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劳动教育的中职学生社团创新建设初探

2023-06-23 03:50薛夏青
知识文库 2023年6期
关键词:吴江饰品社员

薛夏青

劳动教育作为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职业目标,提升学生劳动能力和创新素养,培养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态度,它在推动我国近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历来重视劳动教育,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新时代新风尚。此外,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及用人单位也往往把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劳动素养作为升学或就业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中职学校,除了通过主题班会课、专业实训课、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劳动教育之外,学生社团也是中职学校力求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当下,在普职融通、终身教育等理念指引下,学生社团作为提升综合素养、加强劳动实践、弘扬工匠精神的第二课堂,在发挥学生特长、拓展学生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等方面的优越性越来越引起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多年来,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简称“吴江中专”)将社团建设作为加强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环节。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学校“力行”德育品牌已深入人心,社团规模逐年扩大、活动日益丰富,育人效果不断增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为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输送出更优质的可堪重任的新时代劳动者,学校以“厚植江南文化,铸就工匠精神”为劳动教育总目标,把学生社团的创新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试点”,同时鼓励广大师生抓住“新契机”,在多方面、多层次上实现“新突破”。本文以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挹翠阁”国风手工饰品社为例,重点从“挹美”“启智”“跨域”三个方面浅谈基于劳动教育下的中职学生社团建设的创新策略。

1 挹美:劳动开新篇

苏州历史悠久,不仅传统手工技艺众多,而且市井小巷独具江南文化。为此,不少苏州的中职学校着力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重点开发出了以昆曲、核雕、苏绣为代表的一批彰显地域特色的“苏式美育”学生社团实践活动项目。

常言道,千年华服看旗袍,旗袍传承看吴江。吴江历经千年的积淀,孕育形成了蚕桑丝绸文化、水乡古镇文化、千年运河文化、莼鲈诗词文化和江村富民文化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许多能工巧匠定居在这江南小镇上。近些年,尽管我校学生社团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其中也有比较新颖的社团,如无人机社、烙画社,但是兼具美劳素养、文化底蕴、地方特色的社团却没有。

经过前期对吴江区松陵镇、盛泽镇、同里镇等多地的实地考察,核心团队结合吴江的地方文化与学生的能力素养、兴趣爱好等因素的考量,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最终确立并创建了“挹翠阁”国风手工饰品社。为有序开展好学生社团工作,社团核心组做了周密的计划并将其认真落实。

1.1 选拔社员,确立社团培养目标

社团面向所有热爱手工艺的在校学生,男女不限。通过现场绘画、编织、书法等考核项目来确定社员人选。每学期招生约20人。按照劳动任务分工,包括手工学徒、设计研发、宣传营销、模特展示等。每学期选取一名社长,主要负责社团内部的统筹管理;挑选一名会计,负责材料采购、资产结算等。

在校领导的悉心指导下,“挹翠阁”于2018年的秋季正式成立。“挹翠阁”之“挹”字代表牵引的含义,“翠”字代表“珠翠”等传统国风饰品。“挹翠阁”的培养目标:①养成劳动意识,践行“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②充实美学知识,培养欣赏美、创造美、展示美的能力。③厚植江南文化,培育“五育并举”的新时代手艺人。

1.2 优化师资,组建美劳育人团队

为提高社团课程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学校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教授古法编绳、银饰制作、仿点翠等技艺,并且采取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社员的团队精神。“挹翠阁”的导师团队包括: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目前,专业课教师有三位:吴恬,上海嘉善中专工艺美术学科组长、市中心组长,市县技能节优秀指导教师。曾辅导学生获全国纽扣工艺大赛金奖和银奖,全国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二等奖;市创新创业大赛、文明风采比赛多项奖项。戴群贤,福建人,从小跟随祖父和父亲学习制银、编绳技艺,多次参加手工艺类比赛,作品获得广泛好评。2009年,戴师傅在吴江区自立门店,并成为“上海天乙”珠宝品牌吴江区的加盟商。此外,学校还外聘东吴绣女——李鸣苏大师,重点提升社员的苏派艺术修养。文化课教师有三位:谢丽英老师,省特级教师、姑苏教育领军人物,教导文化礼仪,提升文艺素养。另外,还有两位语文老师不但教授美学理论和书法技艺,而且负责管理社团的一切事宜。在每周三下午的两节社团课上,“挹翠阁”的师生全情投入,教学相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劳育与美育相结合,打破学科隔阂,实现师资互补,充分展示了劳动之美和人文之美。

2 启智:劳动赋新能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吹起,全民的创新创业基因被调动激发。与此同时,各级各部门组织的双创大赛也应运而生。为践行“厚德精艺”的校训,彰显“一专多能”的办学宗旨,“挹翠阁”师生自发投入到双创大赛的熔炉中,参加了两次创新创业比赛,拥有了宝贵经验。

2.1 综合学习方法,研发创意饰品

根据通过论文查阅、问卷调查(以校旅游财经部的女性师生为调查对象)、采访、问询等方式所得结果显示,自文化自信的提出、汉服破圈的热议以来,热爱汉服华饰的中國女性在不断增多。她们不但对传统服饰有认知和审美需求,还非常希望能在重要场合,甚至是在日常生活中穿戴国风服饰,具有较强的购买需求。为提高比赛成绩及提升实践能力,“挹翠阁”创新创业参赛队伍潜心研究,先后开发出四大类国风手工饰品:仿点翠饰品、琉璃作饰品、编绳类饰品、创意类饰品。这些饰品有别于市面上常见的样式,既符合温婉诗意的江南文化,又体现精巧别致的旗袍文化。主要有三种研发方法:

(1) 翻阅书籍,了解饰品文化

“点翠”是古代一种黄金表面的装饰工艺,用此工艺可以制作冠、簪、钗、耳环等。在清廷中,众多娘娘以佩戴不同材质、样式的饰品来区分等级,其中点翠饰品因古朴美、技艺高尤显尊贵。点翠饰品看似难得,实则受众广。在苏州人冯梦龙的《喻世明言》第一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就有这样一段话:内中有十来包珠子,又有几个小匣儿,都盛着新样簇花点翠的首饰,奇巧动人,光灿夺目。可见,在明朝时,点翠饰品已由商人四处销售,佩戴者中也有寻常女子。当代,翠鸟成了国家保护动物,新匠人就巧用心思,利用染色鹅毛、孔雀毛、鹦鹉毛、丝绸等材料代替翠鸟羽毛,仿制出点翠饰品的质感,故称“仿点翠”。追溯饰品文化,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搜索资源,学习制作手法

当下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知识和技能可以从网上获取。经了解,大部分社员在小学、初中阶段就有手工制作的体验,进入社团后通过线上讨论、线下活动等方法不断精进技艺。此外,在各大媒体的平台上,越来越多从事国风饰品的博主分享着制作流程。2022年3月8日,CCTV《探索·发现》节目播放了《一个完整的凤冠是如何诞生的》纪录片,社团指导老师组织社员进行观看,从中了解了昆曲演员头上戴的盔帽的制作工艺,其中就运用到了类似仿点翠的技艺——“点绸”,这更加确立了参赛团队饰品研发的方向,也激起了社员的创新思维。

下图的这个名为《凤栖梧桐》的国风手工系列饰品正是社员们通过多次采风活动后合作性研究的成果。此作品获得了第十三届文明风采手工艺类项目评比省一等奖。

《凤栖梧桐》的作品简介:古有“凤凰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侍”一说;今有中职学生以此为创作点,精心制作出一套仿点翠国风手工饰品——“凤栖梧桐”,共包括发冠、发钗、项链、耳环。考虑江南水乡——同里小镇的风土人情,当地人逢喜事有“走三桥”祈福的习俗,故为新娘设计出以凤凰、梧桐树、鲜花等元素为主的婚庆饰品,贺其嫁得如意郎君。另外,结合低碳环保、传承创新理念,采用染色鹅毛等材料,经多番研制而成。发钗部分运用了景泰蓝的工艺,高贵典雅,步步生辉。

(3)拜师求学,完善制作工艺

除获得社团专业老师的帮助外,两位项目指导老师在当地为学生寻得技师,并且组织走访大师工作坊、参观苏博等“苏式技艺”专题游学活动以此精进饰品制作技艺,社员借此开发出了一系列适合旗袍搭配的簪钗和压襟,还制作出融合同里剪纸的创意苏式团扇。

2.2 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创业潜能

为完成创业模拟项目的要求,参赛团队既要制作出创意饰品,又要准备路演时演讲用的PPT,而PPT的制作就需要图片拍摄、视频录制、表格制作和文案撰写等。在项目初创阶段,参赛团队有意选拔了一批有专长的学生,更加便于团队协作。

2.3 创建营销商铺,加强创业实践

为提高创业实感,树立社员自信,锻炼专业素养,提高实践能力,“挹翠阁”在学校“湖畔书吧”开设格子铺,从社员中挑选商贸专业的学生,组建销售小组,同时利用学校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等专业资源,通过搭建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抖音等网络平台对外进行宣传,实现多元服务,落實双创培养。

3 跨域:劳动拓新路

学校教育并非孤岛求生,而应当将学校建设融入地方区域性发展中,充分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3.1 参与市集活动,融入地方文化。

“挹翠阁”积极参加由吴江政府与城投集团举办的盛家厍“江南文化”市集活动。盛家厍老街曾是吴江城区最繁华的地段,现在,政府重新将它规划建设为城市金融文化“新地标”。在2021年盛家厍“庆中秋”夜市集上,吴江区委书记李铭亲切慰问了社员,并为社团“学国文、戴国饰、扬国风、领国潮”的活动宗旨点赞。盛家厍的市集活动被撰成新闻登上各大新闻网,“挹翠阁”因服务优良、产品独到,被多次刊登在盛家厍的微信公众号上。社员吕思颖,在经过层层选拔之后,成功成为2022年度盛家厍微信公众号的封面模特,不仅借助盛家厍市集活动锻炼了专业能力,而且对外展示职教新青年的风采。

3.2 合作文创商铺,促成校企合作

如今,盛家厍是吴江区传承地方文化,守住烟火记忆的重要商业区,汇聚了许多涉及江南文化的文创商铺。“挹翠阁”与多家文创商铺、摄影工作室、文旅会所成为合作伙伴。“松盦文创”是吴江区知名的文创品牌,经多年经营,已集陶艺、雅玩、茶饮等于一体。在多次市集活动的交流过程中,“挹翠阁”与“松盦文创”产生了合作意向,拟定并共建了实训基地,旨在培育苏式传统的手工艺人。每周社团课,“松盦文创”会派技师来学校教授学员编绳、陶艺等技艺;周末,“挹翠阁”安排学员去“松盦文创”见习。

3.3 搭建东西桥梁,促进共同发展

印江中专是本校东西部结对帮扶的兄弟学校。社团招收了多名苗族、侗族的印江学生,在社团教学过程中,实现了两江文化、三种技艺、多方元素的交流促进,践行了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理念,在两校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连续开展了三届“吴印两江中职学生手工作品展”。2021年5月,广西二轻工业管理学校的两位教师通过抖音平台上的相关宣传片认识了“挹翠阁”,被“挹翠阁”精美的国风手工饰品深深地吸引,特此专程来校观摩“挹翠阁”的社团活动,确定长期合作计划。虽然处在疫情期间,但是并没有阻挡双方求合作的脚步,两校的创新创业团队在线上开展视频会议,商讨比赛事宜,最终“挹翠阁”助力合作伙伴获得了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广集团杯”广西赛区铜奖的好成绩。

3.4 参加志愿活动,传播传统文化

“挹翠阁”与同里“和美如莲”高级会所达成合作,参加了多次由同里政府组织的水乡文旅公益性活动。另外,“挹翠阁”被新华书店吴江松陵镇分店多次邀请前往门店教授少年儿童制作手工饰品。“挹翠阁”社员耐心的教学和精妙的手艺得到了参与体验的民众们的一致好评。

3.5 参与文艺比赛,实现各展其才

学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挹翠阁”为校艺术团提供服化道服务,合作项目“学唐舞 承师礼”获得文明风采才艺其它类省一等奖。在“吴风越韵”三话比赛的舞台上,“挹翠阁”社员不仅呈现了超高的手工技艺,而且完美展现了夜市销售的温暖画面及火爆场景,最终“挹翠阁”的故事感动了评委,获得市、区两级特等奖。在社团全体师生努力下,“挹翠阁”于2022年,被评选为苏州市“标兵社团”。

创办以来,“挹翠阁”组织活动逾50次,几乎走遍吴江区的各个小镇,所到之处总能得到市民们的赞许,在创新创业、文明风采等比赛中屡获佳绩。

“挹翠阁”既是展现中职学生风采的舞台,也是学校职业体验中心的场所。“挹翠阁”邀请广大师生及社会人士参与国风饰品体验活动。在“三·八”女神节亲子活动、“技能——让生活更美好”职教展示周活动中,“挹翠阁”的活动场地总是人头攒动、欢声笑语。

作为“美劳融通”创新理念的先行团队,“挹翠阁”将继续立足于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出更多致力于传承非遗文化的新时代匠人;关注残疾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技艺教学、可行的创业指导;主动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劳育、美育课程的开发,不断为实现以劳求真、以劳求善、以劳求美的人的教育提质增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吴江饰品社员
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作品选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BLOOMHUB饰品买手店
饰品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饰品与灵感间的故事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
Robust Non-fragile PID Controller Design for the Stroke Regulation of Metering Pum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