,能通过互动带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多元探索,促使学生逐层次有深度地加强对课程知识的学习。

2.2 有助于凸显学生学习自主性

在对学习共同体进行建构和应用的过程中,发挥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初中教师能带领学生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合作探究的角度思考课程知识的处理,有助于让学生在集体意识的作用下更加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知识的学习,从而有效监督和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加深课程知识的理解,学生的语文课程知识学习自主性和高效性都能得到相应的改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深化思考的情况下,能形成对课程知识的深刻认识。

2.3 有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将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设定为语文教学的目标,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和应用辅助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能主动参考核心素养培养方向解答相关课程内容和课程问题,完成教师发布的一个个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不断优化学生的语言应用锻炼、思维品质锻炼,逐步促进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文化传承意识的激活和培养创造条件。可见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和应用能形成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支持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彰显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创新规划的价值。

3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应用措施

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应用能形成对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积极导向,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锻炼。本文从语文核心素养入手,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和培养进行探究,力求能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综合有效性。

3.1 协商学习任务,增强学习共同体情感认知

在对语文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创新设计的过程中,发挥核心素养的引领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设定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然后指导学生基于学习任务的协商和完成参与到交流学习活动中,强化学生的积极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在主观意愿上产生对学习共同体的情感认同作用,进而更好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效果,使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得到進一步改善和优化。

例如,在《黄河颂》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基于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以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先设定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对诗词语言的学习能力,通过当时社会背景的解读和文化知识的分析,激活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强化学生对黄河精神的解读和理解。与此同时,从音乐辅助教学角度,让学生能解析课文情感的变化,能赏析《黄河颂》的音乐美,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情感的激活。在明确核心素养教学方向的基础上,从学习共同体建构的角度,教师可以发布学生协商学习任务,如“阅读课文请找到课文中能表现‘颂的词语、句子。阅读课文请对文章的主体结构进行划分,解读课文情感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按照教师设定的协作学习任务,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感知《黄河颂》的情感变化,对歌曲歌词形成深刻的理解,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效率,也能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和交流沟通中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共同体的认同情感,进一步提高语文课程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和效用。

3.2 深化小组合作,保障学习共同体组织实施

从学习共同体建构的角度看,新时期语文教师在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彰显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使学生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感知和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形成深入系统的认识。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语文教师可以科学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保障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为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的深度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阿长与〈山海经〉》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共同体意识的激活,切实保障学习共同体在语文课堂上的实践应用效果。在具体教学改革活动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课文内容尝试从身高、身份、工作态度、性格特点的角度对阿长进行介绍,并解析对阿长人物的看法。在学生形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从学习共同体建构的角度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具体的课文细节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做出积极的引导,即“课文中有一个片段是阿长帮我买书的情节,这本身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阿长来说却是不容易的?这是为什么呢?你能想象一下阿长帮我买书的情境,设计一个简单的课本剧,在小组中合作完成故事的编排和演绎吗?”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课文阅读体验在小组中讨论阿长买书可能存在的细节以及可能遭遇的问题,然后尝试按照教师的要求编排课本剧活动,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本剧表演,优化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训练,使学生在课本剧表演中能进一步理解语言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指导和教学活动的价值。在此过程中,通过深化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和优化,就能保障学习共同体意识的科学贯彻落实,能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产生积极的影响。

3.3 创新对话模式,改善学习共同体动态机制

在引入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创新对话教学组织体系,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形成语文课堂动态教学指导体系,带动学生在学习共同体的支持下对课程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文化自信意识的培养作为重点,从不同的视角设计对话教学活动,在对话导学中让学生能动态化地参与课程知识的学习和课程内容的探索实践,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白杨礼赞》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能形成动态化的教学机制,促进学习共同体应用价值的进一步彰显,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对课文中蕴含的精神文化思想进行解读,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动态感知。在教学指导环节,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对《白杨礼赞》的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对行文思路做出初步的判断,了解白杨树自然生长环境,分析白杨树高大、挺直的特点,对白杨树的精神品格加以解析,探索其所展现出的精神象征意义。在学生有效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入对话机制,通过对话引导促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思考课文所反映的精神内涵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具体对话引导问题如“《白杨礼赞》中‘礼是什么意思呢?可以将它去掉吗?”“在‘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极不平凡的一种树一句话中作者使用了‘普通和‘不平凡两个词语,这两个词语冲突吗?请你与你的同伴交流一下,你们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哪个小组能回答这个问题呢?白杨树哪里‘不平凡呢?白杨树还有哪些精神品质呢?”在教师逐层次与学生对话沟通的情况下,就能动态化地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交流,能形成动态化的学习共同体实践应用模式,学生可以保持积极的情感状态参与到课程学习和交流活动中,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學生课程知识的综合学习效果。

4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建构成效

基于核心素养的指引促进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和应用,在全面改革语文教学活动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被充分调动,并且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首先,学生课堂参与度进一步增加。受到学习共同体建构和应用的影响,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探究、课堂互动学习活动,课堂参与度明显增加,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深入,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更加全面。

其次,学生互相帮助能力显著增强。在建构学习共同体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会创设学习互动的条件,学生在学习互动交流和互相帮助的基础上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自身语文核心素养,自身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会得到增强,课堂学习效率也会显著地改善。

最后,学生核心素养水平不断提高。受到学习共同体建构和应用的影响,语文教师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感知语文知识的应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会得到集体性的训练,并且在集体探究和小组互动中,学生的文化自信情感也会被充分激活,能带动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化培养。

5 结语

综上所述,从核心素养视角入手重新思考学习共同体建构的重要性,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创新设计和开发,能借助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和应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创造比较完善、科学的教学指导体系,促使学生的语文课程知识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因此,新时期在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创新设计的过程中,要选择将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作为主要的方向,有意识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探究,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做出合理化的教学指导。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猜你喜欢
共同体语文课堂建构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