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调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参与积极性

2023-06-23 01:54张健康
知识文库 2023年6期
关键词:积极性情境过程

张健康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进一步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的地理成绩提升,提供可靠的支持,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一方面,教师需要把握自身的课堂定位,并使用合适、符合当前课堂的教学情境,才能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否则会引起教师的单方面“尬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足、教学效果有限。另一方面,教师应当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实现良好的双方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课程展开过程中,学生由于迫在眉睫的高考,对地理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地理学科的分数占比较低,常被称为小副科,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集中在语文、数学等对分数影响较大的学科中。导致学生的学习方法过于被动,倾向用蜻蜓点水的方式,取得短暂的学习效果,以获得更高的分数。这种方式的学习效果有限,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中,使学生真正了解地理知识,并掌握其中的自然规律,从而快速、有效地理解地理知识,并灵活转化为自身的经验、能力。

1 高中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的价值

1.1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探索未知的开端,是主动认识、接触事物的基础。教师需要利用兴趣使学生能够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探索提供可靠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使用接近学生生活、兴趣爱好的事物展开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自己的“领域”中动手实践,从而将课堂学习转化为学生的探索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从而参与到地理知识的探索与学习过程中,如“城市空间结构”的教学,教师结合当地的城市,通过利用百度全景地图,展示学生的日常生活空间,并结合课堂知识,将商场、广场、工廠等区域的类型、规划方式,进行探索,从而合理得出商业用地、公共用地、产业用地等结论,符合课堂的教学要求,又进一步验证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

1.2 提升地理学习的效果

死记硬背的方式只能让学生短时间掌握相关的知识,但是对地理知识存在“不得其理”的现象,也无法联系不同的知识、经验,进行有效的推理,并解决地理问题。而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探索、求知、得解的过程中,融合自身的经验和课堂讲述的内容,达到提升认识、学习效果的目的。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以帮助学生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循环中,构建全面的地理知识架构。在此期间,学生需要通过合作、联系前后知识等方式从不同的信息中找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实际体验地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综合利用学生在各方面的知识、技巧,达到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例如在“气压带、风带”的课堂学习中,学生首先需要意识到空气在流动过程中,受到阻碍时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染色溶液,水缸和障碍物,模拟空气流动时的情况,引导学生在观察、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体验气压带的形成过程,并进一步结合已学的知识,发现风带、气压带对气候带来的各种影响。用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地理学习的效果。

1.3 加强高中地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教”与“学”是一个良好的互动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教”的比重过大,学生的“学”缺少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也很难与教师同学展开充分的信息交换,无法保障“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在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的学习、思考提供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并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使学生能够从教师“教”的信息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更深刻展开“学”,从而使学生的地理能力发展获得保障。同时,“教”与“学”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也不再是教师的强制要求下的行为,而是在学生的主动探索、发展过程中,能够通过独立、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反馈,对学生的问题、“教学”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并采取更有效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2 高中地理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现代教育理念中提出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但是该教学方法教师可选用的教学手段较多,需要教师对课堂有一定的掌控能力,比如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掌控,“教”“学”节奏的掌控等。但同时教师扮演的角色在课堂中越重要,学生的主体性就会受到影响,使教学活动、参与活动全部在教师的推动下展开,学生没有自主参与的意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过强,会导致学生不需要过多的思考、联系知识就能完成参与,最终让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所有课堂活动的展开,始终围绕教师为中心,缺乏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思考,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2 情境创设的不合理

情境创设是保障学生参与动力、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课堂参与创建明确的参与计划、目标,明确学生参与的内容、主题,使学生能够有目的、有目标地在参与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但在实际的情境创设、组织过程中,情境的创设偏离学生课堂教学主题的情况较为常见,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情境缺乏明确的目标,学生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参与到教学情境中,导致情境创设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的参与热情也非常小,使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缺乏有效性,自然无法发挥“教”与“学”的效果。同时,在提升学生参与主体性的同时,需要教师通过问题情境、主题导向等方式明确学生参与方向。因此,需要教师创设更有效的情境,提升对学生的指导、引导作用。此外,教师指导的落后、缺失也可能导致情境创设后,学生无法再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有效学习。

2.3 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

学生的兴趣是保证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基础,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压力,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不高,而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时,并没有对地理教学的目标、目的进行宣传,对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并不了解,仅仅将地理学习作为应付考试的工具,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在兴趣爱好、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从而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在展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建立课堂教学的策略,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成长,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建立对应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

3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措施

3.1 备课环节的学生参与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备课中。让学生在备课中对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了解,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针对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困难进行重点讲解,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学生内部消化问题和困难。在帮助教师顺利展开课堂教学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例如在“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预习,并针对自身预习中发现的重点、难点,组织学生设计课堂研究题目,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展开研究,并通过网络、课件等材料,设计实践项目。使学生成为备课的主体,而教师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困难,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自主展开探索与学习。

3.2 设计课堂地理活动

地理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只需要通过地理实验、游戏、讲解等方式,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活化,建立对应的地理活动目标,明确地理活动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际演练中获得有效的成长。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区出现的地理问题,如夏季炎热天气的持续时间,进行实际的讲解、演练,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让学生分享自身的学习经验,并站在与同学相同的角度上,思考课堂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参与备课并取得良好效果或者在主题设计、实践设计中较为突出的学生,帮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教”同学的同时,自主完善自身的“讲学”内容,从而展开有效的自我教育。另一方面,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分享学生在某方面的成功经验。例如在气流模拟中,学生通过油、醋比重不同,来模拟暖气流、冷空气的经过,并通过分享经验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展开互动合作,从而提升学生自我教育的深度,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

3.3 合理的评价,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良好的地理课堂评价,可以提升学生对课堂的重视,在教师评价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展开对彼此的查缺补漏,同时通过学生自主的参与,避免他人或者自己在相同问题上犯的小错误,提升学生对疑难点的重视程度。一方面,教师应当积极使用话题时的讨论方式,提升学生的评价积极性。例如,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话题中,根据地方的环境特点,对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要素进行梳理,比如人口基数的协调、环境的保护、男女人口比例的发展,鼓励学生发言并进行相互评价,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则需要在自评、互评等多元的评价过程中,提升评价的维度,通过多个角度增加对学生回答、习题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不断突破自我、进行创新,使学生在不断的自我激励、相互激励下,主动展开地理知识的探索与发展,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4 地理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价值的正确认识,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身边事物,以及常见、熟悉的事物,建立地理教学情境,例如,地方的气候特征、天气特征、社会发展特征等。为此,教师需要使用真实、具体与学生有实际联系的情境刺激学生、为学生提供能够参与到教学中的学习环境。同时需要通过问题、任务、项目等导向,持续激发、保持学生的参与激情,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充分重视学生与教师、地理学习环境的互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夠在智力、非智力的因素中有所获得。例如,教师需要灵活使用问题、角色、生活、游戏等不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思考,如对“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三峡工程”带来的影响教学中,教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不同地区的居民、规划者对水利工程带来的影响进行思考,同时通过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学生已知的水利工程,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学习,从而增加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正确思考。

3.5 开放式课堂的创设

开放式的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情境。高中地理课程很容易被学生、教师视为“工具”课程,使地理学科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社会生活脱节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则需要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参与到对生活、认知有用、有价值的地理知识实践体验过程中。但是,在开放式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需要调整课堂的培养参与策略,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调整探索、参考内容从而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四季太阳高度和光线照射的开放性研究课题,将太阳高度、温度、光线照射角度、夜晚来临时间等方面调查,分析在不同季节,学校当地所在纬度的光照变化规律,对气温、气候带来的各种影响。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体验地理知识的应用,并在开放性的课题中,进一步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4 结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不足的情况比较常见。高考的压力使学生容易对地理学习保持功利态度,不愿意深入展开认识与探索,而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效率不佳,并造成学生的学习产生适得其反的情况。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实际联系,为学生提供地理学习的动机,并引导学生在参与、实践、体验、反思的过程中,迅速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技巧,形成良好的地理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柳林中学)

猜你喜欢
积极性情境过程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