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花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3-07-04 10:20李钰田郭建文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6期
关键词:数字化保护传统手工艺非遗

李钰田 郭建文

【摘 要】市级非遗“莞城花灯制作技艺”(以下简称为“莞城花灯”)主要用于东莞当地传统民俗“点灯”。文章分析莞城花灯的文化内涵、制作技艺、艺术特色,以及莞城花灯数字化保护的具体内容,选取动作捕捉技术对莞城花灯制作技艺进行应用研究,致力于减少人们在学习传统手工艺时对传承人的依赖度,为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关键词】莞城花灯;数字化保护;非遗;传统手工艺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6—027—03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字化保护就是利用一系列的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对非遗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手段,它包括将原生信息转为数字代码,数字化采集记录,虚拟现实展示与传播等内容,最终实现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早在2005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中已体现国家对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导向,文件明确“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数字化保护重点在于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完整记录,并把文化元素、文化价值融入其中,保存、展示傳统手工艺的物质载体、工艺特点、制作流程以及其中蕴含的多方面的知识信息与价值。

一、莞城花灯概述

(一)历史与习俗文化

我国传统花灯极具装饰性,过去兼具实用功能,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重要节庆离不开以花灯趁景,全国各地花灯种类繁多,文化内涵与形式尽不相同。莞城花灯是南粤东莞地区传统民俗“点灯”仪式祈福的主要衍生物,“莞城花灯制作技艺”于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东莞市非遗名录,目前以莞城王藻记花灯店的制作技艺为传世代表。与市内其他区域的花灯相比,莞城花灯形制相对复杂,其艺术内涵体现丰富的文化特质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莞城花灯作为传统工艺品,至今仍承担着生活功能。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东莞新生男孩的主人家会择日礼拜,举行“点灯”宗族庆生仪式。仪式安排有请灯、挂灯、开灯、贺灯、结灯等五个流程。主人家事先要买好泥制品“灯公”、花灯等用品,意为“请灯”。然后到村庙、祠堂或家里“挂灯”。最隆重的环节是“开灯”,主人家在花灯上选择心仪祝福语的一面,用刀刮开,点上蜡烛,祈求保佑新生“根脉”健康成长,家族百子千孙、人丁兴旺;随后会在花灯的流苏上写上新生男孩姓名,寓意入族入谱。在古代社会,新生男孩要举行“点灯”仪式后才能把名字写入族谱,古人重视宗法,因而“点灯”仪式显得尤为重要。“贺灯”时,主人家会带着“灯公”去贺门、拜年,给亲友送上糖环、碌堆、鱼笼(年糕)、年橘等传统吉祥食物,并设宴邀同宗乡亲“饮灯酒”。到元宵节便进行“结灯”,焚烧花灯升天,整个“点灯”仪式便完成。

(二)制作技艺

莞城花灯制作流程首先是准备基础材料竹篾。手艺人选取合适的竹竿,用刀将之劈开、锯断,再选取竹表面较嫩的部分用刀剖下,裁成所需规格的竹篾。这样所制的竹篾,柔韧而富有弹性,容易弯曲塑性。第二步,编扎灯骨架,此部分是花灯成形的关键环节。手艺人把竹篾折弯成多边形以作灯骨,随后进行交叉组装编织,关节处用砂纸粘贴衔接,再用四根长竹篾加固整体,形成牢固、空而轻盈的灯骨架。第三步,裱糊花纸。对应位置选取相应的花纸,把浆糊均匀平刷在灯骨架表面进行裱糊,然后将花灯挂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便完成制作。①

(三)形制与寓意

莞城花灯形制主要为八面十六角、十六面三十二角的中心对称几何体,由三角平锥、四方形、两角竹篾等预制构件组装而成。方圆结合,以多个面聚成点。每个灯面代表一组家庭,多组共同依附在一个主架上,寓意源于同宗同祖,同本同根;灯角作为灯面的边线伸延,寓意血脉延续,人员兴旺。一般手持尺寸的花灯,成双成对悬挂在家门前;长2.3米、宽1.5米的大规格花灯,专门用于悬挂在祠堂。②莞城花灯装饰上注重立体化表现,色彩饱和度高,以喜庆红纸缀以各色华丽细条制成,鲜艳夺目,烘托民间添丁的热烈愉快气氛。花纸上的图案涵盖得中回家、仙姬送子、状元及第、子孙满堂、花灯报喜、五子连灯等吉祥内容,表达了劳动人民朴实的生活愿望以及和谐的精神意蕴。

(四)保护与传承现状

从走访传承人王浩均得知,东莞市内不同地区花灯形式各异,行业内有一定竞争。传承人目前仍依靠花灯制作谋生,不会随意传授技艺,他认为极少人会主动来继承。花灯传承途径一般是传统工艺进校园活动或者其他宣传推广活动。现代生活方式也冲击着传统习俗的传承,莞城花灯的原生态传承环境逐渐减少。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问卷样本数89份,超半数的东莞大学生较为了解莞城花灯,对传统手工艺的认识途径主要通过短视频平台、主流媒体、校园宣传和课堂。17.98%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在逐渐没落,23.6%的大学生认为其在逐渐变好,58.43%的大学生表示传统民间手工艺的发展时好时坏。75.28%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手工艺品的价值在于民间手工艺制作工艺是传统民间历史文化的承载载体,20.22%的大学生认为其价值在于民间传统特色的造型图案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也有极少数大学生表示其价值在于具有商机能带来经济效益。综合看来,传统手工艺术在大学生群体中并没有得到普及。

二、莞城花灯的数字化保护内容

非遗数字化保护的技术手段多样,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利用带来科学、精确、共享等管理与服务,具体内容包括数字化采集、整理与记录;建档、分类与存储;数字化展示与传播;创新应用与发展等,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内容或工作阶段,所采用的数字化技术方案各有侧重。

(一)数字化采集、整理与记录

莞城花灯的数字化记录内容涉及历史溯源、文化内涵、艺术特征、习俗仪式、制作技艺、工具实物、发展现状等多个方面,应当根据不同的对象内容,选择适宜的数字化记录方法手段。

(1)历史溯源、文化内涵、艺术特征等基础性资料。莞城花灯作为市级非遗项目,此类资料已有一定的积累,在此基础上运用简单的文字处理和视频音频技术进行整理、编制、补充录入,形成全面真实的图文数字资源。

(2)东莞地区传统“点灯”习俗仪式。习俗仪式多以事件或者过程的形式来呈现,仪式按照固有的程式进行,而当中人物流露的添丁喜悦情感以及仪式所营造的欢乐氛围才是记录的重点内容,摄像为主要的采集手段。纪录片、微电影是以真实素材加以艺术加工与展现的体载,能辅助表达传统节庆的精神面貌,以精彩的视频艺术形式触动人们对传统的思绪,对传统“点灯”习俗的记录采取此类形式更为生动传神。

(3)莞城花灯制作技艺以及与此相关的场所、工具、用料、实物等。莞城花灯制作技艺涉及大量手部精细动作,平面数字化采集存在局限,三维动态采集成为需要攻克的要点。与技艺相关的场所、工具、用料、实物等,直接通过图文、视频记录,方便后续利用三维动画技术虚拟重现场景和制作过程。一些使用时间长且含有历史价值的物料,考虑进行实物收藏。

(4)其他。莞城花灯的保护现状、传承人故事、传承发展的研究情况等也应当成为动态记录的对象。

(二)建档、分类与存储

网络数字平台的存储量大,易于编辑、搜索和备份。借助数字化技术,莞城花灯的数据信息越来越完整,档案内容更为高清化、立体化,利用率提升,为细化区域花灯样式提供条件,分类可以做到更加细致。通过网络平台,数字资源不单纯完成建档,可以同步实现向人们传播非遗信息以及共享研究资源。当然线下的数据保存仍是有必要,这样可以减少互联网的不稳定性所带来的数据丢失风险。

(三)数字化展示与传播

有效展示与传播对非遗保持生命力来说意义重大,数字化技术的先进性也多体现在此工作阶段,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不同的展示与传播技术条件受经济投入因素影响大,选择何种手段、何种形式进行传播,需要多方面考虑价值与成本问题。莞城花灯在完成数字化记录的基础上,以增强现实技术辅助体验,有助于把“点灯”习俗中流露的文化及情感内涵更直观地向人们传递,推动非遗技法和习俗智能化、高速度地传播传承,实现传统人文与数字文化的融合发展。

(四)创新应用与发展

莞城花灯制作工序清晰易学,用料成本不高,可反复制作以推敲它的组成构造、力学原理,满足深入研究竹艺精髓的需要。利用数字化的海量无边界数据库,提取和分析花灯特征元素,进一步研究莞城花灯的文化内涵,开拓非遗新的形态,为灯具产品设计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带来灵感,促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技术深度融合,从而带来经济效益和传承动力。合理利用和改造非遗数字化资源,活化非遗的形态,支撑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往往更容易唤起人们的民族情怀。

三、莞城花灯的数字化技术应用

探索将动作捕捉技术应用于花灯制作技艺的传承。通过对莞城花灯制作技艺关键动作的分析和研究,利用动作捕捉技术记录技艺数据,并将其转换为数字模型,构建技艺虚拟现实动画,能有效减少人们在学习传统手工艺时对传承人的依赖度。

(一)关键动作分析

莞城花灯以竹、纸为主要材料,传统制作主要包括砍、劈、剖;量、折、扎、编;画、印、糊等工序。莞城花灯所用的基础材料竹篾已实现机器化生产,机器制作的竹篾大小均衡,尺寸适中,还能减少对原材料的人为损耗;花纸也不用像过去以版画手工印刷,因而省下了砍、劈、剖、量以及画、印的工序;裱糊花纸讲究娴熟,参照文字记录提及的要点便能完成,技术性不强;需要分析的关键动作剩下折、扎、编。

“折”是制作的入门级动作,即把竹篾折弯以制成各种花灯构件,十分讲究技巧,力度需要恰到好处,否则用力过猛,竹篾就折断作废。

“扎”,包含固定、缠绕和涂粘等细节动作,即先固定折好的竹篾,然后用砂纸紧紧缠绕四圈后,涂上浆糊粘贴衔接成花灯构件。

“编”即是把预制的花灯构件,按一定的顺序和组装方式“扎”成花灯整体。

看似简单的几个动作,若不够熟练或没有掌握细节技巧,所制作的花灯便容易“走形”,甚至无法成形。

(二)动作捕捉数据采集

选择诺亦腾Noitom Perception Neuron Studio 純惯性全身动作捕捉套装对实验者进行数据采集,此设备能有效捕捉运动员动态级别的各种大动态高难度运动。所配置的动捕手套内置6枚高精度惯性传感器于手部关键节点处,能够充分感知手部的细微动作。实验者带上手套传感器,进行莞城花灯的全过程制作,电脑端便能记录动作数据。利用动作捕捉技术采集传统手工艺动作数据,比普通视频记录更为精准,我们可以基于动捕数据深入分析传统手工艺技术,对折、扎、编的关键动作进行反复推敲;将非遗资源记录和保存在虚拟空间,通过虚拟仿真来辅助传统草龙道具制作和后期的表演编排,为传统手工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带来便利。

四、结语

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的内容环环相扣,数字化技术涉及方方面面,目前动作捕捉技术在非遗保护上的应用研究主要是舞蹈类非遗,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因其动作灵活机动,复杂交错,程式化、数字化仍需要不断实验探索,动作捕捉技术为传统手工艺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先进技术的融入,肯定会打破非遗的传统形态,而新时代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离不开数字化的协同发展。在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的进程中,数字化的切入点、纵深度都需要研究和衡量把握。对传统手工艺保护选择合适的数字化方案,一方面节省成本,使资源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也是促使传统手工艺最优化地活在人们的现代生活中,科技赋能传统手工艺振兴,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注释:

①钟慧斌.这个花灯居然被冠以“莞城花灯”的美誉[EB/ OL].[2016—09—29].https://news.sun0769.com/photo/ dg/201609/t20160929_6921307.shtml?spm=zm5111—001.0.0.2.YxeSNe.

②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高2.3米花灯重现莞城赠灯仪式在莞城第一幼儿园举行[EB/OL].[2021—12—01]. http://www.dg.gov.cn/zwgk/zfxxgkml/zcjd/qt/gzdt/content/ post_3669539.html.

参考文献:

[1]王云庆,彭鑫.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综述[J].档案建设,2017(4).

[2]马晓娜,图拉,徐迎庆.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现状[J].中国科学,2019(2).

[3]王广军,陈晓慧,汤庆丰,等.基于惯性动捕系统的黄梅戏动作数字化保护[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GD21YYS13);2022年东莞理工学院劳动教育示范项目(劳动教育示范学院);东莞理工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学位点(项目编号:研究生通(2021)44号)。

作者简介:李钰田(1986—),女,硕士研究生,东莞理工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传统装饰艺术;郭建文(1980—),男,博士,东莞理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制造。

猜你喜欢
数字化保护传统手工艺非遗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探究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牌化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