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023-06-28 15:54热比亚木·阿布都热依木
幸福 2023年6期
关键词:杯子运算数学

热比亚木·阿布都热依木

数学课程有一定的抽象性与规律性,想要学好数学就需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已经成为教学的关键内容。具体地说,逻辑思维就是观察、比较、改造、判断事物的一种能力,它与学生理解与运用数学知识有关。教师要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不断地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意义提高解题能力

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点,要想学好数学知识是有困难的。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不能真正地掌握和应用知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发散思维的欠缺。以数学核心素养为核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习效果

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一方面可以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成易懂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活学活用。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降低求知路上的障碍。从教师角度出发,对学生逻辑思维进行训练,需要遵循实践性教学的原则,由简到繁逐步转变,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提高学生的信心

学习数学知识实质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经过自身努力去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产生自豪感、成就感,对新的学习任务也就有了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能够掌握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所必需的途径、能够提高学生的信心,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太形式化

小学阶段数学知识体系不算繁杂,学生在掌握了知识之后,更加注重了学习方法与能力的养成。传统的教学活动注重分数,而忽略对有关能力的训练,从而产生高分低能。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创新不只是教学方式新旧交替的问题,而是要在课程目标、能力培养和教学评价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创新意识显著增强,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游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但创新囿于形式,学生注重游戏与情境,把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置于其次,效果并不是很好。

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差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消极地听和录音。当今,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体性,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当前形势为导向,营造教学环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但实际情况下学生自主意识较差,表现为:缺乏教师和家长的督促,学生注意力分散,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东西上。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与教师合作,但是课后训练中学生对于知识没有很好的理解,甚至还存在书写不够标准等问题。

师生沟通交流较少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合理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并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参考他人的观点,进行不同视角下的认知学习。对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分组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求知欲还可以培养合作精神。但是在当前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相对较少,教师在多数时候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略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教师没有摸清学生实际,教学设计有盲点。受其影响,教师与学生并没有建立一种新的平等关系,这不利于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策略和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養,应遵循启发引导这一基本原则,并结合学生思维水平与认知特点进行,对课程设计进行优化,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并在探究,分析和互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本文根据实际案例归纳出了以下几种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训练策略。

设置教学情境

结合小学生心理及认知特点来看,老师简单的传授教学效果不佳,会弱化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教材内容设置教学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形象直观地呈现抽象知识,减少学生理解困难。以“百分数”这一课程知识为例,为使学生能够把握百分数的含义并将其恰当地应用于生活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

师:学校篮球队需要挑选一位新球员,现在有甲乙丙3名同学进入备选行列,众所周知3人投篮命中17次12次20次,假如您是队长您会选哪一位球员呢?

生:仅有命中次数而不知具体出手次数,也不能判定谁更有本事。

加投篮次数。命中率先以分数来表示,通分以后比较大与小,分母变成100时,很自然地引入百分数这个概念,便可求得命中率,以判断甲乙丙三个人的能力,最后解决问题。创设情境将数学问题还原到真实生活中去,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时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当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清晰的探索方向,而对于教师来说则可以真正理解学生们的想法和解题能力程度,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针对性。为发展学生逻辑思维意识与能力,老师可以对题目进行合理设计,并在学生探求答案的同时加强对分析推理能力的训练。对于一些较难处理的题目,教师首先要提出一些浅显的疑问,并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诱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例如:(1)240 毫升水倒入8个小杯,每个杯子刚好倒满,请问杯子容量是多少?(2)240 毫升的水倒在四个大杯里,每一个都正好倒得满满的,问杯子的容量有多大?(3)240 毫升的水倒在三个大杯口和一个小杯口上,每一个小杯口都正好灌满了水,知道小杯口的容量为大杯口的三分之一,问大杯口和小杯口各有多大?

对题(1)、(2)直接用总量除以杯子的个数可得容量结果。但是题(3)是不可以这么算的。从已知的条件出发,可获得两方面的资料:三个大杯子加一个小杯子=240毫升;1小杯=1/3大杯,1大杯=3个小杯。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这样想:如果把大杯子换成小杯子,那把一个大杯子换成三个小杯子的根据何在?将240毫升的水都倒在小杯子里要多少杯?小杯子有多大容量?这样教学,以提问为导向,以假设推理为手段,把复杂问题化繁为简,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展逻辑思维。

开展有趣的活动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但是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利用好这一点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具象化地表现抽象知识。开展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手到擒来,口到脑到,在真实的体验中分析和探索,以发展逻辑思维。就拿“长方体与正方体”课来说吧,老师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表面运动成为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引出二者的概念。再请同学们说出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如铅笔盒,电视机和魔方。最后进行有趣的活动,给同学们准备了胡萝卜,小刀,橡皮泥等等多种教具。让学生在竖直方向上切刀后再观察切面特点,再次平面向下、垂直切开第二刀观察切面特征,将第三刀由一侧竖直切开,并观察切面特征。同学们一边动手做一边观察着面、棱和顶点。做完以后,用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作为单元,用观察实物的方法,归纳出具有多个面,多条棱和多个顶点的图形,每一个面上的图形,都不相同的棱长。

试着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作为数学问题求解的重要方法,建立在数字与图形紧密相连的基础上,达到了二者相互转化的目的,同时又将抽象思维与直观思维进行了转换。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尝试数形结合可以便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领悟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分数乘法”一課为例,其教学的侧重点在于计算方法的把握。类比整数乘法中,6×4可视为:长方形,长为6厘米,宽为4cm,计算出面积。

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将其转化为:已知长方形长多少分米,宽多少分米,其面积如何?用数形结合法求解,请同学们用方格纸画这个长方形。老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分母100怎么求?9、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在分数乘法中,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这种计算方法有意义吗?通过数形结合把数的问题变成图的问题可以降低教学难度和便于学生的理解。

确立知识脉络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类似的内容很多,容易混淆的内容也很多,如果学生辨别不清,将会影响解题效率和扰乱正常思维。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通过归纳、总结等方式,构建出清晰的知识脉络并全面掌握互相联系的数学知识点,从而开启学生认知、思维等系统。我们就“得分4为混合运算”这节课的教学来说,其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正确运算方法。教学时先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作铺垫,如5×(36+2)、16÷(32÷8)、25+12×3÷9等,计算时要温习混合运算顺序:只进行同一级运算,由左至右;包含两级预算的是二级运算后的一级预算;如有括号,先计算括号内,后计算括号外。

复习完上面的知识点,转到分数四的混合运算。例如:学校制作两种中国结,第一种需要使用多少米彩绳,第二种需要使用多少米彩绳,分别做15个,共计需要彩绳多少米?对这个问题,列算式1:或算式2:老师问:算式1的运算是多少级?先计算,后计算?算式2的几级运算是什么?先计算,后计算?这两种算式是否有相同的结果?通过比较,同学们掌握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构成了知识体系。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应采用恰当的方式,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今后数学学习和综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比如,学生在养成了一个安静做题好习惯之后,才能更好地去想问题、更投入地去解决问题,这样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才会百利而无一害。比如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错题集整理习惯之后,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完善,而完善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由于他们做错了题常常是由于思维出现了偏差,所以当老师把错题解释一遍之后,他们才有必要再想一想。学生经过反复的实践与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是可以获得提升的,只有在很小的时候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为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注意要点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和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能够给学生提供学习动力,有利于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教材中的知识,教师要整合资源,把复杂抽象的知识点化繁为简,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如讲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可由学生亲自动手做日历,并标出生日,家长生日。在这一过程当中,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怀着兴趣投入教学活动当中去。

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生个体间有差异,其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相同,在教学中教师不应机械化地实施统一的标准,而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全面掌握学情并运用分层教学法。具体操作上,可将学生分为A、B、C 三个等级,A等级是优秀生,B等级是普通生,C等级是学困生。在教学中设置难易不一的题型;在课堂训练中,安排不同主题;在教学评价中,使用了不同的标准。因材施教可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取得持续进步。

掌握渐进原则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年龄,经验紧密相关,在训练中应掌握渐进原则,各年级学生,所采取的训练方式不一样。用基本的数学概念来说,低年级小学生应认识到大与小,多与少,长与短,轻与重,并能够按一定的要求排序和组合。在知识积累的同时,介绍观察,比较,分类和推理,深化数理和算理的认识,并通过思维训练,取得举一反三之效。掌握渐进原则有利于教师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有利于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学生情况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与训练,能提高其解题能力、促进学习效果、增强信心。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从创设教学情境,合理设计问题,开展趣味活动,尝试数形结合,搭建知识脉络等5个方面阐述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教师在实践中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遵循因材施教、掌握渐进原则等,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巴楚县阿纳库勒乡小学)

猜你喜欢
杯子运算数学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杯子里有什么
有趣的运算
杯子
粘在一起的杯子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神奇的杯子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