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文本解读应正确结合语言义理解言语义

2023-06-25 15:38罗宇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2期
关键词:湖心亭看雪

罗宇

摘要:教材文本解读应正确结合词的语言义理解言语义。正确理解《湖心亭看雪》中“沸、强、痴”等词的语言义和言语义,对解读全文主旨至关重要。“沸”的本义为“泉水奔涌貌”,通过移就修辞,赋予炉火旺盛貌。“强”为“特意、尽力”义,表现作者的豪爽。“痴”意为“痴迷”,作者借舟子之口,概括自己和金陵客僻境观雪的独特审美趣味。

关键词:湖心亭看雪 语言义 言语义

“语言”和“言语”是瑞士现代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的一对重要语言学概念。词的语言义指词本身的语义,也就是词典里列出的义项;而言语义指词在具体语境中表达的特定意思,包括在上下文语境、特定场合和社会语境中表达的作者意图、思想情感、审美意趣等。前者是语言规则系统中存在的抽象意义,后者是语言运用场域中表现出来的具体意义。教材文本解读,如果脱离了语言义,或者误用了语言义,就会解读出不恰当的言语义,进而误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本文以统编版初三语文教材课文《湖心亭看雪》第二段中的“沸、强、痴”三个词为例,分析如何正确结合语言义解读言语义。前人对这篇课文的用词用语有较多研究,但有的观点值得商榷,正是割裂了词的语言义和言语义的关系而导致。为方便阅读,摘录课文第二段如下: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课文所在单元的阅读提示中说:“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并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讨论这三个实词的语言义和言语义,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一、“沸”的语言义和言语义

《湖心亭看月》中“沸”字的妙用,刘佳维(2017)注意到了。她说:“张岱‘事必求真,语必务确,一个‘沸字,大有意趣,因为真饮酒的人是不煮沸酒的,恐怕湖心亭这两人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1]问题是酒沸还是炉沸?课文中的句子是“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刘佳维将“沸”的主语视为“酒”,故说“酒沸”。笔者认为,作者原意是“炉沸”。请看《〈陶庵梦忆〉注评》卷三(林邦钧注评,2014)的句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2]。

按照这个划分句读的方法,自然应理解为“炉沸”。那么,到底怎么断句合适呢?从语法上看,如果说“酒沸”,后面不必加一个“炉”字。“一童子烧酒,正沸”更简明易懂。而有了“炉”字后,句子断句为“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才合符语法,两个单句组成复句,构成顺承关系。罗伟(2019)注的《陶庵梦忆》[3]和清代王文诰评、栾保群(2021)校注《陶庵梦忆》[4],和林邦钧注评的版本中的断句一致: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教材编者未将句子断开,而教师也未深究句法语义,受到“沸”字当代义“沸腾”的影响,导致解读错误。

从语言义看,《辞源》对“沸”字的解释如下:一、本义为:泉水喷涌貌。诗大雅瞻卬:“觱沸槛泉,维其深矣。”也指水腾涌貌。见“沸腾”。二、液体受热而沸腾。常指滚开的水。(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词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词源[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下文引用《词源》同此,不再說明)

从言语义看,“炉正沸”用语巧妙,韵味无穷。如果按《词源》中的第一个义项理解,表示泉水喷涌的“沸”,描述“炉火”,作者使用移就辞格,将甲类人或物的特征赋予乙类人或物,即将泉水喷涌翻腾状貌赋予“炉火”,生动地描绘出炉火的旺盛特征。

旺盛的炉火,象征热量和温暖。在寒冷的湖心亭中,烧着一团熊熊的炉火煮酒,让人感到热气腾腾。这个细节描写,从侧面衬托出金陵客热爱生活。

二、“强”的语言义和言语义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这一句,有教师将“强”理解为“勉强”义。“强”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对解读作者传达什么情感极为关键。有人理解为“勉强”义,结合“拉”字推理,作者是被动饮酒,心情不怎么愉快,不乐意和金陵客结交[5][6],表现了失落的心情。

笔者认为,“强”读qiáng,应该理解为“特意”或“尽力”义。原因如下:

其一,从读音方面看,由于“强”字在上声字“饮yǐn”前面,导致其发音qiáng被有的读者误解为上声qiǎng的变调。如果把“饮”换成“喝”,若表示“勉强”义,应读上声qiǎng而不必变调,“强”读作上声,读音就不协调。而将“强喝”读为qiánghē,显得自然流畅。可见,“强饮”中的“强”本身就读qiáng,而非变调而来。然而,《词源》和《近代汉语词典》中“强”读qiáng音时,都没有表“勉强”的义项。

其二,《近代汉语词典》中词条“强”读qiáng时的第一个义项为“故意、特意”。本句中“强”解释为“特意”或“尽力”,更切合全文主旨。金陵人和作者一样,有夜晚观雪的雅兴,而且热情好客,邀请作者同饮。张岱爱好极多,却不怎么爱喝酒。可是,初遇金陵客,特意尽力喝了三大杯,体现了在孤寂处遇知音的快乐。类似用法在古典诗词中较常见,如唐司空曙《秋园》:“强向衰丛见芳意,茱萸红实似繁花。”五代李煜《柳枝》:“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两例均为“特意、尽力”之义。

一些语文教师将朝廷鼎新和国破家亡的怆痛与文中的“强、金陵、痴”等词结合起来,说作者思念故国,无心饮酒,无心赏雪,无心交流,显然是误解。湖心亭看雪之时,明朝还没有灭亡,何来国殇之情?

三、“痴”的语言义和言语义

课文以舟子的话结束: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痴”的本义为“痴迷”。有人将作者的“痴”和金陵客的“痴”进行比较,认为在舟子眼中,金陵客比作者更为痴迷夜色湖景,为此,舟子不理解作者的“痴”。作者的“痴”是指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故远远高于金陵客的山水之痴[7]。这是读者颠倒了时空,将张岱在明亡后的遭遇和心情附会至故事的结果。该文属于纪实性回忆散文,是张岱1646年避兵西白山以后写成。文中说湖心亭看雪发生在崇祯五年,也就是1632年。写作时间和故事时间相差14年。既然游湖时明朝尚未灭亡,将作者彼时的“痴”视为亡国之痛,也就不合情理。

实际上,这是作者借舟子之口说出偶遇金陵客的意外和欢喜,并没有比较自己和金陵人谁更痴。那怎么理解“更”字和“似”?将舟子的话理解为比较的人,除了未紧扣“痴”的语言义解读,还受这两个字影响。“更”在本文中,不是程度副词,而是表示意外义的副词,义为“又”,和上文中“湖中更有此人”的“更”一样。“似”也不表超过之义,而是表达类同之义。这样一来,舟子的话就可以解读为“别说只有相公痴迷山水,这里又/还有一位跟您一样痴迷的人啊。”

从言语义看,两人的“痴”都是山水之痴,雅兴没有高低,趣味有同有异。他们都在大雪三日之后游湖,都喜欢在夜色中看雪,都想寻求僻静幽远的湖景。二者又有不同,作者独自前往,金陵人结伴而行;作者拥毳衣炉火后到,金陵人早已铺毡对坐;作者只观湖光雪影,金陵人在亭中饮酒观景;作者冷静豪爽,金陵人热情友好。

硬说金陵人比作者痴,或作者比金陵人痴,都是读者强加给文本的观点。

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回顾多年前雪中游湖的情景,寄寓了探幽寻胜的审美意趣。早年的张岱,豪放不羁,喜山好水,痴于玩乐,浸淫诗书。雪域湖中,巧遇知音,和而不同,当为人生乐事[8]。写游湖回忆小品,表达对前朝往事的怀念之情。解读者不宜牵强附会,“创造”微言大义。

四、结论

正确解读“沸、强、痴”等词,对理解课文主旨至关重要。“沸”本义为泉水喷涌貌,用于描摹炉火的旺盛貌,侧面烘托金陵人热爱生活的品性。“强”意为“特意、尽力”,描写作者饮酒的豪爽之态,表现了雪中遇知音的欢乐。“痴”意为“痴迷”,是对作者和金陵人于僻境观雪审美趣味的高度概括。对以上三词作如是解读,可以推知,张岱写《湖心亭看雪》,先写雪中奇景,再写偶遇金陵人,主要表达对雪中奇景的贊美、大雪中游湖的兴致和偶遇知音的欢愉,从而抒发了对前朝往事的怀念之情。

表面上看,第一组问答是句读理解问题,后两组属于释义理解问题;实质上都与是否正确结合词的语言义和言语义进行文本解读有关。如果编者编写教材时,该断句的断句,该注释的注释,这些问题都可以避免。教师解读文本,应紧扣字词的语言义解读言语义,结合成文的语境进行深入分析,还原作者所见所感所思所想。切勿牵强附会,曲解文本的实际意蕴。

参考文献:

[1]刘佳维.三百年多年前的那场相遇不和谐吗?——关于《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湖心亭看雪〉》与王君老师商榷[J].语文教学通讯,2017(10).

[2]张岱著.林邦钧注评.《陶庵梦忆》注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3]张岱著.罗伟注.陶庵梦忆[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4.

[4]张岱著.王文诰评.栾保群校注.新校注《陶庵梦忆》[M].北京:中华书局,2021.

[5]林丽钦.《湖心亭看雪》三奇[J].语文建设,2014(10).

[6]赵徐洲.文本解读:不断叩问“怎样写”[J].人民文学,2010(2).

[7]胡月义.“痴人说梦”梦几许——从《湖心亭看雪》看张岱的精神世界[J].语文建设,2017(8).

[8]马何义,马姝也.《湖心亭看雪》的意外遇见之美和情感脉络[J].语文建设,2018(21).

[本文受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母语教育与研究基地”项目(基金号:2022WZJD007)资助。]

猜你喜欢
湖心亭看雪
解读《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的“另类”解读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赏析
《湖心亭看雪》的另类解读
《湖心亭看雪》中的文化审美价值观
《湖心亭看雪》中的文化审美价值观
从《湖心亭看雪》一文窥张岱的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的情感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