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时3D SPACE T1压脂与非压脂序列对MCA狭窄病人图像信号、血管壁及斑块的影响

2023-07-04 06:17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9期
关键词:压脂管腔斑块

董 乐

(滨州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 山东 滨州 251700)

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是颈内动脉在颅内中重要的血管分支,多种病变都将成为诱发MCA管腔狭窄独立危险因素,诱发多种疾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是导致MCA受累的主要因素[1]。另外,该疾病与患者日常饮食习惯、基础疾病、遗传因素存在直接关系。MCA的危害程度非常大,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方式治疗,狭窄处就会逐渐扩大,导致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出现供血不足,病情严重者会因为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出现大面积梗死。这种情况非常危险,易导致患者大面积瘫痪,意识丧失,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3]。近些年,疾病逐渐趋向于年轻化,对家庭及社会都是一种不可小觑的负担,及早治疗非常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很多影像诊断技术不断应运而生,逐渐应用在ICAD导致的血管狭窄中[4]。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HR-VWMRI)作为一种安全的检测方式,在检查中可以有效判断出血管斑块的符合程度、管壁重构情况,从而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方式[5]。HR-VWMRI常用的扫描序列有T1加权、T2加权及质子密度加权序列。目前高分辨率、脑脊液抑制、血液抑制、多序列成像是当前主要采用的扫描标准[6]。但是在具体诊断大脑中动脉疾病中,HR-VWMRI技术是否应用脂肪抑制技术还未达成共识。本文深入分析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时3D SPACE T1压脂与非压脂序列在MCA狭窄病人患者检测中对图像信号、血管壁及斑块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滨州市中心医院接受颅内MRA检查并确诊的MCA狭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205877),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72例患者中男48例,女24例,年龄50~75岁,均龄(61.01±0.89)岁;有吸烟史51例,酗酒史31例;疾病史:高血压史39例,糖尿病史45例,血脂异常49例。纳入标准:①均接受MCA MRI检查者;②诊断符合第4 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7]的诊断标准者;③生命体征稳定者。排除标准:①磁共振禁忌者;②检查依从性较差者;③检查过程中产生运动伪影影响诊断结果者。

1.2 方法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检查:选择3.0T MRI技术,该技术生产公司为德国西门子公司,技术扫描时选择高分辨率血管壁扫描,型号为Skyra,采用20通道高分辨率头线圈,先用3D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进行扫描,扫描过程中需要覆盖整个颅内血管。以willi's环为中心,利用自动化设备在进行扫描处理。将MIP图像作为定位图像扫描,扫描期间的定位线需要与MCA保持垂直,范围包括MCA的M1段,利用3D SPACE技术处理,然后用3D SPACE T1压脂及非压脂序列完成扫描。将获取的数据上传到工作站进行处理,由2 名经验丰富的图像医师进行分析对比。

1.3 观察指标

①图像主观评价:用西门子工作站完成对图像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有两名医生同时进行,采取盲法对2种序列扫描结果进行打分,这样的方式可以保障打分结果的准确性。图像质量包括伪影及噪声、图像对比度、血管显示情况、管腔显示情况、血管壁和周围组织对比情况、斑块显示情况、斑块和血管壁对比情况。总计5分,分数越高,说明图像质量越好。斑块的判定标准:正常LMCA管壁非常均匀,光滑无凹凸;厚度0.2 mm。管壁增厚会使管腔逐渐变窄,证实斑块的形成,类型大致分为:局限性偏心增厚、弥漫性环状管壁增厚。②对比血管断面、管腔及斑块面积情况。③分析不同医师1次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相关系数(ICC)评价其一致性,若ICC≥0.4,说明一致性良好,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图像信号差异

72例患者中,采用不同序列测量发现,均可以清晰地将MCA斑块显示出来,但是不同序列测量出的信号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14例患者的斑块信号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3D SPACE T1非压脂序列中,信号呈高水平,而在3D SPACE T1压脂序列中,呈等信号。

2.2 血管断面、管腔及斑块面积情况

不同序列测量血管断面、管腔面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 SPACE T1非压脂序列测量斑块面积大于压脂序列测量面积(P<0.05)。

表1 血管断面、管腔及斑块面积情况(,mm2)

表1 血管断面、管腔及斑块面积情况(,mm2)

序列血管断面面积管腔面积斑块面积3D SPACE T1非压脂序列15.98±3.513.42±0.987.68±2.01 3D SPACE T1压脂序列15.95±3.473.39±1.016.98±2.13 t 0.0520.1812.028 P 0.9590.8570.044

表2 同序列所呈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表2 同序列所呈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序列伪影及噪声图像对比度血管显示情况3D SPACE T1非压脂序列医师14.71±0.494.81±0.544.72±0.59医师24.70±0.504.80±0.534.71±0.61 3D SPACE T1压脂序列医师14.03±0.594.32±0.364.39±0.69医师24.02±0.614.33±0.354.40±0.70 t1/P17.523/<0.0016.406/<0.0013.082/<0.050 t2/P27.316/<0.0016.279/<0.0012.833/<0.050

表2(续)

表2 同序列所呈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注:t1/P1为3D SPACE T1非压医师1与压脂序列医师1比较;t2/P2为3D SPACE T1非压医师2与压脂序列医师2比较。

序列管腔显示情况血管壁和周围组织对比情况3D SPACE T1非压脂序列医师14.72±0.574.71±0.69医师24.71±0.604.70±0.71 3D SPACE T1压脂序列医师14.79±0.484.21±0.59医师24.81±0.494.22±0.61 t1/P10.792/>0.0504.673/<0.001 t2/P21.095/>0.0504.351/<0.001序列斑块显示情况斑块和血管壁对比情况3D SPACE T1非压脂序列医师14.71±0.694.72±0.68医师24.70±0.704.70±0.69 3D SPACE T1压脂序列医师14.29±0.684.31±0.69医师24.30±0.704.34±0.71 t1/P13.679/<0.0013.591/<0.001 t2/P23.429/<0.0503.129/<0.050

表3 同医师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ICC)情况分析

2.3 不同序列所呈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2种序列管腔显示情况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3D SPACE T1非压脂序列其他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3D SPACE T1压脂序列(P<0.05)。

2.4 不同医师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ICC)情况分析

2名医生图像质量评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3 讨论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应用原理就是借助黑血技术对血管内壁的血流液信号进行抑制,从而获取血管壁等静态组织图像,该技术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8-9]。当前这种技术主要应用在颅内动脉斑块、动脉夹层中,并且临床应用价值极为可观。高分辨3D SPACE T1序列作为一种创新和改进后的脉冲序列,能够实现向同性进行快速的自旋,其成像速度非常快,而且图像信噪比和对比度的特性也是非常显著的[10],不仅可以确定患者疾病发生情况,还可以为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提供安全有效的依据。与3D SPACE T1压脂序列相比,3D SPACE T1非压脂序列原始图像质量较高,可能是因为脂肪抑制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会增加成像扫描的噪声[11]。因此为了可以对此疾病患者的血管壁、斑块信号特征做出评估,则需要非常低的噪声以及高质量的分辨率。脂肪抑制技术的使用则会致使图像中的具体成分信号强度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3D SPACE T1压脂序列与3D SPACE T1序列相比,图像质量会有明显提高,出现颜色变亮的现象。将脑实质信号当作评估具体情况的重要参照条件,颅内管斑块的出现容易导致信号划分多种,包括等信号、低信号、高信号、混杂信号[12]。此研究中,整体图像亮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提升后,本研究中当整体图像的亮度提高后,其中14例患者的斑块信号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3D SPACE T1非压脂序列中,信号呈高水平,而在3D SPACE T1压脂序列中,呈等信号,此情况下,很难对斑块做出一个准确的评估。3D SPACE T1压脂序列图像亮度明显升高后,各个组织经对比,呈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这种情况的出现,则与压脂序列算法之后的具体处理情况存在直接关系。

无论噪声升高、信号强度提升,还是SNR、CNR下降,都会对图像的质量造成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医生的分析和评估,非常容易导致医师判断评分存在差异,影响诊断的准确定性。站在主观评价角度分析,2种序列对于血流的抑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以准确地将血管腔与血管壁之间存在的界限显著地划分出来。为此2种序列对血管腔面积测量的结果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但是对于斑块及血管壁的测量,则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压脂序列噪声只要升高,信号强度就会明显下降,这样就会影响MCA血管壁成像细节的掌握和观察,无法准确地分辨出斑块与管壁之前的区别,及管壁与周围组织之间的界限不够清楚。这可能是因为3D SPACE T1非压脂序列图像具有高信噪比、高对比信噪比及低噪声的优势,为此两种测量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临床上更加推荐使用测量准确性较高的非压脂序列。

综上所述,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时3D SPACE T1非压脂序列更有优势,具有噪声低、信噪比及组织分辨率高的优势,值得临床作为检测血管壁及斑块有效技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压脂管腔斑块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清洗中管腔器械清洗架的应用分析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胸椎真菌感染误诊结核一例
MR压脂T2加权与弥散加权成像在合并肺不张的中心型肺癌中的应用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消毒供应中心管腔类手术器械清洗方法探讨
MR压脂T2WI/DWI及增强CT对肺癌与肺不张组织的显像效果