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守正与创新

2023-06-28 13:15王婕妤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教学原则创新

王婕妤

摘 要:教育部于2021年开展了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在程序化扎根理论指导下,通过三级编码的方式,利用NVivo 12 Plus,对第二届“展示活动”中的获奖视频进行了文本分析,从而构建了由2个核心范畴、8个初始范畴、21个节点构成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原则模型,为教学改革的守正与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教学原则;守正;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1.08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迄今已举办两届。本文以2021年第二届展示活动的优秀作品为研究样本,解构思政课教学原则,为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样本选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是“展示活动”的参赛课程。本研究選取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上公开发布的9个高职高专组“基础”课获奖视频为样本进行分析(表1)。

1.2 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包括经典扎根理论、程序化扎根理论和构建型扎根理论等流派。本研究以程序化扎根理论为基础,通过三级编码的方式,运用NVivo 12 Plus软件对说课内容进行分析。

1.3 数据处理

常用的教学视频编码方法旨在对课堂中师生的语言、行为、技术等教学信息进行编码与分析。然而,研究样本为说课视频,无法通过一般的教学视频研究方法进行编码,所以,需先进行转录。最终,形成了累计20221字的逐字说课文稿。

1.3.1 开放性编码

首先,将说课文稿导入至NVivo 12 Plus中,对相关的教学环节和语句进行编码分析,最终,形成369个参考点、21个节点;然后,对21个节点进行系统初始聚类分析;最后,经人工编译,形成8个初始范畴。

1.3.2 主轴编码

首先,在开放性编码的基础上对初始范畴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再进行人工分析,从而形成守正和创新2个主题范畴(见表2)。

1.3.3 选择性编码

在主轴编码的基础上,对守正和创新的主题范畴进行进一步提炼,从而形成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原则这一核心范畴(见图1)。

2 编码结果分析

2.1 初始范畴分析

2.1.1 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政治性揭示了思政课的价值取向。9个样本无一例外地遵循了政治性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四史”,特别是党史教育,这也契合了比赛的评审标准。在保证政治性的前提下,还应以课堂话语为媒介,实现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的交汇融通。样本中,有20个节点以理论导析的方式,通过课堂讨论、情景教学等手段将复杂的学术话语形象化;有45个节点以“四史”案例的方式,通过对历史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解析将抽象的政治话语生动化。

2.1.2 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知识性是思政课教学的首要目标,然而,思政课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突出其价值导向。在教学内容的10个参考点中,说课教师着重强调对学生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的引导,帮助学生坚守正确的价值追求。此外,通过对说课文稿的词频分析(见图2),“学生”“精神”“中国”“教学”出现频率均达到100次以上,而 “理想”“道德”等词出现频率也较高,这也印证了思政课教学,尤其是“基础”课的教学以主流价值观引领为核心,以知识传授为载体的教学原则。

2.1.3 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建设性是思政课教学的应然要求,批判性则是思政课教学的实然需要。纵观两届“展示活动”评审标准,都对参赛教师教学的建设性与批判性提出了明确要求。样本中,共有19个参考点对学生进行了批判性教学。例如,有2个参考点通过中共一大代表不同人生经历的对比,帮助学生解除了理想信念上的迷思。

2.1.4 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理论性是思政课教学的本质特征,实践性是思政课教学的显著属性。在课堂理论性的知识传授之外,样本中有9个参考点明确提及了实践教学任务。其中,课堂实践以师生互动活动为主,课外实践以参观学习为主。与此同时,课后任务这一教学环节亦对教学实践作出了安排。在“展示活动”中,7个样本中的9个参考点提及了诸如主题画像设计等课外专业实践等模块,以帮助学生内化理论知识,促进知行合一。

2.1.5 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基础”课的教材由国家统一编写,教学目标、学分设置也由国家统一规定。然而,地区、学情的差异决定了思政课的教学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8个和12个参考点以教学内容和学情差异为依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参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共有88个参考点与此有关,这也为所有节点中参考点数最高的一个。在教学评价方面,参赛教师一改传统的结果性评价方式和“一言堂”的评价机制,通过过程性的评价、师生共同评价等,使评价方式更多源、评价结果更客观。

2.1.6 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思政课的主导性和主体性解决的是教学活动中两大主体的角色定位问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实现主体。在研究样本中,有4个参考点明确提及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定位问题。样本中有46个参考点体现了教学互动这一节点,这其中的主要方式有课堂游戏、情景剧表演等。在课堂反思环节,有2个节点明确指出了教学主体性体现不足的问题。

2.1.7 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形成需要通过灌输的方式得以实现,而“软性”的沟通是实现知识的有效供给的重要举措。样本中,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参赛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构,形成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逻辑体系;其次,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了例如社会调查等任务,通过引学导思的方式为课堂教学作铺垫;最后,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情境式设问、案例对比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驱动力,为理论的灌输奠定认知基础。

2.1.8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两个方面,能够在功能上实现互补,因此,构建“大思政”教育观势在必行。例如,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教案中,参赛教师立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利用混合式教学法帮助学生建立道德清单。为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参赛教师以学生所学专业为依托,布置了诸如导游解说词撰写等任务,培育其崇高的职业道德。这一做法也符合了“体现‘大思政课理念”的比赛评审标准。

2.2 主题范畴分析

守正与创新是思政课自身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守正是对思政教育本质的坚守。首先,思政课站位要高、家国情怀要深,守得住核心立场;其次,思政课教学内容要深、价值导向要鲜明,导得了主流价值体系;最后,思政课立场要正、观点要清,驳得了错误观点和思潮。创新是对思政教育的现实赋能。思政课的创新不是对过往一切的否定,而是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形式与内涵的关系、学段与全程的关系、主力与合力的关系,在内容上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形式上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实现课堂内涵和外延的有效拓展。总而言之,守正,是思政课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思政课教学的动力和方向。

3 讨论与建议

通过对第二届“展示活动” “基础”课部分获奖作品的质性分析,构建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原则模型,其中,守正与创新是思政课教师教学应遵循的根本原则,而“八个相统一”则是思政课教学的具体要求。由于目前“展示活动”仅进行了两届,且两届比赛在评审要求上呈现出较大差异,故无法获取更多的研究样本。然而,随着“展示活动”的持续开展,势必会涌现更多的优秀作品,也必然能为此研究的持续推进提供更多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贾旭东.扎根理论的“丛林”、过往与进路[J].科研管理,2020,41(05):151163.

[2]姚鹏飞,屈曼祺,李宝敏,等.课堂视频分析研究六十年:脉络、热点与发展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03):6177.

[3]沈壮海,董祥宾.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論课的改革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9,(05):1015.

[4]肖贵清.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与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9,(03):8084.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教学原则创新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抗战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