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连红:激活百年传承与新时代双重内涵

2023-06-30 07:04黄柳
中国医院院长 2023年11期
关键词:院区西安市疫情

文/本刊记者 黄柳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第四医院)的党建引领,正致力于让百年传承与新时代龙头公立医院的双重内涵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始建于1889年,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第四医院)是西北地区第一家西医医院。经过百年发展的学科建设,眼科和妇产科积淀深厚,是实施亚洲第一例白内障和角膜移植的医院,20世纪50年代就将放疗应用于宫颈癌。医院先后荣获2008年全国卫生管理年先进单位,2011年全国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参加国家公立综合三甲医院绩效考核首次获得A,位次第192名。作为同时拥有陕西省眼科医院牌子的龙头科室眼科更是服务量大、技术全面,拥有19个专病中心,其中神经眼科和眼眶疾病专业处于国内领先,近几年眼科稳居复旦医院声誉排行榜西北地区第一,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随着医院的“一院两区”中航天城院区正式运行,医院承载了转型发展,担当起市属医院锐意探索的职责重任。

党建引领 转型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说:“党的政治建设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上,就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提高政治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叶连红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党委书记,现任陕西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等,曾荣获西安市第十一届“十大杰出青年”。

医院党委书记叶连红介绍,作为管理者,在新院区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如果惯性地复制老院区的模式是非常省心省力的,优势专科的扩容也方便落地,但作为城市东南区域唯一的三甲医院,必须按照党和政府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宗旨,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诊疗服务,因此,自航天城院区运行之初,医院党委明确了就是坚持“巩固优势、发展综合、补齐缺项”的学科发展战略,改“大专科、强综合”为“大综合、强专科”,全力扶持综合学科向更大、更强发展,创伤中心、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填补了区域急危重症抢救诊治的空白。

在医院发展转型过程中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叶连红表示,医院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近3年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主动担当,勇于探索人才管理的新路径、新方法,共引进学科团队19个,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150余人,学科带头人中不乏享誉行业的国家级专家,为医院发展做好人才保障。

与此同时,加强人才体系建设,为不同时期的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分级分层次培养管理,实施青年人才“育苗工程”、骨干人才“强脊工程”及领军人才“助推工程”。落实“双培养”政策,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识别和培养干部。截至2022年年底,党员中高知数量占全院党员50%,支部书记为科室负责人占比67%,中层干部中党员占比83%。

战略强院 力促落实

随着院区面积数倍扩充,更多新的学科启动建设,新的团队和人才充实到队伍中来,西安市人民医院的党建与业务融合势必面临更大的挑战。作为专家型的管理者,叶连红分管过医院业务的各个板块,担任党委书记后,她自然深谙党建工作对这家有着全新内涵的大型三甲医院的重要性以及需要探索新工作方法的迫切性。

她带领医院党委明确要以公立医院的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体展开的举措包括:

一是建强思想过硬,业务精湛的基层党组织,采用党员先锋岗位的形式把鲜红旗帜深深地插入每一个岗位,先后获得陕西省先进党组织、西安市党员先锋岗称号。2020—2022年面对多轮疫情反复冲击的大考,全院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冲锋在抗击疫情最前沿。航天城院区被国家确定为新冠病毒感染定点医院,30小时即完成改造转换圆满完成了救治任务。同时外派900余名医务人员支援省内外疫情防控,因时因势调整医疗救治工作,用责任与担当铸起了患者生命健康的保护屏障。

二是创建医院自主党建品牌——党建查房。以此作为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与一线党员群众沟通的重要途径,通过党建查房,宣讲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以及国家医改政策精神、讲授廉政党课、规范“三会一课”的形式和内容,特别是解决思想工作的难点堵点、助推科室重点任务顺利开展,取得了基层党员思想统一,党员先锋模范进一步发挥、支部内涵建设逐步提升、党务干部素质进一步提高、党支部工作更具活力、阵地建设进一步规范等突出成效。这一亮点工作得到上级组织部门的高度认可,在全市卫健系统中进行推广。

三是将“支部建在连上”,党建与业务进一步融合。各支部立足岗位,擦亮党建品牌,如:眼科支部打造的“初心向党、‘睛’益求精”针对儿童就诊不便问题设立夜间门诊,2022年累计服务患者近2000人次,进行全省青少年近视筛查义诊近30万人次;医技支部打造“即穷验问,岗位奉献”,仅2022年就完成院内核酸检测47.9万管,开展院外驰援1328人次,支援市核酸检测457.16万管。

四是落实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深入推动“联体连心”。数十年先后对口帮扶15个区、县、乡级医疗机构,常年驻点专业人员近40人,并选派由副院长带队,“组团式”长期帮扶陕南县级医院,助推乡村振兴,发挥好医院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她回顾,为了把每一次的党建查房做扎实,自己总是提前准备,提前了解每位医护人员所思所想,深入浅出将党建工作、党的政策宣讲与感同身受的事情联系到一起。“比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所在科室管理要素,分级诊疗与城市医联体如何有机结合,医改与职业选择,怎么看待公立医院的薪酬,如何看待生育率下降,如何看待‘佛系’‘躺平’与子女教育,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与个人生活的内在联系等等,把这些融入党建工作中,让大家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正确看待工作、个人生活、职业成长以及专业前景,进而成就新的医院文化,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她总结,公立医院绝不能以市场利益作为驱动,不是什么赚钱做什么,而是患者、老百姓需要什么,医院就应该尽力做好什么!而向业务骨干、青年医生强调政治能力是新时代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必须强化的能力,叶连红坦言:“政治三力——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于每个人的职业成长都意义重大!”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第四医院)正锐意探索新时代改革发展转型之路。

党性使然 攻坚克难

“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

2021年底,在航天城院区全面投入运营仅数月之际,西安市遭遇国内自武汉之后最严峻的首轮新冠疫情阻击战,在危急关头,党委决策的重要性凸显,提前3天就进行了流程再梳理,在多个医疗机构因疫情出现停诊时,院党委快速作出了12月22日院内“骨干医务人员留院”的决定,早于23日全市封闭式管理,保留了医疗有生力量、最大程度维持院内医疗业务正常开展。

“我院始终为患者开放就医通道,向社会公开承诺承接各类孕产妇的救治,为任何状态的健康码患者提供不间断的医疗保障……”叶连红介绍,“医院成功救治一位前置胎盘、病情十分危急但无核酸检测的双胞胎孕产妇的案例被多家媒体报道,在疫情严重阶段,航天院区为定点医院,大差市院区一直坚守、敞开大门提供医疗服务,尽管留院人员的吃住行的压力以及经历12个诊疗区域因疫情波及的封闭,仍克服艰难未停诊1天,因为院党委算的不是医院经济效益的小账,算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大账,这得益于我们牢固树立的三重信念——作为党的医院要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医务人员要救死扶伤,作为党员干部要有责任与担当!”

持续3年的新冠疫情,面对数次本土疫情阻击战,医院党委都迅速判断,提级管控,建立三级网格化、条块化防控管理体系,形成了500多页的制度汇编,畅通各类人员就诊渠道,使疫情防控工作和医疗工作均有序高效进行。

医教研管 上新台阶

公立医院管理提出了提高管理效能的要求,医院自2015年开展日间手术,在多个专业广泛开展,占手术总量比达到60%。叶连红感慨道:“日间手术的关键是管理模式的改变,需要多部门高效协同,包括临床、护理、门诊、医保、财务、总务、后勤等部门,从预检分诊到术前指导、术后应急处理、术后康复,这些环节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手术环节。因此需要打造一支优秀的管理和支撑性团队。”同时医院推出“以器官为中心”的诊疗模式也是顺应了未来医疗跨学科协作的需求。

一系列的医疗变革激活百年传承与新时代双重内涵:

医院与西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西北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依托高校紧密合作,打造学科品牌;医院现已建成生物样本库;市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多个省市医学会、医师协会主委单位;国家住培基地;2022年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数量、资助金额创历史新高。实现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深层次、跨越式发展。

作为党委书记带领医院领导班子为医院转型发展掌舵,叶连红在兢兢业业中信心满满。“欲得他人之敬,先有服人之德。”34年的党龄和职业生涯,她就是这样的一位身先示范者、团队赋能者!采访临近结束,她强调,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牢记初心使命,秉承“广济苍生,仁爱天下”的院训,释放发展潜能,不断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争创“国家眼科区域医疗中心”,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猜你喜欢
院区西安市疫情
公立医院多院区发展的意义与相关问题探讨
战疫情
亲子创意美工展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院区再造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西安市第四医院
123的几种说法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热环境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