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幼儿道德之果植根于日常生活的土壤

2023-06-23 04:04李周蔓
知识文库 2023年6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德育幼儿园

李周蔓

德育既是为人的根本,也是幼儿接受知识教育的基础。把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德育相融合,可以潜移默化中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促进儿童实践能力的提升。本文将结合幼儿园一日生活实践,探索一日生活与德育的整合路径,以进一步推动幼儿素质教育,提高幼儿基本素养。

幼儿园一日生活包括幼儿的游戏、生活、活动等内容,它是实施幼儿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主要载体。将德育滲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有助于将生活学习与儿童思想道德的塑造和培养相结合,实现德育的无缝渗透。教育实践证明,空洞的德育理论很难渗透到儿童的思想和思维中,而将德育渗透到儿童的生活活动中,可以起到润物无声、自然升华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应积极转变德育观念,将德育融入儿童的日常生活,让无处不在的德育正能量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1 营造和谐氛围,渗透道德教育内涵

自教育诞生伊始,古今中外教育者们在长久的教育进程中反复印证着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抛开德育教育也无从谈起,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所在,随着时间的变迁,德育也在与时俱进。新时期道德教育要能够引导儿童学会做人,从小养成爱国主义精神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学会劳动;有自主动手能力,在学好理论知识打好基础的同时,可以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并从而实现对社会的认知,学会自主创造创新,从适应社会的开始进而改变社会;同时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孩子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现在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如果以古板枯燥的方法无疑是在泯灭孩子的天性,应当寓教于乐,而不是一味追求形式主义,最终导致孩子们丧失探索的好奇心。

1.1 德育物质环境建设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实施幼儿道德教育的基础。在干净美丽的环境中,孩子们会无意识地限制自己的行为,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及时摆正桌椅等;同样,在肮脏的环境中,孩子们的行为会更加随意散漫。由此可见,好的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儿童良好行为的形成。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孩子们会积极遵守秩序,注意卫生,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注意物品的摆放顺序,保持地面和桌面的清洁。这些不仅是儿童日常行为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渗透一日生活和道德教育的基本条件。

1.2 德育精神环境建设

精神环境是孩子们在幼儿园感受到的环境。它分为好的园风和班风,能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会意识到文明礼貌、合作互助、爱心的重要性,感受到幼儿园班级的温暖。如每天师幼之间、同伴之间亲切友好的问候,幼儿们在游戏过程中的相互帮助与合作,都会对孩子良好的礼仪习惯起到影响和培养作用。现代家庭普遍放纵和溺爱他们的孩子,这导致许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如何考虑他人,不知道如何谦让相处。在幼儿园精神环境建设中,儿童会受到更多的感染和影响,学会与人相处,为他人着想,培养儿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道德认知。

2 通过各种活动,彰显道德教育价值

道德是立人之本,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人可以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但不能没有道德底线。在2~3岁时,孩子的大脑已与成人别无二致。此时正是对他们道德进行树立的关键时刻。以下是笔者将道德教育融入幼儿园一天活动的方法:

2.1 注重基础活动的德育教育价值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吃、喝、睡是基本内容。这些看似普通的内容,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机会。例如,在吃饭前,老师可以对孩子进行礼让教育和卫生教育,饭前洗手,等待喝水时要排队,不能插队;活动时,安静倾听他人讲话,不乱插嘴,学会尊重他人;午睡时,不应该制造噪音或影响其他孩子的休息,要指导儿童练习穿衣服、鞋子和袜子,努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些都是在基本活动中进行道德教育的机会。教师应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儿童的道德教育,并将道德教育体现在实践和儿童的行动中。

2.2 探索游戏活动的德育教育价值

游戏是开展幼儿教育的基本方式。孩子们对游戏非常感兴趣,参与的热情也很高,游戏与德育具有很高的整合价值。例如,在传球、接力跑等竞技游戏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让孩子们认识到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在呼啦圈、跳绳等游戏中,老师应该让孩子们懂得相互谦逊,遵守游戏规则,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使游戏活动顺利进行。在游戏中,当孩子们意外摔倒时,他们的同伴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询问对方是否摔伤了,这本身就是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照顾的表现。教师应该肯定和表扬孩子的互助行为,从而起到激励和榜样的作用,让其他孩子意识到这种行为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通过游戏活动,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互助团结的积极情感,从而为幼儿园德育拓展更多的新途径。

2.3 发掘节日活动的德育教育价值

中国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德育传统,节日活动中的德育氛围十分浓厚。基于此,教师应善于发掘传统节日和各种纪念日的道德价值,为幼儿园道德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在重阳节期间,教师可以开展“尊老爱幼、继承孝道”的活动,组织孩子们通过手工、绘画、歌舞等方式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感激,让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深深植根在孩子心中。“五一节”前后,可以组织孩子们开展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也可以带领孩子参观工厂,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认识到劳动人民的辛勤奉献,了解“劳动是最光荣的”的道理,培养孩子朴素的劳动情感。

2.4 发挥主题活动的德育教育价值

为了保证幼儿一日生活与德育融合的长期性和有效性,我们还可以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彰显德育教育价值。如以“我爱我的家乡”为德育主题,从儿童生活的实际出发,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有关家乡历史、建设和发展的资料。而孩子们可以通过绘画、泥塑、儿童歌舞等形式,展示家乡的变化和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加深孩子对家乡的了解,形成德育、文化教育、情感教育的多元渗透,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启蒙。

2.5 发挥社会实践的德育教育价值

陶行知强调幼儿参与社会实践生活的重要性,结合幼儿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专项教育活动,因材施教,让教育不再枯燥。实践出真知这句话在德育工作中依然适用,我们可以通过幼儿园“每月一事”德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每月一个不同的主题实践活动,感知生活中的道德光辉,言传身教,在广义学习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践活动的比重,势必可以使得教育成果事半功倍,既提高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得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情感体验与个体统一起来知行合一。

3 立足一日活动,融入德育教育策略

儿童道德教育是对儿童进行行为教育。主要是道德素质教育,让孩子们初步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和成果,辨别是非、善恶,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基本的交往规则和技能,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儿童道德教育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加强儿童道德教育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也是关系到社会未来的大事。重视儿童道德教育不仅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幼儿教育是一个认识、感受意义和行动的过程。

3.1 通过集体活动,萌发爱的情感

“有爱心”的人到处都会被爱。每个人,包括孩子,都很容易爱自己,但他们很难爱自己的父母,究其原因,很多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自己的爱,表达对他人的友好和尊重。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有爱的情感,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幼小稚嫩的心灵,关注他们在幼儿园中的生活状态,及时加以引导和疏解孩子的情绪,为他们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并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在游戏中,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孩子们的行为,适当干预,做一个良好的观察者和引导者,引导孩子关心同龄人和集体,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让他们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逐渐形成集体荣誉感,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让孩子们分组玩“迪士尼城堡”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们有意识地分工,一部分孩子负责筛选和搬运积木,另一部分孩子负责设计实施城堡建设。如果运积木的孩子先完成了,就可以去帮建造城堡的那组,只有两项都完成的那组才是最后的赢家。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分工与合作,还知道了班级是一体的,学会了关心他人。

平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对孩子的随机教育。比如说在两个孩子发生争执的时候,双方各执一词,都认为自己是对的,然后气呼呼地找老师评理。这时候我们可以让其他孩子加入讨论,让他们来想想办法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在解决问题后,我们依然要注意双方孩子的情绪,因为这时候大部分孩子还是会愤愤不平,可以让他们抱一抱对方,互相道歉,或者可以让他们接着在一起玩,这样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对他人的关心,知道在别人伤心难过的时候可以怎样去安慰他人,获取自己内心的满足。而除此之外社会的配合也相当重要,社区和家庭亦是教育的主力军,孩子的培养只靠老师在幼儿园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3.2 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自理能力是孩子独立性强弱的一种表现,好多家长平时只注重孩子的吃和穿,当然,吃穿很重要,但他们忽视了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一些孩子已经在幼儿园里学习生活了一个学期,有的仍然需要大人来喂他们吃饭,更有个别的奶奶,会一直把孩子抱着送进教室。这些父母认为他们只是一个弱小的孩子,的确,他们是孩子,但他们终将长大,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如果他们的孩子有良好的自我照顾能力,大概率在集体生活中也会表现突出,由此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3.3 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沟通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在公众场合会成为公众的焦点,而另一些人则独自坐着无所事事;有些人外出时必须找个同伴,有些人独自做事依然有条不紊;有些人害怕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被人盯着就会浑身不自在;有的人即使上台演讲仍然可以气宇轩昂,哪里的人越多,他就越活跃。这些都在表明:不同的沟通能力,决定了人的适应能力,以及他们能否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人们适应社会生活,与他人合作共存的关键。学校虽是一座象牙塔,但它亦是社会的缩影,许多社会元素包括和同龄人相处,与老师的沟通都是社会关系处理的一部分,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沟通合作的能力,多与孩子交流想法,让他们可以在之后的社会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让孩子们有样学样。

例如,当组织孩子们带班时,笔者有一个习惯,当孩子们为大家做一些事情时,笔者会真诚地说“谢谢”。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帮老师摆好椅子,笔者会说“谢谢某某小朋友”;当有孩子给同伴发汤匙和书时,笔者会说“谢谢某某小朋友”,其他孩子在看到老师的做法后也会有样学样地说“谢谢”。渐渐地,孩子们会养成说“谢谢”的习惯,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要表达感谢。哪个孩子尿裤子了,笔者帮他换衣服,他会说:“谢谢老师!”在给孩子们讲完故事后,他们会说:“谢谢你,老师!”幼儿时期的孩子喜欢模仿别人,老师的言行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来源,老师的做法很容易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经过多次重复,就会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潜在的道德萌芽,成为他们的行事标准,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4 注重營造良好的生活德育环境,家校社立体协同育人

教育幼儿永远离不开多方的协作,老师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德”是很难立起来的。同时,行教与言教合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和教师一起做到以身作则。陶行知认为,行教重于言教,如果老师在教育中不能知行合一,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相悖,孩子们就会感到困惑,久而久之也会对老师的教导不以为意,这是我们应当极力避免的,我们需要以身作则。同时社会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熔炉,孩子在学校接受高尚价值观教育,而当他们接触社会时,他们更容易感知的是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影响德育工作的效果。因此,只有“家—校—社”齐抓共管,立体协同育人,立德树人的效果才能有保证。幼儿园要发挥主导地位,建立全方位协作育人机制,争取家庭和社会对学校育人的支持和配合,建立沟通顺畅的“家—校—社”共育平台,发挥多方主体的教育影响。幼儿在学校学习立德做人的基本知识,在家庭中得以巩固和发展,最终在社会中得以检验和使用,这是培养孩子道德建立的完美闭环,每一道工序都不容有失。

总之,道德教育是第一位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与德育的融合,有利于幼儿德育的实施和幼儿生活成长的各个方面,所以,我们老师要巧妙地设计和良好地引导,真正实现德育在幼儿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昆山开发区盛庄幼儿园)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德育幼儿园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我爱幼儿园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欢乐的幼儿园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爱“上”幼儿园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