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对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影响的实践研究

2023-06-23 04:04沈雅婷
知识文库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养小朋友家庭

沈雅婷

本研究对鲈幼某中班幼儿园家长进行调查发现,教育者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地域差异等,造成了家庭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异,从而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家庭教养方式分为典型的四种类型,针对不同教养方式下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表现,从家庭、教师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1 研究背景

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儿童的社会性首先从家庭开始。家庭教养方式是家长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改变,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

家庭教养方式比较典型的分为四种:溺爱型、民主型、专制型和放任型。

溺爱型教育方式是指家长对子女过分宠爱,不适当地满足子女的要求,处处迁就,事事代劳。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家长、教师和他人的帮助,因而不利于孩子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民主型教育方式是指家长以一种信任尊重、启发开导的态度教育子女,鼓励子女积极主动学习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教育方式影响下,学生一般会形成自尊、自立、自我负责的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愿意主动承担学习责任,遇到学习困难时,会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专制型的教育方式是指家长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子女,强迫子女无条件地服从家长的管束,对子女严加监督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形成屈从、喜欢推卸责任、不愿合作的心理,在学习过程中,以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为目的,缺乏自尊、自我负责的精神,因而也不利于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放任型教育方式是指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父母忙于自己的事务,对子女的学习很少关心,放任自流。受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孩子很容易形成自由散漫、任性固执等个性特点,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因而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社会性交往能力是一个人的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社会性行为的综合体现,主要指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好坏之分。好的方面包括助人、分享、合作、谦让等亲社会行为,不好的方面有自私、打人等攻击性行为的问题。

和谐的家庭气氛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和谐的氛围中幼儿得到更多体验,从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相反,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则会给幼儿带来不利的影响。针对我们班不同孩子在园时的各种交往能力的表现,笔者做了大量的调查,并对个别孩子进行家访,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促进对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

2 案例分析

下面就家庭教养方式进行案例的分析:

2.1 溺爱型案例儿童:谭旭阳

今年6岁的他,是个好动的小男生。接触下来的第一天,笔者就发现他与其他孩子的不一样,特别调皮、难搞。他喜欢招惹别人,出现攻击性行为;在小朋友玩的时候,他就可能跑上去打人家一拳或者推人家一把。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他还经常摸一个小女孩的屁股,导致那个小女孩都不敢来幼儿园。行为上常与老师对着干,上课的时候,总是随意走动,影响到其他小朋友学习。正因为如此,在班上都没有小朋友愿意和他一起玩,这导致他在交往这一块非常不尽如意。

针对谭旭阳的表现,笔者了解到他在家中就是“小皇帝”,爷爷奶奶对他特别宠溺,平時他说一,家人不敢说二,要是家人不听他的他就会坐在地上打滚哭闹,直到家人同意他的要求,而且这一招屡试不爽。在家不自己吃饭,需要爷爷奶奶跟在身后追着跑喂饭;在和他妈妈多次交流沟通后,我发现对于谭旭阳犯的错,他妈妈一直是包庇的,哪怕是我们老师向他妈妈多次反映谭旭阳在园时打小朋友了,午睡没有好好睡还发出怪声音打扰其他小朋友了,上课随便走开来等现象,他妈妈也只是温柔地告诉谭旭阳下次不能这样子。甚至他妈妈还会夸谭旭阳很聪明,知道很多事情,还会奖励他。

2.2 民主型案例儿童:马知遥

她是我们班的小才女,中班的她已经能照着故事书给小朋友们讲故事,画的画也非常漂亮。她与班上的小朋友们相处的很好,看到小朋友有困难她会帮助他们,在游戏中她会按着游戏规则与小朋友们玩得很愉快,特别是在“娃娃家”中,完全充当着一副小老师的模样,小朋友们都很乐意与她交朋友。这种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关键在于她家的家庭教养方式。

作为独生子女的马知遥,并没有人们常说的娇生惯养、孤僻。妈妈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者,对她的栽培教育不仅是在学习上,更多侧重于让孩子怎样做人。家访中了解到,她妈妈主张的家庭教养方式是民主型的,与孩子的相处之道就是既要是父母,又要像朋友。对待孩子要慈祥、诚恳,善于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因为孩子也是个小大人。尊重孩子的需要,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积极支持孩子的爱好兴趣;同时对孩子要有一定的控制,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明确合理,而不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在放学后,会问问马知遥在幼儿园一天发生了什么,今天和谁玩得比较开心,有没有和小朋友闹不开心,然后再对可能发生的不愉快进行分析、引导。

针对马知遥的情况,笔者觉得大家对她永远都是赞扬的,为了防止她在赞美声中变得骄傲,所以在幼儿园里,笔者对她的赞美会尽量显得低调一些。

2.3 专制型案例儿童:李琳

小班的李琳很能干,各方面能力都不错,自从她爸妈离婚后,她妈妈走了,爸爸忙于工作,她的生活起居和学习交给了她奶奶,就一个学期的时间她的变化就很大。李琳变得特别倔强,在和小朋友游戏过程中,在不侵犯她利益的情况下,她能与小朋友们玩得很愉快,但是一旦有小朋友抢了她的玩具这样的现象,她就会很倔强地一定要抢回来,还会哭。在这方面笔者觉得李琳与小朋友的交往上缺乏和谐的相处。调查中了解到,现在李琳就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有好几次,她奶奶会来找我们问下李琳的情况,也会大致和我们聊下她爸妈的事情。我们也慢慢了解到李琳奶奶对她的管教是比较严格的,或许用专制一词更加贴切。她不允许李琳见她妈妈,哪怕只是一个电话也不让她接,因为一次她妈妈来幼儿园看她,回家她奶奶把她狠狠骂了一通后,她在对待妈妈的事情上,就开始有了说谎的迹象,慢慢地对周围的事情和人都有了一种怯生生的感觉。这样使得她的自信慢慢缺失,对她的人际交往造成直接不利的影响。

针对李琳的情况,笔者在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后,笔者找她奶奶谈过多次,希望老人能给孩子一点自由。我们老师在平时会给她更多的关心,让她感受到爱的存在。平常笔者会在她拿手的唱歌环节让她做小老师,来增加她的自信心。

2.4 放任型案例儿童:马君昊

小脑袋后面留着一条小辫子,这是这个小男孩留给笔者的第一印象。在接触了解后得知他是安徽人,爸爸是卡车司机,妈妈摆了一个早餐摊子,平时爸爸妈妈都比较忙,对他的照看和教育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主要教育还是交给了妈妈。

马君昊的小脑子倒是转的很快,就是非常的调皮和倔,喜欢和小朋友“咬耳朵”,坐不定。马君昊的倔则表现在平时犯错,老师批评后他不认错,而是很倔强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两只眼睛吧嗒吧嗒掉眼泪。有一次音乐课,边走边唱,他无端推了前面小女孩,小女孩就哭了。笔者亲眼看到后呵斥道:“马君昊你站出来!”他耷拉着脑袋站在原地不动,问他就眼泪流了下来。针对马君昊一些不好的习惯,和家长进行沟通,他妈妈却认为孩子皮一点才不会被欺负。由于中班孩子对老师的话都有一种敬畏感,所以“不听话”的马君昊在小朋友眼中就有点格格不入,在与小朋友交往中他也失去了主动权。后来的家访中,笔者了解到,由于爸爸开卡车,常年在外,妈妈下了班后又要忙家务事,所以对马君昊的学习生活忽视不少,这就造成了马君昊的教养方式是放任型的。

针对马君昊的情况,笔者与他父母好好沟通,让他们消除“放养思想”。在园中,面对不太怕老师的马君昊,笔者更多的是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交流,并在游戏活动中与他增加互动,并在平常适当时候教育他应该向谁学习,怎样做又是不合适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由于班中孩子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教育者的年龄、知识、地域差异等,造成了家庭教养方式存在着差异,从而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于溺爱型教养方式,对孩子过分保护,使得孩子在成长中经不起风雨和挫折的打击,企图不劳而获。不会人际关系,不会面对各种问题,容易冲动;对于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它对孩子过多地进行干预,不通情达理,不尊重孩子的需要,造成孩子性格的压抑。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下,孩子情绪不安,忧虑、退缩、怀疑;或者变得自我为中心,在人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也就是所谓的“撒谎”;对于在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中的幼儿与家长的关系非常融洽,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主动性等方面发展良好,幼儿也更容易交到朋友,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也有着显著的作用;对于放任型教养方式中的幼儿,典型特点就是行为放纵,对事情没有责任心,导致幼儿自我为中心,自控力差。不同家庭教養方式的不同有多种原因,如家长的文化素养、隔代亲等。

3.2 经过研究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家庭方面

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交往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为了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家长应该转变教养方式,发挥好家长教养方式的社会功能,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作为家长应加强与幼儿园间的沟通,家长要把幼儿的真实情况,及时、准确地反映给老师,绝不能偏袒幼儿,才能与老师共同商讨、制订出适合自己幼儿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家长也要了解幼儿的在园表现,加强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家长们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沟通,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幼儿园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要转变家庭教养方式不仅仅是家长的单方面的行动,作为幼儿园以及老师,也应该从中帮忙。幼儿园应该在平常多增加一些正确教育孩子的宣传和活动,大范围的环境氛围可以熏陶家长们,使得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家长的正确教养方式是必不可缺的,但是在力求正确教养方式的时候,家庭氛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使幼儿在快乐幸福的感情中成长,沟通和交流则能使家长们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帮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家长们即使再忙也该抽时间与孩子们多沟通交心。

还有家庭成员的关系、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以及在家里的地位和生活方式等都会形成烙印,这些都是需要家长处理好的。对于父母离异的孩子,他们的身心的伤害显然是很大的,孩子得到的爱不完整,让孩子缺少原有的温暖,这有碍于孩子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所以父母离婚后一定要格外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让孩子能健康成长。有些独生子女表现出任性、一切以个人为中心。分析根源多半是由于他们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因此不该让幼儿在家中扮演“小皇帝”“小公主”的角色,家长教育孩子需要更多的理智,只有这样才能从小培养独生子女的良好行为习惯。

需要家长和老师注意的是,对幼儿教育不要脱离实际,要根据幼儿自身的发展规律、心理现象及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早睡早起,规定幼儿看电视的时间等。

(2)老师方面

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常用的交往语言与幼儿打交道,习惯说“请”“谢谢”等,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得到别人帮助后说“谢谢”,在做了不好意思的事情时和犯错误后要勇敢说“对不起”。

平常课堂上,也是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好地方,老师可以针对幼儿的发展情况,设计专门的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比如在语言活动中可用一些关于人际交往的故事教育幼儿与同伴交往时,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心中有他人。可以设计生活区的“银行”,让小朋友知道在公共场合要排队,让幼儿了解学会谦让。通过区域中的“医院”“超市”等,幼儿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学习不同的交往方式。如“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孩子们你来我往,在角色游戏中体验到愉快的感觉,更增添了交往的乐趣。建构游戏则要求幼儿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才能玩得更好。体育游戏“穿大鞋比赛”就是这样一种让幼儿体会到合作重要性的游戏。

在一日活动中,我们老师应积极提供幼儿交往合作的机会,初步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比如在进行游戏比赛时或者户外集体活动前,要给幼儿提出几个要求,即不打人、不骂人、不争夺玩具,要有礼貌,要谦让,要商量。

由于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不怕生、好交往、有独立性和自信心的特点,但还没有完全摆脱自我中心,易与同伴发生冲突,很多孩子冲突升级会打人,笔者设计活动让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培养同伴间友好相处。通过每人带一本图书来,在班上建立“我爱看图书”的图书角,每周给孩子们阅读两次图书,在阅读前,轮流让幼儿分发图书,让幼儿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为了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我们规定每周两天让幼儿自带心爱的玩具上幼儿园,并在集体面前把玩具的玩法介绍给同伴。

总之,要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需要家长、老师和幼儿园三方面的合作,它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三方的关心呵护,给幼儿们创设交往环境,并进行细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幼儿园)

猜你喜欢
教养小朋友家庭
家庭“煮”夫
教养方程式
恋练有词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Let’s DIY Poster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