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

2023-06-23 03:50黄君霞
知识文库 2023年6期
关键词:趣味趣味性数学

黄君霞

引言:趣味化教学作为数学课堂中不可缺失的一类教学支架,教师在教学环节应当实施情境引导、生活指导、方法教导,引入各种各样的趣味元素,尝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学习欲,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品质、教学效率。新时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需要整合丰富多样的趣味性教学元素,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涵,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给予学生丰富、全面、完整的课堂学习体验。

1 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意义分析

趣味性教学充分践行“寓教于乐、先王乐教”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趣味性的教学元素来调动小学生参与高效数学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整合趣味性元素,参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征,引入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可指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探索、探究,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小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探索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事半功倍的教学状况。除此之外,在当前导学式教学模式的背景下,教师在课程教学环节也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趣味性教学引导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构建成熟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领悟到快乐,在快乐学习过程中实现数学思维的成长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效率。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引入趣味性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应当尝试分析现阶段趣味性教学课堂开展的实际需求,引入丰富多样的趣味教学元素,指导学生尝试在趣味课堂上进行深入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科思维,但是在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引入趣味性的教学元素也应当具备针对性和侧重性,教师在该过程中应当做到有的放矢,适当地调整趣味性元素以及课堂知识元素之间的占比,以此才能够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功效,但是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部分教师积极引入了趣味性教学元素,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但是却存在趣味性教学元素喧宾夺主的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身的注意力放置在与课堂无关的去趣味元素上,还未将自身的注意力转换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层面,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无法完成深层次的学习探究,比如在趣味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入丰富多样的卡通人物形象或卡通图片来讲解数学知识难点,以更加趣味化、形象化的形式,将数学知识向学生进行有效讲解、渗透,但是学生往往被卡通人物形象的颜色、线条以及外在结构所吸引,在学习过程中将注意力放置在图像的学习方面,还未对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数学概念进行总结探索,从而使得数学课堂教学不具备高效性。

并且部分数学教师在引入趣味性教學元素的过程中也未充分尊重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比如教师所引入的趣味性元素往往超出了学生的认知理解范围,学生还很难理解教师所引入的趣味性元素所代表的实际含义和意义,从而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引入相对较为晦涩难懂的社会知识,将社会生活中的趣味元素向学生进行单一讲解,使得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得云里雾里,对教师所引入的趣味元素理解认知不到位,从而也无法对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数学概念进行学习探索。因此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须积极高效地整合趣味性教学元素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但是在此期间,教师应当做到有的放矢,在确保学生能够进行高效学习的前提下,合理调整趣味性教学元素所占据的课堂比重,同时也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化认知,调整趣味性元素的展示方式,以此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学习欲。

3 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在趣味化教学思想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期间应当引入丰富多样的趣味元素,引导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点的正向学习探索,比如教师可引入生活元素,指引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深度思考探究,并且教师也可以创建生动、活泼、形象的趣味情境,丰富课堂教学内涵,并且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氛围,布置趣味化的课后作业,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探究,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趣味化教学水平、教学效率。

3.1 引入生活趣味元素,实现正向迁移教学指导

趣味性教学应当具备生活性、实践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尝试借助生活视角,结合生活规律,完成对小学数学课堂知识点的学习,而教师所引入的趣味性元素也应当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以此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品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分析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积极整合趣味性的教学元素,借助生活实践,帮助学生完成深层次的学习、总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需要兼顾学生的思想认知情况,调整课堂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积极正向的学习探索,而利用生活规律、生活现象,教师能够实施启发教育,结合形象生动的生活趣味案例,导入新课程,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点的正向牵引学习,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探究生活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知识概念、知识原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

比如在讲解小学数学课程知识点的过程中涉及大量与图形相关的知识内容,如三角形、圆形、矩形、梯形,而相关图形在生活中相对较为常见,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入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案例,教师可结合建筑工地上所使用到的三角形结构,让学生探讨为什么建筑工地会利用三角形来完成对基础支架的施工建设,同时让学生尝试引入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四边形结构,探索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出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用铆钉、木条来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开展趣味手工活动,引导学生手工实践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操作探索,之后学生会发现“四边形往往很难维持在一个固定的结构,而三角形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形状”,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全新的感触,对三角形所具备的稳定性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知。教师借助生活现象,引入趣味实践活动,开展手工学习、手工创造,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除此之外,在讲解三角形相关概念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生活案例、生活经验,让学生尝试在生活中收集常见的三角形结构,将锐角、钝角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实践应用案例进行总结、思考、探索,观察相关三角形的结构特征,从而完成学习总结。

3.2 创造趣味情境,丰富小学数学课堂

趣味化教学作为一类常见的课堂教学支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确保小学生能够快速高效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则应当创建良好的趣味情境,最大限度地丰富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体验,调动小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刺激,从而在数学课堂中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比如数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探索。教师在教学环节应当注重激发学生探索欲、求知欲,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品质,通过创建生动形象、具体的多媒体情境,引入趣味化的教学内容来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例如,在讲解分数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趣味情境,让学生尝试将9块月饼向10个人进行有效等分,让学生思考应当如何划分月饼,指导学生利用分数知识来完成学习探索,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应当将9块月饼中的多少块进行4等分、5等分,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尝试罗列出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情况。教师通过引入此类趣味化的教学问题,创建生动形象的趣味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正当学生一筹莫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古埃及人在探讨10个人平分9个面包期间所使用到的分配方式,比如先将九块大面包中的五块每一块平均分为两块,让每一个人分别拿取其中的一小块,之后再将剩下的四块大面包中的每一大块平均分成三小块,而每个人也分别拿去一小块,最后再将剩下的两小块平均分为五块,每个人再拿一块,以此来完成对九块面包的有效等分,之后教师则应当让学生尝试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尝试总结“是否存在更好的解决方法”,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得分数相关课程知识点的教学更加具备生动性、趣味性。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资源,将整个面包的划分过程向学生进行有效展现,学生通过观看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能够进一步学习到古埃及人在平分面包过程中所具备的智慧,并且也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使得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形象、生动、有趣。类似的趣味情境还有许多,数学教师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入各种各样的情境元素,指导学生在情境学习过程中进行细致、深入的思考,引导学生尝试站在相关知识点的底层规律、底层结构的层面上完成对相关数学问题的学习总结,并且通过创建形象生动的趣味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思维,同时也可指引学生在情境学习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探究,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具备完整性、全面性,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3 开展课堂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开展趣味游戏活动能够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应当引入丰富多样的趣味性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過程中进行深入学习、探索、探究。由于学生对抽象难懂的知识概念缺乏科学合理的认知,教师可利用游戏活动来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概念的正向迁移学习,同时也可利用游戏活动引入丰富多样的趣味元素,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并且也可进一步活跃趣味课堂的学习氛围。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完成活动策划,立足于课堂知识结构,引入丰富多样的游戏项目,指引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探索,比如在讲解“时分秒”的过程中,教师可在班级课堂上开展击鼓传花的游戏活动,分别让小学生扮演计时员,通过观看钟表完成对游戏节奏的控制;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仿真虚拟软件,构建商店购物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仿真虚拟游戏活动,教师可利用VR、AR设备,让学生在虚拟商店中进行购物,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计算能力,除此之外,在讲解“位置与方向”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生动、形象、活泼的游戏学习情境,比如引入天安门、故宫博物馆等相关建筑物,借助VR设备,给予小学生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并且让小学生尝试在游戏游玩过程中标记出天安门以及相关博物馆的具体方位,对其中的各个大门的空间区域位置用数学语言进行科学有效的描述。因此教师可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游戏活动,结合数字化媒体、信息化工具,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使得小学生在趣味课堂学习环节能够进行深入思考探索,给予小学生在数学课上沉浸式的知识学习体验。

3.4 布置趣味化的课后作业

为了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教师需要落实对学生良好的课后服务指导,引导学生在课后学习过程中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训练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尝试转变传统数学作业中所涉及到的题海战术思想,尽可能引导学生在趣味化的学习环境中对相关数学课程知识点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探索,丰富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教师所布置的趣味化数学作业应当与生活、游戏、实践进行密切关联,增强学生多方面的感知能力,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布置课后趣味化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采取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兼顾每一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比如在讲解“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过程中,教师可预留相应的课后实验探索项目,来指导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点进行细致、完善、高效的学习。在课后作业项目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通过实验进行手工操作学习,比如结合纸壳实验、装沙试验,让学生尝试自己制作圆柱体和圆锥体,探讨两者之间的体积关系。教师引入此类趣味化的作业项目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引导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持续不间断的学习探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品质,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除此之外,在完成对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讲解之后,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在课后学习过程中进行趣味实验,完成课后学习巩固,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后尝试制作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小物件,将相关物体结构进行展开,来探索相关立方体的平面展开形式,使得学生对相关图形的棱角结构、点、线、面有一个较为深刻、形象、直观的认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4 结束语

总之,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引入丰富多样的趣味情境,给予学生良好的情境学习体验,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品质,而教师则应当在该过程中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结合趣味教学项目,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桥头小学)

猜你喜欢
趣味趣味性数学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午睡的趣味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