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小学音乐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2023-06-23 17:26张超
知识文库 2023年6期
关键词:乐器民族传统

张超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教师对于改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主动选择与尝试,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文章通过文献法、观察法等方法整理归纳小学音乐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与策略。就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来说,主要有四点: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实效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使命感。结合音乐教学规律,简要阐述在小學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①介绍音乐背景,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②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魅力;③加强乐器教学,驱动学生自觉弘扬传统文化;④组织音乐欣赏,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⑤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⑥融入地方音乐,增强音乐教学熟悉与亲切感。

1 引言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所有学科的教师都肩负着加强青少年思政建设的重任。而渗透传统文化是思政教育方式之一,是贯彻落实教育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渗透传统文化,诸如乐器、民歌、民族舞蹈等为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的融合提供了重要载体。然而,就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情况来看,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并不明显,究其根源,或是教师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或是缺乏成熟、系统的融合经验。故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2 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1 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美育与德育的融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美、感知美,不断深化对传统文化以及音乐的理解,其审美修养与思想水平逐步提升。例如,一些昆曲、京剧等传统戏曲中的乐器、戏文、唱腔等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一些民族歌曲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立足传统文化渗透而展开音乐教学,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给学生创设情境,这可以让他们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净化其心灵,陶冶其情操。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可以在无形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且塑造健全的人格。例如,《十面埋伏》中荡气回肠的琵琶曲。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这时而欢快、时而紧蹙的琵琶曲,审美体验也会逐步增强。又如,在聆听二胡曲《二泉映月》的过程中,与盲人阿炳对话,感受他饱受人间疾苦却不屈不挠,最终战胜自己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熏陶学生的情感,增强其学习意志,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并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2.2 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

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基础与保障。文化认同主要是指对某种文化的认可与支持,不管是行动上还是心理上都与其保持一致,而且愿意为之努力。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而小学生年龄小,缺乏成熟的心智与辨别能力,面对外来文化与思潮的影响很容易受到蛊惑,甚至认为“外国月亮更圆”,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丧失文化自信、民族认同感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依托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感知其魅力。通过系统地学习音乐领域的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让学生为自己身为中华民族儿女而自豪,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自觉维护传统文化,这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3 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实效性

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岁月洗礼而沉淀的文化数不胜数,包括但不限于建筑文化、美食文化、服饰文化等,这些在很多民族歌曲中有所体现。传统音乐艺术的欣赏价值极高,而且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民族的人创造出了无数优秀的音乐作品,很多作品直到今天仍然被传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操作性强,而且能够极大地丰富、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领略到不同的美,感受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有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进一步增强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有了传统文化的支撑,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进一步提升,音乐教学取得更大的成就。

2.4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使命感

文化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是文化传承缺失,教育也就失去了灵魂,没有核心与支撑。一直以来,音乐作为可有可无的“副科”而不受重视,实际上它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很关键的作用。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因地域、习俗等各方面的差异,音乐风格以及文化也有明显不同。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很多小学生没有全面、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这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极其不利。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通过民歌、乐器等了解我国不同民族的文化,感受其魅力,让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学生得以一代代传承,学生的使命感也在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所增强。

3 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3.1 介绍音乐背景,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音乐是非常注重情感表述的艺术,作者在歌曲中融入自身情感,或是亲情,或是友情,或是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等,使其具有艺术魅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音乐背景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深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其音乐素养的发展与传承,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发展与传承。以《过新年》一课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新年音乐的律动、欣赏与演唱和教师共同表现、体验与享受音乐,感受过新年的节日氛围。此外,学唱《过新年》歌曲,通过介绍少数民族新年节日使学生了解我国各个民族的人民庆祝新年的风俗习惯。在这节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拓展讲解新年的由来,比如关于“年”这个怪兽的故事,这样既可以增强音乐教学趣味性,还能深化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了解了这些文化知识后,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就能注入情感,使歌唱有更好的表现。

3.2 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小学音乐课程肩负着重任,教师除了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以及音乐审美以外,还要开展深层次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去体验蕴藏在音乐中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提升其综合素质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自觉、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了解丰富的文化知识。仍然以《过新年》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家庆祝新年的方式,如包饺子、发压岁钱、放鞭炮、贴对联、剪窗花等。为了进一步深化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带领学生动手操作,比如一起写对联、剪窗花等。这样的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化他们对传统节日文化习俗的了解,既提升了音乐审美素养,又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3.3 加强乐器教学,驱动学生自觉弘扬传统文化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乐器是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教师应充分利用乐器教学渗透传统文化,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情况来看,课堂上常见的乐器主要是西方乐器,如钢琴、竖笛、吉他等,而中国的乐器如二胡、笛子、琵琶等却很少见到。甚至一些人误认为西方乐器阳春白雪而中国乐器下里巴人,这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有一定的阻碍。指向传统文化渗透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将民族乐器介绍给学生。例如,很多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经常受挫,逐渐丧失学习信心。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进民族音乐《二泉映月》,给学生讲述乐曲创作者阿炳的人生经历,让学生充分体会其中的感情,学习阿炳身上那种不畏挫折、不畏艰难,敢于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此同时,向学生介绍二胡这一乐器,先用多媒体展示二胡的图片,让他们认识到这是具有中华传统民族特色的乐器,再讲述它的音色特点与基本构造,这样既实现了传统文化教育与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审美素养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3.4 组织音乐欣赏,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融入传统文化,一方面,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帮助他们储备丰富的音樂知识,另一方面,促进学生音乐素养与艺术情操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引入一些民族音乐,比如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歌,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文化,以此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还可以引进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因为小学生有较强的形象思维,喜欢看视频、图片等事物。所以综艺节目契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经典咏流传》这一节目,这个节目邀请了很多知名演员与音乐家,通过歌唱的形式介绍经典诗词,有着新颖的形式,而且文化内涵十分深厚。它的融入使音乐教学更具有生机、活力,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程度,通过音乐与语文知识的跨学科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5 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

音乐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开展实践活动是促进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现如今,“双减”政策的颁布让学生课后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音乐实践活动,以此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民族乐器学习活动,带领他们学习二胡、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还可以开展诗词朗诵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并演唱。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使学生主动、自觉地用音乐去弘扬和传承出优秀的传统文化。

3.6 融入地方音乐,增强音乐教学熟悉与亲切感

地方音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是某个地区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音乐文化形式,符合当地人精神文化需要。不同地区的音乐呈现出来的风格不尽相同,融入了当地的文化与习俗。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通过融入地方音乐的方式渗透传统文化,一方面,通过熟悉的元素增强音乐教学对学生的亲切感,消除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畏惧心理,缩短他们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感知当地文化的魅力,自觉、主动地弘扬与传承。例如,安徽的黄梅戏,苏州的昆曲、评弹等,当地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将这些地方文化引进课堂,以此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以及文化自信,还能让地方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浓缩的文明,而音乐则是历史的镜子之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形态,也是人们了解、接触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寻找渗透路径,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同时使传统文化摆脱乏味枯燥的教学形式,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文中所分享的传统文化渗透到音乐教学中的策略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活动所总结的一些经验,但这些还远远不能满足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深度融合的需求,在未来的工作中笔者会继续深耕,构建更加科学的教学体系,促进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使音乐教学取得更大的成就。

(作者单位:昆山开发区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乐器民族传统
学乐器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乐器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