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实录联合CBL教学法对急诊带教质量的影响

2023-06-24 08:18马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300171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12期
关键词:急诊科实习生案例

马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 300171)

急诊是医院里收治病种多、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兼具危重症学及全科医学特性,急诊带教涉及的理论知识广、设备操作多、病种多且复杂。如何提高带教质量是急诊带教工作的一个难题[1]。急诊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模拟急诊工作情境,培养学生在面对病人时具有准确的判断力、稳健的实操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目前急诊带教多采用按教学计划集中小讲课、导入案例、讲解重难点、观看操作视频及教师实操演示,教学方式枯燥,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2]。工作实录是通过回访,点评真实工作片段,总结操作问题、注意事项,提出改进的培训方法[3]。有研究[4]提示,护士培训时引入工作实录能有效提高其遇到突发事件时的护理能力。为了提高急诊带教质量,本文选择50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工作实录联合CBL教学法对急诊带教质量的影响,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4月-2022年1月急诊科实习的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25例均为女性,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11±1.41)岁,专科10例,本科及以上15例。研究组25例均为女性,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19±1.31)岁,专科11例,本科及以上14例。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实习生进入急诊科,由总带教老师统一进行科室介绍,一对一分配带教老师。

对照组:应用传统带教方法,操作进行床边带教,抢救时学生观摩,理论知识科室按照教学计划每周1次集中讲课,共讲课4次,对急诊科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

研究组:按照教学计划采用工作实录联合CBL教学法,除了正常床边带教,每周从急诊监控录像中抽取典型视频作为教学视频,按照视频编写案例,学生通过读案例、看视频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讲解该视频涉及到的知识,让学生总结实训流程和注意事项,再观看教师操作演示,学生练习、考核时再评价点评。学生一人三角扮演患者、护士、记录员,记录员手机拍摄学生独立完成操作情况,随后利用多媒体观看学生实录视频,讨论并指出不足,教师点评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理论教学每周讲课1次,共4次,实录视频、案例随教学内容升级形成体系:①第1周主要内容为急诊护士工作职责,预检分诊,急诊仪器设备、物品,医疗垃圾等相关处理方法,实录视频、案例为患者激增情况下的急诊预检分诊、突发群体伤害急救视频、绿色通道急救视频。②第2周主要内容为急诊科常见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实操为心肺复苏、电除颤,实录视频、案例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呼吸衰竭的急救。③第3周主要内容为急诊科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外科疾病,实操为各类包扎、吸氧、心电监护,实录视频、案例为腿碾压伤急救、胃出血患者急救。④第4周主要内容为急诊科特殊救治和护理文件书写,实操为洗胃,实录视频、案例为喝农药患者的急救、宫外孕患者的急救、急救时口头医嘱的执行。

1.3 观察范围 ①综合成绩评价:包括实践操作、理论知识、沟通三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分别赋值40分、40分、20分,分数越高表示成绩越好。②实习生对带教方式满意度评价:包括教学方式满意度、自我知识掌握评价、护理操作流程的了解,三个维度采用单项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③带教老师对培训满意度评价:包括培训内容和带教模式两个维度,每一项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越好。④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评价:包括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综合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整体思维形成5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别有是、否两个选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综合成绩对比 研究组综合成绩评分及三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生综合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实习生综合成绩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实践操作 理论知识 沟通 总成绩对照组 25 31.28±1.42 32.04±1.61 12.93±1.29 90.02±1.03研究组 25 38.11±0.16 38.55±1.03 17.21±0.31 95.03±1.25 t - 6.892 7.231 7.024 9.227 P - 0.00 0.00 0.00 0.00

2.2 两组学生对带教方式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学生对带教方式满意度的三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习生对带教方式满意度比较(±s,分)

表2 两组实习生对带教方式满意度比较(±s,分)

护理操作流程了解对照组 25 89.23±1.25 83.27±2.63 85.43±2.06研究组 25 96.87±2.19 95.36±2.11 96.11±2.13 t-11.203 12.374 13.892 P-0.00 0.00 0.00组别 例数 教学方式满意度 自我知识掌握评价

2.3 两组带教老师对培训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带教老师对培训满意度两个维度的评分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带教老师对培训满意度比较(±s,分)

表3 两组带教老师对培训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培训内容 带教模式对照组 25 5.19±2.13 5.66±2.16研究组 25 8.25±2.31 8.79±2.11 t-3.278 5.183 P-0.02 0.01

2.4 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对比 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的五个条目(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综合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整体思维形成)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比较[n(%)]

3 讨论

急诊科工作繁重,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需承担护士和教师双重角色,带教老师需要边工作、边带教。传统实训带教如吸氧、输液等基础操作通常采用床边带教,带教老师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存在较大随机性,病情紧急时,不能进行讲解,抢救时学生偶尔能观摩,这样的带教下学生没有见到丰富典型的急诊工作的情境,很难在实习期间积累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5]。传统理论带教多采用集中授课,讲解重难点,教学方式枯燥,教学效果不理想。

工作实录联合CBL教学法以典型案例配合急诊监控中的典型视频,视频涵盖急性心梗抢救、呼吸衰竭急救、碾压伤急救、胃出血患者急救、突发群体伤害急救视频、绿色通道、喝农药患者的急救、宫外孕患者的急救、急救时口头医嘱的执行等典型工作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更真实地理解急诊工作内容与操作流程。带教老师引导学生读案例、看视频、进行案例分析,学生按照护理程序——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进行主动学习,学生找到护理问题,教师总结,最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工作实录联合CBL教学法重构了急诊带教的知识体系,通过标准化、程序化教学方式,形成了工作视频与案例的结合,让带教老师可以对实习生进行系统、连续、针对性指导,学生一人三角真实体验,集体点评让实习生更直观地掌握操作缺陷,逐渐提升护理实习生的整体水平,避免了传统带教方式下实习生的盲目性[6]。

工作实录联合CBL教学法将知识中心型教育方式转变成能力中心型,改变了传统带教方法由带教老师进行现场主导灌输,实习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带教现状。工作实录使得案例生动且贴近实际,可以促使实习生身临其境地掌握医学知识,通过实录中护士的精神状态及时发现自身不足,逐步提高实习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提高了实习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7-8]。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综合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实习生对带教方式满意度评价远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带教老师对教学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远高于对照组。说明工作实录联合CBL教学法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实习生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术,提升实习生的整体素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并利用典型案例分析,提升实习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为日后急诊科工作奠定良好基础[9]。此外,学生和教师对工作实录联合CBL教学法满意度很高,

基于工作实录的CBL教学法可提升实习生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术,提升教学满意度,有效提高急诊带教质量。

猜你喜欢
急诊科实习生案例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